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张大勇  王乐  刘丙东 《现代矿业》2013,29(12):107-109
以黑龙江某低品位氧化铜矿为研究对象,经过矿石性质分析,进行了浮选条件试验,在浮选浓度为30%,磨矿细度为-0.074 mm 68.72%,捕收剂用量为80 g/t,硫化钠用量为150 g/t,石灰用量为2 000 g/t,起泡剂用量为80 g/t的条件下,通过1段粗选、2段精选、2段扫选,获得了铜品位为13.70%,铜回收率为88.95%的铜精矿。  相似文献   

2.
西藏某矽卡岩型低品位铜钼矿中主要有用矿物为黄铜矿、辉铜矿以及辉钼矿,原生硫化铜和次生硫化铜共占总铜的95.54%,辉钼矿占总钼的88.06%。分别采用铜钼混合浮选、等可浮和快速浮选三种试验流程进行浮选流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快速浮选流程效果较好。采用快速浮选经两段磨矿(一段磨矿细度-74μm占63%、二段磨矿细度-74μm占70%)、一次粗选、四次精选、三次扫选、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流程处理该矿石,所用混浮粗选捕收剂Flomin-C7446+煤油用量为15+20 g/t,矿浆调整剂石灰用量为200 g/t,起泡剂松醇油用量为15 g/t,最终获得铜品位27.73%、钼品位1.47%,铜回收率93.26%、钼回收率84.66%的铜钼混合精矿。  相似文献   

