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局部平面显像对于全身骨显像的补充诊断价值,以期提高临床的重视及全身骨显像的检查质量。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行全身骨显像的恶性肿瘤患者681例,对于可疑病灶或定位不清等加做局部平面显像。结果 681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全身骨显像图像共定位病灶例数485例(71.2%),其中定位准确272例(56.1%),定位错误213例(43.9%);患者加做局部骨显像后,定位病灶例数340例(49.9%),其中定位准确313例(92.1%),定位错误例27(7.9%)。全身骨显像加做局部显像的定位准确率92.1%,明显高于单纯全身骨显像的定位准确率56.1%(272/485)。结论 全身骨显像加做局部骨显像能提高病灶定位的准确率,对临床诊断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CT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肿瘤的临床诊断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87例,全部患者进行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并评价显像结果.结果87例恶性肿瘤患者经ECT全身骨显像检查确诊骨转移肿瘤患者共64例,阳性率73.6%,共检出98处骨转移,骨转移主要分布在肋骨、椎骨、盆骨、四肢骨等,肋骨占46.9%,椎骨占26.5%.结论 ECT全身骨显像对恶性肿瘤早期骨转移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是诊断骨转移的常规检查手段,可以为肿瘤分期提供临床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肺癌是容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之一[1].核素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最具价值[2].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作者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2例原发性肺癌合并骨转移患者行核素全身骨显像,现将其临床骨痛症状与核素全身骨显像所显示骨转移灶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99mTc -MDP全身骨显像诊断转移性骨癌的价值为对 10 3例恶性肿瘤患者行全身显像 ,并行X线对比。结果显示 :10 3例恶性肿瘤患者显像全部阳性 ,而X线阳性率为 6 0 %。认为全身骨显像对于转移性骨癌是一种灵敏、简便、安全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报告163例恶性肿瘤全身骨显像结果,对几种常见恶性肿瘤骨转移发生率、分布、与X线的比较和显像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恶性肿瘤患者应常规作全身骨显像,对其分期和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身骨显像是恶性肿瘤,特别是易发生全身骨转移的恶性肿瘤的常规检查手段,而检查过程中的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显像质量,因此,对患者在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实施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总结多年来对骨显像患者的护理经验,以期帮助核医学科护理人员能够正确认识、识别恶性肿瘤患者的心态,正确对待每位患者,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修养,努力做好全身骨显像患者的身心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张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5013-5014
目的:探讨ECT全身骨显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99例ECT全身骨显像病例,分析申请检查目的及其结果。结果299例病例中,199例检查结果为肿瘤骨转移,占66.6%。结论 ECT全身骨显像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用于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可以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102例恶性肿瘤的放射核素骨显像初步分析王国桢,谭淑媛关键词:肿瘤;肿瘤浸润力,骨;放射摄影术/诊断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于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有较高的灵敏度,对恶性肿瘤临床分期、治疗、预后均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将我科1990~1993年102例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核素显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核素显像分析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各种显像特点及特殊影像情况。方法 运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对患者进行全身骨显像。结果 骨显像中查出肿瘤骨转移阳性率为 76 7%。结论 核素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灵敏、安全。  相似文献   

10.
随着~(99m)Tc标记磷酸盐类的广泛应用和全身骨核素显像仪的发展,全身骨能一次成像,且图像清晰、分辨率高。本文将70例同时作了全身骨核素显像及X线骨平片检查的病例作对比分析。1 检查对象本院自1987年8月至1990年4月对各类诊断为骨外恶性肿瘤病人568例进行全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断层SPECT/CT在骨转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2014年5月可疑骨转移的75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我科行常规99mTc-MDP全身平面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显像,并于3~6个月后复查全身平面骨显像,比较全身平面骨显像及骨断层SPECT/CT显像的诊断效能.结果:与骨断层SPECT/CT显像相比,全身平面骨显像的特异性较高(100%).骨断层SPECT/CT显像准确性显著高于全身平面骨显像(P<0.01).3~6个月复查全身平面骨显像时,32例患者病变发生进展,诊断准确性较第一次全身骨扫描及骨断层SPECT/CT均有所提高.结论:骨断层SPECT/CT在骨转移鉴别诊断中准确性较高,且能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  相似文献   

