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水疗对脑瘫患儿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71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功能训练、按摩、蜡疗、痉挛肌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水疗。评定方法包括胡莹媛等残疾儿童功能评定法中的运动功能评定、关节活动度测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88.6%),前者较后者的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水疗能有效改善痉挛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相似文献   

2.
3.
张川琳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4):1768+1795
目的:探讨水疗配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双下肢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对4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水疗配合功能训练、针灸、按摩、痉挛肌理疗的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患儿双下肢肌张力进行评级,并测量患儿的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以评定其双下肢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患儿双下肢肌张力、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总有效率分别为85.7%、85.7%、81.6%、75.5%;治疗后患儿双下肢肌张力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均较治疗前增大,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疗配合功能训练等治疗痉挛型脑瘫,可明显降低其双下肢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水疗与中药熏蒸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降低肌张力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南 《吉林医学》2009,30(19):2321-2322
目的:观察水疗法与中药熏蒸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0~2岁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水疗、中药熏蒸疗法,配合PT训练6~12个月,记录并进行运动评估。结果:训练6~12个月后,所有患儿的运动能力及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疗与中药熏蒸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降低肌张力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水疗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两组给予药物、按摩以及功能锻炼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水疗,3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患儿的痉挛程度进行评估,观察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肌张力的缓解及运动能力的提高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水疗疗法配合常规治疗更有利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能有效缓解患儿的肌张力.  相似文献   

6.
《右江医学》2017,(2):160-163
目的探讨痉挛肌治疗仪结合家庭康复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中的疗效,为降低患儿致残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10月在儿童保健康复科治疗的11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引导式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痉挛肌治疗仪治疗结合家庭康复。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法(MAS)、GMFM88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和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在治疗9个月后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9个月后肌张力的等级评分总有效率为61.0%,比对照组33.9%明显提高,治疗后两组GMFM各功能区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精细运动发育商及抓握指数评分、视觉-运动整合指数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以综合康复治疗为基础的痉挛肌治疗仪结合家庭康复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临床疗效更快、更明显,预后更好,降低了致残率,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为主配合综合康复治疗痉挛型脑瘫97例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1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采用中药熏蒸配合针灸、按摩、功能训练等训练疗法,对照组除不用中药熏蒸外,其他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患儿中17例显著有效,29例有效,4例无效,临床有效率约92%.对照组12例显著有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临床有效率约80%.结论 中药熏蒸配合针灸、按摩、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3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进行功能锻炼的同时配合音乐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在常规功能锻炼的同时配合音乐疗法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探讨综合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0例脑瘫患儿进行为期6个月由水疗、运动疗法、针灸、神经肌肉电刺激、感觉统合治疗及作业治疗组成的综合治疗方法,采用《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对患儿的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能力、自理动作以及社会适应性的改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综合疗法可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能力、自理动作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结论综合疗法能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电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脑功能与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9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肌电组、脑电组与联合组4个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肌电组、脑电组及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肌电、脑电及脑电+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采集患儿脑电波(θ波、β波、θ/β波、α波、SMR波与α/SMR波),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治疗后1年,采用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评估患儿精细运动,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估患儿粗大运动,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各组FMFM评分和GMFM评分分组效应、时间效应以及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θ波分组、时间与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波、θ/β波值、α波、SMR波分组、时间与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α波/SMR波值分组与时间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和时间交互效应交互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2.
覃章平   《中国医学工程》2009,(4):271-273
目的探讨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1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以神经发育技术为基础的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力训练。治疗后2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评分的五区水平相当,治疗后2个月,所有患儿五区的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而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A区、B区评分水平基本相当(P〉0.05),C区(P〈0.05)、D区(P〈0.01)和E区(P〈0.01)试验组均要高于对照组。至治疗6个月时,康复水平进一步提高。组间比较仍以C区、D区和E区试验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肌力训练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尤其对患儿的爬、跪、站、走、跑和跳能力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神经发育学疗法(NDT)联合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ITP)对痉挛型脑性瘫痪(SCP)患儿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4例SC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NDT治疗,观察组给予NDT联合ITP治疗,两组各37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精细运动功能测试(FMFM)量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量表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治疗后FMFM、GMFM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FMFM、GMFM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治疗后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多(P<0.05)。结论:在NDT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ITP治疗可有效改善SCP患儿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临床疗效显著,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配合中药穴位贴敷的小儿脑瘫痉挛性患儿综合治疗疗效。方法 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康复训练、中医推拿治疗及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只给予康复训练及中医推拿治疗,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7±13.50)vs(23.52±12.41),P〈0.05]。结论在小儿脑瘫临床治疗中,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能补益肝脾肾、益阳补阴、温阳通络、强筋壮骨,调节免疫能力,提高小儿脑瘫患儿治疗效果,为该病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患儿的尖足、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生物反馈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虚拟现实技术。两组均康复治疗3个月,康复治疗前后采用改良Tardieu量表(MT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 经3个月康复治疗,治疗组康复治疗前后踝关节MTS角度R1、R2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康复治疗前后GMFM量表D区、E区得分及ADL得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尖足症状,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对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3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72例,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每组36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评分]、步行能力、血清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DNF)]、脑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GMFM、FMFM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10 m步行速度、6 min步行距离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NSE、BDN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θ波、β波及θ/β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用于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可提高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神经功能,改善脑功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疾病特点,评价任务导向性治疗对患儿下肢协调能力、平衡性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86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按1∶1比例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儿采取常规康复训练+任务导向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步态指标(10 m最快步行时间、跨步步行、患侧-健侧步行差),智力、独立性、肢体运动功能、平衡性评分。结果 经不同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步态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智力、独立性、肢体运动功能、平衡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康复训练中实施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步态、智力、独立性、肢体运动功能、平衡性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SRP治疗挛性脑瘫的疗效、适应症、并发症。方法 1999年4月-2000年7月期间,在显微镜下利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30例痉挛性脑瘫患者,随访并比较术前、术后肌力、肌张力及肢体功能的变化。结果 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后27例:术前不能独立行走的20例中,术后14例已可独立行走,4例的行走能力和步态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2例功能改善不明显。术前能够跛行行走的7例,术后步幅增大,步态明显改善。颈神经后根切断术后3例;上肢的痉挛解除,关节功能改善,爪形手消失。本组没有发现严重的并发症,家属满意为93.3%。结论 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效果确切,无严重的并发症,远期疗效尚需继续观察。手术患者应为肌力在Ⅲ-Ⅴ级,肌张力在Ⅱ-Ⅳ级范围内,而且能够配合术后的功能训练者。  相似文献   

19.
陈云杰  王玉俊 《当代医学》2021,27(13):61-62
目的探究康复治疗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于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Bobath疗法和肌电反馈系统规律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18、24个月时应用10 m步行速度(MWS)以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中D(站立位)、E(行走、跑、跳)评估患儿步行能力以及粗大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患儿10 m速度和GMFM量表D区、E区得分均高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PT技术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及粗大运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袁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40-141
目的探讨肌力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痉挛型脑瘫患儿3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9例,研究组在神经发育学疗法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力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康复疗效。结果两组痉挛程度、站立及步行能力及步行速度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肌力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