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保留子宫、卵巢及盆底的功能,近年来经腹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在熟练掌握该术式的基础上,自2004-01—2005-01开展了阴式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阴式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留子宫、卵巢及盆底的功能,近年来经腹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在熟练掌握该术式及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基础上,自2005年7月~2006年8月实施了20例保留子宫动脉的阴式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术式之一,子宫切除后常因阻断了来自子宫方面的卵巢血液供应或保留的卵巢发生扭曲、粘连,使卵巢血供减少,导致卵巢功能减退。我院2003年11月-2004年11月行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三角切)30例,克服了上述弊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鞘内子宫中心切除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体中心切除术又称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克服了因子宫切除后阻碍卵巢血供而导致的卵巢功能衰退等缺点,但宫颈有病变者有发生宫颈残端癌之虑。受标准鞘内子宫切除术的启发,我们近5年来研究开展了一种全切子宫内膜和宫颈管的子宫中心切除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子宫体中心切除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切除子宫体中心部分 (下称中心切 )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为避免子宫切除影响卵巢功能 ,我院于 2 0 0 0年 5月始 ,采用此术式治疗子宫体良性疾病 ,临床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1年 4月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观察组 30例 ,30~ 45岁 ,中位年龄 41.38岁 ,其中患各型子宫体部肌瘤 2 8例 ,占 93.3% ,顽固性功血 2例 ,占6 .7% ,行中心切。对照组 30例 ,32~ 45岁 ,中位年龄 42 .5 3岁 ,其中患各型子宫体部肌瘤 2 9例 ,占 96 .3% ,顽固性功血 1例 ,占 3.3% ,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subt…  相似文献   

6.
宫颈缝合治疗源于宫颈管的难治性产后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后出血以子宫收缩乏力引起最为常见,如经子宫按摩、缩宫素、麦角新碱、前列腺素制剂、宫腔填塞纱条等常规治疗均不能止血时,多选择子宫血管结扎或血管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止血。子宫体部收缩良好,无软产道裂伤而发生源于宫颈管的出血,处理较为困难,尤其发生在剖宫产术后。我们对6例产后出血经常规处理无效的患者,经阴道行宫颈缝合术,止血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2月至2007年1月在重庆西南医院妇产科分娩的患者6例。年龄27~32岁,产后2h内6例均发生大量阴道流血,出血量600~1300m l,2例发生在剖宫产术后0.5h及术…  相似文献   

7.
子宫肉瘤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肉溜比较少见,我院1973年1月至1985年3月共收治16例,现将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发病率:国内报道子宫肉瘤的发病率占子宫体恶性肿瘤的2.0%,我院子宫肉瘤占宫体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6例中子宫内膜间质肉瘤2例,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1例,平滑肌肉瘤13例,其中原发肉瘤3例,继发于子宫肌瘤的10例,继发性肉瘤占同时期经手术治疗的789例子宫肌瘤的2.3%,较一般报道为高。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采用腹腔镜下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治疗子宫良性疾病共 18例 ,其中子宫肌瘤 11例 ,子宫腺肌瘤 6例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药物治疗无效 1例。所有患者手术前均排除子宫内膜及宫颈恶性疾病。结果 :18例患者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 ,平均手术时间为 176± 4 2 .5 0分钟 (130~ 2 2 0分钟 ) ,平均失血量为 16 0 .3± 18.5 5ml (110~ 2 2 0ml) ,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4 .30± 1.2 0天 (3~ 6天 )。随诊 12~ 2 4个月 ,18例患者症状均完全缓解 ,B超提示子宫形态较正常子宫略小。无一例手术并发症 ,3例手术后出现发热。结论 :采用腹腔镜下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或腺肌瘤临床效果满意 ,且保留了子宫形态 ,维持了盆底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术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术式之一 ,子宫切除后常因阻断了来自子宫方面的卵巢血液供应或保留的卵巢发生扭曲、粘连 ,使卵巢血供减少 ,导致卵巢功能减退。为了克服上述弊端。我院自 1997年 5月始行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 (三角切 ) 83例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选择 自 1997年 5月至 1999年 5月间有子宫次全切除指征的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患者 16 5例 ,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 (三角切组 ) 83例 ,对照组 (次全切组 ) 82例。所有病例术前常规做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月经紊乱者做分段诊刮以排除恶性病变。1 2…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至2005年10月,我们对16例无生育要求的宫颈原位癌及宫颈鳞癌Ⅰa1期患者行保留子宫体的筋膜外宫颈切除术(Extrafasc ial trachelectomy,ET),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12月至2005年10月我们为16例年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实施经阴  相似文献   

