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桑椹过敏1例     
患者张××,男,41岁,工人。就诊见症:形倦食减,心烦不寐,舌苔薄白腻,舌质淡红,脉弦微数。处方:黄芪30g 党参15g 白术10g 白扁豆30g 砂仁10og 茯苓15g 远志10g 菖蒲10g 当归15g 熟地15g 酸枣仁15g 3剂。服药后饮食增加,仍心烦失眠。于首诊方  相似文献   

2.
桑椹过敏1例     
<正> 患者张××,男,41岁,工人。就诊见症:形倦食减,心烦不寐,舌苔薄白腻,舌质淡红,脉弦微数。处方:黄芪30g 党参15g 白术10g 白扁豆30g 砂仁10og 茯苓15g 远志10g 菖蒲10g 当归15g 熟地15g 酸枣仁15g 3剂。服药后饮食增加,仍心烦失眠。于首诊方  相似文献   

3.
克拉霉素致药物性肝炎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历介绍患者 ,男 ,4 2岁 ,因反复腹痛、腹泻、胃肠胀气、反酸、嗳气、胃不适 3a就诊。既往患者无药物过敏史。查体 :体温36 .4℃ ,血压 12 0 /75mmHg(1mmHg =0 .133kPa) ,肝功能正常。血常规 :白细胞 5 .4× 10 9L-1,红细胞 4 .4× 10 12 L-1,血小板 16 8× 10 9L-1。经胃镜检查 ,诊断为萎缩性胃炎 (中度 ) ,活检有轻度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因此给予克拉霉素 0 .5 g(商品名卡斯迈欣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西咪替丁0 .3g、维生素B60 .3mg、痢特灵 0 .3mg口服 ,每日 1次。服药 10d后 ,患者出现皮肤巩膜轻度黄染 ,尿黄似浓茶…  相似文献   

4.
<正> 我们曾收到服中药后死亡病例报告三例。三患者各因腹泻或发热咳嗽分别于1983年2月、8月、10月自仙居县白塔公社医疗站处方、配药,服后即刻出现剧烈的恶心呕吐、腹泻,大便呈“米泔水”样,同时精神倦怠、嗜睡、面色苍白、唇绀、四肢厥冷、呼吸急促、心率快、心音低,虽经抢救,但因中毒原因不明,诊断不确,分别于服药后1.5~5小时内死亡。三患者所服处方如下: 例1 王××女5岁竹叶5g 石膏6g 粳米6g 炙草3g  相似文献   

5.
金××,男性,65岁,江西省对外贸易局职工。患者于78年8月份开始突然发生全身性荨麻疹,疹块密布,奇痒异常。曾在省××医院服药月余未见奏效。9月10日适逢余因事前往外贸局经其同事介绍就诊,检查病人全身性荨麻疹,疹块融合成片。颜色潮红,尤以四肢为甚,舌淡红、苔微黄而腻、脉细略弦数,食欲欠佳,二便正常。病人既往有嗜酒史,皮肤近年来比较枯燥,否认有接触过敏性物体。拟诊:气血不足、脾胃湿滞治法:调理气血、健脾利湿处方:苡米仁15g 密枣30g 酒煎服嘱服五剂,后因当时学习较忙未能按约前去,而患者服药后症状大为减轻,于是又连服10剂,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对胃癌术后化疗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将6 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配合服用中药,对照组30例单纯化疗。结果:治疗组体重增加12例,稳定15例,下降3例;对照组分别为2、9、19例。治疗组治疗前后白细胞总数平均为(6 .4 1±1.6 6 )×10 9/ L ,(6 .31±0 .98)×10 9/ L ;对照组分别为(6 .18±1.0 4 )×10 9/ L、(3.77±0 .99)×10 9/ L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胃癌术后化疗配合中药治疗可明显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例一:刘××,男,10个月,1983年9月就诊。患儿两个月前患“化脓性脑膜炎”,现不能视物、握物及站立,四肢发紧,时有抽动,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二便调,舌红苔少,手纹青。证属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水不涵木,肝风内动。治拟滋阴填精、镇肝熄风。处方:石决明15g,杭芍9g,钩藤9g,天麦冬各9g,生熟地各9g,白蒺藜10g,石斛9g,石蟹9g,木贼草9g,密蒙花9g,青葙子9g,夜明砂10g。  相似文献   