3.
脉石英反浮选制备高纯石英砂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捕收剂种类、用量、混合捕收剂配比及浓度等因素对某脉石英砂除杂提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捕收剂反浮选,除铁提纯效果较理想,优化的工艺参数如下:粗选时矿浆pH值为5,矿浆质量分数为20%,捕收剂丙撑二胺用量为80g/t,起泡剂2#油用量为75g/t;精选时矿浆pH值为9,矿浆质量分数为20%,石油磺酸钠和辛基羟肟酸按4∶1质量配比,用量为150g/t,起泡剂2#油用量为75g/t。最终石英砂精矿杂质元素总量为99.01μg/g,其去除率为53.96%,元素Fe和Al除去率分别为84.15%和37.50%。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华北某低品位斑岩型铜钼矿石的高效、低成本开发利用问题,在查明了矿石中主要有用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和辉钼矿,原生硫化铜+次生硫化铜占总铜的97.10%,硫化钼占总钼的96.02%后,以钼矿物浮选新型捕收剂为研究核心,对该矿石进行了铜钼混合浮选试验。结果表明,该矿石适宜的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铜钼混浮粗选捕收剂Mo+MC用量为12+3 g/t,矿浆调整剂石灰用量为1 500 g/t,起泡剂2#油用量为25 g/t,采用1粗3精3扫、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流程处理该矿石,可获得铜、钼品位分别为23.72%、1.044%,铜、钼回收率分别为87.22%、74.39%的铜钼混合精矿。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随着选矿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矿产资源重视程度的提高,对于尾矿综合利用的研究越来越多。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SEM等技术对某钒钛磁铁矿选铁尾矿中的铜矿物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其中主要有价元素为铜,且主要以硫化铜形式存在。在选矿工艺研究方面,以河北某钒钛磁铁矿尾矿为研究对象,选用丁基黄药、A8及MK305对选铁尾矿中的铜进行浮选回收实验,通过单一捕收剂实验、组合捕收剂实验、捕收剂用量实验以及2#油用量实验,确定在A8:MK305用量比为1∶1,粗选捕收剂用量为45 g/t,2#油为7.5 g/t时,获得较佳的浮选技术指标。闭路实验结果表明,选铁尾矿经过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后,得到的粗精矿经再次磨矿至-0.074 mm含量大于85%,添加生石灰12 kg/t,经过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两次扫选,可以得到品位18.94%的铜精矿,回收率为60.88%,实现了选铁尾矿中金属铜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6.
云南楚雄某铜矿含铜0.46%,氧化率达14.91%,属于低品位混合铜矿。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有价矿物中铜以黄铜矿、斑铜矿、孔雀石和硅孔雀石的形式存在,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白云石、方解石次之。矿物结构以中粒浸染为主,粗磨即可实现铜矿物的有效解离。通过对单因素(磨矿细度、丁黄药用量、硫化钠用量、2~#油用量)条件试验的研究,获得粗选较佳条件为磨矿细度-0.074 mm 70%,硫化剂硫化钠用量200 g/t,捕收剂丁黄药用量125 g/t,2~#油用量20 g/t。在增加两次精选一次扫选的基础上进行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铜精矿含铜Cu 22.10%,回收率83.12%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新疆某砂岩铜矿的铜矿物主要以孔雀石为主.针对其矿石性质,采用硫化浮选回收矿石中的铜矿物,并以丁黄药作捕收剂,PZO作起泡剂.当原矿含铜1.84%时,经过一段磨矿、一次粗选、三次扫选和二次精选,获得铜精矿品位22.37%、铜回收率78.70%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8.
云锡某单铜矿主要以玄武岩和花岗岩为主,生产车间为了在确保选矿指标前提上,在低碱条件下对低品位单铜硫化矿开展新型组合捕收剂MA-1/MOS-2=1:1试验研究,实现增效生益。试验结果表明,当磨矿细度在-74μm占75%条件下,采用捕收剂MA-1/MOS-2=1:1用量72g/t、抑制剂石灰药剂用量1000g/t、起泡剂2#油24g/t进行浮选单铜硫化矿;经一粗两精两扫,最终获得铜精矿品位为18.32%、回收率90.32%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云南楚雄某铜矿含铜0.46%,氧化率达14.91%,属于低品位混合铜矿。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有价矿物中铜以黄铜矿、斑铜矿、孔雀石和硅孔雀石的形式存在,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白云石、方解石次之。矿物结构以中粒浸染为主,粗磨即可实现铜矿物的有效解离。通过对单因素(磨矿细度、丁黄药用量、硫化钠用量、二号油用量)条件试验的研究,获得粗选最佳条件为:磨矿细度70%-200目,硫化剂硫化钠用量200g/t,捕收剂丁黄药用量125g/t,二号油用量20g/t。在增加两次精选一次扫选的基础上进行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铜精矿含铜Cu 22.10%,回收率83.12%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缅甸高品位白铅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缅甸高品位白铅矿进行相关试验研究,确定采用两段粗选一段扫选的浮选流程,。通过磨矿细度,硫化钠和捕收剂的用量,硫化时间,捕收剂种类的探索研究,确定了最佳的药剂制度,在磨矿细度为85%-0.074 mm,硫化钠总用量为1250 g/t,各段硫化时间均为5 min,使用丁基黄药作为捕收剂,总用量为1500g/t,2#油为起泡剂,总用量为100 g/t时,闭路试验得到品位为59.48%,回收率为91.69%的混合铅精矿。  相似文献   

11.
对澳大利亚某铜尾矿进行了选矿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的研究。讨论了捕收剂种类、用量,粗选矿浆p H值,活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浮选工艺的影响;确定了丁基黄药作为捕收剂,用量为100 g/t,粗选矿浆p H=5.0,硫酸铜作为活化剂,用量为400 g/t的药剂制度。通过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两次精选的浮选工艺流程,获得硫品位为47.51%,回收率为92.11%的硫精矿。实现了铜尾矿中硫化铁矿物的高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某含银铜矿石,由于其铜氧化率达20.16%,采用常规浮选工艺回收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采用优先浮选硫化铜后浮选氧化铜的原则流程,以丁基黄药与Z200质量比为3 GA6FA 1的组合捕收剂为硫化铜的捕收剂,以Na2S为氧化铜调整剂,采用丁基黄药与羟肟酸钠混合捕收剂为氧化铜捕收剂。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的条件下进行闭路试验,硫化铜经1次粗选和2次扫选,氧化铜经1次粗选1次扫选,所获得的硫化铜和氧化铜粗精矿混合产物经过4次精选,最终可获得铜品位为19.18%、银品位为2 308 g/t,铜回收率为80.90%、银回收率为81.03%的铜精矿产品。   相似文献   

