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与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者年龄、性别及发病眼别的差异.方法 以医院为基础的回顾性研究.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确诊的nAMD患者114例144只眼(nAMD组)和PCV患者145例186只眼(PCV组)纳入研究.统计其首诊年龄、性别、眼别等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年龄构成、性别及发病眼别的差异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x 2检验.结果 nAMD组患者平均首诊年龄为(68.30±9.86)岁,PCV组患者平均首诊年龄为( 65.67±9.04)岁.两组患者平均首诊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8,P=0.031).首诊年龄小于70岁者,nAMD组中58例,占50.88%;PCV组中92例,占63.45%.PCV组首诊年龄<70岁者比例高于nA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8,P=0.042).nAMD组中男女比例为3.56∶1,PCV组中男女比例为2.02∶1,两组患者男女性别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7,P=0.047).nAMD组中,双眼发病30例,占26.32%;PCV组中,双眼发病41例,占28.28%.两组患者双眼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23,P=0.726).nAMD组144只眼中,右眼69只眼,占47.92%;左眼75只眼,占52.08%.PCV组186只眼中,右眼92只眼,占49.46%,左眼94只眼,占50.54%.两组患者不同眼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78,P=0.637).结论 nAMD患者较PCV患者首诊年龄大;nAMD较PCV更容易发生在男性.两种疾病均有约1/4的患者双眼发病,眼别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眼底表现的异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渗出型AMD患者123例137只眼及PCV患者42例48只眼的眼底彩色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资料。 结果 137只渗出型AMD患眼中,FFA显示16只眼为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占11.7%;隐匿型CNV121只眼,占88.3%。隐匿型CNV患眼中,42只眼ICGA检查可见“热点状”(hot spots)荧光,占34.7%;74只眼表现为后期斑状强荧光,占61.2%;2只眼CNV与PCV共存 ,占1.7%。48只PCV眼中,7只眼的眼底彩色像可见特有的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占14.6%; 2只眼FFA即显示出分 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及息肉状病灶,占4.2%; 36只眼ICGA显示异常分支的脉络膜血管网及其末梢的息肉状扩张灶,占75.0%;12只眼ICGA显示多个息肉状扩张灶而未见伴有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占25.0%。息肉状病灶呈葡萄串样外观者16只眼,占33.3%;,呈多个孤立并存者32只眼,占66.7%。造影后期部分息肉状病灶染料渗漏或染色,部分呈息肉状病灶中心为弱荧光,周围环状染色的“冲刷现象”。 结论 渗出型AMD与PCV不同的ICGA表现及PCV眼底特征性的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有助于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307-309)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黄斑变性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根据病理和临床表现分为萎缩型(atrophicsenilemaculardegeneration)和渗出型(exudativesenilemaculardegeneration)。萎缩型AMD主要为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玻璃膜增厚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等所致的黄斑区萎缩变性;渗出型AMD主要为玻璃膜破坏、脉络膜血管侵入视网膜下形成新生血管,导致视网膜和/或色素上皮有浆液和/或出血[1]。以往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choroidalvasculopathy,PCV)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与渗出型AMD无明确区别,1990年Yannuzzi等[2]对该病进行了描述,因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54例临床确诊的PCV患者306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以及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CT).结果 254例患者中,男性152例,占59.8%;女性102例,占40.2%.年龄38~91岁,平均年龄(65.4±8.9)岁.双眼52例,占20.5%;单眼202例,占79.5%.患眼矫正视力无光感~1.2.其中,矫正视力<0.1者167只眼,占54.6%;≥0.1且<0.3者92只眼,占30.1%;≥0.3者47只眼,占15.4%.有玻璃体积血61只眼,占19.9%.202例单眼PCV患者中,另眼可见玻璃膜疣68例,占33.7%;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24例,占11.9%;对侧眼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史9例,占4.5%.306只眼中,可见脉络膜高通透性表现43只眼,占14.1%.PCV病变位于黄斑区下1 99只眼,占65.0%;颞侧视网膜血管弓下49只眼,占16.0%;视盘旁15只眼,占4.9%.形态表现为孤立样110只眼,占35.9%;簇样176只眼,占57.5%;串样3只眼,占1.0%;分支样4只眼,占1.3%;既有孤立样同时也有簇样13只眼,占4.2%.存在神经视网膜下液性暗区125只眼,占40.8%;出血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121只眼,占39.5%;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73只眼,占22.9%.结论 PCV双眼发病率、女性患病比例较高;病灶位于视盘旁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是近10多年来提出的一种疾病,病因不明,病变位于脉络膜血管层,有不同粗细的分支血管的血管网,分支血管终端伸入浆液性或出血性脱离的色素上皮和神经上皮之间,并扩张成动脉瘤样或息肉样。此病易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新生血管相混淆,但二者在自然病程、预后、眼底血管造影等方面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老年黄斑变性(AMD)是目前老年人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主要眼底特征为黄斑区地图状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脱离,其中CNV是危害视功能的主要病理基础。由于其发病原因及机制不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围绕有关AMD的CNV药物治疗,对皮质类固醇、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氧化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脱氧氟尿嘧啶核苷等药物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331-334)  相似文献   

