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中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curve,TIC)类型、早期强化率及扩散成像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140个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灶的术前磁共振以及临床病理资料,依据病理分为良性病变组及恶性病变组。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间的TIC类型及早期强化率有无差异;并比较两组间ADC值的差异性。结果140个病灶中良性病变43个病灶,恶性病变97个病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TIC类型、第一期早期强化率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平均ADC值[(0.965±0.215)×10^-3 mm^2/s]低于良性病变平均ADC值[(1.335±0.266)×10^-3 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阈值取1.085×10^-3mm^2/s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57,其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73.2%,特异性为86.0%,准确性为77.1%。TIC曲线、第一期早期强化率及ADC三者联合诊断,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3.5%,特异性为79.1%,准确性为78.5%,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高于其他三者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0.728、0.562、0.857)。结论动态增强成像中的TIC曲线类型及第一期早期强化率与扩散加权成像的ADC值三者联合进行诊断,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比较单一动态增强(DCE-MRI)技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MR资料。分析病变的增强表现和DWI的信号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作统计学分析,评价两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DCE-MRI恶性病灶检出率为95.4%。DWI恶性病灶检出率为86.4%。DCE-MRI及DWI联合应用恶性病灶检出率为100%。单纯TIC、ADC值及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2.7%,72.7%,86.4%;特异性为75%,83.3%,89.1%;准确性为73.9%,81.8%,91.3%;阳性预测值72.7%,80%,90.5%。结论 DCE-MRI及DWI联合成像能提高病灶的检出率,TIC结合ADC值较单一检查方法对乳腺病变的良恶性进行评价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合成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基于笛卡尔采集的K空间共享三维容积快速动态成像(DISCO)增强扫描鉴别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肿块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病灶,术前乳腺合成MRI(采用MAGiC技术)、DWI及DISCO增强图像共诊断89个BI-RADS 4类肿块,包括63个恶性病变(恶性组)及26个良性病变(良性组);比较组间MAGiC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DISCO增强扫描病变形态学特征及时间-强度曲线(TIC)的差异。针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AGiC、DWI、DISCO增强参数及三者联合鉴别良恶性BI-RADS 4类肿块的效能。结果 组间病变形态、内部强化特征及TIC、ADC、T2及R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基于MAGiC、DWI及增强DISCO建立模型。相关参数中,ADC鉴别BI-RADS 4类肿块的良恶性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45;而MAGIC+ADC+DISCO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908。结论 合成MRI、DWI及增强DISCO对鉴别BI-RADS 4类肿块良恶性均有一定价值;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MRI动态增强及DW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半定量及定量价值。方法: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的MRI动态增强及DWI,研究TIC、早期强化率及ADC值的诊断效能,并联合三种指标制定综合评分系统。结果:恶性病灶TIC多呈流出型,良性多呈流入型,TIC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0.851,特异度为0.766,AUC为0.781。增强第1周期早期强化率(61.5%)的敏感度为0.882,特异度为0.816,AUC为0.802;第2周期早期强化率(92.3%)的敏感度为0.891,特异度为0.924,AUC为0.895。良恶性病灶ADC值有统计学差异,ADC值1.135×10~(-3)mm~2/s为阈值的敏感度为0.852,特异度为0.734,AUC为0.771。良性病灶综合评分明显低于恶性病灶,其评分与病理结果有明显相关性,r值=0.89,P0.05。结论:增强第2周期早期强化率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最有效的指标,联合三种指标综合评分能够明显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辅助动态对比增强(DCE-MRI)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应用对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32例患者共42个病灶接受了DCE-MRI及DWI检查。影像学评估内容包括病灶大小、ADC值、初始强化峰值。结果在15个良性病灶及27个恶性病灶中,良性病灶的平均大小与初始强化峰值显著小于恶性病灶;良性病灶的ADC值高于恶性病灶。病灶大小、ADC值、初始强化峰值三者联合应用的AUC值为0.88,均高于每个指标单独应用时的AUC值。结论应用ADC值联合动态增强多参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较每个指标参数单独应用时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MRI动态增强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肿瘤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的MR资料,分析病变的MR信号、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经统计学处理,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平扫的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鉴别良恶性病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75%和73.1%;应用ADC值分别为76%、83%和69%;而两者联合应用分别为92%、91.7%和92.3%,明显高于前二者。