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饥饿和恢复投喂对翘嘴鲌幼鱼摄食、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在20.3~24.8℃条件下分别饥饿0 d、4 d、8 d、12 d和16 d后恢复投喂16 d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幼鱼摄食、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幼鱼体质量损失率显著增大;肝体指数变小,水分和灰分含量逐渐升高;粗脂肪含量在饥饿前期下降较快,饥饿后期下降速率降低,各饥饿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含量饥饿前期下降缓慢,饥饿4 d、8 d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饥饿后期下降明显,饥饿12 d、16 d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比能值不断下降,除饥饿4 d组外,各饥饿组与对照组都有显著差异(P<0.05)。恢复投喂后,各饥饿组鱼体生化组成和鱼体比能值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恢复投喂期间各饥饿处理组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饥饿4 d、8 d组翘嘴鲌幼鱼具有完全补偿生长能力;饥饿12 d、16 d幼鱼仅有部分补偿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为17.6±0.2℃条件下,研究了饥饿和恢复投喂对许氏平鲉幼鱼肝脏和肠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分4组,每组设3个平行,其中A组为对照组,即在实验过程中正常投喂;B组饥饿5d恢复投喂50d;C组饥饿10d,恢复投喂45d;D组饥饿15d,恢复投喂40d。实验结果表明,蛋白酶、胰蛋白酶随饥饿时间的延长其活性下降明显,脂肪酶活性虽有下降趋势但不明显,而淀粉酶则在饥饿初期活性大幅度上升;恢复投喂后除了肠蛋白酶和肝胰蛋白酶外,其他消化酶活性均达到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3.
饥饿和再投喂对锦鲤幼鱼几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时间对锦鲤(Cryprinus carpiod)主要消化酶活性(淀粉酶、蛋白酶、类胰蛋白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使锦鲤消化酶活性短时间内降低,但恢复投喂后直至实验结束,各消化酶活性又逐渐恢复接近甚至超过对照组水平。锦鲤的补偿生长效应可视为通过调整自身消化酶活性,从而提高食物吸收率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翘嘴鲌是我国养殖鲤科鱼类的名优品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翘嘴鲌养殖过程中最大的成本在于饲料,几乎占其养殖成本的一半以上。文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翘嘴鲌的营养需求及投喂策略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翘嘴鲌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饲料脂肪含量翘嘴红鲌消化酶的影响.以鱼粉和豆粕作为蛋白源,以鱼油为脂肪源.鱼油的添加水平分别为2%、4%、6%、8%、10%,设计出饲料脂肪含量分别为2.07%、4.28%、7.14%、9.26%、11.17%、15.32%的6种等蛋白(40%左右)、等能(16.21KJ/g左右)的饲料.对19.36±2.17g/尾的试验翘嘴红鲌进行60d的养殖,结果表明:饲料脂肪含量在7.14%时,试验翘嘴红鲌胃蛋白酶和肝胰蛋白酶活性均达最大,分别为1216.41U和1599.94U;此时,淀粉酶活性达到最大,胃、肠、肝胰淀粉酶活性分别为85.75U、115.29U和92.87U;肠、肝胰脂肪酶活性也达到最大,分别为752.13U和199.71U当饲料脂肪含量在9.26%时,试验鱼肠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达到最大,分别为1934.09U和391.29U.本试验中饲料脂肪含量为7.14%~9.26%时,能显著提高翘嘴红鲌消化酶活性,促进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水温23~26℃的条件下,分别对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幼鱼进行不同时间(0、5、10、15、20和25 d)的饥饿处理和饥饿后恢复投喂(25 d)试验。结果显示:在饥饿过程中,幼鱼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体重和RNA/DNA比值不断减小。脂肪含量在饥饿前期下降明显,后期下降缓慢;蛋白质含量在饥饿前期下降缓慢,后期下降明显,表明幼鱼是优先利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其次再利用蛋白质。饥饿5、10 d组幼鱼的消化酶活性下降显著(P<0.05)。肝脏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饥饿至15 d下降显著,之后随着饥饿时间延长,下降趋于平缓;消化道的脂肪酶、淀粉酶活性饥饿至15 d显著下降,之后下降趋于平缓。恢复投喂后,饥饿5、10、15、20 d组幼鱼的消化酶、生化组成及RNA/DNA比值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饥饿25 d组幼鱼的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RNA/DNA比值、消化酶均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饥饿5、10 d组幼鱼体重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饥饿15、20、25 d组幼鱼体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这表明黑尾近红鲌幼鱼的补偿生长随饥饿时间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7.
