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建构主义为灾害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范式转移"及"反省机制",它主要有两个重要面向、六个基本维度和八个基本命题,建构要素包括建构主体、建构规则和建构话语三个维度,建构逻辑包括建构过程、建构表现和建构结果三个维度,前一面向是在论述灾害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后一面向则是基本分析框架,由此引发了"离灾"、非结构式减灾、风险治理、媒体责任、"隐性灾民"及不公平结构根源等重要治理启示。这一理论取向具有动态研究、从自然外部拉回社会内部、从悲观受害者向积极行动者转变等理论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完整分析框架缺乏、实证研究困难、互构过程模糊、理论机制与逻辑关系不明、化约为权力与政治运作逻辑及对科技滥用意识形态批判等局限。  相似文献   

2.
底层视角:对中国社会学发展取向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重建和发展的历程,结合在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认为底层视角是当前中国社会学进一步开拓其研究范围,确立自己独特地位和价值,为本学科寻找和创造更大发展空间和拓展的途径和良机之一.  相似文献   

3.
从经典灾害社会学、社会脆弱性到社会建构主义,这是灾害社会学发展的最新趋势,也是其发展的主要学派和阶段性特点。基于对这三个学派基本内涵梳理和比较研究,文章认为经典灾害社会学学派适合灾害防备与应变研究,社会脆弱性学派适合灾害预测和评估人们如何适应或加强能力面对灾害风险威胁的研究,社会建构主义学派则适合公共风险和灾害形成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研究。这三个学派关注的重点不同,都有自己特定的解释边界和限制条件,一旦越界解释力就会下降。因此,不能简单地判断孰优孰劣。  相似文献   

4.
灾害社会学的研究关注灾害事实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国家、社会与灾民倾注于救灾的实践.灾害因人的因素而成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围绕灾害和灾害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议题,古今中外皆有关注.梳理国内外关于灾害的社会学研究,顺着灾害研究的理路,我们思考了灾害社会学研究的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离不开社会学的范畴,海洋事业的发展需要海洋领域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把握海洋事业的社会发展模式,需要对海洋文化软实力进行社会学视角的研究。本文对海洋文化软实力的含义、研究专题、研究层面和基本内容进行了社会学的解读,进而阐释了影响海洋文化软实力形成的社会因素,并论述了海洋文化软实力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合乎逻辑地证明社会学既是一门具有独特性视角、又在研究领域上与目前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相互关联着的学科,这是解决社会学学科规定性讨论中诸多困惑的核心问题.从"单一侧面"探讨社会学视角的特殊性是一种具有历史根基的新思路.文章所谓"单一"是指社会学视角的唯一性或单面性,即无需借助"综合"来规定社会学的学科对象与性质;所谓"侧面"是指复杂现象中的"社会的"方面,这不是整体而仅仅是一个侧面.依据对于社会学大师韦伯、托马斯和杜尔克姆(涂尔干)经典著作的概括,文章提出了"社会的"这个单一侧面的三个确定形式,论证了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实践上为避免"御用文人"或"抄抄编编"的社会学提供了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中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其形式包括殴打、罚跪、捆绑、拘禁等体罚形式,也包括威胁、恐吓、辱骂等精神虐待。笔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当今社会的“毒瘤”———家庭暴力问题,在描述了家庭暴力的现状、剖析其存在的社会历史原因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法律惩处与社会救助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多部门合作的预警系统,全方位地防治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源起于现代性的来临与理性的觉醒.但它越是企图远离道德关照而聚焦纯粹经验的行动关系,就越是深切地体味到意义缺失与秩序虚无。或许这将注定社会学不得不于现代性驱迫与传统性考问的夹缝中确立、彰显其学科合法性,也将基于一种于矛盾紧张之中流变、穿行的学理逻辑来确立其视角,并通过对社会运行机制及秩序生成路径的呈现而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更具涵括性关照的社会总体性。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社会学160多年的发展中,一直存在着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两种对立倾向:前者认为,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但是社会一旦形成,作为一个整体它具有先前的个体所不具备的突生性质;后者则认为,个体是最为重要的实体,而社会不过是一个虚幻的存在物,其基本的性质是由个体的性质所决定的。在经典社会学时代,这样一种对立的普遍存在,既造成了社会学家之间的巨大鸿沟,又成为推动社会学发展的内在动力。而这种对立和动力至今仍存在于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的分歧之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社会学理论研究有其独特的视角,分析了社会学是一种意识形式的理论。纵观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从古典社会学理论到现代社会学理论,从了孔德到哈贝马斯,说明社会学理论研究视角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尝试将社会结构和法律制度结合起来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生成机制和生成过程,重点考察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如何从礼刑分离的礼制过渡到法家的法制、最终形成礼法合一的社会基础。并且指出,中国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和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是相互适应和相互推进的。  相似文献   

