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20例必可松临床应用资料。根据Mcdtel HS40型血压及心电图监测仪与Hse Neurostim T_4219型电流脉冲刺激器相联,用4个成串刺激后出现的肌电情况所观察到的必可松注射后肌松性质、程度、维持时间、消退状况结果与文献报告基本一致;并发现硫喷妥钠加必可松比安定,羟丁酸钠加必可松显效快而明显。采用此法,从4个成串刺激图型改变,可以判断肌松效应的性质,掌握肌松药的用量,并对肌松效果进行定量分析,有其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分别给全麻后大白鼠单次及持续静注预计在胫前肌(T)产生80% ̄90%阻滞的甾族非去极化肌松药潘库溴铵、哌库溴铵(以上为长效药)、维库溴铵、罗库溴铵(以上为短效药),观察膈肌(D)与T的最大阻滞率、最大作用出现时间、阻滞恢复时间。结果:D最大作用出现时间及恢复时间均比T快,阻滞率明显低于T,持续静注时,长效药的D与T阻滞率之差更显著。结论:四种肌松药均存在呼吸制约效应,且长效药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新型肌松药Atracurium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4.
七氟醚对美维松肌松效应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氟醚对美维松肌松效应影响的临床研究袁宝龙*陈秉学*邓天忠*宋兴荣**中山医科大学附一院麻醉科,广州市(510080)美维松(mivacurium)是一种新的非去极化类神经肌肉阻滞剂,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无蓄积作用的特点。本研究的主要目...  相似文献   

5.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残留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残留作用发生率仍然较高,对神经肌肉传导功能充分恢复指征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当前倾向于四边刺激比值≥0.9为充分恢复。学习受体占据概念和生物相理论可以深入地认识残留机松作用的本质。日常麻醉工作中应高度警惕残留阻滞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7.
非去极化肌松药对不同横纹肌的效应不一定相同。本文重点综述非去极化肌松药对膈肌、咬肌、喉部肌群、眼轮匝肌以其他肌群的效应,并与拇收肌反应进行比较,分析非去极化肌松药对不同肌群产生效应差异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非去极化肌松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但术毕仍会有神经肌肉阻滞的残存,若待其自然恢复,需花费较长时间,且通气不足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对肌松作用的抗及其拮抗效果的监测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介绍了这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介绍了PTC和DBS两种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监测方法的机理和影响监测结果的因素,评价临床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产维库溴铵临床肌松效应和安全性的评价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估价国产维库溴铵在临床使用中的肌松效应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试验,择期手术病人200例,随机分为国产维库溴铵组(100例)和进口维库溴铵组(100例)肌松监测标完成后,给予维库溴铵0.1mg/kg+硫喷妥钠4~5mg/kg,麻醉维持用药为,安氟醚,氧化亚氮,芬太尼和氧气,肌松监测仪的“四个成串”刺激第一肌颤搐反应强度(T1)恢复至75%时,试验结束。结果:静脉注射国产维为溴铵0.1mg/kg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重点介绍PTC和DBS两种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监测方法的机理和影响监测结果的因素,评价临床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肝病与肌松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去极化与非去极化肌松药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观点认为去极化与非去极化肌松药间的作用相互拮抗,但在某些情况下两者间可产生增效作用。本文综述临床上三种混合使用去极化与非去极化肌松药情况下两类肌松药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比较罗库溴铵用于不同烧伤程度患者的肌松效应。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者115例,男81例,女34例,年龄18~55岁, BMI 18.5~24.9 kg/m~2,ASAⅠ—Ⅲ级,其中非烧伤骨科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烧伤手术患者85例,根据烧伤程度分为三组:轻度烧伤组(n=29)、中度烧伤组(n=28)及重度烧伤组(n=28)。患者入室后连接肌松监测仪,持续监测拇内收肌肌颤抽搐反应。静脉推注罗库溴铵0.9 mg/kg后,记录肌松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及临床作用时间。当T1恢复至基础值的25%时,追加罗库溴铵0.3 mg/kg,直至最后一次追加罗库溴铵后,记录肌松恢复指数、95%恢复时间及术后肌松蓄积残余发生情况。结果轻、中、重度烧伤组的肌松起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烧伤组的临床作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重度烧伤组的肌松临床作用时间明显长于轻、中度烧伤组(P0.05)。中、重度烧伤组的肌松恢复指数、95%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重度烧伤组的肌松恢复指数、95%恢复时间明显长于轻、中度烧伤组(P0.05)。重度烧伤组出现2例(7%)苏醒延迟,5例(18%)拔管后呼吸抑制。结论临床麻醉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烧伤程度的不同而调整罗库溴铵的用量,以维持良好的肌松效果以及减少术后肌松残余。  相似文献   

17.
术后残存肌松药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骨骼肌对非去极化松药的反应不一致,与拇内收肌相比,膈肌、喉肌表现为耐药,而上呼吸道肌肉为敏感。因此,TOF T4/T1=0.7虽;定为神经肌肉阻滞恢复的标准,此时上呼吸道肌肉仍有残存的肌松作用,以致病人可能发生呼吸道梗阻与吸。近年的研究还表明,部分神经肌肉阻滞时,受试者缺氧下的通气反应明显受抑制。术后病人TOF T3/T1〈0.7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升高。因此TOFT4/T1=0.  相似文献   

18.
罗库溴铵的给药方式对插管条件和肌松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罗库溴锭是目前起效最快的非去极化肌松药,用2ED95的罗库溴铵后能在1min左右成功地施行气管插管,但插管条件满意率明显低于琥珀胆碱,如运用限时法或预置法可能获得较好的气管内插管条件[1]u。本研究拟评价罗库溴铵以预置法或限时法给药对肌松效应及插管条件的影啊。  相似文献   

19.
体外循环及低温可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干扰肌松药的药代动力学等,对不同肌松药的效能产生不同的影响,认为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系低温在神经肌肉接头和肌细胞水平上的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20.
影响肌松监测的因素颇多,如不正确识别、排除干扰因素,可使检测数据失真甚至失去临床意义。本文分析人-机连接介面、对照值核准时机、中心体温与局部温度、各刺激反应方式间对肌松监测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