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结果,探讨心律失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213例有心律失常且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A、B两组,并对心律失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冠脉造影结果阳性共122例,占总数的57.28%,A组110例患者中,冠脉造影结果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105例,阳性率为95.45%;B组103例患者中,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者17例阳性率为16.50%,与A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医生在诊断心律失常患者病因时要慎重,以免误诊给患者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庞霞  李平  凌政 《中原医刊》2005,32(23):23-24
目的探讨病窦综合征患者胸痛的病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病窦综合征伴胸痛患者按胸痛特点分为A组与B组,均行冠脉造影术.结果A组(非典型胸痛组)34例,B组(典型胸痛组)16例.A组31例冠脉造影阴性,但在心动过缓患者可见冠状动脉血流明显减慢,3例造影阳性;B组13例冠脉造影阳性,3例阴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窦综合征患者的非典型胸痛不具有冠状动脉病变基础,多与心动过缓所导致的冠状动脉血流缓慢有关;而病窦综合征伴典型胸痛者多合并冠心病,但冠心病并非是病窦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典型胸痛患者心电图有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不典型胸痛且心电图有ST—T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冠咏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3例不典型胸痛且心电图有ST—T改变患者,冠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者占77.36%(41/53).冠状动脉正常组占22.64%(12/53),其中3例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3例为心肌桥,4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结论:不典型胸痛且心电图有ST—T改变患者误诊率仍较高,临床上仍应作冠脉造影,以明确冠心痛诊断.静息与胸痛时心电图有无动态改变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廖海涛 《当代医学》2016,(19):65-66
目的:分析研究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ST段压低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98例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经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显示存在缺血性ST段压低表现,将其按照是否伴有典型胸痛表现分为2组,其中伴典型胸痛组52例,不伴典型胸痛组46例,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依据,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本文9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有55例,诊断阳性率为56.12%。其中,单支冠脉病变、2支冠脉病变、3支及以上冠脉病变的患者分别有22例、18例以及15例。其中,伴典型胸痛组和不伴典型胸痛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46%以及19.56%,其中伴典型胸痛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相较于后者而言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ST段压低并伴有典型胸痛症状时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准确度,但单纯ST段压低的患者检测准确度相对较低,可以据此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5.
鲁林春 《中国医疗前沿》2012,(9):31+19-31,19
目的探讨不典型胸痛伴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9月-2011年6月因不典型胸痛行冠脉造影患者418例;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70例(A组),非2型糖尿病患者348例(B组)。回顾性观察不典型胸痛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阳性率及冠脉造影特点。结果 A组冠心病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单支病变比B组明显少(P〈0.01);A组双支病变比B组明显多(P〈0.01);A组三支病变比B组明显多(P〈0.01);且A组弥漫性病变、分叉病变、开口病变与小血管病变等也显著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典型胸痛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生率高,以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分叉病变、开口病变与小血管病变为特征。因此,2型糖尿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糖尿病患者严格积极地控制血糖,有助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不明原因心律失常老年患者37例(A组)和有典型胸痛的老年患者40例(B组)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记录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A组冠状动脉病变率为18.9%(7/37),均为单支病变,B组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97.5%(39/40),双支(13/39)、三支(6/39)病变占48.7%.A组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 老年不明原因心律失常患者冠心病发生率不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心电图改变,探讨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72例不典型心前区疼痛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无冠脉病变组(对照组),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及三支血管病变组,分别对各组冠脉造影结果与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31例患者中,有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改变4例(12.90%)。有冠状动脉病变的141例患者中,出现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99例(70.2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心电图发生率在单支血管病变组中为52.94%,双支血管病变组为71.69%,三支血管病变组为90.00%。