温度和pH对翘嘴红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湖南西洞庭毡帽湖养殖基地随机采体质量248.50-285.37 g的健康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6尾,在冰盘上快速解剖取肝胰脏、前肠、中肠和后肠提取粗酶液,在-20℃冰箱中冷冻保存.24h内在25~50℃和pH7.4下,间隔5℃设6个梯度,100℃为对照;在pH6.2、6.6、...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水温23-26℃的条件下,分别对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幼鱼进行不同时间的饥饿(0d、3d、5d、10d、15d、20d)处理和饥饿20d后的恢复投喂(3d、5d、10d、15d)实验,每个处理组各设3个重复,分别测定其体质量、肥满度、肝体指数、肌肉与血清主要生化组成以及肝脏消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饥饿过程中,黑鲷幼鱼体质量、肥满度、肝体指数均显著性下降(P〈0.05);恢复投喂后,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肌肉脂肪含量在饥饿3d时即表现出下降趋势,但在随后的饥饿时间里,肌肉脂肪含量的下降趋势并不明显(P〉0.05),而肌肉蛋白含量在饥饿5d以内也无明显的变化,至10d时才出现显著性的降低。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肌肉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恢复投喂第10天时,肌肉中的各项生化指标基本恢复至饥饿前水平。由此推测,饥饿胁迫下黑鲷是先动用了体组织的脂肪,而后再利用蛋白质且主要靠消耗蛋白质来满足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3)血清中总蛋白、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在饥饿阶段显著下降(P〈0.05),恢复投喂第5天时,各指标均已基本回升到饥饿前水平。相比之下,血糖水平的恢复较快,随后逐渐趋于平稳。4)肝脏中类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在饥饿阶段呈上升趋势,恢复投喂后则有所下降。淀粉酶活力在饥饿过程中呈下降趋势,恢复投喂后有所回升,但在整个实验期间淀粉酶活性并无显著性的变化(P〉0.05)。  相似文献   

9.
饥饿与再投喂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兴华  向枭  向桢  欧仁建  陈俊  冉龙虎 《淡水渔业》2012,42(3):50-54,73
在室内水温23~26℃的条件下,将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分装于6个饲养桶中,试验设计分为两组,每组3个平行,并依次编号为A、B、C、D、E、F,将两组同时饥饿20 d,分别在饥饿0、3、5、10、15、20 d对A、B、C取样。而D、E、F饥饿20 d后进行16 d的恢复投喂,并在再投喂3、7、12、16 d进行取样,分别测定其体质量、肥满度、肝脏指数以及肝胰脏、前后肠消化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饥饿过程中,中华倒刺鲃幼鱼体质量、肥满度、肝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恢复投喂后,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在饥饿过程中呈下降趋势,并在20 d降到最低,恢复投喂后其活性逐步回升到正常水平;而肠蛋白酶活性饥饿过程中先升高,并在5 d达到最高值而后呈下降趋势,恢复投喂后达到正常水平。(3)饥饿过程中,肝胰脏和前后肠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在10 d达到最值,并显著高于饥饿前的水平,而后逐步下降,恢复投喂后脂肪酶活性仍持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4)肝胰脏和前后肠淀粉酶活性在饥饿过程中逐步下降,恢复投喂后其活性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0.
