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在控制性促排卵(COH)过程中,HCG注射前雌二醇(E2)水平下降对IVF/ICSI-ET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行辅助生殖助孕,COH过程中出现HCG注射前E2下降的95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年龄、体重指数(BMI)相匹配,COH过程中HCG注射前E2持续上升或HCG日与HCG注射前一日E2水平一致的95例PCOS患者为对照。又将E2下降组分为2个亚组:Gn减量组及自发性下降组。比较各组的基础资料、IVF/ICSI助孕结局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情况。结果 (1)Gn减量组的BMI及Gn使用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CG前一天E2水平在E2下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其中,Gn减量组(16 663.90±5 163.20)p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9 537.20±4 002.60)pmol/L(P0.05)。而HCG日E2水平,在自发性下降组(9 191.40±4 494.10)pmol/L显著低于Gn减量组[(13 726.10±4 570.60)pmol/L]及对照组[(13 499.90±5 096.20)pmol/L](P0.05)。自发性下降组COH过程中E2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和Gn减量组(P0.05)。Gn减量组的E2下降程度与自发性下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IVF/ICSI结局方面,各组的回收卵母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E2下降组的卵母细胞回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5.64%vs.93.73%,P=0.00),其中Gn减量组卵母细胞回收率最低(73.56%),自发性下降组居中(84.76%),对照组最高(93.73%);各组的优胚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因OHSS取消移植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OS患者在COH过程中出现HCG注射前E2的下降,可能会导致卵母细胞回收率下降,但无论自发性下降或是Gn减量所致的下降,并不影响IVF/ICSI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周期(HRT)内膜转化日不同的血清雌二醇(E 2)水平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进行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HRT-FET)的患者1398例,共1502个周期,移植胚胎均为卵裂期胚胎。根据E 2水平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A组:E 2≤550.5 pmol/L(533周期);B组:550.5 pmol/L1101 pmol/L(230周期)。对比三组间的妊娠结局;同时根据临床结局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临床妊娠组(683周期)和非临床妊娠组(819周期),比较两组之间血清E 2的差异。结果C组临床妊娠率最低,显著低于B组、A组(34.3%vs.46.7%、48.6%,P<0.05),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的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妊娠组内膜转化日血清E 2显著低于非临床妊娠组[(756.1±580.2)pmol/L vs.(838.4±716.3)pmol/L](P<0.05)。结论当HRT-FET周期内膜转化日血清E 2水平>1101 pmol/L时,将降低卵裂期胚胎FET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高龄患者行IVF/ICSI过程中应用卵泡期高孕激素促排卵(PPOS)方案联合来曲唑(LE)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助孕治疗的31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PPOS方案早卵泡期应用LE进行分组,PPOS早卵泡期应用LE者为A组(n=120)和不应用LE者为B组(n=19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A组患者在诱发排卵日血清E 2水平显著低于B组[(1730.55±1570.02)pmol/L vs.(2910.56±2084.52)pmol/L,P<0.05],而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及Gn用量显著高于B组[分别为(8.91±3.62)d vs.(7.83±2.72)d;(2245±1079)U vs.(1934±842)U,P<0.05];两组患者间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可利用胚胎数和周期取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受精率显著低于B组(58.82%vs.69.71%,P<0.05);冻融胚胎移植后两组患者的累积妊娠率(20.85%vs.27.73%)和累积分娩率(11.69%vs.16.71%)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PPOS方案促排卵时联合应用LE并不影响高龄患者IVF/ICSI的妊娠结局;应用LE导致的诱发排卵日E 2降低并不影响获卵数及可利用胚胎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和低受精率周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省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治疗的281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精方式不同分为3组:R-ICSI组(210个周期):实施早期R-ICSI;IVF组(2062个周期):行常规IVF助孕;ICSI组(539个周期):直接行ICSI助孕。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R-ICSI组的原发不育比例显著高于IVF组(P<0.05),但与ICS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的平均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及MⅡ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ICSI组患者的受精率显著高于IVF组和ICSI组(P<0.05);R-ICSI组患者的2PN率显著低于ICSI组(P<0.05),但与IVF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ICSI组的多PN率显著高于ICSI组,但显著低于IVF组(P<0.05);R-ICSI组患者的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显著低于IVF组和ICSI组(P<0.05);R-ICSI组患者的着床率显著低于IVF组(P<0.05),但与ICS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IVF受精失败及低受精的患者行早期R-ICSI可有效克服受精障碍,提高受精率,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激素替代治疗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结局的因素,尤其是确定移植日的激素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在本中心接受激素替代周期准备内膜的冻融胚胎移植资料。