结论:随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急性胸痛患者中冠心病(CAD)患者与其他原因致胸痛患者中B型利钠肽(B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因急性胸痛入院患者161例,行冠脉造影进行鉴别诊断,明确冠心病83例(A组),其中急性冠脉综合症(ACS)61例(A1组),稳定性心绞痛22例(A2组),冠脉造影正常组78例(B组),测定不同组间BN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BNP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冠脉造影正常组,两者对比差异性显著(P〈0.01),A1组与B组BNP浓度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2组与B组BNP浓度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BNP浓度水平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NP水平测定可作为胸痛鉴别诊断并对冠心病进行危险分层的常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ST—T异常疑为冠心病而冠状动脉造影阴性6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0例胸痛伴心电图ST-T异常疑为冠心病而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进行临床分析。60例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36~69y,平均年龄(56.77±8.44)y。分别进行心电图(包括运动心电图)、心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60例ST-T异常疑为冠心病而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中:①大部分患者胸痛症状不典型;②合并存在高血压者较多;③合并心律失常者较多;④血脂异常者中以高甘油三酯居多。结果提示:对临床上以不典型胸痛为主诉、心电图有ST-T异常改变的患者,临床医生诊断其为冠心病应慎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根据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探讨心律失常与冠心痛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51例有心律失常的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A、B2组.对其心律失常与冠脉病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组冠脉造影结果 阳性87例,占总数的57.62%.A组75例患者中,冠脉造影结果 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144例,阳性率为95.36%,B组78例患者中,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者17例阳性率为16.65%,与A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结论 临床医生在诊断心律失常患者藕因时要慎重,以免误诊给患者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造影对女性冠心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女性冠心病的临床诊断问题,本组回顾性分析50例女性患者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的临床资料。方法:冠心病组:以冠脉造影血管狭窄≥75%诊断为冠心病,冠脉狭窄50%-75A%且临床有心肌缺血证据者也诊断为冠心病,共23例。将冠状动脉狭窄〈5%或正常者为非冠心病组、共27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无胸痛房颤患者的病因及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48例心房颤动老年患者分别为典型胸痛(A组)23例和无胸痛(B组)25例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两组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和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中有21例(91.3%)有冠心病,而B组中仅有5例(20.0%)有冠心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血脂、血糖、血压均高于B组(P<0.05)。结论:无胸痛伴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诊断冠心病要慎重,必要时应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3.
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3例80岁以上CH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本组均为男性,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者分别为84.6%、61.5%和15.4%。有吸烟史者占30.8%。典型胸痛、不典型胸痛及无胸痛者分别为61.5%、7.7%和30.8%。胸部X线片、心脏超声、心电图及肾功能异常者分别为84.6%、92.3%、92.3%和53.8%。CAG显示:冠状动脉(CA)为右优势分布者8例,占61.5%;左优势分布者2例,占15.4%;均衡型分布者3例,占23.1%。病变累及CA27支共36处,单支病变占15.4%、2支病变占46.2%、多支病变占38.5%,受累的左前降支(LAD)、右CA(RCA)及左回旋支(LCX)分别为44.4%、33.3%和22.2%。A型病变累及CA6支12处(33.3%)、B型病变累及CA12支15处(41.7%)、C型病变累及CA9支9处(25%),重度以上狭窄占59.2%。9例(69.2%)有不同程度的侧支循环,其中4例(30.8%)为3级。结论:80岁以上高龄CHD患者,多合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可不典型,临床检查多有异常,CA分布以右优势型居多,CA病变以2支及多支病变为主,B型及C型病变占多数、CA狭窄程度较严重,多数病例已有不同程度的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2型糖尿病和髓过氧化酶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210例胸痛临床怀疑患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将其中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的160例患者按照2003中国糖尿病指南的标准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对两组同时进行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的测定.结果:不同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下冠状动脉病变类型的比较说明,随着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的升高,糖尿病组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在髓过氧化物酶大于65.2Auu/L,这种差异更为明显.结论:髓过氧化物酶可以作为预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时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规律。 