8.
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检测传统中医抗衰老中药的致突变性.结果显示:药物剂量在1.2×10~3μg/ml、2.6×10~4μg/ml时,其SCE频率、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6.72/细胞、7.10/细胞,3.83%、4.58‰,1.10%、1.30%;各组之间数值经t检验与F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此中药在体外实验未见明显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9.
1 病历介绍患者 ,男 ,36岁。主因HBsAg阳性 18年、腹胀 10d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 :T 36 .3℃ ,P 76次 /min ,R 2 0次 /min ,BP 14 5 / 95mmHg( 1mmHg =0 .133kPa) ,无贫血貌及肝病面容 ,肝剑下 2 .0cm ,肋下未触及。肝功能 :ALT 2 7.8U/L ,AST 39.6U/L ,TP 5 6 .7g/L ,ALB 33.4g/L ,TBil 12 .1μmol/L ,CHE 2 90 9U/L。乙肝血清标志物 :HBsAg( + ) ,HBeAg( + ) ,HBcAb( + ) ,PreS1( + )。血常规 :RBC 2 .79×10 12 L-1,Hb 87g/L ,Plt 170× 10 9L-1,WBC 5 8.8× 10 9L-1;分类 :中性 75 % ,嗜酸 2 % ,嗜碱 1% ,幼稚…  相似文献   

10.
心律失常     
(一)邱××,男,62岁,患者自诉:胸闷,心悸,早搏已历数载,心电图: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肢联低电压。BP110/80mmHg,P94次/分。刻诊:头晕胸闷,心悸气短,口干,咽燥,溲黄便干,眠少梦扰,舌红,苔薄黄燥,脉细数结,证属心气不足,心阴亏损,心脉失养,治宜益气养阴,宁心复脉。处方:太子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2克,生熟地15克,枣仁15克,火麻仁15克,瓜蒌皮15克,茶树根30克,降真香10克。服药九剂后心率75次/分,心律转齐。胸闷  相似文献   

11.
李××,女,36岁。1991年2月16日初诊。患者小腹及腰骶痛8年,虽经多方医治,服中药百余剂,终无显效。1987年10月去××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检查,诊为“慢性盆腔炎”,服药2月,始觉有效,续服效仍不佳,停药则病复如初。刻诊:小腹及腰骶部酸痛,肛门坠胀不适,劳累及经期前后疼痛加重,伴见月经提前,量多,色暗紫有块,白带多,舌根苔黄腻,脉弦数。此属湿热蕴结,瘀阻络道。治宜清热燥湿,化瘀通络。方拟《金匮要略》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处方:当归尾、茯苓、虎杖各15g,浙贝母、苦参、黄柏各10g,玄胡12g。水煎服,1日1剂,服5剂后,小腹及腰骶痛好转,肛坠减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止泻退热分散片的抑菌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支持。方法:体外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测定方法,体内采用感染致病菌的动物模型,观察止泻退热分散片的抑菌作用。结果:止泻退热分散片对体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痢疾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和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药物浓度分别是1.03×10-3g/ml、9.26×10-3g/ml、3.09×10-3g/ml、2.78×10-2g/ml。给与高、中、低不同剂量止泻退热分散片后感染痢疾杆菌和产毒大肠杆菌小鼠的死亡率与模型组相比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止泻退热分散片具有体外和体内抑制多种肠道感染性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RP-HPLC法测定红芪中两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芳弟  封士兰  赵健雄 《中药材》2003,26(9):634-636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中药红芪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KromasilC18柱 ,甲醇 水为流动相 (梯度洗脱 ) ,流速为 1 0ml/min ,检测波长 2 5 4nm。结果 :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 35 0× 10 3 ~ 4 70 0× 10 2 μg、2 32 5× 10 3 ~ 4 6 5 0× 10 2 μg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8 34%、96 5 3% ,RSD分别为 2 0 0 %、1 6 3%。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 ,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例1:再生障碍性贫血。王某,男,23岁。住院号:32708。因头昏乏力、间断发热月余,于1957年2月26日收住院。入院后,血象化验报告:红细胞0.99×10~(12)/L(99万/mm~3),血红蛋白20g/L(2g/d1),白细胞2.9×10~9/L(2900/mm~3),中性68%,淋巴36%,网织红细胞0%,血小板计数30×10~9/L(3万/mm~3)。骨髓检查报告:再生  相似文献   

15.
地龙致皮肤痒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患者张某,男,62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20d于1998年11月18日来诊。20d前患者晨起时突感左侧上下肢活动不灵,行走无力,急去某医院行CT示:脑梗塞。给以常规治疗无效而来诊,刻下症:左肢活动不灵,口角歪斜,气短乏力,舌暗,苔薄白,脉沉细。诊断为:中风一中经络(气虚血瘀),予以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处方如下:黄芪30g,桃仁12g,川芎10g,红花、当归、赤芍、生地各15g,丹参20g,取3剂,水煎服,日1剂,3剂后患者无不适,左肢活动不灵无明显改善。再诊上方加地龙9g,再取3剂,水煎服,日1剂,服药1剂后出现双下肢皮肤瘙痒,未重视,服2剂后双下肢瘙痒剧烈,并出现麦粒大小风团样红色丘疱疹,皮肤划痕试验阳性,体温正常,心肺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9×10~9/L,嗜酸性粒细胞占7%。详问病史,患者无药物过敏史,服药前未食用可致敏的食物,未接触过花粉及可致敏的化学物质,亦无昆虫叮咬等,诊为  相似文献   

