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方案及临床效果系统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62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MRI与病理测得关联性最好,MRI、B超测得肿瘤最大径与病理误差较少,MRI测得的肿瘤最大径与病理测得值误差小于B超测得。保乳术组患者客观有效率显著高与改良根治术组,P0.05。术后患者MRI准确率为75.8%,患者术后病理体积大小为(9.65±2.84),与化疗后肿瘤MRI体积大小(9.62±2.37)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病理体积大小显著小于化疗前肿瘤MRI体积(41.62±56.27),P0.05。结论局部晚期肿瘤乳腺癌患者采用MRI诊断能够较高评估肿瘤形态,与B超相比,能够更加准确提供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评价作用。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5例宫颈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及化疗后行常规MRI及DWI检查,评价化疗前后肿瘤及转移性淋巴结在DWI图像及其ADC值的变化。结果(1)25例宫颈癌化疗后肿瘤实性成分ADC值较化疗前明显升高,且肿块体积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DWI序列对转移胜淋巴结的检出敏感性高于T2WT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有效的淋巴结DWI信号减低,ADC值增高。(3)宫颈癌病理分型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序列评价宫颈癌化疗前后疗效早于肿瘤体积变化,检测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乳癌组织多药耐药类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表达对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乳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组织中P-gP、GST-π及TopoⅡ的表达,并与疗效作相关性分析。结果:P-gP在化疗前后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和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在化疗前后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和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化疗前后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和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P与GST-π化疗前共表达率为40%,呈正相关(r=0.539,P〈0.01)。P-gP、GST-π及TopoⅡ阳性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28.6%、46.2%、75.0%,阴性者分别为55.0%(P〈0.05)、60.0%(P〉0.05)、35.0%(P〈0.05)。P-gP与GST-π同时阳性者化疗有效率为25%。结论:P-gP和TopoⅡ对乳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146例Ⅰ期乳腺癌的钼靶、B超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钼靶和B超对Ⅰ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46例Ⅰ期乳腺癌(病灶直径≤2.0cm)的钼靶和B超的影像学资料.与手术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病灶直径≤1.0cm的Ⅰ期乳腺癌B超与钼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cm〈病灶直径≤2.0cm的Ⅰ期乳腺癌B超与钼靶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检出率明显高于钼靶二者联合应用,诊断符合率为79.45%。结论:对临床疑为Ⅰ期乳腺癌的患者应结合钼靶与B超进行检查,二者联合检查可提高Ⅰ期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因子的影响。方法:以48例具备新辅助化疗条件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技术,联合检测外周血中CK-19mRNA、VEGFmRNA和hMAMmRNA的表达,观察新辅助化疗前后血微转移因子变化。结果:本组乳腺癌微转移因子阳性率在病理分级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分期中,分期越高阳性率越高(P〈0.05);化疗方案可影响微转移因子阳性率的变化(P〈0.01)。结论: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因子.有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和指导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Survivin、Ki-67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标本中Survivin、Ki-67的表达。结果: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为70.73%。化疗前后Survivin、Ki-67变化显著,分别由化疗前的63.41%和(47.30±19.71)9/6,降到化疗后的34.15%和(30.01±12.43)%(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Survivin表达与Ki-67显著相关(P〈0.05)。新辅助化疗后Survivin表达阳性者,化疗效果差(P〈0.05);而Ki-67高表达者化疗有效率高于低表达者(P〈0.05)。结论:Survivin、Ki-67可作为指导乳腺癌化疗并预测化疗敏感性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黄柏强  贺勇  郝秀静  杨学伟 《医学争鸣》2008,29(16):1479-1481
目的:观察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VEGF及survivin-2B mRNA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60例乳腺癌及癌旁5cm正常乳腺组织标本VEGF及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剪接体survivin-2B mRNA表达,半定量分析电泳结果.结果:在60例乳腺癌标本中VEGF及survivin剪接体survivin-2B mRNA均高表达,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 mRNA及survivin-2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呈正相关(r=0.576,P〈0.05),同时VEGF及survivin-2B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r=0.482,P〈0.05).结论:VEGF及survivin-2B因子为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子,可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作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受体(ER/PR)和cerbB-2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CEF或CTF方案)治疗89例乳腺癌患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及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89例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达89.9%,其中完全缓解29例(32.6%),部分缓解51例(57.3%),病理完全缓解(pCR)17.9%,疾病稳定9例(10.1%),无恶化病例;激素受体表达阴性者病理完全缓解率达27.7%,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者病理完全缓解率仅为7.1%(P〈0.05),cerbB-2表达与化疗疗程无关。结论:激素受体阴性者对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较高,激素受体可能成为评价和判断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行新辅助化疗的141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乳腺癌癌肿的声像图指标改变进行观察,并总结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的乳腺癌癌肿的声像图指标。结果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本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评价,与临床、病理学疗效评价符合率达80.8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在PR组,新辅助化疗前后癌肿内血流类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SD+PD组,新辅助化疗前后癌肿内血流类型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系统回顾2000年1月—2011年1月术前接受TA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35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动态增强MRI评估化疗前后肿瘤大小。术后病理检查评估化疗后肿瘤大小。结果新辅助化疗后动态增强MRI评价CR 0例,PR 23例,SD 10例,PD 2例,疾病控制率为94.3%。术后病理评估化疗有效率为94.3%(33/35)。MRI检查示肿瘤向心型缩小15例,树枝型缩小20例,TNM临床分期中肿瘤缩小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肿瘤最大直径分别为(2.82±1.02)cm和(1.14±0.67)cm,对新辅助化疗后残余肿瘤的阳性预测值为94.3%。TAC新辅助化疗后MRI评估PR和SD与病理疗效评估的符合率分别为95.7%和90.0%,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动态增强MRI疗效评估与病理疗效评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动态增强MRI能准确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肿瘤的大小,可为乳腺癌手术治疗提供量化证据。  相似文献   

11.