11.
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往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 (transvaginalhysterecto my,TVH)多限于子宫脱垂的小子宫患者。现总结我院开展的 31例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旨在探讨非脱垂子宫TVH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1990年 1月至 2002年 4月我院妇科共施行阴式非脱垂子宫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宫颈闭锁的矫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3月至2009年3月25年间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宫颈闭锁患者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按宫颈闭锁的解剖学特征将此畸形分为4型:Ⅰ型19例,子宫体下为壁厚5~6mm、平均直径7.7cm×6.1cm的积血囊腔;Ⅱ型5例,子宫体下为短实性组织,无骶主韧带固定;Ⅲ型2例,子宫体下为长实性宫颈组织;Ⅳ型3例,子宫体下为壁厚约1.5cm的盲状宫颈管腔。根据宫颈闭锁畸形特征制定宫颈闭锁的分型诊断标准,Ⅰ型为宫颈不全闭锁型:子宫组织学内口闭锁,其以上的子宫解剖学内口和子宫峡部发育正常,宫颈管缺如;Ⅱ型为无宫颈或子宫峡部闭锁型:子宫组织学内口以上子宫管腔闭锁,闭锁段以下宫颈缺如,多数伴有子宫体发育不良;Ⅲ型为宫颈完全闭锁型:子宫解剖学内口以下峡部和颈管全部闭锁,闭锁宫颈长度、直径和形状不同,多数伴有子宫体发育不良;Ⅳ型为子宫峡部缺失型:子宫体下端直接与呈盲端的宫颈管腔相连,子宫峡部缺如。结论:先天性宫颈闭锁分型诊断标准对宫颈闭锁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初始病灶大小与淋巴结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且有诊刮或宫腔镜检查前宫腔病灶超声检查资料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385例,其年龄为(57±10)岁(范围:29~88岁);均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子宫全切除...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是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临床少见,但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提高而呈上升趋势。如不能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可能会发生子宫破裂和大出血,甚至切除子宫。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16例患者,旨在探讨其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法,以免发生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3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息肉(endom etrial polyp,EP)是一种子宫内膜基底层过度增生性病变。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发病率为25%[1],好发于围绝经期或绝经后。现将我院近6年来经病理确诊的围绝经期EP患者361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手术经病理确诊的EP 361  相似文献   

16.
孕前体重过重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妇女孕前体重过重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多的情况越来越多。我院对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探讨营养过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资料选择从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中,选择孕12周内首次在我院母婴健康中心检查,并建立围生期保健手册,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并按要求定期作产前检查、无妊娠合并症的足月单胎初产妇380例。平均年龄27.8岁,除外身高≤145cm者及因骨盆狭窄、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疤痕子宫、胎儿窘迫、社会因素等指征行择期剖宫产者。1.1.2分组标准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用腹腔镜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妇产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侵犯后盆腔的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5例患者中21例行子宫直肠陷凹病灶切除加附件区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其中11例行子宫骶骨韧带切断术,手术平均时间55.7±34.6分钟,平均出血量55.4±23.6 ml;另外34例行子宫直肠陷凹病灶切除加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手术平均时间138.2 +34.6分钟,术中出血量126.4±38.2 ml,34例中33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中转开腹1例.55例随访12~ 36个月,平均18.8月,53例完整切除病灶者预后良好,2例未能完整切除病灶者症状缓解,病灶持续存在.6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中,2例妊娠并分娩.结论:腹腔镜下采用钝性或单极电钩可以安全地分离消失的子宫直肠陷凹,然后切除或凝固异位灶.采用自阴道前穹隆翻出子宫体,暴露子宫后壁与直肠的粘连,在直视下切除子宫和病灶,提高了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初治、经全面手术病理分期、病变局限于子宫体的263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3例患者中,21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7.9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中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非子宫内膜样癌、血管淋巴间隙受累(LVSI)、血清CA125≥35U/L是早期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深肌层浸润和肿瘤中、低分化是早期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7%(14/21)及99.2%(240/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早期子宫内膜癌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低,深肌层浸润及肿瘤中、低分化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体积≥孕12周且合并中~重度贫血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行子宫全切除术前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预处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子宫全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689例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初诊子宫体积≥孕12周且合并中~重度贫血。根据术前用药情况分为研究组(127例)和对照组(562例), 研究组术前行GnRH-a预处理3个疗程后再手术, 对照组直接手术。采用SPSS 26.0软件对两组患者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进行1∶1匹配, 匹配变量包括年龄、体重指数、孕次、产次、盆腹腔手术史、月经周期、经期、痛经评分、初诊癌相关抗原125(CA125)水平、初诊子宫体积、初诊血红蛋白含量。对比研究组患者GnRH-a用药前后的痛经评分、子宫体积、血红蛋白含量、CA125水平, 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白细胞计数、围手术期输血例数、术后病率例数、住院时间及总费用。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 最终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研究组患者注射GnRH-a前、后, 其痛经评分[分别为(7.4±1.7)、(5.6±1...  相似文献   

20.
残余宫颈切除术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次全切除术是子宫体良性病变的常用术式。但保留之宫颈仍有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 ,有些隐匿癌术前检查不充分 ,未及时诊断以致错误选择子宫次全切除术为初治手段而导致近期子宫颈残端恶性肿瘤 ,更有甚者 ,将本为恶性肿瘤的病人做了部分子宫切除 ,宫颈残余癌成为近期治疗后果。本文总结我院以残余宫颈切除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 31例病人的治疗结果。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我院自 1985年 1月至 1998年 2月间共收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4790例 ,其中宫颈残端恶性肿瘤 5 8例 ,31例具备或在辅助治疗后具备手术条件 ,以不同程度的残余宫颈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