13.
乐志强 《现代矿业》2019,35(9):133-135
为了解决罗河选矿厂采用传统捕收剂和起泡剂进行选硫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药剂刺激性气味大、需要现场人工配制、且产品回收率低等问题,针对浮选药剂种类和用量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通过采用捕收剂L968粗选用量100 g/t、扫选用量30 g/t,起泡剂DF201粗选用量15 g/t、扫选用量7 g/t的药剂组合和药剂制度,最终获得了有效硫品位为42.56%、回收率为90.67%的硫精矿,新药剂刺激性气味小,且为液体药剂无需配置。  相似文献   

14.
温凯  陈建华 《金属矿山》2018,47(12):94-98
云南某含金铜矿石铜品位1.06%、金品位0.38 g/t、硫品位3.56%。为在回收铜的同时可以综合回收金等贵金属,在自然pH条件下进行浮选试验。结果显示:新型环保抑制剂D82在有效抑制黄铁矿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金的回收指标;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5.5%条件下,以D82为抑制剂、Z-200为捕收剂,经1粗2精2扫铜浮选,浮铜尾矿以硫酸铜为活化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经1粗1精1扫选硫,闭路试验得到的铜精矿铜品位46.83%、金品位14.22 g/t、铜回收率93.22%、金回收率78.96%,硫精矿硫品位58.69%、回收率75.18%。以D82为抑制剂可以在自然pH条件下实现抑硫浮铜,对伴生贵金属的硫化矿浮选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彭建  张建刚 《金属矿山》2019,48(1):78-82
西藏某浸染状次生硫化铜矿石铜品位为1.86%,原生硫化铜占总铜的15.05%,次生硫化铜占总铜的76.88%,主要铜矿物为斑铜矿、黄铜矿,其他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以石榴石、辉石、石英等为主。为了确定该矿石中铜、金的适宜回收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0%的情况下进行1粗2精快速浮选,1粗2扫常规浮选,快速精选1尾矿与常规粗选精矿合并再磨至-0.038 mm占80%的情况下进行1粗2精2扫铜硫分离,获得的快速浮选精矿铜品位为27.05%、金品位为8.28 g/t,铜、金回收率分别为60.79%、50.90%;常规浮选铜精矿铜品位为17.06%、金品位为5.02 g/t,铜、金回收率分别为29.81%、23.99%。快速浮选+常规浮选、快速精选1尾矿与常规浮选粗精矿再磨再选工艺流程既能避免铜矿物的过磨,保证铜的回收率,又可得到较高品位的铜精矿,获得较好的铜、金回收指标。  相似文献   

16.
云南某铜镍硫化矿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辉铜矿、镍黄铁矿、含镍磁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蛇纹石、石英。原矿含铜0.88%,含镍0.57%,该矿石属于典型的低品位铜镍硫化矿。为更好地对铜镍矿物充分回收利用,对试样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样在磨矿细度为-74μm占70%,Na_2CO_3用量1 000 g/t,CuSO_4用量200 g/t,六偏磷酸钠用量300 g/t,捕收剂用量150 g/t、松醇油用量40 g/t的条件下,采用两次粗选、两次精选、二次扫选、中矿循序返回流程处理。最终获得回收率为84.39%、品位为4.87%的铜精矿,回收率为78.83%、品位为3.05 g/t的镍精矿。  相似文献   

17.
根据矿石性质,新疆某硫化铜矿含有有价元素铜、硫,可通过浮选进行回收。为此,进行了铜硫混合—分离浮选流程试验,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60%,调整剂为水玻璃且用量为350 g/t,捕收剂为Z-200且分段用量为(35+25)g/t,石灰用量为2 000~3 000 g/t的条件下,经1粗2扫2次精选得铜硫精矿,再进行1粗1扫2次精选铜硫分离得到了铜品位为23.55%、回收率为93.76%的铜精矿和硫品位为38.84%、回收率为52.37%的硫精矿,试验技术指标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