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Trace-Pro软件的LCD导光板网点分布仿真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背光模组的均匀度差和亮度低的问题,利用Trace-Pro光学仿真软件对印刷式导光板的网点分布进行模拟分析,着重提高光输出的均匀度。采取分块优化来简化设计,通过与网点面积密度比的关联,利用网点密度比、网点半径和间距三者的关系,进行相互转化,拟合出间距的整体性最佳化曲线,从而避免了重复建模和光线追迹。通过这种网点设计方法获得了高照度下均匀度大于90%的导光板的网点分布。将优化结果与实际导光板尺寸比较对比可知,间距平均值偏差1.6μm以下,半径平均值偏差±2.7μm以下。实验结果与计算分析结果吻合得较好,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减少任意数目LED作为光源的背光模组中导光板网点设计的改版次数,削减开发时间成本,提出一种新的关于任意数量LED作光源、矩形侧入式导光板网点分布设计的理论方法。在此方法的基础上,应用TracePro软件建立导光板仿真模型,输入理论计算公式,并利用光线追踪功能,得出初步的仿真照度图,并最终利用TracePro平台中的Texture Optimizer优化模块,对初步理论计算设计所得网点分布进一步优化。在3颗LED作为光源的模型中,优化后均匀度达到87%,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4.
5.
侧光平板式导光板散射网点设计及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导光板是LCD背光模组里的一个重要组件,而底面散射网点的设计是设计导光板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通过对冷阴极荧光灯(CCFL)作光源的侧光平板式导光板中光传输过程的分析得到了这种导光板散射网点的一种排布公式和设计方法,并用ASAP软件进行模拟仿真,比较了这种网点分布公式和设计方法与其他一些网点设计方法的优劣,验证了这种网点设计方法的可行性。通过这种网点设计方法获得了均匀性很好的输出亮度分布结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白光LED侧入式背光结构,设计了多光源四边入射、导光板厚度为4mm、对角线为1.066 8m的液晶背光模组,采用导光板底面印刷网点的方法导出光线。针对大尺寸导光板网点设计复杂、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光线模拟耗时的缺点,采用简化的光源仿真模型,减少了仿真计算时间,网点在实际模型下依然有效;同时采取了网点自动优化技术,通过优化使导光板的效率和均匀度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亮度均匀度达到了90%,光能利用效率在50%左右。采用相同方式设计了对角线为1.422 4m的液晶背光模组,亮度均匀度可达90%,光能利用率在50%左右,总耗时1h,较普通方法减少了优化时间。  相似文献   

7.
导光板中一种V-Cut槽结构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V-Cut槽结构的液晶导光板表面微结构设计方法,确定了V-Cut槽自身参数影响导光板性能的规律,通过大量的实验工作对不同的微结构设计方式进行了对比,确定了V-Cut槽的最佳排布方式即多项式排布方式.总结了多项式中各个参数所代表的含义,确定了V-Cut槽结构按照多项式方式进行设计的规律.经检验,此方法能够设计出光能利用率高、均匀性在80%以上的高性能导光板.  相似文献   

8.
张惜  刘晓东 《激光技术》2015,39(6):751-755
为了快速高效地设计出输出表面照度均匀的导光板,采用了基于灰度图像处理技术的导光板网点设计方法,并利用TracePro光学模拟软件对2个LED单边入射的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模拟验证,取得了模拟导光板表面照度值.结果表明,此方法设计的导光板输出照度均匀度可达86.7%,符合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标准,经局部修改后均匀度可进一步提高到91.9%.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设计出表面照度均匀的导光板.  相似文献   

9.
10.
一种具有波形槽微结构的导光板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导光板是背光模组的关键组件,决定了出光效率以及出光均匀性。针对目前导光板的均匀性差和亮度低的问题,通过光学工程软件LightTools对导光板进行了设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波形槽微结构的侧光平板式导光板的设计方法,并对微结构的分布方式和其参数进行了设计。结果表明,当矩形分布下的微结构按照规律在导光板上形成波形槽后,能够得到均匀性在80%以上的高性能导光板。相对微结构呈点阵式矩形分布下的导光板的均匀性只有60%~70%而言,这种高性能导光板的均匀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且该导光板尺寸在40~60mm范围内变动时,导光板的均匀性均能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就改善侧导光LED背光Hot Spot现象,文章提出了一种解决办法:在导光板入光侧对应LED的位置进行处理,让其形成一个非球面的凹面,可以使LED发出的光发散,从而减轻或消除Hot Spot现象。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32英寸液晶电视为载体,设计了一款高亮LED背光组件。调研了多个厂家的LED光源,进行了大量光学测试,应用高光效的LED光源并采用膜材匹配技术,实现了背光组件的高亮显示效果,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实现了背光组件的超薄效果。本项目中LED背光组件经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所测试,过屏辉度达到517.8cd/m2,典型厚度值为10.2mm。  相似文献   

