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资料 患者,男,39岁,因急性尿路感染数天来我处就诊,给予联合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073018)与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浙江济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7082211)进行治疗,在为患者更换液体时发现,当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续点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时,则输液管内出现白色絮状物,立即关闭开关,重新更换输液管后,此种情况消失。避免了输液反应发生。考虑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氟罗沙星之间存在明显的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2.
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与6种抗生素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与6种抗生素的配伍稳定性。方法:用6种抗生素与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配全,在室温观察6h内混合液的外钢、pH及吸收度变化。结论:除头孢拉啶和氨苄西林外,其余4种抗生素均可与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3.
氟罗沙星序贯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氟罗沙星序贯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3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用氟罗沙星序贯疗法先给予0.4 g/d静脉滴注,3 d后改为给予0.4 g/d口服,总疗程均为7~10 d.另选30例采用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在疗效,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成本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氟罗沙星序贯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良好,从成本角度考虑更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  相似文献   

4.
采用HPLC法考察恒温条件下(35℃)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GNS)、5%葡萄糖注射液(5%GS)及10%葡萄糖注射液(10%GS)中的稳定性。结果: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5% GNS、5%GS及10%GS 3种输液中的T0.9分别为3.55、3.27和3.12h。提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输液中的稳定性有限,其临床前配制,如溶解于输液后应及时使用。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2岁,因阴道出血并伴有心慌、乏力、腹部不适等症状于2008年2月18日来我院就诊,妊娠实验(HCG)阴性。门诊诊断为:阴道出血,原因待查。治疗措施: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0.4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止血芳酸0.4g+维生素C2.0g,替硝唑注射液0.8g,静脉滴注。滴速: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为30滴/min;其余均为40滴/min,1次/d。静脉滴注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5rain后,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言语障碍、声音嘶哑、口唇发麻、肿胀,BP由110/78mmHg(1mmHg=0.133kPa)上升至160/95mmHg,HR由90次/min增至120次/min,血氧饱和度由95%迅速下降为76%。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四种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分别与上述4种输液进行配伍,在0-6 h内测定pH值、微粒变化、细菌内毒素含量及含量变化。[结果]分别与上述四种输液配伍后,每毫升中粒径分别≥10μm和≥25μm以上的微粒数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小粒径的微粒数有明显增加;细菌内毒素含量:0 h及6 h均〈3.0 EU.mL^-1,且随放置时间的增长有明显增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含量下降约10%,而与其他3种输液配伍后含量下降不超过5%。[结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可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使用,但不能与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低浓度(5 mg.mL^-1 L)在0-6 h内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曹继军 《吉林医学》2008,29(5):358-359
目的:观察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对血管、肌肉的刺激作用。方法:采用静脉注射血管刺激性、肌肉注射刺激性试验。结果: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不引起血管、肌肉刺激性。结论: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氟罗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效果与成本的药物经济学意义,为临床制定合理用药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其中实验组应用氟罗沙星序贯疗法,对照组应用氟罗沙星静脉滴注疗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并评价两组患者的药物经济学成本。结果实验组痊愈36例,显效35例,总有效率为88.75%;对照组痊愈34例,显效36例,总有效率为87.50%。本研究160例患者尿培养共得到致病菌202株,其中实验组109株,对照组93株,治疗后分别被清除98、85株,清除率分别为89.91%、91.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成本与成本-效果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氟罗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经济学成本较小,但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良好,可为临床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立了用HPLC法测定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氟罗沙星含量的方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枸椽酸(0.4mol/L)(以三乙胺调节PH值至4.0)-甲醇-乙腈(10:4:1)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试验表明:其浓度在65-140μg/ml范围内与面积比成良好线性,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为0.66%。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本用于氟罗法星葡萄糖注射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保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用药安全。方法采用豚鼠过敏试验、家兔溶血试验和家兔耳缘静脉刺激性试验进行的毒理学评价。结果豚鼠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过敏反应阴性;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0.3ml在0.5h内不出现溶血及血细胞凝集,对家兔血管亦无刺激性。结论该注射液符合安全性要求,可供注射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氟罗沙星甘露醇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方法:81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氟罗沙星甘露醇注射液100ml(氟罗沙星0.4g、甘露醇5g)静脉滴注,qd;对照组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次,静脉滴注,bid,疗程均为7-14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87.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9%和86.0%,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5%和10.0%。结论:氟罗沙星甘露醇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可作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理想用药。  相似文献   