7.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以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和神经上皮脱离为特征的渗出性黄斑病变,占我国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的33.5%.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脉络膜来源的单个或多个结节样强荧光为当前PCV诊断的金标准.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脉络膜毛细血管透明样变,与动脉硬化表现相似;基因研究目前尚未发现PCV与AMD的区别;环境因素显示高血压与PCV的相关性超过与AMD的相关.PCV与AMD是不同的基因型还是相同的基因产生不同的表型,以及两种疾病发病机制的异同均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导致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中心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吸烟不仅增加wAMD患者CNV发生率,还加重wAMD患者病情,使其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更差。尼古丁作为烟草中的重要有害物质,是一种易成瘾且高毒性的生物碱。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尼古丁可通过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骨髓原始细胞、炎症、补体系统等介导血管生成,加重wAMD。积极探讨尼古丁加重wAMD CNV形成的确切机制,有助于早期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来预防或延缓其发展。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黄斑变性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引起老年人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MD存在大量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全身因素,眼部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基因因素。现将近年来有关AMD的流行病学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与黄斑区脉络膜分水带(choroidal watershed zones,CWZ)的关系。 方法 对比分析AMD 患者57例57只眼以及与之年龄相匹配的无AM D的患者35例35只眼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资料,观 察CNV与黄斑区CWZ的关系。 结果 57只AMD眼中,35只眼有黄斑区CWZ,占61.4%;对照组35只眼中,3只眼有黄斑区CWZ,占8.5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在有CNV的43只渗出型AMD眼中,32只眼有黄斑区CWZ,占74.4%,其中29只眼的CNV来自黄斑区 CWZ,占90.6%。 结论 黄斑区CWZ可能是渗出型AMD的CNV好发部位。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76-78)  相似文献   

11.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发病机制不明,其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也还不完全清楚.近年研究发现,玻璃体黄斑粘连(VMA)在渗出型AMD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萎缩型AMD和正常眼;手术去除VMA对渗出型AMD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提示VMA在渗出型AMD发病中可能起着某种重要作用;进一步探讨VMA与渗出型AMD的相互关系,对渗出型AMD发病机制以及新的治疗方法研究可能是另辟蹊径的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45岁以上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与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眼底血管造影图像特征的异同。 方法 回顾分析45岁以上CSC患者32例39只眼和渗出型AMD患者20例22只眼的眼底彩色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资料。 结果 39只CSC眼中,FFA显示典型CSC 11只眼,占282%;扩散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DRPE)28只眼,占718%。ICGA显示39只眼早期脉络膜充盈迟缓及随后的脉络膜血管扩张,占100%;中期均有多灶性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强,占100%,16只眼中后期呈现渗漏点强荧光,占41.0%;后期5只眼见脉络膜大血管负影,占12.8%。22只未伴明显出血的渗出型AMD眼中,ICGA显示焦点状脉络新生血管(CNV) 13只眼,占59.1%;斑状CNV 8只眼,占36.4%;结合型CNV 1只眼,占4.5%。造影早期5只眼黄斑区及周围脉络膜血管代偿性扩张,占22.7%;中期均未见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强,后期均未见脉络膜大血管负影。 结论 45岁以上的CSC与渗出型AMD不同的ICGA特征为局灶性或多灶性的RPE渗漏点强荧光;多灶性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强;造影后期脉络膜血管负影;造影期间无焦点状或斑状CNV性强荧光。  相似文献   

