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聚醚醚酮(PEEK)棒杂交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PEEK棒杂交手术治疗的27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与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及腰椎功能,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资料上测量相关参数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60~89(77.2±9.8)个月。27例患者共59个节段行手术治疗,其中非融合节段32个,融合节段27个。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ODI及影像学指标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7个融合节段中有23个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85.2%。27例患者共置入172枚椎弓根螺钉及54根PEEK棒,1例发生L5左侧椎弓根螺钉断裂,其余未发生螺钉松动或PEEK棒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PEEK棒杂交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满意,更好地保留了固定节段活动度及非融合节段的椎间高度,融合率高且并发症少,可有效保...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椎间融合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采用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5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记录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3年、5年时腰椎椎间隙高度、融合节段活动度(ROM)、椎间融合骨面积比。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3年、5年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采用Bridwell方法评价腰椎融合率,观察术后内固定断裂、融合器移位、邻近节段退行性变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47.01±31.65) min,术中出血量为(109.38±61.51) mL,术后住院天数为(4.20±1.22) 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6.49±5.65) h。所有患者随访5年及以上,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1年较术后6个月时降低,术后1年至术后5年维持良好;融合节段ROM术后3年内持续改善,术后5年时融合节段ROM维持良好;术后5年内椎间融合骨面积比、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持续改善。术后5年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内固定钉棒松动、断裂或融合器移位、塌陷等情况,邻近节段退行性疾病(ASDis)发生率为4.6%。结论 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期融合牢固、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康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传统正中切口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经典术式,其安全、有效,在临床广泛应用[1]。但传统方式置入椎弓根螺钉时需较大范围地剥离双侧骶棘肌,完全暴露双侧关节突关节,特别是在下腰椎及骶骨置钉时,对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大,术后易发生顽固性腰痛及功能障碍,也常发生医源性损伤[2-3]。鉴于此,皮质骨轨迹(CBT)螺钉应运而生[4],CBT螺钉作为一种新型内固定器,钉尾在横断面上向外发散,在矢状面上向头端倾斜,进钉点位于椎弓根峡部区域,较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偏内,减少了对肌肉的剥离,对周围软组织损伤程度大大降低,钉道在皮质骨较多的区域具有较好的抗拔出力[5-6]。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采用CBT螺钉与椎弓根螺钉固定行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6例,比较2种内固定器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椎旁肌退变在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及退行性腰椎管狭窄中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脊柱外科明确诊断为L 4,5节段并行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30例,年龄为(61.63±8.42)岁(范围44~82岁),身体质量指数(24.07±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4/L5单节段后路椎间融合器置入椎弓根内固定术对患者腰椎前凸角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随访分析43例L4/L5单节段后路椎间融合器置入配合使用椎弓根内固定术的患者,对患者术前、术后总腰椎前凸角度、L4/L5节段前凸角、骶骨倾斜角进行比较。结果 L4/L5单节段后路椎间融合术后患者总腰椎前凸角度与术前对比平均增加8.4°(P〈0.01);L4/L5节段前凸角与术前对比平均增加3.5°(P〈0.05);骶骨倾斜角与术前对比平均增加4.2°(P〈0.05)。结论 L4/L5单节段后路椎间融合器置入椎弓根内固定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腰椎前凸角度,对于改善腰椎序列和缓解患者术后腰痛症状以及延缓邻近节段退变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近端上半椎板减压腰椎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及其对预防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SD)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采用保留近端上半椎板、上半棘突和近侧棘上、棘间韧带减压术联合内固定融合治疗且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腰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124例(保留组), 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行腰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联合内固定融合治疗的腰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130例作为对照(全切组)。保留组男60例、女64例, 年龄(58.3±10.3)岁, 巨大腰椎间盘突出50例、腰椎间盘突出伴骨化11例、单纯腰椎管狭窄1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53例;全切组男62例、女68例, 年龄(59.6±9.2)岁, 巨大腰椎间盘突出51例、腰椎间盘突出伴骨化13例、单纯腰椎管狭窄11例、退变性腰椎滑脱55例。对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椎板保留范围、切除范围、硬膜囊面积及矢状面参数进行比较。末次随访时评估融合情况、邻椎稳定性及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  相似文献   

7.