该试验以翘嘴鲌(Culter ablurnus)为试验对象,将相同浓度的抗应激饲料添加到基础饲料中,研究抗应激饲料作为饲料添加剂喂养不同时长(0、7、14、21、28和35 d),分为6组(S0、S1、S2、S3、S4、S5)对翘嘴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肌层厚度方面,总体呈现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厚。同对照组相比,S1、S2与S3无明显差异,S4、S5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褶皱高度方面,总体呈现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厚。同对照组相比,S1、S2、S3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S4、S5出现极具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褶皱宽度方面,总体呈现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同对照组相比,S1、S2、S3和S4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S5与对照组有具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横截面积方面,总体呈现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变大。同对照组相比,每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S1组和S3组增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将兴凯湖翘嘴鱼白鱼卵放在7组不同水温( 2 1℃、2 3℃、2 5℃、2 7℃、2 9℃、31℃、33℃) ,体积为80cm×5 0cm×5 0cm的水族箱中进行孵化,每组设2个平行组。试验结果表明:在2 1℃~2 9℃下,兴凯湖翘嘴鱼白的孵化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高,其孵化时间也随之缩短;兴凯湖翘嘴鱼白孵化的适宜水温范围为2 5℃~2 9℃,最适水温为2 9℃±1℃,最高致死水温为31℃,当水温高于2 9℃或低于2 5℃时,畸形率增加。2 1℃孵化率为4. 38% ,畸形率为67. 1 3% ,孵化时间为2 9 .33h ,2 9℃时,孵化率为92 . 76% ,畸形率为0 ,孵化时间为1 5 . 2 5h ,31℃时,孵化率为0 . 5 9% ,畸形率为1 6 .1 3% ,孵化时间为1 3 .5h,33℃时,胚胎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2.
饥饿和再投喂对美国红鱼消化器官组织学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石蜡切片方法观察和分析饥饿和再投喂对美国红鱼(Sciaenopsocellatus)消化器官形态结构和组织学的影响。鱼样体重(8.25±0.5)g,体长(8.84±0.27)cm。从形态结构看,饥饿与再投喂前后食道无明显变化,而饥饿10、15d的实验鱼胃壁变薄,幽门盲囊变小,肠管收缩,呈透明状,肝胰腺萎缩,呈姜黄色,胆管呈深绿色。从组织结构看,食道无明显变化;饥饿时间不同,各组织受损害和恢复程度不同。饥饿5d的实验鱼基本同对照组;而饥饿10、15d的实验鱼组织变化较明显:皱襞和上皮细胞高度均减少,分泌颗粒减少。胃腺细胞收缩,结构不完整;幽门盲囊长度和直径变小;肠直径变小,微绒毛退化;肝组织致密,肝细胞内脂滴减少,体积缩小;胰腺泡缩小,排列不规则。再投喂各主要结构均有所恢复,有些恢复到饥饿前水平,但大部分未能达到。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饥饿胁迫对猛虾蛄(Harpiosquilla harpax)各组织酶活性的影响,选择规格和体质量基本一致的120尾健康猛虾蛄进行试验.将试验虾随机分成4个平行组,分别于饥饿胁迫0、5、10和20 d采集样品,测定溶菌酶、胃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结果显示:饥饿胁迫时长对溶菌酶和各消化酶的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  相似文献   

14.
