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DLI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连续3d,每天1次3个循环左后肢无创性5min缺血、5rain再灌注,建立NDLIP模型。实验分4组: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早期脑缺血预适应+I/R组(ECIP+I/R)、NDLIP+I/R组。观察其对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缺损症状,脑梗死范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黄嘌呤氧化酶活力(XOD),丙二醛(MDA)含量影响。结果:与I/R组相比,ECIP+I/R组及NDLIP+I/R组缺血1h,再灌注24h后评分有非常显著的降低;脑梗死范围显著减小。与I/R组比较,ECIP+I/R组和NDLIP+I/R组的T-SOD和Mn—SOD活力、GSH—PX活力均升高;XOD活力明显降低,MAD含量明显减少;ECIP+I/R组和NDLIP+I/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DLIP可降低I/R对神经的损伤、减小脑梗死范围、提高脑组织抗氧化能力,减少I/R对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在缺血后处理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schmia/reperfusion,I/R)组、缺血后处理(ischemicpost—conditioning,IP0)组、甘珀酸(carbenox010ne,CBX)干预缺血再灌注(I/R+CBX)组和甘珀酸干预缺血后处理(IPO+CBX)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Longgs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法和HE染色法分别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蛋白激酶C(PKC)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增高,脑梗死体积增大,细胞排列紊乱、胞核固缩等组织形态学改变显著;IP0可使I/R组损伤减轻;CBX可以进一步增强IPO对I/R损伤的保护作用。WesternBlot结果显示,I/R组较sham组Cx43表达增多,PKC表达降低;IPO组较I/R组Cx43表达降低(P〈0.01),PKC表达增高(P〈O.01),同时,IPO+CBX组较IPO组也有类似的改变。结论:IPO可通过抑制缝隙连接而减轻I/R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影响PKC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 Rg1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减轻作用及机制。方法制备大鼠离体心脏 I/ R 模型,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 R 组、人参皂苷 Rg1组。100μmol/ L 人参皂苷 Rg1进行预处理10 min,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和心率压力乘积的变化,检测灌流液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Western blotting 检测心肌组织 PI3K 下游激酶 Akt、ERK1/2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磷酸化GSK-3β的蛋白表达。结果与 I/ R 组比较,人参皂苷 Rg1预处理显著改善心脏功能,降低灌流液中 CK、LDH 活性( P ﹤0.05);升高 p-Akt 和 p-GSK-3β的蛋白表达( P ﹤0.05)。结论人参皂苷 Rg1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减轻作用,其机制与激活 PI3K-Akt 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补体3(C3)蛋白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n=15):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DEX组)。DEX组自缺血前2h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5mL·kg^-1(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将右美托咪定稀释为1gg·mL^-1)直到结扎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前停止,输注时间为2h;Sham组72.I/R组在相同的时间内按照5mL·kg^-1速率输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再灌注120min时,取心脏组织,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心肌组织中c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和DEX组的心肌梗死面积、C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DEX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和C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能够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减少补体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银杏叶标准提取物(EGB)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突触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模型对照组和EGB干预组,采用线栓法制造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MCAO2h后恢复再灌注.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再灌注后1d、3d、7d、14d、21d五个时间点突触素(SYN)的表达。结果:I/R对照组自再灌注1d起,梗死灶周围皮质SYN表达开始下降(P〈0.05).3d降至最低(P〈0.01),7d开始逐渐回升,14d超过正常水平(P〈0.05)。EGB干预组.从1d后各时间点SYN表达显著高于I/R对照组(P〈0.05)。结论:I/R大鼠术后SYN表达变化明显,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存在突触可塑性.EGB可以易化这种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雷米普利(RAM)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大鼠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缺血预适应(IPC)和RAM三组。RAM组每天用RAM(1mg·kg^-1)灌胃,IPC和I/R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4wk后各组动物均经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PC组于缺血前行心肌缺血预适应。连续监测心电图,检测心肌梗死范围、心肌细胞凋亡、凋亡蛋白Bcl-2与Bax表达,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结果:与I/R组比较,RAM及IPC组室早出现时间明显推迟(14.8±7.8min,11.6±6.0min vs5.5±2.imin.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魏酸硝酸酯类药物地非尼特(DFNT)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I/R)模型,将动物随机分假手术组、羧甲基纤维素溶媒组、地非尼特低、中、高剂量组、硝酸甘油组。大鼠进行缺血40min再灌注3h后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心肌组织及血清学指标,并定时记录心电图。