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研究了高碱度环烷酸镁润滑油清净剂的制备方法,采用了中和,过碱化,碳酸化和热分解等工艺措施,产品总碱值350-580mgKOH.g^-1,而其100℃运动粘度可稳定在150mm^2/s以下的较低范围内,研究了投料配比和工艺条件对产品收率和质量的影响规律,找到了较佳的合成工艺方案和条件。  相似文献   

2.
高碱度环烷酸镁润滑油清净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碱度环烷酸镁润滑油清净剂的制备方法 .采用了中和、过碱化、碳酸化和热分解等工艺措施 .产品总碱值 350~ 580 mg KOH· g-1,而其 1 0 0℃运动粘度可稳定在 1 50 mm2 /s以下的较低范围内 .研究了投料配比和工艺条件对产品收率和质量的影响规律 ,找到了较佳的合成工艺方案和条件 .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减二线油生产的石油磺酸铵为原料,研究和优化纳米磺酸钙镁复合清净剂合成的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法研究影响产品碱值的主要因素,利用傅里叶红外(FTIR)和冷冻蚀刻电子显微镜观测技术(FERTEM)对产品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 纳米磺酸钙镁复合清净剂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石油磺酸铵65 g、氧化镁22 g、水10 mL、甲醇16 mL、过碱化反应温度42℃、过碱化反应时间4 h、二氧化碳通入速率120 mL/min、基础油28 g.结论 所得到的纳米磺酸钙镁复合清净剂合成工艺条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产品的结构符合润滑油纳米清净剂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碳对高碱值石油磺酸镁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 CO2 存在下进行的碳酸化过程 ,又称过碱度化过程 ,是合成高碱值石油磺酸镁金属化工艺的关键步骤 .研究发现 :对特定的 Mg O及特定的反应物体系 ,存在一临界碳酸化速率和最佳的CO2 通入量 ,从而为进一步研制高碱值石油磺酸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超高碱值纳米磺酸镁添加剂对船用润滑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表征了样品的分子结构,利用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了样品的粒径分布,并采用SRV多功能试验机和四球摩擦机研究了超高碱值纳米磺酸镁添加剂对船用润滑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N、200N、500N和800 N的载荷下,船用润滑油超高碱值纳米磺酸镁能够有效降低摩擦副间的摩擦因素,并能显著提高润滑油的最大无卡咬负荷值;当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8%时,润滑油的减磨性能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7.
以合成气(CO+H2)为原料,采用钴基催化剂进行费托合成反应制取高端润滑油基础油。目前费托合成主要用于煤间接液化合成燃料油,相比之下,通过费托合成制取润滑油基础油等高端化学品表现出更为可观的市场前景。本文通过对比费托合成工艺,进一步说明制取高端润滑油基础油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9.
低温合成镁铝尖晶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铝厂污泥和碱式碳酸镁为主原料合成镁铝尖晶石,探讨了低温阶段(从800~1500℃)镁铝尖晶石的形成过程,采用XRD和SEM表征不同温度样品的晶相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800℃时即可观察到镁铝尖晶石的特征峰,但谱峰不完整,强度不高,且明显宽化,表明晶体尚处于成核期,含量较少;至1400℃镁铝尖晶石谱峰已完整尖锐,继续升高温度,衍射峰强度增加,表明晶相含量增加.SEM观察结果与XRD分析一致,1500℃镁铝尖晶石晶粒发育完整清晰,外形呈典型的八面体形貌,晶粒排列致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烷、酯、酮、醇四大类溶剂(包括其某些共沸物和混合物)出发,就其对润滑油馏分中油蜡的溶解特性和萃取效果的规律性作了较系统的探索,以寻找一种或数种可供替代现行酮-苯体系的溶剂。结果表明,酮-酯(丙酮-醋酸乙脂)系列的溶剂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纳米剂在润滑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应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烃分子纳米剂、氟碳纳米剂和金刚石纳米剂作为润滑油极压抗磨剂的摩擦学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磨痕表面的形貌。结果表明:烃分子纳米剂具有更好的抗磨损性能,氟碳纳米剂具有更好的抗极压性能;不同的纳米剂在润滑油中的极压抗磨性能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石油磺酸盐的合成及其复配体系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大庆馏余油为原料,发烟硫酸为磺化剂,制备石油磺酸盐的合成工艺,并进一步研究了以石油磺酸盐为主剂的复配体系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稀土氟化物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氧基二硫代磷酸(DDP-18)的最佳合成条件:以C18醇及P2S5为原料,在起始温度90℃,反应温度120℃,P2S5用量超出理论用量的10%,反应时间6h时,可以制备出硫磷酸含量接近80%的表面修饰剂二烷氧基二硫代磷酸的固体粉末.采用共沉淀表面修饰法在醇—水体系中制备了双十八烷氧基二硫代磷酸吡啶盐(PyDDP-18)表面修饰的LaF3纳米微粒,并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等手段表征其结构;作为润滑油添加剂,通过四球抗磨实验测试了其润滑性能,结果表明:表面修饰稀土氟化物纳米微粒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以其作为添加剂调制出的润滑油具有较好的减摩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镁铁质材料中粘结相铁酸镁的生成反应过程,使用轻烧镁粉和分析纯试剂Fe2O3粉混合料,在静态空气中分别以10,15,20K·min-1的升温速率进行了铁酸镁合成反应的DSC实验研究,并用Kissinger、Flynn-Wall-Ozawa和Achar-Brindley-Sharp-Wendworth三种方法进行了反应动力学特征参数计算. 研究结果显示,铁酸镁生成机理满足随机形核与长大机理模型,反应的活化能介于626.83~652.60kJ·mol-1之间.  相似文献   