Nine experimental diets at three protein (35%, 40% and 45% crude protein) and lipid (5%, 8% and 11% crude lipid) levels with variable digestible protein to digestible energy (DP/DE) ratios ranged from 21.9 to 27.8 g protein MJ?1 were fed to topmouth culter (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 fingerlings (initial weight 6.5 ± 0.9 g) in triplicated groups (30 fish per replicated) for a period of 10 week to assess the optimum dietary DP/DE ratio and the protein sparing effect by utilizing dietary lipid. 27 cages of 1.5 m3 capacity placed in a lake located in Wuhan were used for rearing the fish.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maximum weight gain and thermal‐unit growth coefficient was found in fish fed diet D4 with 45% protein, 8% lipid and P/E ratio of 26.2 g protein MJ?1, but without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to fish fed diet D5 with 40% protein, 8% lipid and DP/DE ratio of 25.3 g protein MJ?1. The best flesh quality evaluated by muscle collagen content was found in fish fed D5. High fat accumulation with increasing dietary lipid levels was observed in whole body but not in muscle tissue. Hence, it may be concluded that the optimum formulation for maximum growth and quality of topmouth culter is a diet containing 40% protein and 8% lipid with a resultant DP/DE ratio of 25.3 g protein MJ?1. In addition, the protein sparing effect by inclusion lipid was observed but limited.  相似文献   

15.
中华倒刺鲃仔稚鱼期消化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取了中华倒刺鲃从初孵仔鱼到30日龄稚鱼,分析测定了中华倒刺鲃的特定生长率、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间,中华倒刺鲃的SGR为26.43%。在初孵仔鱼体内就能检测到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胰蛋白酶在内源营养阶段具有较高的活性,在4日龄开口时其比活力降到一较低值,随后呈现增加的趋势,在18日龄达到最低值后又缓慢增加。淀粉酶在试验期间表现出较高的活性,比活力一直呈增加的趋势。脂肪酶在18日龄前其比活力一直增加,并且在7-18日龄表现出较高的比活力水平,18日龄后快速下降。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呈现出一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饥饿与再投喂及不同投喂频率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饥饿与再投喂的实验结果表明:条石鲷幼鱼体质量、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与脂肪酶活力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体质量与蛋白酶活力在饥饿6d后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酶活力在饥饿9d后才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淀粉酶活力在饥饿过程中呈波动性变化;恢复投喂后,除饥饿3d的幼鱼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各处理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蛋白酶与脂肪酶活力在恢复投喂后均有明显回升,且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但较长时间的饥饿处理(9~12 d)并未使脂肪酶活力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投喂频率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呈上升趋势,在投喂频率达到投喂2次/d后,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消化酶活力及肝体指数差异均不显著.结论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饥饿3d后再经投喂,条石鲷幼鱼具有完全补偿生长效应,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补偿生长的效应逐渐降低.对条石鲷幼鱼而言,选择日投喂两次最合适.  相似文献   

17.
盘家胜 《水利渔业》2008,28(1):67-67,87
将3只网箱中各约8 000尾大规格翘嘴鲌鱼种按规格分别分到3只共9只网箱中,最大规格翘嘴鲌鱼种手拣操作,其它规格带水操作.手拣操作翘嘴鲐鱼种成活率比带水操作的要低很多.网箱要提前10d下水,使箱表面有充足的附着物,有效减轻鱼游窜时的擦伤程度;分箱时要分多次集中,避免将鱼长时间困于高密度环境下.分箱后1星期内,每天坚持用药物泼洒消毒.  相似文献   

18.
饥饿对凡纳滨对虾仔虾摄食行为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4年5月,在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营造半精养、精养养殖模式,研究短期饥饿(0(对照组)、1、2、3、4、5、6d)对凡纳滨对虾仔虾摄食行为、摄食率及消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模式中仔虾的摄食行为和摄食率都随饥饿天数的增加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半精养模式中,经饥饿再投喂后仔虾的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均随饥饿天数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精养模式中,胃蛋白酶活力也呈现以上趋势,但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则在饥饿初期波动,然后下降。凡纳滨对虾仔虾遭遇饥饿胁迫后,通过提高摄食强度、摄食率及消化酶的分泌量来进行能量补充。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其应对饥饿胁迫的能力下降,各种消化酶活力呈降低趋势。实验表明,在半精养模式中,凡纳滨对虾对饥饿胁迫的承受能力高于精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