赵迎春  李勇  朱永云  罗传瑜 《实用全科医学》2011,(8):1172-1173,124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提高保乳及可手术率,评价化疗敏感性,消除全身微转移灶等方面的优越性;肿瘤组织中ER、P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状态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效果的预测的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78例Ⅱ/Ⅲ期的乳腺癌病例在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ER、PR、PCNA的表达。术前采用空心针穿刺活检予以病理确诊并行ER、PR、PCNA的测定。化疗方法统一采用CEF方案[氟尿嘧啶(5-Fu)500mg/m^2,表柔比星(Epi.ADM)75mg/m^2,环磷酰胺(CTX)500mg/m^2],经过3个疗程的化疗,再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手术,比较化疗前后以上各指标表达的变化。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通过体检和乳腺B超测量肿瘤的最大直径,按WHO判定的统一标准来评价。结果78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经3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后,65例(83.3%)获得了临床部分缓解,无完全缓解病例,无进展病例。化疗前后ER、PR的表达均无显著变化(P〉0.05);78例患者中ER发生变化为22例,PR为24例;化疗后29例PCNA由高表达变为低表达(P〈0.01),化疗前后表达强度显著变化(P〈0.05),且化疗疗效提高PCNA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NAC)可能部分通过抑制PCNA的表达来抑制乳腺癌的增值,但对ER、PR的表达化疗前后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p53、Ki67、EGFR、Nm2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Ki67、EGFR、Nm23在176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其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53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显著关系(P〈0.05),且与Ki67(r=0.157,P〈0.05)呈正相关,与ER呈负相关(r=0.168,P〈0.05);Ki67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及pTNM分期有显著关系(P〈O.05),与HER-2呈正相关(r=0.1756,P〈0.05);EGFR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pTNM分期有显著关系(p〈O.05),同时与ER(F一0.290,P〈0.05)、PgR(r=一0.239,P〈0.05)呈负相关;Nm23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显著关系,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与Ki67呈负相关关系(r一0.178,P〈0.05)。结论p53、Ki67、EGFR、Nm23的检测对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艾素+吡柔比星(THP)联合化疗方案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组织学分级的影响。方法检测15个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化疗前粗针穿刺标本和化疗后手术切除标本的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PCNA index,PI)及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并对化疗前后患者的HE染色标本进行组织学分级比较。结果该化疗方案的总体有效率达93.3%(14/15)。化疗前后的PI(P〈0.001)、AI(P〈0.001)和组织学分级(P〈0.01)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且化疗前后的PI和AI均成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9和-0.581,P〈0.05)。结论采用艾素+THP新辅助化疗方案近期疗效明显,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和降低其组织学分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K-19)检测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检测114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外周血CK-19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化疗前乳腺癌患者的CK-19mRNA阳性率为36.8%(42/114),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绝经状态、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无关(P〉0.05),而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1)。化疗后CK-19mRNA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CK-19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杨静  杜蓉  韩英 《新疆医学》2011,(8):25-29
目的:评价影像学在宫颈癌早期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早期宫颈癌行手术治疗10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100例早期宫颈癌中,B超、CT和MRI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0%、42%和88%,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IA期三种影像学方法均未检出病灶。IB期B超检出率明显低于CT和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A期MRI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和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及MRI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超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有参考价值,结合CT或MRI可提高早期宫颈癌分期的诊断。MRI在早期宫颈癌分期中有优于CT的优点,可作为早期宫颈癌分期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覃宇周  欧海玲  刘剑仑 《广西医学》2009,31(9):1234-1236