结果:地非尼特组心肌梗死面积、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明显减少(P〈0.05),心肌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增加,丙二醛显著下降(P〈0.05)。能显著地阻止T波的升高和R波的降低(P〈0.05).降低病理性Q波的产生。结论:地非尼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NO升高以及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油茶皂甙(SQS)对大鼠心肌产生的缺血预适应样保护作用及与KATP通道的关系。方法:以ISO诱发大鼠心肌缺血损伤为模型,使用KATP通道特异性阻断剂gliberclamide(GLI5mg.kg^-1).实验分为四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ISO诱发损伤组(I/R组)、SQS组(I/R+SQS0.2mg.kg^-1)和GLI组(I/R+GLI+SQS)。在注射ISO前,从阴茎静脉预适应注射各被试药物或NS,每天1次,连续3d,末次给药后立即皮下多点注射ISO。NS组皮下注射等量NS。分别测定大鼠ECG及末次给药后血清CPK活性,FFA和腺苷含量。结果:预适应ivSOQS能有效地保护ISO所致大鼠心肌损伤;先ivGLI后再给予SQS,则SQS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结论:SQS对ISO所致心肌缺血大鼠可产生药理性预适应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由KATP通道所介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LTA诱导的延迟预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I/R)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Longa法制作大鼠右大脑中动脉(MCA)闭塞2h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恢复血液灌流24h。大鼠在施行脑缺血前24h腹腔注射脂质胞壁酸(LTA,1mg/kg)诱导延迟预适应,检测脑组织再灌注24h后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大鼠神经症状,并用透射电镜观测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LTA预适应能明显减少脑I/R后组织中MDA的含量(P〈0、01),提高SOD的水平(P〈0.01),减轻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损伤和保护细胞膜结构完整性,LTA预适应还能明显改善脑I/R后的神经功能,减少神经缺欠评分值(P〈0.01)。LTA预适应亦能明显降低I/R导致脑组织中NO含量的升高(P〈0.01)。结论 LTA诱导的延迟预适应能显著减少大鼠脑组织再灌注损伤,减少脑组织坏死,其作用机制与减少脑I/R后自由基和NO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复灌同时环孢素A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灌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itoehondria permeability transition,MPT)抑制剂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Langendofff逆行灌注离体心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进入4组(n=8):假手术组(sham组)常规灌注1.5h,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30min,再灌注1h,CsA处理1组(CsA1组),复灌同时采用1μmol·L^-1 CsA灌注心肌,CsA处理2组(CsA2组),复灌10min后采用1μmol·L^-1 CsA灌注心肌。结果复灌60min后,I/R组RPP、dp/dtmax、ap/dt min均有明显下降(P〈0.05 vs Sham),心肌发生了严重的梗死(P〈0.05),电镜下线粒体微观结构损伤严重,western blotting测定大量cyt C释放到胞浆。CsA1组可以明显减轻上述心肌损害(P〈0.05)CsA2组则没有心肌保护作用。结论复灌同时环孢素A处理可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再灌注后环孢素A处理则无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米力农对在体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夹闭大鼠左肺门1h,再灌注3h,建立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米力农组(实验组)。米力农组缺血前30min给予颈静脉推注米力农1mg/kg。再灌注3h后摘取左肺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再灌注3h后,两组间MPO活力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MDA(nmol/mgprot)含量为0.884±0.06,显著高于实验组0.494±0.11(P〈0.05),而SOD(U/mgprot)活力为16.094±10.73,显著低于实验组35.93±13.50。结论米力农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腺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腺苷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律失常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er大鼠36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腺苷组,每组12只。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分钟,再灌注45分钟.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腺苷组于结扎前1分钟给予腺W(0.4ml/kg)左心室内注入,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左心室内注入。观察再灌注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发生率和死亡率;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①腺苷组大鼠再灌注VT及VF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②与对照组比较,腺苷组大鼠SOD活力提高(P〈0.05),而MDA生成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导致缺血心肌进一步损伤,腺苷具有抗大鼠I/R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抑制缺血再灌注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人参皂甙Rb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巢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巢蛋白的表达以及人参皂甙Rb1(Ginsenoside Rb1,GRb1)对神经的保护机制.方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2h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GRb1给药组(GRb1组).两组按不同的再灌注时间(3h、12h、1d、2d、3d、5d、10d)分为7个亚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内巢蛋白的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GRb1能减轻脑组织的病理改变,上调各时间点巢蛋白阳性细胞数.结论:GRb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上调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巢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张楷  吴浩荣 《江苏医药》2006,32(10):957-959