<正>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金标准,然而该术式的长期临床疗效却不尽如人意,多种并发症也常有报道,如假关节、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SD)、出血、深部感染、移植物骨折及偶发性神经血管损伤等[1],其中最重要的并发症是逐渐引起学者们重视的ASD[2]。部分学者认为ASD是预先存在的基因因素或术后矢状面失衡  相似文献   

8.
任大伟  李清  贾涛  何胤 《骨科》2018,9(6):445-450
目的 对比分析后路经椎弓根动态固定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退变性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82例退变性L5/S1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所有病例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38例采用Dynesys动态内固定术(Dynesys组),44例采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组)。比较两组术后1、3、6、12、24个月评估临床和影像学结果。结果 末次随访时,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ynesys组和TLIF组L5/S1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分别从7.5°±2.6°降至5.2°±2.4°和7.2°±2.3°降至0°(P<0.05)。L4/5的ROM分别从8.6°±2.8°增至10.1°±2.6°和8.4°±2.5°增至12.5°±2.9°(P<0.05)。Dynesys组和TLIF组发生L4/5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lation, ASD)的例数分别为2例(5.25%)和11例(25.00%)。末次随访时,两组ROM和AS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ynesys与TLIF治疗退变性L5/S1椎间盘突出症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TLIF比较,Dynesys有利于保持ROM和减少ASD的发生,可作为退变性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退行性腰椎疾病包括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和退变不稳等。传统的手术治疗常常行椎板切除减压,但减压不固定、不融合,常引起腰椎侧凸、脊柱不稳加重,继发出现背痛和神经系统症状。近年来,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Dynesys混搭手术(部分节段采用Dynesys非融合固定,另部分节段采用Dynesys联合椎间融合器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间27例LDD接受Dynesys融合固定和非融合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7年10月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TLIF治疗的3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以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疗效。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不同部位椎间隙高度及手术节段椎间Cobb角,并评估术后椎间融合情况,分析相关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0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12 d,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随访10~12年,平均11.3年,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ODI及影像学测量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椎间总融合率为94.7%(36/38)。12例(31.6%)患者相邻节段发生退行性变。未发现继发性脊柱侧凸,未见融合器移位或螺钉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创伤小,疗效显著,但必须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中横突定位法置钉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5月在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接受MIS-TLIF治疗的7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横突定位法置钉33例(观察组),采用传统人字嵴定位法置钉37例(对照组).记录并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置钉时间、一次置钉成功率、置钉优良率、关节突关节破坏率,在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6~36(23.18±3.91)个月.观察组置钉时间、透视次数、关节突关节破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一次置钉成功率、置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术中采用横突定位法置钉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疗效良好,可减少置钉时间,提高置钉成功率与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单边和双边椎弓根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改变。方法2009年5月~2011年12月,回顾性研究84例单节段腰椎退变并接受单边或双边椎弓根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的患者。分别统计比较2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植骨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内置物费用。术前和术后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来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融合节段平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和腰椎侧凸角用来评估2组患者的影像学结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5个月。2组患者之间的植骨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边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内置物费用明显少于双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术后VAS评分、ODI和下腰痛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与术后12个月的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融合节段平均椎间高度和腰椎前凸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腰椎侧凸角则无明显变化(P>0.05)。2组共有2例硬膜囊破裂,3例术后浅表伤口感染。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钉棒断裂及融合器脱出情况。结论单边椎弓根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患者可以达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技术要点,评价并探讨该术式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24例采用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病变的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39~72(59.6±9.5)岁;腰椎间盘突出伴椎间隙退变15例,腰椎轻度滑脱伴或不伴节段性不稳定9例;22例为单节段融合,2例为双节段融合;单节段融合的节段L2,3 1例,L3,4 3例,L4,5 18例,2例双节段融合均为L3,4及L4,5。