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 1 36例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的心电图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 (CAG)资料。 结果 :1 36例患者中 ,1 0 8例术后心电图发生改变 ,占 79.4 1 %。不同病变范围组的心电图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该研究分别从临床症状、诊断冠状动脉的优势类型、病变部位及手术前后累及导联数的改变等几个方面 ,具体探讨了不同病变范围组之间在介入手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结果提示 ,二支病变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和非ACS患者支架置入前后的心电图改变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2 5 ) ,单支病变时 ,典型胸痛、不典型胸痛及无胸痛者置入支架后心电图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心电图有改变者术前、术后导联数对比分析结果 ,在单支、二支及多支病变组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 结论 :通过观察手术前后心电图的改变 ,可了解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心肌血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心脏病伴有糖尿病患者的心绞痛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Q  Fan ZJ  Chen HY  Yan JH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0):684-687
目的 提高对冠状动脉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绞痛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1日至2007年1月1日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873例,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记录胸痛发作的症状.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将胸痛症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分析胸痛症状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4873例研究对象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糖尿病患者1431例,表现为胸痛1组症状(非心源性胸痛)187例、2组症状(不典型心绞痛)492例及3组症状(典型心绞痛)752例.冠状动脉明显狭窄非糖尿病者2056例,表现为非心源性胸痛、不典型心绞痛和典型心绞痛的患者分别为297例、735例和1024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组之间比较,无论是非心源性胸痛、不典型心绞痛和典型心绞痛,对于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诊断,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对于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胸痛3组症状优于2组症状,2组症状优于1组症状.在非糖尿病组,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与心绞痛的表现类型密切相关(P<0.01),而在糖尿病组,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与心绞痛的表现类型相关不明显(P=0.333).结论 典型心绞痛对于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在非糖尿病患者中,胸痛特点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286例冠心病病人静息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家强  曾知恒 《医学文选》2003,22(3):263-264
目的 探讨静息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冠心病(CAD)的一致性。方法 所有病人均行CAG及ECG检查。结果 286例CAD病人,典型ECG阳性率仅35.66%,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狭窄50%~70%组阳性率12.90%,狭窄702,5~90%组阳性串19.26%,狭窄≥90%组阳性率76.40%;与冠状动脉狭窄支数比较,单支病变组阳性率42.10%,双支病变组阳性率14.68%,三支病变组阳性率66.28%。结论 部分CAD病人没有典型ECG改变,常常引起漏诊。对有典型病史者,应尽早进行CAG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时胸痛合并心电图ST段压低的冠心病(CHD)发生概率。方法对仅在PSVT发作时发生胸痛或ST段压低而行冠状动脉造影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共58例患者纳入,其中单纯胸痛患者22例,单纯ST段压低者14例,既有胸痛又有显著ST段压低者22例。结果冠脉造影狭窄例数:单纯胸痛组0例;单纯ST段压低组1例;胸痛合并ST段压低组3例。该组CHD发生率高于其它两组,但发生概率仍较低,仅占13.6%。结论PSVT发作时出现胸痛合并ST段压低,其CHP发生率高于单纯胸痛或单纯ST段压低者,但发生概率较低,对该类患者是否应在射频消融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仍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患者ST—T改变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心心图有ST-T改变,伴有不典型胸痛时冠心病的诊断。方法:对70例心电图有ST-T改变,伴有不典型胸痛的高现患有关临床资料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顾性分析。结果:本资料显示,70例高血压病患心电图有ST-T改变,伴有不典型胸痛时,冠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占40%(28/70),且以单支和左前降支病变为主。2例证实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病病程长、血压水平高,冠状动脉2支、3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及睡眠呼吸监测确诊为冠心病合并中重度OSAHS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常规药物+CPAP治疗,半年后观察各组心脏临床症状及睡眠呼吸监测指标。[结果]试验组在常规药物+CPAP治疗半年后,患者夜间发生胸痛、胸闷气短症状,心律失常及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明显减少,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及平均SaO2改善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CPAP治疗可改善冠心病合并OSAHS患者的低氧血症,使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临床应对冠心病并发中重度OSA HS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CPAP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