16.
1资料患者男性,96岁,2000年9月28日因自觉下腹部隐痛来院诊治。当时无恶心、呕吐等其他症状,查体:T37.8℃,Bp150/80mmHg,右下腹压痛、有轻度腹肌紧张、反跳痛。血WBC13.0×109/L,N0.72,L0.28。西医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给予环丙沙星400mg、头孢唑啉钠静滴。3d后腹部压痛消失,血WBC11.0×109/L,继续用药;6d后又出现轻度腹部压痛,体温及血常规均正常。请中医会诊,诊见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辨证为气滞血瘀热阻,予川楝子10g,丹皮10g,桃仁10g,木香10g,红藤10g,败酱草10g,金银花10g。水煎服,日2次。同时西药予甲硝唑、环丙沙星口服。7d后,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院收治四例腹腔及腹膜后巨大脓肿,采用中药内托法及局部穿刺,置管引流术,均获治愈。兹举例报道如下: 例一、马××男性60岁患者因胃溃疡穿孔急诊入院,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穿孔闭合。但患者始终伴有低烧37.5C至38℃。面色无华,肢冷自汗,全身无力,伴腹胀、纳差、便溏尿少,舌淡苔白,脉细数。X片检查见右膈下有一液平,诊为膈下脓肿。其中医辨证当属气阴两虚,毒热内蕴。治以益气养阴,托里透脓。处方:败酱草30克虎杖15克生芪30克党参15克花粉15克生薏米30克白芷10克冬瓜仁15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木香10克生草10克服药后,在超声指示下穿刺抽脓。每次抽出脓液较清稀,量约80ml。一周后,患者体温正常,精神饮食明显好转,面色始转红润。复查X片:右膈下气液面基本消失;后又改服清热活血,健脾益气方巩固治疗一周,患者基本治愈出院。例二、善××男性41岁患者因发烧38.8℃,白细胞22×10~9/L(22000/mm~3)伴腰胀痛收住院。自诉二周前右腰后侧曾被砸伤,一直活动受限。入院后检查发现右腰后侧软组织膨隆,皮色不变,有明显叩击痛。B超检查:后腹膜脓肿,范围约10  相似文献   

18.
詹××,男,20岁。1988年5月9日诊。主诉:牙关不利、流涎颈强,目上视3天加重4小时。现病史:本月5日,因患十二指肠溃疡病服用:①胃复安50mg,一日三次;②猴菇菌片2片,一日三次;③硫酸氢钠1.5g,一日三次。服药3~4小时后,觉头颈发强并往后仰,两目上视,牙关酸痛,流口水,约2小时后缓解。以后每次服药后即出现上述情况。今天中午服药后即觉走路  相似文献   

19.
金匮肾气丸复方治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案一、川崎病王××,女,8岁。肢肿,胸闷,气急,晕厥5次,皮疹紫红不退,体温持续4 0 .2~4 1.3℃。血检:白细胞13.8×10 9/ L。血小板4 5 0×10 9/ L,红细胞压积0 .31,血浆蛋白34g/ ;C反应蛋白4 2 m g/ L。心电图检查:QT间期延长,a VL、V1 - 3导联有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和血管造影:冠状动脉扩张,血管壁辉度增强,左冠状动脉瘤形成。某市医院诊为川崎病,西药治疗不理想。于2 0 0 1年4月转我院中医治疗。经查:面红,心烦,唇紫,舌厚,苔黄,脉洪、左手浮数、两尺沉涩。辨证:心肾两亏,热毒内陷,瘀阻心络。方用金匮肾气丸加桃红清瘀汤。处方:熟地12…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防治手足口病卫气同病证的中药处方最佳配伍。方法:实验通过对新疆地产药材通过临床初步筛选后确立初步处方,以临床治愈标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其组方,并将优化所得处方于初步处方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应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出中药治疗手足口病方中中药的最佳配伍为新贝母3g,鱼腥草4g,白鲜皮5g,金银花4g,连翘4g,黄芩5g,前胡5g,荆芥3g,紫草5g,牡丹皮5g,大青叶4g,蒲公英8g,青蒿5g,此最佳配伍组合临床疗效较初步处方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应用正交设计与药效学验证试验相结合确定复方药物配伍的方法是可行的,所得处方各味药物配伍关系存在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