结论:联合应用MRI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ADC值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弥散加权成像(DWI)单指数模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和弥散峰度成像(DKI)模型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乳腺病变的202例患者(215个病灶)采集乳腺DWI,b值取0、30、50、80、120、160、200、500、1000、1500及2000 s/mm^(2)。采用单指数模型、IVIM模型、DKI模型分析原始数据,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IVIM参数灌注分数(IVIM-FP)、真实弥散系数(IVIM-D)及灌注相关弥散系数(IVIM-DP)和DKI参数平均峰度(DKI-K)及平均弥散率(DKI-D)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参数,并建立联合模型。以病理结果为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单一及联合参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结果良性组54例(63个病灶),恶性组148例(152个病灶),组间ADC、IVIM-D、DKI-K和DKI-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IVIM-FP及IVIM-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DC+DKI-K联合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联合参数。ADC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最高,敏感度91.45%,特异度82.54%、准确率88.84%;其AUC 0.92,高于DKI-K及IVIM-DP(Z=4.72、6.78,P均<0.01),与IVIM-D、DKI-D、ADC+DKI-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64、1.34、1.11,P=0.52、0.18、0.27)。结论DWI单指数模型、IVIM及DKI模型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均有较高价值;DWI单一参数中,ADC诊断效能最佳,与联合参数模型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的血流动力学双室模型渗透性参数联合ADC值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行肺部CT增强检查、常规MRI扫描、DWI成像及DCE-MRI扫描的患者共49例(恶性病变29例,良性病变20例),MRI动态增强扫描采用三维快速容积扫描技术,通过MRI后处理工作站计算病灶的ADC值,血流动力学定量分析软件Omni-Kinetics计算病灶的微血管渗透性参数Ktrans、Kep等。结果 CT联合ADC值、DCE-MRI定量渗透性参数鉴别诊断肺良恶性结节准确率为93.9%;CT联合ADC值鉴别诊断肺良恶性结节准确率为85.7%;CT鉴别肺良恶性结节准确率为75.5%,CT联合ADC值、DCE-MRI定量渗透性参数鉴别肺良恶性结节准确性与CT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CE-MRI定量分析微血管渗透性参数Ktrans、Kep联合ADC值对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高于CT,而且真正实现定量分析鉴别诊断肺部结节良恶性,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3.0T MR扩散加权(DWI)和动态增强(DCE)对乳腺小肿块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采用MRI扩散加权和动态增强检查的乳腺良恶性病灶,其横轴像最大长径为10mm。结果常规的MRI的敏感性100%,特异性75.9%,与良性病变相比,恶性病灶的ADC值显著降低。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得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分界值是1.11×10-3mm2/s。动力学曲线分析揭示II、III型曲线多考虑恶性。结论研究表明DWI和DCE-MRI技术易于评估。通过DWI获得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能够用来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从而使MRI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动态增强后测得的动力学曲线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亦提供了较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宜兴市第六人民医院2022年1月—12月诊治的82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MRI平扫、DCE-MRI、DWI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CE-MRI、DWI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82例乳腺病变患者中,病理活检共检出94个病灶,其中良性33个,恶性61个;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边缘、强化特征、表观弥散系数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类比较差异显著(P<0.05);联合检测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DCE-MRI、DWI单独检测,其中准确率、灵敏度显著高于DCE-MRI检测(P <0.05),准确率、特异度显著高于DWI检测(P <0.05)。结论:DCE-MRI联合DWI序列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较高,可提升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诊断乳腺癌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包含动态增强成像(DCE-MRI)、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探讨如何增加乳腺癌的确诊率。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经我院乳腺外科确诊为占位性病变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手术或穿刺活检前进行磁共振检查,选择常规磁共振序列、DWI、DCE-MRI三种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扫描。统计分析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动态时间信号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s,TIC),以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随访患者病理结果并以此为金标准,将三种方法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物的准确度和灵敏度进行比较,选出判断乳腺癌良恶性的最优方法。结果:60例乳腺疾病患者中,28例为恶性病变,约占47%,32例为良性病变,占53%,最大直径约1.1~7.3cm;DCE-MRI检查的TIC曲线流出型为乳腺癌的诊断标准,敏感性为89.2%,特异性为77.2%;DWI磁敏感系数b=1000s/mm^2时,以ADC=1.02×10^-3作为诊断阈值,此时曲线下面积(ROC)最大为0.876,敏感性为82.3%,特异性为80.1%;DCE-MRI、DWI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7%、84.5%。结论:DWI及DEC-MRI均能准确的区分乳腺疾病的良恶性,两者联合对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531-5532
