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炎症及氧化应激是常见的病理过程,可导致DNA链的破坏、蛋白质或酶失活,干扰体内多种生理过程,进而导致肿瘤、急性肺损伤(ALI)[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脓毒症[2-3]等疾病的产生。人体内存在多种抵抗有害因素的信号通路,其中转录因子是细胞内基因表达/调控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因子包括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本篇综述中我们将简要介绍NF-κB和Nrf2激活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通过AMP激活的蛋白质激酶(AMPK)途径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炎症及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DM组)、雷公藤多甙组(DT组)、雷公藤多甙+AMPK抑制剂组(DT+CC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喂养,后三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以建立糖尿病模型。DT组给予50 mg/(kg·d)的雷公藤多甙灌胃,DT+CC组给予50 mg/(kg·d)的雷公藤多甙及20 nmol的AMPK抑制剂Compound C灌胃,对照组及DM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2周。12周后检测糖代谢指标、肾脏HE染色及肾脏中炎症指标、氧化应激指标、AMPK通路分子。结果 DM组大鼠出现了明显的肾脏病变,肾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干扰素-γ(IFN-γ)、丙二醛(MDA)的含量及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量明高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及p-AM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DT组大鼠的肾脏病变明显减轻,肾脏组织中TNF-α、IL-1、IL-6、IFN-γ、MDA的含量及NF-κB的表达量明显低于DM组,SOD、GPx的含量及p-AMPK、Nrf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DM组; DT+CC组大鼠的肾脏病变明显加重,肾脏组织中TNF-α、IL-1、IL-6、IFN-γ、MDA的含量及NF-κB的表达量明显高于DT组,SOD、GPx的含量及p-AMPK、Nrf2的表达量明显低于DT组。结论 雷公藤多甙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肾脏病理改变并抑制肾脏组织中的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激活AMPK途径是雷公藤多甙发挥上述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多无诱因,易引起患者失眠、焦虑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PDPN发病机制复杂,除有高血糖、氧化应激、营养缺乏、微血管病变、胰岛素信号受损等多种易导致神经病变的因素外,关于PDPN患者累及小纤维继而出现疼痛症状时外周神经系统损伤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尚无PDPN的确切诊断工具及治疗方法。本文对PDPN的发病机制、筛查诊断工具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反应元件(Nrf2/ARE)通路激活对硝酸甘油(NTG)诱导的偏头痛模型大鼠神经源性炎症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NS组、莱菔硫烷(SFN)+NS组、NTG组、H2O+NTG组及SFN+NTG组,6只/组。拍摄大鼠挠头视频,应用ELISA检测颈静脉血CGRP浓度,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硬脑膜Nrf2、HO1、NQO1、NF-κB、TNF-α及IL-1β的表达。结果SFN+NTG组各时间段大鼠挠头次数少于H2O+NTG组(P<0.01)。SFN+NTG组的核Nrf2及下游HO1、NQO1蛋白的表达均高于NTG组与H2O+NTG组,颈静脉血CGRP浓度低于H2O+NTG组,硬脑膜NF-κB及TNF-α、IL-1β表达均低于NTG组与H2O+NTG组(P<0.01)。结论Nrf2/ARE信号通路的激活可减少NTG诱导的偏头痛大鼠挠头次数,降低颈静脉CGRP的浓度,抑制硬脑膜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核因子-kappa B(NF-κB)是细胞中一个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静息状态下与IκB相结合形成复合体,以无活性状态存在于胞浆中。当细胞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时,NF-κB暴露出核定位信号(NLS)并进入核内,使其具有生物活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在于过度失控的炎症反应,NF-κB在SIRS的信号传递途径中占据重要角色。现就NF-κB的生物学特性和信号转导途径、NF-κB与SIRS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NF-κB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能与免疫球蛋白轻链基因启动子或增强子κB位点特异性结合并促进基因转录的核蛋白因子,它参与调控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细胞生长分化、细胞粘附和细胞凋亡。近年来研究表明,NF-κB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休克早期即有过度的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的"瀑布样"释放是引发创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之一.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调节炎症反应的中枢环节,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新型抗炎靶点[1].甘氨酸可增加失血性休克、脓毒症及肝移植大鼠的生存率,对缺血/再灌注肝细胞以及肝脏具有保护作用,但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确[2].  相似文献   