15.
纳米粒子改善润滑油摩擦磨损性能机理的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君英  龚凡  郭亚平 《应用科技》2004,31(11):51-53
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关于纳米粒子改善润滑油摩擦磨损性能的作用机理方面的报道目前有很多,但存在很大的争议并且还出现相矛盾的结论.本文基于根据纳米粒子具有室温超塑延展性的实验结论,以及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纳米粒子改善润滑油摩擦磨损性能的扩散蠕变机理.  相似文献   

16.
稠油热采出砂机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稠油生产出砂是油气田开发中制约产能的重要因素,高温蒸汽冲刷、沥青质的热解和水岩反应溶解是稠油热采出砂的主要原因。针对稠油开采出砂问题,分析稠油区块的出砂机制,并试验研究稠油热采注蒸汽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和稠油热采的出砂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注入蒸汽量的增加,岩心的渗透率都会先下降后上升,开采时需要适当控制蒸汽流速以恢复最终渗透率到原有的80%左右;高流速下流体的流动冲刷导致地层的拉伸破坏而产生微粒的运移,破坏了骨架砂;高温导致岩石的胶结强度下降,砂粒疏松;高黏度的原油在流动中阻力大,流动所需的压力梯度大,对砂粒的摩擦携带作用也大;岩心初始渗透率低导致驱替压差大,对岩心产生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17.
1,6-二磷酸果糖镁中镁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静脉注射 1,6 -二磷酸果糖镁 (fructose 1,6diphosphatemagnesium ,FDP -Mg)中镁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FDP -Mg给药前后家兔血浆总镁的变化情况 ,利用 3P87程序判断它们的房室模型类型 ,并计算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FDP -Mg的房室模型为二室模型 ;A、B、α、β分别为 1 2 2mmol·L- 1、0 5 2mmol·L- 1、0 2 9min- 1和 0 0 0 9min- 1。FDP -Mg中Mg的分布容积Vd、Vc、Vp 和Vss均小于 0 2L·kg- 1,分布速率常数k12 、k2 1、k10 分别为0 175、0 0 91、0 0 2 8min- 1,t1/2α、t1/2 β分别为 2 4 2、77 1min ,清除率 (Cl)为 1 7mL·(kg·min) - 1。结论 :FDP -Mg中的Mg的房室模型为二室模型 ,在体内分布迅速 ,在周边室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 ,对组织的亲和力较弱 ,药物消除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18.
以硼酸和氧化钙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粒径分布均匀的球型纳米硼酸钙润滑油添加剂.通过改变反应温度、硼钙物质的量比及反应时间研究了生成硼酸钙的影响因素.利用XRD和TEM对其结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制得产品是CaB6O10·5H2O,粒径为10~20 nm,分布均匀.将添加剂样品与润滑油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超声搅拌下使添加剂均匀分散在润滑油中,制得成品油.静止考察了润滑油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并且测试了润滑油的抗磨减摩性能.结果表明:纳米CaB6O10·5H2O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稳定性和抗磨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