12.
18F-FDG PET/CT显像与99mTc-MDP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与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ECT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与99mTc-MDP ECT全身骨显像,并评价显像效果.结果 26例肿瘤患者18F-FDG PET/CT显像为阳性,其中有17例患者发现骨转移45处;在99mTc-MDP ECT全身骨显像中,有20例患者发现骨转移77处.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99mTc-MDP ECT全身骨显像是诊断骨转移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103-106+169
目的观察SPECT/CT显像对恶性肿瘤患者骨髂单发病灶定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50例恶性肿瘤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骨髂单发病灶定性诊断中采用SPECT/CT检查。观察融合显像诊断符合率、融合显像诊断情况分析、融合显像增益情况分析。结果 50例患者病灶主要发生在脊柱、肋骨、胸骨、盆骨、四肢等位置。全身平面骨显像、局部CT成像、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4.0%、70.0%、9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平面骨显像、SPECT/CT融合图像定性病灶分别为32例、46例。其中,SPECT/CT融合显像可为全身骨平面显像诊断提供帮助。SPECT/CT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与全身骨显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CT显像对恶性肿瘤患者骨髂单发病灶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吴海斌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59-59
目的 ECT全身骨显像对早期诊断骨转移肿瘤的临床分析。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共76处骨转移,其中以肋骨和椎骨转移为主,ECT全身骨显像检查阳性患者数为45例,临床诊断确诊为骨转移患者52例。结论 ECT全身骨显像早期诊断骨转移肿瘤具有检出率高,费用低、无创伤等特点,可作为诊断骨转移肿瘤的首选方法,为肿瘤分期和治疗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是目前国内核医学常规的检查技术~([1]),被公认为是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检查手段,成为早期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首选方法~([2])。在临床工作中,在行全身骨显像检查时经常会遇到相当一部分患者显像剂滞留肾脏的现象。为了探讨全身骨显像中出现肾脏放射性显像剂滞留是否存在临床价值,笔者对152例肾脏放射性滞留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10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全身骨显像结果。其中有89例为骨外恶性肿瘤,其骨转移的发生率为78.7%。24例骨显像阳性病例中,X 线检查有7例阴性,占29.2%。另外,对几种常见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发生率、分布和显像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骨显像是一种优于 X 线的灵敏方法,对骨转移瘤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估价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常规、定期的对恶性肿瘤病患者进行全骨显像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99mTc-MDP骨显像对诊断泌尿系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99mTc -MDP全身骨显像对泌尿系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6 5例泌尿系恶性肿瘤骨转移99mTc -MDP全身骨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肾癌和膀胱癌的骨转移率分别为91.7%、90 .5 %和 5 0 .0 % ,且较X线骨片、CT更早发现骨转移病变。结论 99mTc -MDP全身骨显像对泌尿系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具有方法简便、无创伤和灵敏度高的特点 ,可作为临床首选和列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文通过评价18F-FDG(18氟-脱氧葡萄糖)肿瘤代谢显像与99mTc-MDP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探讨两种显像结果的差异及可能的原因.方法 对31例恶性肿瘤有骨转移的病人在1周内同期行18F-FDG显像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论 两种显像在判断恶性肿瘤骨转移方面的效果基本相同,都是比较理想的检查方法.但18F- FDG显像对骨转移瘤诊断的准确率要高于骨显像.  相似文献   

19.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9年经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534例,其中肺癌197例,乳腺癌128例,鼻咽癌107例,前列腺癌11例,消化道(食管、肝、胃、结、直肠)肿瘤47例,妇科(子宫、卵巢)肿瘤9例,泌尿道(肾、膀胱)肿瘤4例,其它肿瘤(甲状腺、纵隔、下颌、喉等)27例和原发灶不明的肿瘤4例进行了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534例各种类型恶性肿瘤患者中,经骨显像检查发现骨转移者279例,骨显像阳性率52%,其中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和鼻咽癌显像阳性率依次为71%、51%、45%和33%。结论:全身骨显像在诊断恶性肿瘤有无骨转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灵敏度高于X线检查;结果显示骨显像阳性病例中骨痛症状存在与否,约各占半数,因此骨痛症状存在与否并非骨显像指征。借助于骨转移瘤在骨显像上特征性改变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有无骨转移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核素骨显像在肿瘤患者随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核素骨显像在恶性肿瘤患者随诊中的意义。方法 :1 0 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 2 75次常规99mTc 亚甲基二磷酸盐 (MDP)全身骨显像。观察分析全身骨骼放射性分布情况。结果 :首次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瘤 1 8例 ,第 2次骨显像发现骨转移瘤 1 4例 ,第 3次及第 4次骨显像分别诊断骨转移瘤 1例与 2例。首次骨显像到发生骨转移的时间为 2~ 2 4个月 ,平均 7个月。结论 :定期复查骨显像能及时发现骨转移瘤 ,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