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科2012年7月-2013年12月应用有创颅压监测技术的11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各57例。监测组于入院后24 h内或开颅手术后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对照组依据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和CT检查等,进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GOS评分。结果:监测组的预后良好率为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能动态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情况,有利于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控制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美国颅脑损伤处理指南》指出有创颅内压增高(ICP)监测适用于经过抢救治疗后仍处于昏迷的患者,或者经颅脑CT平扫后影像学上提示存在脑实质损伤的患者,例如脑血肿、脑挫裂伤、脑水肿等。大多数临床医师已达成共识,当ICP>20 mmHg(1 mmHg=0.133 kPa)时,则需进行临床干预,同时使脑灌注压(CPP)达到预期值50~70 mmHg,有利于脑组织功能的恢复。这两个阈值是由多参数有创ICP监测结果通过公式(CPP=平均动脉压-ICP)计算及脑组织的生理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颅内压监测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有创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7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患者术后给予颅内压监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甘露醇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9%,组间对比(P0.05)。结论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有创治疗中采用颅内压监测,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质量,为对症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临床价值高,值得肯定使用。  相似文献   

4.
李炳森  关健雄 《现代保健》2014,(10):143-144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颅内压(ICP)的变化,探究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颅脑损伤并进行大骨瓣开颅手术的患者80例,应用硬脑膜下压力测定法,进行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观察结果,判断颅内伤情、脑水肿情况和指导临床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80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7例再次手术;ICP越高,GCS越低;ICP越高,预后越差,6个月后有6例患者死亡。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术后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有助于监测继发性脑水肿、及早发现颅内再出血,指导及时调整治疗措施,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颅内压 (ICP)的变化 ,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 171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 (对照组 )常规神经外科治疗 ;另一组行颅内压监测 (监测组 ) ,据颅内压的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结果 :颅内压监测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及并发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显著 (P<0 .0 1) ;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者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有利于指导和及时调节治疗措施 ,降低并发症 ,对于提高此类病人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山 《中国卫生产业》2012,(29):136-136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意义。方法对该院收治的13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监护组与对照组。结果监护组治愈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显著性(P〈0.05)。ICP与预后的关系表明,ICP值越高,预后越差,死亡率越高。结论颅内压监护可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情判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内压(ICP)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测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GCS评分为3~8分,所有患者均行脑内压监测仪植入手术,持续观察患者颅内压4~15,d,观察患者颅内压力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对患者应用COS评分表进行评估,其中恢复良好10例(50.0%),中度残疾5例(25.00%),严重残疾3例(15.00%),植物生存1例(5.00%),死亡1例(5.00%).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脑室内ICP检测可有效控制患者颅内血液,降低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行双侧标准大骨瓣术后有创颅内压持续监测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效果。方法 纳入宝安中心医院从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将所有受试者按照随机数表法等分成监测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行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监测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有创颅内压持续监测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压、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监测组及对照组颅内压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监测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监测组及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监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监测组电解质紊乱、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监测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行双侧标准大骨瓣术后有创颅内压持续监测有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动态监测颅内压(ICP)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另予以动态脑室内置管监测并控制ICP指导治疗,比较两组术后ICP变化、脱水剂应用情况、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7d观察组ICP低于对照组,脱水剂使用量较对照组少,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脱水剂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BI)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监测指导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减少脱水剂使用量及术后并发症,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在重型颅脑损伤诊治过程中,颅内压(ICP)监护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以20例单纯重度广泛脑挫裂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护组采取颅内压监护治疗,而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治疗。结果:在GCS评分变化、疾病的治愈时间、住院天数、死亡率、重残率、感染率等方面,ICP监测下阶梯治疗体现出了明显的优越性;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而言,施以颅内压监护将有助于各项预后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ICH)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21年3月-2022年7月收治的80例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微创钻颅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有创颅内压监测,观察两组脱水剂使用时间及引流管留置时间、预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脱水剂使用时间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得分、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于ICH患者术后采用有创颅内压监测能够缩短脱水剂使用时间及引流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105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可取得满意护理效果。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过精心专业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致残致死率,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赵中平 《现代医院》2006,6(6):54-55
目的探讨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7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例。结果临床结果根据GOS标准判断:Ⅴ级6例(6.9%),Ⅳ级11例(12.6%),Ⅲ级17例(19.5%),Ⅱ级7例(8.1%),Ⅰ级46例(52.9%)。疗效满意。结论合理的手术方法,有效的液体疗法及亚低温疗法能提高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仪对其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病例资料,以采用常规方式监测患者情况作为对照组,以采用颅内压监测仪监测患者情况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种方式的效果及对患者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23例患者中,3例死亡,死亡率为13.04%;对照组23例患者中,9例发生死亡,死亡率为39.13%,实验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4.0588,P=0.0439)。结论:采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仪监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有助于及早发现颅内出血,及继发性水肿,为指导临床用药治疗提供了依据,并能及早发现并治疗微小病变,降低了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21例GCS3分特重型颅伤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 对我科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GCS3分特重型颅脑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21例GCS3分特重型颅脑伤存活9例(43%),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5例(23%),重残4例(19%),死亡12例(57%)。结论 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早期亚低温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可显著改善GCS3分特重型颅脑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21例GCS3分特重型颅伤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科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GCS3分特重型颅脑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1例GCS3分特重型颅脑伤存活9例(43%),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5例(23%),重残4例(19%),死亡12例(57%).结论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早期亚低温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可显著改善GCS3分特重型颅脑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压(ICP)监测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71例伤后24h内人院的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部CT检查无手术指征,将其随机分为ICP监护治疗组(35例),入院后即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脑室内穿刺置管法行ICP持续监护。用美国Marquette监护仪进行4~7d连续监测。常规治疗组(36例)进行包括脱水、止血、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等治疗,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的改变及血尿常规和生化指标,必要时对治疗方案作出调整。结果ICP监护治疗组出现三例ICP〉40mmHg或入院后ICP很快进行性增高,行cT检查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或原位血肿增大,中线明显移位,即手术治疗。术后1例重残,1例中残,1例轻残,另有5例患者ICP中等增高(20-40mmHg)CT检查仅为脑水肿加重,不具手术指征,经调整脱水药剂量,间断开放脑室外引流后病情好转。结论中型颅脑损伤后病情不稳定,行ICP监测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颅脑手术有创动脉测压监测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中有创动脉测压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总结217例有创动脉压监测前的准备、测压装置的连接固定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结果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170例,失败47例改为足背动脉穿刺。其中监测成功216例,留置导管栓塞1例,无发生感染。误注药物1例经局部封闭处理无后遗症。结论有创动脉血压测定是颅脑手术中重要的监测内容之一,麻醉护士做好各环节的配合工作,进行有效的监测,确保测定的准确性,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细心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陈燕菊 《医疗保健器具》2010,17(12):116-117
对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及时抓紧实施各种功能康复训练指导,能使病人早日康复,回归家庭及社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应用颅内压监护仪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到本院行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治疗的80例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止血、抗感染、神经营养及脱水对症治疗.对照组未在术后行颅内压监测,观察组在术后运用Codman颅内压监测仪设备进行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