目的分析探讨DWI及动态增强MRI在乳腺病变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5年1~10月在我院接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检查的72例乳腺病变患者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分析,对DCE-MRI半定量参数信号增强比率(SER)、早期强化率(slope)以及DWI的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的SER、slope以及ADC值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ER、slope以及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85、0.91,三者在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上的敏感性分别为87%、84%、92%,特异性分别为83%、68%、82%。结论在乳腺病变临床诊断诊断上,DWI和动态增强MRI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DWI诊断效能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MR T1W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T2*WI首过灌注成像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56例乳腺病变患者的T1WI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ADC值及T2*WI首过灌注成像TIC,评估单一方法诊断与三者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将T1WI动态增强TIC为流出型的病变诊断为恶性,诊断的敏感性为87.0%,特异性为66.7%。弥散敏感系数(b)=1 000 s/mm2时,以ADC<1.18×10-3 mm2/s作为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阈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83.3%。以T2*WI首过灌注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20%作为诊断恶性病变的阈值,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2.9%。T1WI动态增强扫描、ADC值、T2*WI首过灌注成像及三者联合应用的诊断正确预测百分比分别为79.3%、79.3%、87.9%及89.7%。结论 T1W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T2*WI首过灌注成像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模型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并与传统的单指数模型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进行比较。材料与方法搜集70例(23例良性,共24个病灶;47例恶性,共48个病灶)乳腺病变并行乳腺MRI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乳腺单b值、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及多期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利用GE AW4.4工作站对于图像进行后处理,生成单b值、多b值DWI图像相应参数值ADC、ADCstandard、D、D*、f值,同时生成DCE-MRI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良恶性乳腺肿瘤之间各参数值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并利用受试者特性曲线(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病灶的ADC、ADCstandard、D、f值分别为(1.01±0.18)×10-3 mm2/s、(1.10±0.18)×10-3 mm2/s、(0.86±0.16)×10-3 mm2/s、(25.50±9.23)%,良性病灶分别为(1.42±0.29)×10-3 mm2/s、(1.53±0.27)×10-3 mm2/s、(1.28±0.26)×10-3 mm2/s、(15.98±3.68)%,两者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良恶性病灶之间D*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223)。良性病灶I型TIC曲线更多见,恶性病灶III型TIC曲线更多见。各参数行ROC曲线分析得到D值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32,当取最佳诊断阈值1.03×10-3 mm2/s,相应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6%,91.7%,而联合IVIM模型参数D和f值所得AUC可提高到0.974,相应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4%和100%。结论扩散加权成像IVIM模型参数中ADCstandard、D、f值能够用来协助诊断乳腺的良恶性病变,联合D和f值能够得到比传统的ADC值、多期动态增强TIC更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动态增强成像(DCE-MRI)联合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肿块患者70名。所有患者均行MR-DWI及DCE-MRI,诊断结果与病理进行对照。 结果 70例患者共77例病灶。25例恶性肿块,动态增强Ⅰ型曲线3例(12%),Ⅱ型曲线7例(28%),Ⅲ型曲线15例(60%);52例良性肿块,动态增强Ⅰ型曲线35例(67%),Ⅱ型曲线11例(21%),Ⅲ型曲线6例(12%)。良恶性肿块的Ⅰ型及Ⅲ型曲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肿块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ROC曲线分析,动态增强曲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和60%,曲线下面积(AUC)为0.723;ADC值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和78%,AUC为0.830;联合ADC值、动态增强曲线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98%,AUC为0.943。 结论 DWI的ADC值较DCE-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联合应用DWI、DCE-MR可提高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乳腺动态增强扫描诊断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55例乳腺疾病患者,全部患者均以MRI进行乳腺检查,行常规平扫、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和动态多期增强扫描,观察并分析病变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以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RI诊断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效果。