目的探讨裉黑素对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脏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缺血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78只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组(S,n=6),动物只接受麻醉、肝门解剖和溶媒腹腔注射;(2)缺血再灌注组(I/R,n=36),肝脏缺血模型建立70min后对缺血肝叶进行再灌注,分别于再灌注后0、1、3、6、9、12h收集缺血肝叶组织标本(每个时点n=6);(3)褪黑素组(Mel,n=36),分别于建模前15min和即将再灌注时腹腔注射褪黑素溶液10mg/kg,收集标本时点及各时点动物数同I/R组。分别检测标本中NF-κB表达和肝细胞凋亡。结果S组仅有极少量的肝细胞凋亡,无NF-κB阳性表达;I/R组和mel组经历单纯肝脏缺血后NF-κB的表达及肝细胞凋亡率(HAI)与S组无差异(P〉0.05);而再灌注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NF-κB表达和HAI的增加,Mel组于再灌注后各相应时点NF-κB的阳性表达率和HAI均显著低于I/R组(P〈0.01)。结论褪黑素可以有效下调肝脏I/R过程中NF-κB的表达,抑制肝细胞的凋亡,发挥其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组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缺血预处理(IP),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使用IBAS全自动处理系统计算梗死面积。结果IP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较I/R组减少。结论缺血预处理能明显减少心肌梗死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Netrin-1对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的影响及机制。为临床上提供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肌保护新的策略。方法雄性Spraghe-Dawley(SD)大鼠20只,体重450-500g,随机分成2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添加Netrin-1(10只)[I/R+Netrin-1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不添加Netrin-1(10只)[I/R组]。建立无血预充大鼠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的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模型。实验结束2h后处死大鼠留取心脏标本。在CPB前、CPB75min (复温后15min),CPB后2h留取大鼠动脉血测定心肌损伤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 (cTn I)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实验结束取大鼠心脏标本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用Western-blot法测定局部心肌组织直肠癌结肠癌缺失基因(Delete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gene,DCC)蛋白指标。大体光镜下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大鼠CPB 前、CPB 15min、CPB 45min (停循环15min)以及 CPB 90min (复温30min)监测血气分析。结果 I/R+Netrin-1组较I/R组: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 I)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明显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凋亡明显减少27.5%(P〈0.05);DCC表达增加(P〈0.05)。HE染色镜下观察发现I/R+Netrin-1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Netrin-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DCC有关。  相似文献   

17.
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临床上常见,本实验通过观察肝脏I/R前后亚硝酸盐含量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的变化,以探讨NO在肝脏I/R损伤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一、动物:雌性SD大鼠27只,体重150~2009,南京军区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l)假手术组;(2)缺血再灌注组;(3)L一精氨酸(L—Arg)组,每组9只。二、模型:大鼠禁食12/J‘时,戊巴比经30mg/kg腹腔麻醉,开腹暴露肛门部,假手术组仅作肛门部血管分离而不阻断,其他均以无损伤微动脉夹夹闭肝蒂,断流40分钟后再灌注60分钟。L-Arg组在再灌注时静脉推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缺血再灌注离体大鼠心脏Bcl-2与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01)、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再灌注+利多卡因组(I/R+Lia)。I/R组及I/R+Lid组分别灌注30min后,全心停灌20min,再灌注40min,I/R+bd组于再灌注时在灌流液中加入Lid,正常对照组连续灌流90rain。利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Bc|-2,ELISA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离体大鼠心脏缺血20min,再灌40min,导致Caspase-3的表达量为(1.7526±0.02203)(U·mg-1·ml-1Pr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Bcl-2减少,利多卡因可明显降低Caspase.3的表达,增加Bcl-2的表达。结论利多卡因可通过增加Bcl-2表达,降低Caspase-3活性而减少缺血再灌沣损伤。  相似文献   

19.
人参总皂甙(83μg/ml)及其组分Rb+Ro(简称Rb+Ro)能保护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培养缺糖缺氧性损伤,减少再给氧损伤时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降低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肌酸磷酸激酶(CPK)释放。250μg/ml人参总皂甙和人参皂甙Rg以上组分(简称Rg)则促进心肌细胞LDH释放。说明较低剂量人参总皂甙和人参皂甙Rb+Ro组分对心肌缺氧和再给氧与再灌注有保护作用;人参总皂甙抗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有效组分为Rb+Ro。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黄芪苷Ⅳ(Astragaloside Ⅳ,AST)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探索AST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药物作用靶点。 方法:实验大鼠被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组),低剂量治疗组(AST1),高剂量治疗组(AST2),假手术组(Sham)。AST1和AST2组大鼠在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AST 1mg/kg、4mg/kg。所有接受手术的鼠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后6h处死大鼠前进行神经行为评分,应用TYC染色法检测脑梗塞范围,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