该技术主要包括局麻加基础麻醉下,行穿刺及椎间孔镜下减压、椎间隙处理及取自体骨植入、融合器植入并撑开,以及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3 d及1、3、6、12、18个月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行CT平扫及三维重建、MRI检查评估内植入物稳定性及融合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单节段融合手术时间(192.3±22.7)min,双节段融合(272.5±24.7)min。估计术中出血量每节段<50 ml,所有患者未输血。术前VAS(7.4±1.1)分,术后改善至(2.3±0.8)分(t=-19.65,P<0.000 5);术前ODI(41.2±3.3)%,末次随访时改善为(12.3±2.5)%(t=-35.76,P<0.000 5)。术后共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2例术后出现对侧神经根性症状,于对侧椎间孔镜减压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1例出现经皮螺钉置入相关神经症状,予拆除该侧钉棒内固定后,症状缓解;1例出现手术切口感染,予清创缝合术后好转。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未出现融合器及钉棒系统的移位和松动,14例出现融合迹象。

结论:采用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势,临床效果显著,但其远期结果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随访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LLIF)联合侧方钢板螺钉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骨量减少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20年2月—2023年2月,银川国龙骨科医院收治骨量减少的单节段LDD患者39例,其中22例采用mLLIF联合侧方钢板螺钉治疗(LP组),17例采用mL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治疗(BPS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切口总长度和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术前、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和功能状态。在术前、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X线片上测量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DH)、椎间孔高度(FH)、节段前凸角(SL)及腰椎前凸角(LL)。 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L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切口总长度和术后住院时间优于BP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改善,LP组术后3 d腰痛VAS评分优于BPS组,BPS组术后6个月ODI优于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DH、FH、LL、SL较术前改善,且BPS组DH、FH丢失率小于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LP组椎间融合率为90.91%(20/22)、融合器沉降率为36.36%,BPS组椎间融合率为94.18%(16/17)、融合器沉降率为41.18%,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LLIF联合LP或BPS治疗骨量减少的单节段LDD均可取得满意的早期临床疗效,mLLIF联合LP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mLLIF联合BPS在促进椎间融合、维持间接减压、预防椎间融合器沉降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前侧方腹膜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9月,本院采用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6例。记录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16例患者均在OLIF微创管道下顺利完成所有手术,随访时间7~1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复查均未见椎弓根钉松动、断裂或Cage移位。至末次随访,仅1例椎间隙尚未融合,其余所有节段均已融合;2例Cage下沉,未见置入物松动;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腰椎JOA、VA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间隙前缘、后缘及椎间孔高度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IF手术效果佳、并发症少,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棒连接翻修术和常规棒替换翻修术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椎病翻修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8年1月—2020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椎病须行翻修手术的患者34例,其中17例采用常规棒替换翻修术治疗(替换组),17例采用新型棒连接器进行棒连接翻修术治疗(连接组)。记录并比较2组初次手术节段、需翻修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2、6、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超过12个月。连接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替换组,手术时间短于替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显著改善,且术后2个月连接组VAS评分和ODI优于替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接组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神经功能下降1例;替换组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早期伤口感染1例;2组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翻修手术中采用棒连接翻修术可获得与常规棒替换翻修术相似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中采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荟萃分析。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数据库中建库至2022年4月的关于MIS-TLIF中采用单、双侧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对照研究,提取纳入文献的研究数据,通过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对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18篇文献纳入研究,受试者总计1 201例,其中单侧组568例、双侧组633例。2组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善值、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单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末次随访融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IS-TLIF术中采用单侧与双侧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能取得良好疗效,单侧内固定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但腰椎稳定性及术后融合率不及双侧内固定,且术后发生融合器移位和脊柱侧凸的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