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勤绿洲枣树、杨树防护林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民勤绿洲枣树林带、杨树林带及其防护下的作物进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枣树林带防护下小麦的产量比杨树下的高 7.9% ,玉米的产量比杨树下的高 4 .2 % ;枣树林带胁地范围比杨树林带小 3~ 6m ;枣树林带的年均净收入是 6 584 .2 3元 / (hm2 林网 ) ,投入产出比是 9.2 8,分别是杨树林带的 16 .7倍和 3.78倍。枣树林带相对杨树林带经济效益明显。近林带 30m的范围内作物的产量曲线呈“S”型 ,可分为强烈减产带、平稳过渡带和产量恢复带。适宜在民勤地区大力推广经济型枣树防护林  相似文献   

2.
农田防护林林带胁地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防护林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周围小气候、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方面的效益,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证实。但其胁地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以致成为营造农田防护林的障碍。因此,分析林带胁地的原因,探索减免胁地的技术措施,对扩大营造农田防护林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林带胁地原因的调查 (l)调查地点及内容 1999年,在商都县西井子乡黑沙土村的南北走向4~6行杨树林带、五顶房的东西走向2~4行杨树林带,进行了树木根系与树冠投影对农作物影响的调查。调查地林带的株行距分别为1米 ×1. 5米和 2米 …  相似文献   

3.
苏北沿海地区不同模式农田林网胁地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野外测定和理论估算两个方面,分析了苏北沿海地区杨树和水杉农田林网的胁地范围,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式农田林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胁地作用,且网格组成林带的胁地范围有着明显的差异,南林带量严重,水杉林网为1.0H;;杨树林网为1.5H;东、西林带其次,水杉林网为0.5-0.8H;杨树林网为1.0H;北林带胁地范围不明显。在胁地范围内,水杉林网的小麦减产率约为杨树林网的一半(北林带除外)。  相似文献   

4.
民勤绿洲杨树林带生长特性及更新年龄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民勤绿洲二白杨和新疆杨林带生长状况调查及单株解析木分析表明:杨树林带生长迅速,高生长进程具有前期速生性,5年生树高可达10m左右,15龄树高生长已稳定在14~19m,平均连年生长量为速生期的1/3,基本达到了防护成熟状态,径生长和积生长都具有后期速生性,速生期可延长到20年以后,平均径生长量为1.0~1.5cm,年均樯积生长量为0.1~0.3m^3;最后以林带的防护成熟、经济成熟和数量成熟综合分析确定新疆杨和二白杨林带更新年龄分别为25年和20年。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及调查,初步查明了云斑天牛成虫在杨树林带中扩散及产卵危害与补充营养寄主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提出在补充营养阶段防治成虫是控制云斑天牛在杨树林带中扩散及产卵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民勤绿洲防护林带作用下作物生长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试验对比研究了小麦和玉米在枣树和杨树 2种农田防护林带作用下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果表明 :枣树林带下的作物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杨树林带。枣树林带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速度高于杨树林带 51 4% ,致使生物产量相对杨树林带高 38 4%。不同种植方式小麦、玉米的粮食产量增加 4 2 %~ 13 0 %。增产的原因之一是枣树林带下作物不同生育期农田土壤含水率均高于杨树林带。可见枣树林带的胁地作用弱于杨树林带。推广枣树防护林 ,实现枣粮间作 ,是提高民勤绿洲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对比研究了小麦和玉米在枣树和杨树2种农田防护林带作用下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果表明:枣树林带下的作物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杨树林带.枣树林带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速度高于杨树林带51.4%,致使生物产量相对杨树林带高38.4%.不同种植方式小麦、玉米的粮食产量增加4.2%~13.0%.增产的原因之一是枣树林带下作物不同生育期农田土壤含水率均高于杨树林带.可见枣树林带的胁地作用弱于杨树林带.推广枣树防护林,实现枣粮间作,是提高民勤绿洲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音河乡农田防护林胁地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对甘南县音河乡的农防林胁地及根系分布状况调查,经分析整理得出杨树林带、两松(落叶松、樟子松)林带的根系分布状况及减产率等量化指标,指出了不同树种林带的胁地范围、减产率及对农作物的主要副作用,同时对林带优化前后的效益进行了估算,为防护林优化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杨树林带抚育间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I-69杨和NL-80203树冠生长特性的分析,对同龄杨树林带抚育间伐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杨树林带间伐起始期可以林带平均高度为依据。对Ⅰ地位级的林带,当初植密度较大(3 m×4 m)时,可在林带高度达到15 m左右时进行一次性间伐,间伐强度约70%左右;也可在15 m时进行第1次间伐,间伐强度在30%~40%之间,在25 m左右时进行第2次间伐,强度在40%~50%之间。对初植密度较小(5 m×6 m)的I地位级的林带,可在林带平均高度达20 m时一次性间伐,强度在50%以下,对Ⅱ、Ⅲ地位级的林带,可在林带平均高度为16~20 m左右时进行一次性间伐,间伐后保留木株行距乘积30 m2左右。  相似文献   

