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分娩方式与HBV的母婴传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兰  胡文婷  王茜  戚红 《中原医刊》2004,31(9):10-11
目的 :HBV(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被视为乙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不同的分娩方式对降低新生儿乙型肝炎传播有明显的意义。方法 :选择 2 44例HBV DNA为阳性的母亲分娩的新生儿进行脐血、静脉血 ,应用PCR方法检测其HBV DNA水平。并于出生后一个月重复检测 1次。采取不同的分娩方式进行对照。结果 :61例剖宫产组新生儿分别有 9、11例HBV DNA阳性 ;183例阴道分娩组分别为 5 4、61例HBV DNA阳性。单纯乙肝疫苗接种二个月检测 ,剖宫产HBV阳性率 2 4% ,阴道分娩HBV阳性率 2 9 41% ,(P <0 .0 5 ) ;乙肝疫苗加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 )联合应用 ,剖宫产组HBV阳性率为 13 88% ,阴道分娩组HBV阳性率为 16 77% ,(P <0 .0 5 )。结论 :不同分娩方式与阻断HBV母婴传播可明显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HBsAg阳性母亲孕晚期肌注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婴儿出生后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HBV母婴传播及慢性化阻断的效果. 方法:历史对照组只对婴儿进行乙肝疫苗的全程免疫;HBIG组母亲孕晚期3 mo每月肌注200 u的HBIG;婴儿出生时、半月龄时分别肌注200 u的HBIG,并常规接种乙肝疫苗. 随访两组婴儿HBsAg变化情况,采用历史对照临床试验评价母亲及新生儿注射HBIG对HBV母婴传播及慢性化的阻断效果. 结果:历史对照组HBV宫内感染率5.34%,随访时婴儿HBsAg转阳率5.15%,HBV感染慢性化率87.5%;HBIG组分别为5.26%,0,18.18%.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HBV宫内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1.000),但婴儿HBsAg转阳率及HBV感染慢性化率具有显著差异(P分别为0.019, 0.001). 结论:母亲孕晚期注射HBIG对阻断HBV宫内传播效果不明显;母亲及新生儿注射HBIG可显著提高乙肝疫苗对婴儿出生后HBsAg阳转及HBV感染慢性化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3.
陈淑华 《中外医疗》2008,27(29):129-130
目的 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HePB)阻断乙型肝炎(HBV)母婴传播的最佳免疫方案.方法 检阅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文献. 结论 HBIG联合乙肝疫苗方案可明显提高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率. 结果 所有文献研究显示:HBIG和HePB联合应用对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达90%以上,明显优于单纯乙肝疫苗阻断.  相似文献   

4.
马秀丽 《中原医刊》2009,(18):64-65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所生新生儿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研究乙型肝炎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探讨乙肝携带者母乳喂养的安全性问题。方法选择HbsAg阳性、HBV—DNA阳性孕妇100例,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肌注对母婴垂直传播进行阻断,其中乙肝病毒携带者86例,慢性乙肝14例。对HBV—DNA≥1×10^3copies/L者自孕28周肌肉注射HBIg200IU,每月1次,共3次;HBV—DNA〈1×10^3 copies/L者孕期不用HBIg。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尽早(12h内),最好在6h内注射HBIg 2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此后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全部孕妇及婴儿于产后立即、婴儿7个月时抽取静脉血化验乙肝五项、HBV—DNA。结果乙肝母亲所生新生儿HBsAg(+)、HBV—DNA(+)率为10%,HBV—DNA阴性孕妇无一例传播。结论对孕妇、新生儿进行HBIg、乙肝疫苗联合可阻断孕晚期及分娩过程中传播,仍不能阻断早期宫内HBV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沈阳市皇姑区接种HBV后人群感染状况。方法按HBV接种程序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结果1990-2006年年均发病率为38.68/10万,男性累积发病率率926.21/10万,女性381.71/10万,男性高于女性(χ2=783.11,P<0.01);14岁以下儿童年均发病率为11.27/10万,20~39岁乙肝累积发病率1516.26/10万,与各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62,722.46,1049.29,1212.07,P<0.01),14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与同一年HBV接种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830(P<0.05)。结论HBV接种率逐年提高,改变了乙肝流行强度,降低了发病率,提高儿童常规免疫接种,预防围产期HBV传播是今后预防控制乙肝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最简便、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手段。沈阳市于1992年将乙肝疫苗(HBV)预防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为了解实施HBV接种后乙肝的流行特征,评价疫苗的效果,我们对沈阳市皇姑区1990~2004年乙肝疫情与HBV接种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讨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应用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治疗的84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母亲的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选择单用乙肝疫苗方法,试验组选择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方法。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慢性HBV感染率及初现HBsAg阳性率情况明显的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慢性HBV感染率及初现HBsAg阳性率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可显著提升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切可以有效的减少初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婴儿的慢性化,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关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HBV血清标志物五项(HBV-M)10年间分布、消长的动态变化规律,对77例HBV感染者的HBV-M10年间阴转情况进行观察和研究,阴转率为50.6%,各项次和不同的组合标志其阴转率有显著性差异。对42例HBV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并与其余60例未接种乙肝疫苗的HBV易感者进行比较,HBV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能有效防止HBV感染。说明影响HBV-M阴转的因素是存在的,关键必须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以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阻断乙肝孕妇所生新生儿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联合免疫组5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按乙肝疫苗0、1、6个月的免疫程序接种,剂量每次为10μg;联合免疫组在此基础上加注射高效HBIG,孕妇28、29、30周各注射高效HBIG200IU/次.婴儿按出生后24小时、1个月2次注射,每次HBIG200IU/次.乙肝病毒(HBV)标志物血清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联合免疫组新生儿免疫保护率可达94%,对照组保护率35%,两组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是目前控制HBV感染的有效手段.HBIG能有效预防母婴传播,减少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乌达区乙型肝炎流行特征,为防治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乌达区2002-2004年乙型肝炎发病等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4年乌达区乙型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发病率均大于50/10万,目前乙型肝炎发病居全区各类传染病首位,发病人群集中在15~55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96 ∶ 1.