结果总计516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的有246例,未着床或者生化妊娠者有270例。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受精方式的妊娠率无差异;妊娠组和未妊娠组的决定移植日的黄体生成素(LH)值、雌激素(E2)值、孕酮(P)值及内膜厚度也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示:决定移植日的E2值为366~732pmol/L(不包括732pmol/L)时妊娠率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的妊娠率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组较未妊娠组决定移植日LH峰(包括人工LH峰和自然LH峰)的出现率高(P0.05);决定移植日的子宫内膜厚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是子宫内膜的类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型子宫内膜妊娠率最高。结论激素替代周期冻胚移植中通过监测决定移植日的LH峰的出现、E2水平及子宫内膜的形态对于寻找最佳移植窗具有重大意义,当E2水平处于366~732pmol/L且子宫内膜处于A型时妊娠率最高,同时LH峰的出现也有利于胚胎的着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子形态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及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周期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IVF/ICSI治疗的周期根据精子形态进行分组:IVF周期分为A组(正常精子形态2%),B组(2%≤正常精子形态4%),C组(正常精子形态≥4%);ICSI周期分为D组(正常精子形态2%),E组(2%≤正常精子形态4%),F组(正常精子形态≥4%),分别比较各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 IVF周期中C组受精率显著高于B组和A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卵裂率、优胚率及妊娠率在A、B、C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ICSI周期中D组、E组、F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畸形精子症会影响IVF周期的受精率,对ICSI周期的受精率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垂体降调后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时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本院生殖中心776个长方案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新鲜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Gn前垂体降调节的时间分为:A组8~10d,B组11~12d,C组13~15d,D组16~18d,比较各组的临床结局。结果四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启动日A组雌二醇(E2)水平为(57.36±52.79)pmol/L,显著低于C、D组[(79.45±62.23)pmol/L、(85.56±74.07)pmol/L],(P0.05),A组黄体生成素(LH)为(1.85±1.36)IU/L,显著低于C组(2.16±1.11)IU/L,(P0.05);从A组到D组Gn用量分别为(28.58±8.25)支、(27.66±7.16)支、(27.30±8.23)支、(27.19±9.26)支和使用时间分别为(11.19±3.34)d、(10.99±1.58)d、(10.81±1.64)d、(10.90±1.99)d,有逐渐减少趋势,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A组LH水平(1.48±1.21)IU/L显著低于B、C、D组[(1.82±1.53)IU/L、(1.91±1.29)IU/L、(2.27±1.62)IU/L],(P0.05);A组孕酮(P)为(8.85±5.93)pmol/L,则显著高于其它3组[(6.32±3.67)pmol/L、(6.20±3.73)pmol/L、(5.53±3.23)pmol/L),(P0.05);四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2.37%、45.24%、52.16%和48.18%;胚胎种植率分别为25.19%、27.91%、33.06%、30.5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早期流产率分别为12.0%、13.16%、7.42%和1.89%,B组显著高于C、D组(P0.05)。结论在长效GnRH-a长方案控制性超排卵周期中,垂体降调节时间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适当延迟Gn启动时间(≥13d)有提高IVF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的趋势,并可降低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非男性因素不孕的高龄患者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中心行IVF/ICSI治疗的非男性因素不孕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3 107个周期,包括2 876个IVF周期和231个ICSI周期。根据受精方式不同分为IVF组和ICS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受精和胚胎发育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子宫内膜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IVF组基础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显著高于ICSI组(P<0.05),IVF组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窦卵泡数(AFC)、获卵数均显著低于ICSI组(P<0.05)。受精和胚胎发育情况:IVF组正常受精率显著低于ICSI组(P<0.05),异常受精率显著高于ICSI组(P<0.05),两组患者的完全受精失败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均无显著差异(P> 0.05)。临床妊娠结局情况: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患者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生殖医学中心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行长方案IVF-ET共132个周期,其中基础卵泡刺激素(FSH)≤10U/L的患者76个周期(A组),基础FSH 10~15U/L的56个周期(B组),同期基础FSH≤10U/L的单纯性输卵管性因素行长方案体IVF-ET共72个周期(C组),比较3组治疗结局。结果获卵数和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雌二醇(E2)水平,C组显著高于A组及B组;A组与B组比较,A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性腺激素(Gn)量C组显著低于A组及B组;A组与B组比较,A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E2、不孕年限、受精率、优胚率、Gn天数、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基础FSH≤10U/L患者与FSH值相当的输卵管因素患者行IVF的妊娠结局相似,但获卵数较少且Gn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拮抗剂方案与改良超长方案在卵巢高反应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本院行IVF/ICSI的卵巢高反应患者(获卵数15个)共853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促排卵方案分为两组,其中拮抗剂方案组186个周期、改良超长方案组667个周期。