12.
夏丽梅  许秀敏  王春玲 《吉林医学》2010,(25):4237-4237
<正>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R)(商品名为舒普深)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名为拜复乐)为淡黄色的澄清液体。2009年12月31日我科在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莫西沙星时发现存在配伍禁忌,现将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73岁,因双下肢无力,走路不稳1周伴心悸、恶心3 d而入院。在入院15 d后因洗澡后着凉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8℃。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静脉滴注莫西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氟罗沙星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胆道及肠道等急性细菌性感染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入选病例162例,其中试验组(氟罗沙星)61例、对照组(乳酸环丙沙星)61例、开放组(氟罗沙星)40例。给药方法为氟罗沙星注射液每次0.2~0.4g,每天1次静滴,疗程为7~14天。结果:101例患者应用氟罗沙星注射液治疗的痊愈率为76.2%,有效率为93.1%。对照试验显示,氟罗沙星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与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相当(有效率分别为91.8%和82.0%);但试验组的细菌清除率(93.8%)和细菌转阴率(95.1%)高于对照组的细菌清除率(85.5%)和细菌转阴率(83.6%),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5.9%)略低于对照组(8.2%)。结论:氟罗沙星注射液对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部位的急性细菌性感染有效而安全。  相似文献   

14.
氟罗沙星与7种注射剂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考察10%氟罗沙星注射液与维生素C、维生素B6、地塞米松磷酸钠、西咪替丁、盐酸雷尼替丁、利巴韦林、阿昔洛韦7种常用注射剂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下模拟临床常用的浓度,观察10%氟罗沙星注射液与上述7种注射剂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6h内的外观,PH值及氟罗沙星含量变化。结果:与注射用阿昔洛韦配,1h内有白色沉淀产生,氟罗沙星含量下降,与维生素C、维生素B6、利巴韦林,地塞米松,西咪替丁,雷尼替丁6种注射液配伍,6h内外观,PH值和氟罗沙星含量基本无变化,结论:氟罗沙星注射液不能与注射用阿昔洛韦配伍;与维生素C、维生素B6、利巴韦林、地塞米松,西咪替丁、雷尼替丁6种注射配伍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75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溶  李晓军 《四川医学》2010,31(5):648-649
目的评价3种不同的药物组合治疗老年下呼吸道观察的临床疗效,探求临床最佳的治疗方案选择。方法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选择75例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5例,治疗1组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硫酸阿米卡星,治疗2组采用莫西沙星,治疗3组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双黄连注射液,疗程均为10d。结果治疗1、2、3组痊愈率分别为36%、44%、56%,1组与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1、2、3组分别为76%、80%、92%。结论双黄连注射液具有抗细菌和病毒的双重作用,用于复杂的感染以及耐药菌的感染有特殊疗效,加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抗菌活性,能起到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作用大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硫酸阿米卡星的组合,对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在加强选用敏感抗生素的同时,选用适当的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中药注射剂,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氟罗沙星含量的方法. 方法 选用C18柱;以三乙胺磷酸溶液(取三乙胺5 ml和磷酸7 ml,加水至1 000 ml)- 乙腈(82∶1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6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 ℃. 结果 氟罗沙星线性范围为5.16-36.12 μg/ml,回归方程为Y=147.68X 58.07(r=0.999 7);平均回收率99.79%,RSD 0.27%. 结论 该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可用于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氟罗沙星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氟罗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在治疗泌尿系感染中的效果差异。方法:61例泌尿系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氟罗沙星组(n=31)和左氧氟沙星组(n=30)。分别静脉给予氟罗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均连续用药7d,疗程结束时观察2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平均治疗费用。结果:氟罗沙星组患者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左氧氟沙星组(P〈0.05),而平均治疗费用却低于左氧氟沙星组(P〈0.05)。结论:与左氧氟沙星相比,氟罗沙星治疗泌尿系感染的效果更好、费用更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疗效。方法将3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g静滴,每日2次,同时联用莫西沙星0.2~0.3 g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18例,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 g静滴,每日2次,同时联用左氧氟沙星0.5 g静滴,每日1次。疗程均为7~14 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4%和61.1%,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CA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别同5%葡萄糖注射液和果糖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稳定性.方法 以注射剂临床常用量为配伍参考,室温下分别在与溶媒配伍0、2、6 h后进行主要成分含量、pH值、不溶性微粒及外观等研究.结果 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两种溶媒配伍后在主要成分含量方面差异明显;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两种溶媒配伍后pH值有明显不同.结论 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偏酸性溶媒中不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商品名:罗倍)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商品名:左克)的配伍禁忌分析,观察罗倍与其它喹诺酮类药物的配伍禁忌情况。方法:将罗倍液与多种喹诺酮类药物配伍试验,观察其结果。结果:罗倍液与多种喹诺酮药物发生浑浊。结论:罗倍液即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喹诺酮类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