13.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继发黄斑囊样水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继发黄斑囊样水肿(CME)的原因 。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渗出型AMD患者140例171只眼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对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进行分类,并分析其与CME发生的关系。 结果 171只AMD患 眼中,89只眼存在CME,占52.0%;82只眼无CME,占48.0%。有CME的患眼中,76只眼存在活动性CNV病变,占85.4%;13只眼已有盘状瘢痕形成,占14.6%。无CME的患眼中, 69只眼存在活动性CNV病变,占84.1%;13只眼有盘状瘢痕形成,占15.9%。有CME且同时存在活动性CNV病变的76只患眼中,结合型CNV 61只眼,占80.3%;Gass 2型CNV 14只眼,占18.4%; Gass 1型CNV 1只眼,占1.3%。视网膜下CNV(结合型+Gass 2型)占98.7%。无CME但有活动性CNV的69只患眼中,57 只眼CNV是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下的Gass 1型,占82.6%;12只眼为视网膜下CNV,占 17.4%。有无CME两组之间视网膜下CNV的发生率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χ2=99.5838,P=0.0000)。 结论 CME发生与CNV侵入视网膜感觉层下生长密切相关,视网膜下CNV很可能是渗出型AMD继发CME的直接原因。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299-30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吻合(RCA)与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0月~2003年12月诊治的渗出型AMD患者70例75只眼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资料,观察有无RCA形成以及与PED 发生的关系。 结果 75只渗出型AMD患眼中,34只眼有RCA形成,占45.3% ;41只眼未见RCA ,占54.7%。有RCA形成同时存在PED者30只,占88.2%;不伴有PED者4只眼,占11.8%。无RCA 形成但存在PED者33只眼,占80.5%;不伴有PED者8只眼,占19.5%。有无RCA形成的患眼PE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χ2=0.83,P=0.5290)。无RCA形成的33只PED患眼中,发生PED裂孔者17只眼,占51.5%;有RCA形成的30只PED患眼中,发生PED裂孔者26只眼,占8 6.7%,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χ2=8.9612,P=0.0030)。 结论 RCA形成在渗出 型AMD患眼中并不少见;RCA多与PED并存,但两者之间无直接的因果关系;PED裂孔发生与RCA形成密切相关。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295-298)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性黄斑变性黄斑部脉络膜血循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性黄斑变性(aging macular degeneration,AMD)黄斑部脉络膜血循环改变。 方法 对86例AMD患者的86只患眼(其中渗出型AMD患者52例52只眼,萎缩型AMD患者19例19只眼,黄斑玻璃疣患者15例15只眼)以及正常对照者27例35只眼进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对比观察黄斑部脉络膜血管充盈时间(choriocapillaris filling phase,CFP)及脉络膜充盈情况。 结果 渗出型AMD较正常对照组、萎缩型AMD及黄斑玻璃疣眼的CFP均显著延长(P<0.05)。86只AMD患眼中有40只眼ICGA有局限性或广泛性脉络膜充盈不良或延迟,其中渗出型AMD24只眼,萎缩型AMD12只眼,黄斑玻璃疣4只眼。 结论 AMD及黄斑玻璃疣患者黄斑部CFP延长及脉络膜血管充盈异常。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116-118)  相似文献   

16.
补体系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参与机体抗微生物防御反应,清除凋亡细胞和免疫复合物以及维持组织稳态,进行免疫调节.补体系统与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发生也密切相关.在玻璃膜疣中,含有多种选择激活途径中的蛋白;补体成分基因变异也使AMD的发病风险大大增加.补体系统多种分子与AMD CNV形成关系密切,针对补体系统异常激活的治疗可能为渗出型AMD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是近10多年来提出的一种疾病,病因不明,病变位于脉络膜血管层,有不同粗细的分支血管的血管网,分支血管终端伸入浆液性或出血性脱离的色素上皮和神经上皮之间,并扩张成动脉瘤样或息肉样。此病易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新生血管相混淆,但二在自然病程、预后、眼底血管造影等方面有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李迎春  樊映川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1):2009-2011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Conbercept)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wAMD)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的疗效。

方法:临床确诊为wAMD患者16例16眼,确诊为PCV患者5例5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常规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根据需要补充治疗。定期行最佳矫正视力和中央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测量。

结果:6mo时平均注射次数为2.93±0.27。基线及6mo时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87±0.52和0.74±0.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mo时视网膜中央厚度从352.24±131.82降至251.73±69.41μm(P<0.01),脉络膜厚度从331.93±115.35降至304.72±104.59μm(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wAMD及PCV可稳定视力,降低患眼视网膜厚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引起老年人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对其危险因素的识别和干预有助于筛选高危人群并指导早期治疗.其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以及遗传危险因素.现就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膳食、AMD候选基因等遗传标记物的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动力疗法(PDT)是目前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综述了适于PDT治疗的CNV的特点和PDT的并发症。其中CNV的类型、病灶大小、位置及活动性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而对于AMD特殊类型如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和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症的治疗方案尚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