比较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与改良超长方案组比较,拮抗剂方案组Gn总量[(1 544.15±412.52)U vs.(2 949.87±1 156.05)U]、Gn天数[(10.08±1.33)d vs.(13.81±1.87)d]均显著减少(P0.05),获卵数[(23.41±6.20)vs.(21.96±5.24)]、HCG日E2[(24 087.76±8 309.59)pmol/L vs.(22 281.31±6 830.78)pmol/L]均显著增高(P0.05),HCG日P/E2值[(0.36±0.20)vs.(0.42±0.20)显著降低(P0.05);与改良超长方案组比较,拮抗剂方案组胚胎种植率(33.20%vs.46.29%)、临床妊娠率(47.37%vs.63.80%)、抱婴率(32.33%vs.48.86%)均显著降低(P0.05),但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8.60%vs.15.44%)、移植取消率(28.49%vs.40.78%)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卵巢高反应人群中拮抗剂方案临床结局显著低于改良超长方案,可能与其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因此应考虑全胚冻存行解冻移植使其降低OHSS风险的同时有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剂量促性腺激素(Gn)联合克罗米芬全程使用的卵巢刺激方案在卵巢功能正常患者体外受精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江苏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ICSI治疗,使用低剂量Gn联合克罗米芬全程使用的卵巢刺激方案周期1 063个,根据实际取卵次数分成4个组分别为A组(第1次取卵周期),B组(第2次取卵周期),C组(第3次取卵周期),D组(第4次取卵周期)。比较各取卵周期间患者年龄、Gn天数及用量、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种植率、累积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等指标。结果不同取卵周期间患者的年龄、Gn天数、用量、获卵数、受精率、种植率及妊娠结局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优胚率及多胎妊娠率较A、B、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38.7%~46.67%)、累积活产率(50%~64.84%),与以往常规刺激周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剂量Gn联合克罗米芬全程使用的卵巢刺激方案是行之有效的促排卵方案,反复IVF/ICSI失败的卵巢功能正常患者可考虑尝试低剂量Gn联合克罗米芬全程使用的卵巢刺激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in vitro maturation(IVM)of oocytes in the infertile pa-tients with polye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Methods:The infertile patients with PCOS who underwent IVM or IVF/ICSI from January2004 to August 2005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68 unstimulated cycles(48 cases)underwentIVM as IVM group,42 cycles(39 cases)underwent IVF/ICSI as control group.Main outcomesincluding the number of oocytes retrival,the rates of fertilization,embryo cleavage,implanta-tion,pregnancy,miscarriage,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and multiple pregnan-cy were assessed.Results:No FSH was administered in IVM group and the mean number of FSH used was(25±6.2)ampoules in control group.When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women in IVM grouphad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fertilization rate(70.7% versus 63.9%)and decrease in cleavage rate(87.9% versus 99.4%)an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0 versus 7.1%).No significantdifferences between IVM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found in the number of oocytes obtained,implantation rate,clinical pregnancy rate,miscarriage rate and multiple pregnancy rate.Conclusion: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for infertile PCOS women who required assisted con-ception treatment,IVM is a more economical method with less OHSS complication than that ofconventional IVF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国产尿卵泡刺激素(uFSH)和基因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中控制性超排卵(CO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93例行IVF-ET/ ICSI助孕的不育患者按不同用药分为uFSH组(96例)和rFSH组(197例),比较两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天数、费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取卵数、优胚数、冷冻数、受精率、妊娠率、流产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 uFSH组患者的Gn用量(27.49±7.79)支显著多于rFSH组(25.50±7.84)支,但费用uFSH组(4,110.21±1,164.88)元显著少于rFSH组(7,839.22±2,480.75)元(P<0.05);两组患者Gn天数、hCG注射日E2水平、取卵数、优胚数、冷冻数、受精率、妊娠率、流产率及OHSS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uFSH与rFSH相比,对IVF-ET/ICSI促排卵结局无明显影响,同样安全有效,且uFSH存在明显的价格优势. A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between urinary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and recombinant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in IVF/ICSI treatment XIANG Yun-gai TAN Li ZHAO Dong-mei MA Li-ying HUANG Yu-rong XIAO Bing LI Qia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第一周期采用降调节长方案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未获成功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改用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科第一周期长方案促排卵后助孕治疗未获成功,第二周期PPOS方案后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共42例,自身对照两种促排卵方案中激素水平、药物使用、获卵及胚胎情况以及PPOS方案后FET的妊娠结局。