10.
农田防护林胁地机理分析与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音河模式区杨树、樟子松、落叶松 3个树种林带胁地范围内微域环境因子的观测研究 ,找到了导致林带胁地的主要因子 ,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 ,为防护林体系优化改造 ,克服林带负效应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林复合模式蒸散耗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土壤分层水量平衡模型,对林带与冬小麦的根系吸水量、林带和农田的蒸散耗水量、林带影响农田土壤水分范围与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冬小麦拔节至乳熟期间,林带根系吸水以消耗农田土壤水分为主,主要表现在0.0~1.5H(H为树高)范围内。(2)林带可降低12.3%的农田蒸散量。(3)由于林带的影响,在农田中,0.0~0.5H为土壤水分降低区,0.5~5.0H为土壤水分提高区。总体平均,0~200cm农田土壤贮水量可提高11.2%。  相似文献   

12.
杨树林带木材纤维长度变化规律及其在经营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为探讨农田防护林合理经营的最佳途径,本文从林带木材生物学特性研究入手,针对杨树农田防护林带不同品种、不同立地、不同行位和不同年龄木纤维长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树林带木纤维长度的变化主要受品种和年龄的影响,与林带特殊生境无显著相关;通过林带纤维长度频率分布和木纤维长度与年龄相关关系的分析,建立了一系列相关模型,据此得出了林带木纤维长度相对稳定的年龄;该年龄即为农田防护林带开始进入全面有效防护农田状态时的年龄,此时林带所达到的树高可作为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的成林高。由此为农田防护林带的经营提供了可靠的木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海涂农田林网防护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上虞市海涂实验农场农田林网防护效益的测定,结果表明通风结构审林带防风效能达到31.0%左右;在八九月份高温干旱季节,林网内增加相对湿度约1.8%。林带背风而树高2~3倍地区为林带增产作用的显著范围,棉花产量比对照区增产13.0%~38.1%,除林缘等胁地外,受林带有利影响测试区棉花产量平均增产8.4%。  相似文献   

14.
对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风沙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模式进行了试验构建与筛选,结果表明:樟子松、红皮云杉单行及双行林带配置经济树种模式中,带外株间配置较带内株间及带内行间配置成活率高,且随着林带树龄的增大,配置经济树种的成活率明显降低,林带中生态树种树龄以不超过15 a为宜;而针对不同类型区在防护林生育早期可分别间作经济作物或中草材来提高其经济效益,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生产力,从而增强了生态型防护林的经济功能;杨树林带与食用菌栽培有机结合可明显提高林带的短期经济效益,又促进了林木生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模式类型。  相似文献   

15.
沙枣可吸引光肩星天牛产卵,又能控制其卵不能产生后代,对易感天牛危害的林分有明显的控害功能。通过野外实验,沙枣树上刻槽最高值为63.50,最低值为47.60。配植沙枣的杨树防护林带,光肩星天牛刘槽均值从9.80下降为1.48,林带受害轻而无枯死;没有配植沙枣的杨树防护林带全部枯死。  相似文献   

16.
嫁接是杨树林带更新的好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省坝上防护林,杨树是主要树种。早期营造的巳近成熟年令,因此,林带更新方法的研究已迫在眉捷。 1978年以来,我所和张北县二台背大队在青杨林带中进行了这项试验,试用了萌芽、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杨树施肥的种类、数量与其收获量的关系,在杨树林带中进行了5个同价值不同种类肥料定量施肥试验,对其林带生长历时13 a跟踪调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其胸径、树高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收获量及木材等级明显提高,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1研究制定生物防火林带工程质量标准从三明林区的自然条件、防火需要、林带阻火效能、经济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包括防火林带网络的分布格局、网络的密度和走向、林带的宽度、树种的组成与配置等项目内容的工程建设质量标准。1.1防火林带营造质量标准从试验研究结...  相似文献   

19.
农林系统太阳辐射与光照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林带两侧不同距离太阳辐射的动态变化,林带及杨树叶片对辐射和光照的影响和单株树木、片林内太阳辐射的动态变化,并提出营造2~3行窄林带对树木生长和减少胁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宿县新汴河北岸林带林分已严重两极分化,林木出材率低。泡桐、杨树已急待更新,刺槐林则需间伐。泡桐宜在两合土、淤黑土的堤顶和斜坡上,以块状和宽带状栽植;杨树宜在堤坡下部、青坎及河坡上成行状营造。调查结果表明,该林带中刺槐和杨树混交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