13.
目前,小尺寸LED背光源具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文章介绍了笔记本电脑用LED背光源的设计开发,分别从光学、电路、结构角度阐述了开发的过程。光学方面,采用STAMPER技术,一体成型射出导光板,减少印刷环节,无印刷污染;电路方面,根据LED的规格及颗数设计LED发光条,驱动整个背光源;结构方面,采用无背板的结构设计,达到超薄效果。文中设计的笔记本用LED背光源超薄、高亮、低功耗,达业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4.
过高的工作温度会直接降低LED使用寿命,并且会影响其发光强度以及发光效率,导致大尺寸LED背光源光学性能大幅下降。从侧边式LED背光源模组的角度出发,设计并采用IcePak软件仿真散热铝挤的宽度和厚度对背光模组温度的影响,最终给出了适用于大尺寸LED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结果表明,随着铝挤的长度或厚度的增加,LED Bar的温度都会减少,取铝挤长度为200 mm,厚度为2 mm,此时LED Bar的温度为69.4℃,小于70℃,符合设计要求且成本最低。进一步测量对应样机的LED Bar温度,其最高温度为69.7℃,与仿真实验结果非常接近。该结构制造工艺较为简单、成本低廉,并且符合背光模组轻薄化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5.
跨技术通信迅猛发展推动着单一网络向异构无线网络的转变,该转变极大地提高异构无线设备(如Wi-Fi和ZigBee)的高效共存和协作,但也给异构无线网络中的数据分发问题带来了挑战。由于异构网络节点通信范围差异和低占空比节点周期性睡眠的特点,传统数据分发方法不能高效地利用信道资源而导致较低的分发效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异构网络的并行数据分发方法。通过数据分发时延和能耗定义新的系统损失函数,并证明了损失函数的合理性,利用信标控制的延迟接收数据包的分发策略,从而实现对周期性睡眠的ZigBee网络进行高效数据分发。进一步地,该文根据动态规划的思想,推导出系统的整体能量损耗和时延的最优值。通过仿真实验证明,在考虑时延和能量损耗的前提下,该文的数据分发方法的性能优于传统的数据分发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居民的生活质量的进步,居民对电力的要求也在提升,但是国家的传统配电网程度低,构架薄弱,以及配电自动化未能广泛应用,依旧处在初级阶段,不再适用于当今社会,为了满足我国的工业用电、居民用电的要求,许多的电力企业渐渐的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智能配电网上,这种智能配电网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从技术和市场经济的角度对LED驱动器的需求迅速增长作出分析,消费电子用LED驱动器的技术和市场比较成熟,家庭照明用LED驱动器还有技术瓶颈尚待突破。  相似文献   

18.
针对牛顿拉夫逊法计算潮流时对节点电压初值的要求高的缺点,结合配电网为放射状网络的特征,提出基于前推回代法和牛顿拉夫逊法的配电网潮流计算,利用前推回代法第一次迭代的结果作为牛顿拉夫逊法的初值,能够满足牛顿拉夫逊法对初值的要求,且具有良好的收敛速度。最后,应用实例证明基于前推回代法和牛顿拉夫逊法的配电网潮流计算迭代次数少,收敛性好。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等离子体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和LCD场序驱动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场序液晶(Field sequential color LCD,FSC—LCD)色彩分离(Color breakup,CBU)现象的物理仿真方法,并建立了基于PDP的场序驱动物理仿真平台。实验验证表明该实验平台能够实现对FSC-LCD的CBU仿真。在此基础上,利用彩色分离角度方法定量评价了图像运动速度、图像亮度、观察距离、子场频率和图像尺寸对CBU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图像运动速度对CBU的影响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