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左氧氟沙星单用及联合用药对细菌突变选择窗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左氧氟沙星单用及分别与头孢哗林、头孢哌酮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和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的MIC99和防突变浓度(MPC),探讨左氧氟沙星单药及联合用药对细菌突变选择窗(MSW)的影响,寻找减少耐药突变菌株产生的新途径。方法采用肉汤法富集101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和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采用肉汤稀释法、琼脂平板稀释法体外测定左氧氟沙星单用及与头孢唑林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29213的MIC、MIC99、MPC,计算MPC/MIC99;测定左氧氟沙星单用及与头孢哌酮联用对大肠埃希氏菌标准株ATCC25922的MIC、MIC99、MPC,计算MPC/MIC99。结果左氧氟沙星单用对ATCC29213、ATCC25922的MPC分别为1.2μg/ml、0.125μg/ml,MPC/MIC99分别为13.27、9.54;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唑林联用对ATCC29213的MPC为0.5/1.0μg/ml,MPC/MIC99为9.31;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联用对ATCC25922的MPC为0.0375/0.146μg/ml,MPC/MIC99为7.98。结论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唑林、头孢哌酮联合用药后能分别降低对ATCC29213、ATCC25922的MPC,同时缩小细菌突变选择窗,减少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2.
耐药突变选择窗(MSW)假说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遏制抗菌药物获得性耐药的新策略,但到目前为止,这一假说还没有在动物体内被验证。  相似文献   

3.
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与合理用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耐药突变选择窗(mutant selection window,MSW)理论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遏制抗菌药物耐药的新策略,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耐药性的产生,为预防耐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MSW理论也对传统的抗感染药物开发策略提出了重要的修正,并为如何更好地通过联合用药来抑制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与指导,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与重视。1MS W理论Baquero[1]在1990年首先提出抗菌药物存在一个最容易选择出耐药突变体的危险浓度区域。1999年Dong等[2]和Zhao等[3]在结核分支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研究中确定了这…  相似文献   

4.
获得性细菌耐药通常归因于感染部位抗菌药物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因此提倡抗菌药物浓度要高于MIC,从而清除敏感菌。但根据耐药突变选择窗(MSW)假说可以预测,即使药物浓度高于MIC,敏感菌被清除后仍会出现获得性细菌耐药。本课题旨在通过临床研究验证这一预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耐药突变选择窗(MSW)与体内细菌耐药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建立兔组织笼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左氧氟沙星灌胃治疗。抽取组织笼内组织液进行药物浓度测定,同时监测组织笼内细菌药物敏感性变化。结果当左氧氟沙星浓度位于MSW内时,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体的选择富集,引起耐药。当药物浓度低于抑制菌群中99%细胞生长的最低药浓度或高于防耐药变异浓度时,无耐药出现。当左氧氟沙星浓度在MSW内的下部时,最容易选择出耐药突变体,且耐药出现最快。结论MSW在体内存在,保持抗菌药物浓度在MSW以上可以限制耐药突变体的选择富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柠檬提取物对细菌生物膜的消除作用,研究柠檬提取物抑制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机理。方法采用高分子滤膜法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后,加入柠檬提取物分别作用1、2和3h,通过细菌菌落计数判定各组细菌存活数;采用SDS-PAGE电泳法,观察在柠檬提取物作用下菌体蛋白质的变化;EcoRI酶切金黄色葡萄球菌DNA,观察酶切图谱的改变;在低渗环境下动态观察柠檬提取物作用不同时间对细菌细胞壁的影响。结果柠檬提取物对具生物膜的细菌有杀菌作用,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柠檬提取物作用15min时细菌呈现明显的胞壁缺损现象,即细菌个体胀大,呈现大球形;柠檬提取物对细菌蛋白质的组成和表达量均有一定影响,同时细菌DNA的EcoRI酶切图谱发生改变。结论柠檬提取物可能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改变细菌某些关键的结构或功能蛋白的合成来达到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对氟喹诺酮类药物 (FQNS)的耐药率由 1987年的 1.9%上升至 1995年的 35 %[1] 。其中norA基因介导的金葡菌对FQNS耐药相当普遍 ,其机制源于norA基因转录增加 ,使NorA蛋白表达增加最终使药物自菌体内泵出增加。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对编码DNA旋转酶和Ⅳ类拓扑异构酶的基因突变上 ,对主动外排泵的研究较少 ,主要对实验室诱导耐药菌株进行研究 ,为此我们研究了临床分离的FQNS敏感菌、耐药菌及实验室诱导耐药菌的norA基因转录水平及与耐药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一、材料(一 )实验菌株 SA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米卡星对肺炎克雷伯菌突变选择窗(MSW)的影响。方法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及其与阿米卡星联合对30株肺炎克雷伯菌的防突变浓度(MP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并比较左氧氟沙星单独及其与阿米卡星联合对肺炎克雷伯菌的选择指数(SI)。结果与阿米卡星联合,使左氧氟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的MPC范围由2~16 mg/l降至1~8 mg/L,MPC50由2 mg/L降至1 mg/L,MPC90由8 mg/L降至2 mg/L,P<0.01;左氧氟沙星单药及与联合阿米卡星对肺炎克雷伯菌的选择指数(SI)范围均在2~64,两组SI50均为16;SI90均为32,P>0.05;左氧氟沙星联合阿米卡星组较左氧氟沙星组SI降低的菌株有15株,无变化的有11株,增高的为4株。结论联合阿米卡星可降低左氧氟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的MPC,主要使左氧氟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的MSW变窄。  相似文献   

9.
氟喹诺酮类药物(fluoroquinolones,FQs)是现今最重要最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但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在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细菌不断发生耐药性变异,以求适者生存。虽然人们对氟喹诺酮的耐药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从氟喹诺酮药物治疗及药物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细菌耐药问题仍变得越来越严重,部分原因是由于目前基于MIC(最低抑菌浓度)的治疗浓度,仅阻止了大部分敏感细菌的生长,而使耐药突变菌株得到选择性富集扩增。现今除了研发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外,许多研究工作都将重点放在现有抗菌药物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和缬沙坦单药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125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2周洗脱期后,给予4周缬沙坦(80 mg/d)单药治疗,89例平均坐位舒张压(SeDBP)仍≥90 mm Hg的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80 mg/d)和氨氯地平(5 mg/d)联合用药治疗组及缬沙坦(80 mg/d)单药治疗组,共随机双盲治疗8周,以SeDBP下降差值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下降值作为主要疗效指标.54例患者(联合用药组28例,单药组26例)完成了24h动态血压监测,并作为降压疗效的评价指标.结果 随机、双盲治疗8周末,联合用药组SeDBP下降值为(13.7±5.8)mm Hg,达目的血压占65.9%;单药治疗组SeDBP下降值为(7.7±6.9)mm Hg,达目的血压占37.8%,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用药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7.15±2.13)μg/min,单药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8.76±3.01)μg/min(P<0.05).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联合用药组和单药治疗组舒张压/收缩压(DBP/SBP)的谷/峰比率(T/P)分别为83.1%/76.0%和85.8%/79.5%(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药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和 10.7%(P<0.01).结论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缬沙坦单药治疗,且具有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荟萃分析49个RCT比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两药联用,或与钙拮抗剂、安慰剂比较(Ann Intern Med,2008,148:30-48)。观察慢性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ACEI与ARB减少尿蛋白效果相似,ARB比钙拮抗剂有效,ARB与ACEI合用较单用一种药有效(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