结果:55例患者检出乳腺异常强化病灶59个,包括非肿块性36个,肿块性20个,局灶性3个。良性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缓慢上升型为主,恶性病变以廓清型为主,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平台型和廓清型曲线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灵敏度85.19%,特异度62.50%,准确性72.88%,以廓清型曲线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灵敏度55.56%,特异度90.63%,准确性74.58%,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病变早期增强率(208.9±64.2)%,相对最大增强率(2.32±0.51)%/s,乳腺血管评分(2.22±0.87)分,均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有效显示异常强化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与血流动力学参数,与病理基础存在一定相关性,能够为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分析法鉴别诊断乳腺肿块样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乳腺肿块患者(单发病灶82例、多发病灶8例;总病灶104个,良性病变25个、恶性病变79个)资料。所有患者均行3.0 T乳腺MRI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扫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采用Medlab软件对ADC图进行直方图分析,观察肿块的直方图特征并获得直方图参数,包括各百分比ADC、平均ADC(ADCmean)、最小ADC(ADCmin)、最大ADC(ADCmax)、偏度及峰度。采用t检验分析良恶性病变的直方图各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病变各ADC值均小于良性病变,除ADCmax(P=0.113)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的偏度系数、峰度系数高于良性病变,但无统计学差异(P=0.191、0.165)。25th AD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最大,为0.81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0.696。ADCmean为0.92×10-3 mm2/s时AUC为0.7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2、0.658。结论:ADC直方图分析可为诊断乳腺肿块样病变提供更多定量信息,对鉴别病变良恶性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DWI联合MRI动态增强特征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0例乳腺病变患者(共98个病灶)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DWI和MRI动态增强检查,观察病灶的形态、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以及病灶的表面扩散系数(ADC)值。结果:98个乳腺病灶中,良性病变39个,恶性病变59个。强化的方式:19个边缘强化(2个纤维腺瘤、15个乳腺癌、1个炎症、1个囊肿合并感染);5个导管状强化(4个导管癌、1个增生);3个无强化(乳腺囊肿);40个不均匀强化(30个乳腺癌、1个叶状肿瘤、6个纤维腺瘤、2个增生,1个脂肪坏死并纤维化);28个均匀性强化(10个乳腺癌、7个乳腺增生、8个纤维腺瘤、1个叶状肿瘤、2个导管内乳头状瘤);3个网状强化(2个乳腺炎、1个巨乳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29个I型流入型,21个II型平台型,48个III型流出型。表面扩散系数(ADC)值: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06±0.19)×10~(-3)mm~2/s,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60±0.20)×10~(-3)mm~2/s,P0.05,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常腺体的平均ADC值为(1.8+0.32)×10~(-3)mm~2/s。结论:DWI联合MRI动态增强扫描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做出鉴别诊断,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MRI T2反转恢复压脂(turbo inversion recovery magnitude,Tirm)序列图像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联合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time-signal intensity,TIC)曲线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共64个病灶)的术前MRI资料,并绘制TIC曲线.采用MaZda软件于Tirm图像提取病灶的灰度共生矩阵纹理参数(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参数之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比较GLCM纹理参数、TIC曲线及二者联合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TIC曲线类型和GLCM参数中能量、对比度、平方和、均和、均差、熵、和熵、差熵在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纹理参数中,均和的AUC最高(0.76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8%、77.4%.TIC曲线的AUC为0.89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0%、58.1%.GLCM参数联合TIC曲线的AUC为0.959,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8%、96.8%.结论 基于Tirm序列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联合TIC曲线能明显提高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可以为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筛选和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0例肝脏占位性病灶(肝癌30例,肝转移瘤20例,肝血管瘤20例)行DWI检查,并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来进行判断肝脏占位病变的良恶性.结果 DWI在显示恶性病灶,特别是显示多发小病灶转移瘤,要比CT增强扫描更有优势.肝细胞癌和转移瘤的ADC值均低于血管瘤的ADC值,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及ADC值的应用大大提高了MR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