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肝损伤中肝细胞胀亡与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 应用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于不同时相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肝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观察肝细胞胀亡情况,计算胀亡指数(oncosis index,OI).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致伤后大鼠血清ALT、AST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增强,细胞胀亡增多,OI值增高.结论 急性肝损伤中存在细胞胀亡,其发生与TNF-α的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绞股蓝总苷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绞股蓝总苷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AFL)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酒精灌胃6周建立大鼠AFL模型,药物干预组分别给予绞股蓝总苷及水飞蓟素200 mg/kg灌胃。采用生化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和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绞股蓝总苷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绞股蓝总苷组肝匀浆MDA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SOD及GPx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显示绞股蓝总苷组肝脏脂肪变性明显减轻;肝组织NF-κB和TNF-α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绞股蓝总苷对AFL所致的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TNF-α的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核因子κB(NF-κB)在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细胞凋亡在ALD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54例ALD患者(病例组)和31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TNF-α、IL-6、NF-κB水平,推测细胞因子及凋亡在ALD发病中的作用;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两组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 (1)ALD患者血清TNF-α、IL-6、NF-κB、GGT、AST、AL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TNF-α、IL-6、GGT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TNF-α、IL-6和NF-κB作为炎症因子和核转录因子在ALD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对于判断ALD患者肝脏的炎症反应和肝细胞凋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了肝癌形成过程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表达及其改变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制备肝癌模型,经病理组织学(HE染色)分析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在癌变不同时期定量观察核蛋白、NF-κB和TNF-α动态变化。并分析了人肝癌癌灶及癌旁组织中NF-κB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大鼠在喂饲2-FAA后,正常肝细胞在诱癌早期发生颗粒样变性,中期阶段肝组织中出现不典型增生,后期可见大量癌巢结节,均为高分化肝细胞癌。在正常肝细胞中仅见较低水平的NF-κB和TNF-α表达。诱癌后,随着肝细胞组织形态的变化,肝组织中NF-κB和TNF-α表达依次增强,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且两者的表达高度相关(r=0.81,P<0.01);人肝癌的癌灶组织中NF-κB的表达,也较癌旁组织明显增强(P<0.01)。结论:肝细胞癌变早期NF-κB信号转导途径激活和TNF-α呈过表达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F-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脏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PDTC保护组.SAP组经胆胰管内加压注射5%牛黄胆酸钠溶液0.1 mk/100g.保护组先经阴茎背静脉注射PDTC 120 mg/gk后立即建立SAP模型,对照组仅显露胆胰管,不注射牛黄胆酸钠.分别采用EMSA法、免疫组化及赖氏法检测SAP后3,6,12 h NF-κB活性、TNF-α的表达及血浆中ALT含量.结果SAP后NF-κB结合活性明显升高,并于SAP后6h达到高峰,肝组织TNF-α表达增强,血浆中ALT含量亦明显升高;PDTC保护组与SAP组相比较,NF-κB活性降低,TNF-α表达减弱,血浆ALT水平降低.结论SAP后肝内NF-κB的高水平激活引起肝内TNF-α等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增强,从而导致肝脏损伤.干预NF-κB活性可能是防止SAP后急性肝脏损伤发生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PDTC对预防和治疗SAP后急性肝脏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荔枝核总黄酮(TFL)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并探讨其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TFL给药组以TFL灌胃给药,秋水仙碱为阳性对照组,苏木素-伊红(HE)染色、马松染色观察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FL给药组血清AST、ALT水平及肝组织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含量明显升高(P<0.05);TFL可明显抑制肝组织NF-κB的表达(P<0.05),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P<0.05)。结论 TFL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减轻机体脂质过氧化反应及抑制NF-κB的表达可能参与了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三七时酒精性大鼠肝组织的防治及时NF-κB/I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七高、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连续14周建立酒精性肝病模型.在模型制备同时,每天下午分别灌服给药,连续14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常规HE及Masson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的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NF-κBp65/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 酒精性肝病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及炎症程度计分、血清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1).三七高、低剂量组,硫普罗宁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及炎症程度、血清TNF-α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P<0.05).酒精性肝病模型组大鼠肝组织NF-κBp65和IκBα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三七高、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NF-κBp65/IκBα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P<0.05).相关分析显示,肝组织NF-κBp65表达与肝组织炎症程度计分呈正相关(r=0.63,P<0.01),与血清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43,P<0.01);肝组织IκBα表达与肝组织炎症程度计分呈正相关(r=0.36,P<0.05),与血清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44,P<0.01);血清TNF-α水平与与肝组织炎症程度计分呈正相关(r=0.60,P<0.01).结论 用白酒-玉米油-吡唑混合液灌服大鼠14周可成功制作ALD模型.三七可明显减轻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三七能显著抑制肝组织中NF-κBp65/IκBα的过度表达,降低血清TNF-α水平,这可能是其有效防治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乌药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 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联苯双酯组以及乌药醇提物组. 各组分别于末次给药后测定血丙氨酸转氨酶( ALT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处死大鼠后制备肝匀浆,分别检测 SOD和 MDA水平;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肝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核因子-κB ( 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表达. 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乌药醇提取物组大鼠血清中ALT、AST、MDA水平显著降低,血清SOD活性及肝组织SOD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乌药醇提取物组肝组织中IL-1β及NF-κB、TNF-α表达降低. 结论乌药醇提取物可提高急性酒精中毒性肝组织的 SOD 活性,增加抗氧化能力,并可降低肝细胞炎症因子,可能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豹皮樟总黄酮(TFLC)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喂食乙醇、蔗糖混合液体食料制备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给药组在第6周末给予不同剂量的豹皮樟总黄酮或凯西莱共给药6周.于实验第12周末处死大鼠,测定血清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肝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及肝组织TNF-α mRNA的表达情况,取肝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TFLC能降低模型大鼠ALT、AST、MDA、TNF-α含量,提高SOD、GSH-PX含量,肝组织TNF-α mRNA表达下降.同时病理学显示TFLC能明显减轻肝的病理损伤程度,表现为TFLC干预后大鼠肝细胞脂肪变及炎症程度减轻.结论 TFLC能可明显减轻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减轻脂质过氧化,并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水平,减少肝组织TNF-αmRNA表达,该作用可能是其有效防治酒精性脂肪肝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