8.
方丹  刘红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0):3616-3617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以外周胰岛素抵抗、肝葡萄糖输出增加和胰岛素分泌减少为表现。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调控基因转录的关键性因子.在机体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NF-κB的过度表达可引起多种疾病。如炎症性疾病、哮喘、肺纤维化、肿瘤和艾滋病等。IκB激酶(IKBkinase,IKK)作为NF-κB通路中重要的激酶,其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核因子-κB(NF-κB)是研究最为广泛的转录因子之一,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及细胞的生长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NF-κB活化后可通过诱发局部动脉血管壁慢性炎症反应的形成,导致血管壁的破坏,从而诱导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就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在颅内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糖变异性参数与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135例[PDPN患者58例(PDPN组)和非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PDPN)患者77例(NPDPN组)]、单纯T2DM患者63例(单纯T2DM组)和体检健康者42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对象的一般资料,并检测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糖变异性参数[日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全天血糖平均值(MBG)、全天血糖标准差(SDBG)、空腹血糖变异系数(FBG-CV)]以及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MCV)、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PMCV)、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CV)及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PSCV)]。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糖变异性参数对PDPN的诊断价值。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PDPN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PDPN患者心血管疾病及致残的发生风险。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DPN组、NPDPN组及单纯T2DM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病程、FBG、2 h PG、TG、HDL-C、HbA1c、BDNF、HMGB1、MMCV、PMCV、MSCV、PSCV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DPN组FBG、TG、HbA1c、BDNF、HMGB1、PSCV与NPDPN组、单纯T2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AGE、MBG、SDBG、FBG-CV诊断PDP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8、0.727、0.785、0.837,FBG-CV诊断PDPN的效能优于LAGE、MBG、SDBG。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AGE、MBG、SDBG、FBG-CV与BDNF、PMCV显著相关(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GE、MBG、SDBG、FBG-CV是PDPN发生的危险因素。PDPN组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NPDPN组(P=0.017)。以FBG-CV诊断PDPN的最佳临界值30.00%进行分组,结果显示,FBG-CV≥30.00%组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FBG-CV<30.00%组(P=0.013)。结论血糖变异性参数可能与PDPN有关,且是PDPN患者远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核因子-κB(NF-κB)、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与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初步诊断为T2DM的维吾尔族患者142例(糖尿病组),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外周血PBMC NF-κB和GR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选取1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糖尿病组NF-κB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GR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和GR表达相互拮抗,在糖尿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率高达60~90%,其中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约占16%。本研究对新一代的抗惊厥药物普瑞巴林与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一线用药加巴喷丁之间的疗效进行比较,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的52  相似文献   

13.
细胞核因子κB信号转导途径内的活化与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伟  王奇  陈云波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332-1334
细胞核因子KB(NF-κB)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中。总结目前研究发现,体内外的多种因素均可调控NF-κB的活化,而活化的NF-κB又调控着各种与生理病理相关的基因表达,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途径介导肌体的炎症反应、免疫应答、氧化应激、细胞增殖与凋亡及自由基损伤等一系列病理反应,引起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4.
王伶  胡坚  刘东  苏海 《江西医学检验》2003,21(6):451-453
目的研究冠心病的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F-κB水平的变化。方法用凝胶迁移率试验(EMSA)检测冠心病患者60例和健康对照组14例静脉血单个核细胞中的NF-κB中的含量。结果冠心病组的NF-κB相对于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31.07±15.98vs4.41±3.88,P<0.01)。结论冠心病病人除了有炎症反应蛋白的增加,还有早期的炎症前细胞激动因子的转录因子NF-κB的激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牛磺酸能否通过抑制缺血区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应用血栓栓塞法制作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研究牛磺酸对局灶性脑缺血2 h后再灌注22 h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应用免疫印迹方法研究牛磺酸对局灶性脑缺血2 h后再灌注22 h时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牛磺酸可减少含MHCⅠ和Ⅱ抗原阳性小胶质细胞的数目,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区脑组织小胶质细胞激活。牛磺酸能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区脑组织NF-κB激活和TNF-α表达。结论牛磺酸可通过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区脑组织的炎症反应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DPN的研究集中在神经元代谢相关的途径中。本综述总结了DPN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即高血糖通过促进施万细胞病变,内质网应激参与DPN的发病机制;以及疼痛性的糖尿病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DPN)的发病机制,即Na+、Ca2+通道、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在PDPN中的作用,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更好的理解DPN和PDPN。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耐力训练对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内的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调节作用,为临床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运动疗法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34只)和正常组(10只).其中糖尿病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链脲霉素,建立糖尿病模型,然后随机分为55%VO2max运动组(E1,n=6)、75%VO2max运动组(E2,n=6)、55%VO2max运动加胰岛素治疗组(EI1,n=6)、75%VO2max运动加胰岛素治疗组(EI2,n=6)、胰岛素治疗非运动组(DI,n=5)、非胰岛素治疗非运动组(D,n=5).另外10只正常血糖大鼠分为一次力竭运动组(EC,n=5)和非运动组(C,n=5).耐力训练采用活动平板,胰岛素采用隔日皮下注射,共8周.运用ELISA法测定背根神经节内NF-κB活性.结果D组DRG内NF-κB活性显著高于EC和C组(P<0.01),也显著高于E1、E2、EI1组(P<0.05)以及EI2和DI组(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更易发生周围神经的氧化应激损伤;耐力训练可以有效地抑制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NF-κB活性,干预糖尿病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8.
细胞信号通路参与调节细胞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生长、分化及凋亡。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转导通路是其中最重要的信号通路之一。诸多刺激因素如肿瘤、感染等均可激活NF-κB信号转导通路,从而产生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主要对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表  相似文献   

19.
Sen和Baltimor[1]首先从B淋巴细胞核提取物中检测到一种能与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增强子κB序列(5′GGGACTTTCC3′)特异结合的核蛋白因子,称其为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NF-κB存在于体内多种细胞中,活化后能与许多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固定核苷酸序列结合而启动基因转录,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本文现对NF-κB及其在炎症与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作一综述。1NF-κB及其抑制性蛋白概述哺乳类动物NF-κB转录因子家族(又称Rel家族)包括五个成员:Rel(c-REL)、RelA(即P65)、RelB、NF-κB1(即P50)、NF-κB2(即P52)。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