结果PPOS方案中Gn天数[(10.33±2.00)d]、Gn总量[(2 325.00±449.08)U]显著低于长方案[分别为(13.00±2.27)d、(3 182.98±904.91)U](P0.05);PPOS方案扳机日血清LH水平[(1.64±1.31)U/L]显著高于长方案[((0.91±1.01)U/L]、孕酮(P)水平[(2.25±0.86)nmol/L]显著低于长方案[(3.87±1.68)nmol/L](P均0.05);PPOS方案的平均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数、正常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与长方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受精率[(71.82±17.64)%]、优胚数[(3.62±1.97)枚]和优胚率[(62.21±24.04)%]均显著高于长方案[分别为(63.75±15.77)%、(2.79±1.65)枚、(48.48±22.53)%](P0.05)。PPOS方案中有3例患者因无冷冻胚胎取消周期;39例患者行FET(共46个周期),22个周期获得临床妊娠,周期临床妊娠率47.83%,种植率24.74%,显著高于长方案[分别为7.02%、3.64%](P0.05)。结论对于长方案促排后助孕未获成功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PPOS方案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结局,为促排卵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技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育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PCOS不育患者在本中心行IVM或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周期作回顾性分析。分为无药物刺激的IVM观察组共48例、68个周期,与IVF/ICSI组39例、42个周期,比较两组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及多胎发生率。结果IVM组与IVF/ICSI组比较,IVM组未采用卵泡刺激素(FSH),IVF/ICSI组FSH用量为(25±6.2)支;受精率分别为70.7%及63.9%(P<0.01);卵裂率分别为87.9%及99.4%(P<0.01);OHSS分别为0及7.1%(P<0.05),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两组的获卵数、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M技术对难治性PCOS不育患者是一种较为节约,且不发生OHSS的有效辅助生育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于体外受精(IVF)超排卵周期取卵后及移植前,对根据血液指标和超声指标诊断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风险患者,在充分知情同意下由患者自行选择新鲜胚胎移植或全胚冷冻后择期冻胚移植,观察比较两种情况下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期间进行IVF且有OHSS高风险的患者共374例,分为鲜胚胎移植组(A组)65例和全胚冷冻后择期冻胚移植组(B组)309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的相关指标。结果 A组的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分别为41.5%(27/65)、30.0%(39/130)、7.4%(2/27)、3.7%(1/27),B组分别为69.6%(215/309)、50.2%(310/618)、7.0%(15/215)、3.7%(8/215),两组间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OHSS发生率A组为10.8%,而B组仅为1.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有OHSS高风险的患者应该果断选择全胚冷冻并择期行冻胚移植,可减少甚至杜绝OHSS的发生,从而提高IVF安全性并可获得更为满意的妊娠结局,且可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高龄、反复体外受精(IVF)失败、优质胚胎率低下、或卵巢功能减退患者,比较使用克罗米芬微刺激周期和自然周期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中的临床参数指标的差异.方法 将月经第2天窦卵泡直径〈8 mm,雌二醇(E2)〈290 pmol/L的患者分为微刺激周期组43例,从第3天开始服克罗米芬50 mg至取卵日,第8天B超监测,酌情增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注射;自然周期组43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在卵泡直径〉15 mm,E2值1,100 pmol/L时,22:30肌注达菲林0.2 mg.在内膜达8~14 mm时行胚胎移植.否则实行胚胎的玻璃化冷冻,待日后进行自然周期移植.结果 与自然周期相比,克罗米芬周期提高了取卵成功率和优质胚胎率,降低卵母细胞早排率和周期取消率.但移植周期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克罗米芬微刺激周期和自然周期对于卵巢功能低下患者的体外受精周期,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但是克罗米芬微刺激周期在所获得的卵母细胞质量等指标上略胜一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3种不同类型卵泡刺激素(FSH)在IVF/ICSI助孕人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我中心行首次IVF/ICSI助孕的245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FSH类型分为三组:进口重组FSH组(进口rFSH组,n=1445)、国产重组FSH组(国产rFSH组,n=455)、国产尿源性FSH组(国产uFSH组,n=556)。对控制性促排卵结局、促排卵费用及胚胎移植结局进行比较。结果(1)三组间患者基础资料(年龄、BMI、FSH水平、IVF比例、长方案比例、原发性不孕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间Gn启动剂量及Gn总剂量(国产uFSH组>国产rFSH组>进口rFSH组)、可移植囊胚数(国产rFSH组>进口rFSH组>国产uFSH组)及囊胚形成率(国产rFSH组>国产uFSH组>进口rFSH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口及国产rFSH组的获卵数、MⅡ数及2PN数均显著高于国产uFSH组(P<0.05);三组间Gn天数、卵子成熟率、2PN受精率、HCG日内膜厚度、周期取消率、中重度OHSS率、新鲜及冻融周期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三组间Gn总费用及每囊胚费用(进口rFSH组>国产rFSH组>国产uFSH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口rFSH组每卵费用显著高于国产rFSH组及国产uFSH组(P<0.05)。结论rFSH(进口及国产)拥有优于uFSH的促排卵效果,但劣于uFSH的经济效益;不同FSH类型的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