目的探讨B—myb、ER及Ki-67在早期乳腺癌组织中蛋白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7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B—myb、ER及Ki-67的蛋白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myb、ER、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8.16%、43.42%、42.11%。B—myb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患者的年龄无关(P〉0.05),与ER、Ki-67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10.831、r=4.209,P〈0.05)。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B—myb与预后无关。结论B—myb蛋白表达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无关;与ER、Ki-67蛋白表达有关,提示B—myb在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化疗的敏感性或疗效预测方面可能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化时间-飞行质谱技术(SELDI—TOF MS)检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的癌组织蛋白质谱的差异,筛选有疗效预测价值的相关蛋白。方法用SELDI—TOF MS技术检测30例乳腺癌治疗前的癌组织标本,获得蛋白质谱,行新辅助化疗后,根据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分为新辅助化疗有效组(CR+PR,19例)和无效组(SD+PD,11例),比较2组蛋白质谱差异。结果2组比较,筛选出11个蛋白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3491Da(t=3.189,P=0.004)、5158Da(t=3.897,P=0.001)、5360Da(t=2.157,P=0.04)、7549Da(t=2.173,P=0.038)、8451Da(t=2.258,P:0.032)、8694Da(t=3.234,P=0.003)、9089Da(t=2.653,P=0.013)、10528Da(t=3.127,P=0.004)、13445Da(t=2.231,P=0.034)、15118Da(t=3.255,P=0.003)、44065Da(t=2.554,P=0.017)。这些蛋白峰强度有效组均较无效组高。结论应用SELDI—TOFMS技术可筛选出乳腺癌化疗敏感相关的组织蛋白质谱。  相似文献   

18.
龙峰  翁彬 《医学研究杂志》2006,35(11):36-38
目的研究乳腺癌及其良性病变组织中MCP-1mRNA,MIP-1αmRNA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40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良性病例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MCP-1mRNA和MIP-1αmRNA染色方法均为原位杂交法。结果40例乳腺癌MCP-1mRNA、MIP-1αmRNA阳性病例分别为25例(62.5%)和24例(60.0%)。明显高于30例乳腺癌良性病例(均为4例,13.3%),均有高度显著差异(MCP-1:χ^2=17.08,P〈0.01,MIP-1α:χ^2=12.56,P〈0.01)。组织学分级Ⅰ+Ⅱ级、肿块最大径≤2cm和区域淋巴结未转移乳腺癌MCP-1mRNA,MIP-1α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组织分级Ⅲ级、肿块最大径〉2cm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病例,均有显著或高度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两者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月经状况、ER状态等临床特征无明显关系。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之间存在密切正向关系(χ^2=11.1,P〈0.05)。结论MCP-1mRNA和MIP-1αmRNA表达可能是反映乳腺癌发生、进展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且两者可能具有相互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前瞻性研究术前尺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和全身静脉化疗在治疗Ⅲ期乳腺癌的疗效,探讨术前辅助化疗的最佳方法。方法60例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术前行尺动脉插管乳腺区域灌注化疗30例(动脉组),术前全身静脉化疗30例(静脉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组织学疗效、对化疗的毒副反应,以及术后3年生存率和无病存活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动脉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7%,明显高于静脉组的46.7%(P〈0.05);动脉组组织学特效+显效率为86.7%,明显高于静脉组的56.7%(P〈0.05)。动脉组患者恶心、呕吐等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较静脉组低(P〈0.05)。两组术后3年生存率和无病存活率相似(P〉0.05)。结论术前尺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是治疗Ⅲ期乳腺癌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提高Ⅲ期乳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并减轻患者化疗的毒副反应;它的近期疗效优于术前全身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20.
新辅助化疗与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与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为乳腺癌治疗的选择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60例患者采用空心针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乳腺癌,行新辅助化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表达、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结果:新辅助化疗后,60例乳腺癌患者中临床完全缓解(CR)16例(26.67%),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CR)4例(6.67%),部分缓解(PR)36例(60.00%),稳定(SD)7例(11.67%),进展(PD)1例(1.67%),临床有效率(cR+PR)为86.67%。ER阴性表达组新辅助化疗效果优于ER阳性表达组,化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前ER阳性表达率为50.00%(28/56),化疗后ER阳性表达率为64.29%(3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阴性表达组新辅助化疗效果优于ER阳性表达组,新辅助化疗能使部分乳腺癌组织中的ER表达发生改变,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