结论:今后应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健康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提高住院分娩率,提高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加强基层计划免疫人员培训,提高接种服务水平和质量,保证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的乙肝孕妇60例,使用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对照组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比较两组乙肝五项检查指标、宫内传染率和母婴阻断率。结果:观察组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所占比例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观察组HBV宫内感染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P<0.05);观察组母婴传播阻断率为86.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优于单纯注射乙肝疫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病毒型肝炎在新疆巴州的流行特征,制定切实有效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巴州2007年~2011年病毒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出现一次高峰、以2007年发病率最高,每年发病主要集中在3~8月份,年龄以25~40岁为主,工人、农民、干部和学生发病较多,男女之比1:0.74。结论:应该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健康教育,对易感人群进行甲、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等措施可切断传播途径,建立人群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3.
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国内外均已公认。本组观察结果:使用乙肝疫苗后,HB_sAg(+)母亲所生婴儿HBsAg阳性率4.17%(2/48),与对照组相比其保护率有明显差异(P<0.001),对预防乙型肝炎的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孕产妇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提高HBV母婴传播阻断的保护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我院建卡检查及分娩7 180例孕产妇血清检测HBV标志物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孕产妇HBsAg阳性率8.57%,城市孕产妇HBsAg阳性率低于农、牧区孕产妇(P<0.005),接种乙肝疫苗孕产妇HBsAg阳性率低于未接种孕产妇(P<0.005),年龄、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孕产妇以小三阳、大三阳、HBsAg阳性伴抗-HBc阳性为主要感染模式。结论:对乙型肝炎易感的女童和育龄妇女接种乙肝疫苗,可以降低孕产妇HBsAg携带率;孕妇产前筛查HBsAg,有助于孕产妇健康行为和新生儿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5.
李岸英  梁彤  黄凤  黄鸿萍  杨时英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9):129-129,149
目的 探讨孕产妇HBV感染状况,为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清晨空腹采静脉血,经离心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3659例孕产妇HBV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孕产妇HBV感染率为12.46%,其中市区感染率为11.86%,市郊感染率为12.15%,郊县感染率为12.46%,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对新生儿联合使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T和乙肝疫苗是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46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乙型肝炎的发病特征,为预防控制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描述性方法,对2004-2007年某院乙型肝炎的疫情资料进行动态分析。结果2004-2007年该院共报告乙型肝炎病例46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2.31/10万。乙型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年各月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其次为工人。结论今后要加强乙型肝炎疫情监测,在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同时,应制定针对农民、工人,尤其是青壮年等乙肝高发人群的免疫方案,进一步提高人群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率,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HBV)仍是威胁人们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在HBsAg携带者中大约有1/3~1/2是经母婴传播造成,其中约有5%~15%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HBV感染的发生最大可能是经宫内传播造成。国内外资料报道乙型肝炎病毒发生宫内感染率高达13%~44%。活产新生儿宫内HBV感染率为10%~16%。宫内感染HBV是导致生后接种乙肝疫苗失败的主要原因。运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效果为70%~90%。现就国内外有关宫内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1 HBV宫内感染的发生率有关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8.
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阻断宫内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HBsAg和(或)HBeAg阳性的孕妇分成3组,A组42例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治疗,B组40例给予乙肝疫苗治疗,C组38例,未给任何治疗.A组和B组均在孕20 wk时开始注射,用ELISA检测孕妇HBV血清标志物和新生儿的血清HBsAg.结果: 新生儿A组感染率为7%(3/42).B组感染率为30%(12/40).C组感染率为37%(14/38).A组HBV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与C组(P<0.01).结论: 携带乙肝病毒孕妇于孕晚期给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婴儿HBV感染率,表明干预性治疗可有效阻断HBV宫内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广州市白云区2006年登革热流行特点及流行因素,为制订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及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疫情流行80天,共发病70例,发病率为3.5/10万;病例呈一定的聚集性,爆发疫情的病例占78.6%;采取联防联控等综合性控制措施效果明显。结论登革热疫情传播迅速,流行时间长,控制难度大,采取政府干预、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是及时有效控制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78例。按照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将其分成观察组(HBIG+乙肝疫苗)与对照组(乙肝疫苗),各39例。比较两组母婴传播指标、新生儿出生时的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HBV-DNA阳性率、阻断传播失败率、宫内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性别、身长、体重、头围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BIG联合乙肝疫苗应用于阻断HBV母婴传播,加强新生儿免疫,减少了母婴垂直传播(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了乙型肝炎传播,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