12.
翻译研究不断地从当代社会学理论中吸取养分,相关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是,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学视角的翻译研究还有诸多问题有待探索。回顾社会学视角翻译研究历史,分析该视角研究的名与实,以结构—功能主义为例探讨其研究边界确定、方法路径等问题。翻译研究应该以开放的态度参照社会学理论并构建独立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3.
耿瑛 《东方论坛》2010,(4):30-34,125
有多少种研究社会的视角,就会形成多少种对社会变迁的理解。社会学研究者们将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的多种方法和技术引入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研究的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视角。从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流动和社会文化等视角梳理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研究成果,对于继续深化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近半个世纪以来,社会科学各学科在相互融合的同时,仍保持了各自的相对独立性,过去那种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学科分界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学科界定的需要。人类学与社会学是姐妹学科,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有许多交叉重叠,使二者独立开来的主要是各自独特的研究视角。这说明研究视角已成为学科独立性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海洋生态文明区建设是在海洋世纪对海洋进行开发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现有的开发行为使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对应的管理体制又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效,无法根本改变恶化的海洋生态环境。本文从作为海洋社会学组成部分的海洋生态文明研究着手,以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用社会学的视角对海洋生态文明的内涵、建设的必要性、影响因素以及社会效应进行解析,以期完善海洋社会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6.
民间法:一种法的社会学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洪丽  桂梁 《东方论坛》2004,(4):117-123
民间法,如同法律文化一样,还无一致而确定的含义,其理论与实践意义也还未清晰.从法社会学角度看,其最直接的理论意义在于为法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或方法,扩展了法学的视野,丰富了作为法学研究对象的法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道德赏罚就是缘于主体行为或品质善恶的奖赏与惩罚。善恶与赏罚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加以阐释。从社会学的视角看,道德赏罚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在利益关系方面,它是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二、在道德的社会表现形式方面,它是道德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规范体系的必要保证。从心理学的视角看,道德赏罚是建立在一足的、作为一种行为动力的情感反应基础之上的:首先,社会性的情感可以引发道德生活中的社会赏罚;其次,主体针对自己的“自我情感”有时也可以引发道德生活中的“自我赏罚”;最后,个体的某种情感体验本身,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特殊的赏或罚。  相似文献   

18.
学校德育的效果评价必须以学校德育合理的功能定位为依据。学校德育模式固有的运作特点和人的德性生长的社会性特征决定了学校德育功能的相对有限性。特别是在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的当代社会,学校德育更是不可能独立完成道德教育的完整任务。科学界定学校德育功能的范围,有助于我们在完善学校德育的同时充分认识德育的社会性特征,重视社会德育载体的建构,实现道德教育的社会性转向和复归。  相似文献   

19.
知识社会学发展到以伯格为代表的建构范式时期,将“知识”的范畴扩展到了日常生活现实,与游戏作为儿童日常活动的基本形式具有内在一致性。以其“拆解”儿童游戏生活可知:游戏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事实,兼具确证性和意向性。在“游戏现实”被建构的过程中,幼儿园的制度化生活提供了意义背景,语言则作为中介推动意义建构的具体过程。儿童游戏正被建构起一种“双面”形象,较之成人规定的教育性游戏在时间与空间构成上产生“失衡”。因此,要求教育者辩证看待儿童与游戏之间的关系、游戏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并组建一种生活游戏观和生活教育观。  相似文献   

20.
古典知识社会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涂尔干、米德、舍勒和曼海姆等人所提出的知识观点,基本上涵盖了知识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即知识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以及与该问题相关的意识形态理论和观点,这些问题、理论和观点可以概括为:作为"集体表征"的知识:宗教社会学式的意识形态理论;作为语言符号而社会性地存在的知识:语言社会学或形式社会学式的意识形态理论;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的知识:文化社会学式的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