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若冰  李琴周琰 《中国药师》2020,(10):1960-1962
摘要:临床药师通过对1例膀胱癌中心静脉置管(PICC)合并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结合相关指南和文献资料,分析抗栓治疗致患者尿路反复出血的原因,同时对患者抗栓治疗期间血栓风险和出血风险进行评估,参与抗栓药物治疗方案重整。患者血栓得到控制,予以出院。院外随访评估出血风险高于血栓风险,停用抗栓药物,未再出现尿路出血,血栓未复发。该病例提示临床药师以临床治疗矛盾作为药学服务切入点,参与药学监护和抗栓治疗,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临床药师通过对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结合相关指南和文献资料,分析抗栓治疗致该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给出止血治疗建议,同时对患者抗栓治疗期间血栓风险和出血风险进行评估,参与抗栓药物治疗方案重整。患者出血情况得到控制,予以出院。临床药师以临床治疗矛盾作为药学服务切入点,参与药学监护和抗栓治疗,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血小板减少的房颤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抗栓治疗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血小板减少的房颤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过程,根据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分析血小板减少原因,同时参考相关指南评估患者的血栓-出血风险,协助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抗栓治疗方案及药学监护计划;检索中国知网收集血小板减少相关抗栓治疗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 该患者血小板减少考虑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性大,其出血风险主要是年龄≥65岁、存在出血倾向以及合并使用抗栓药物。临床药师评估患者的血栓-出血风险后,建议临床医师予以全剂量贝米肝素钠注射液+盐酸决奈达隆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针对血小板减少,临床医师予以复方皂矾丸、咖啡酸片和升血小板胶囊,但用药后患者出现腹泻,临床药师建议停用升血小板胶囊,临床医师采纳建议。患者出院时,临床药师建议出院抗栓治疗方案为单用抗凝或择期抗凝,临床医师考虑该患者目前血小板减低、尿潜血(+)和大便隐血弱阳性,故选择择期抗凝治疗,并嘱出院带药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文献分析结果显示,血栓栓塞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4.
临床药师对1例妊娠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药学监护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结合相关文献及指南,提出了个体化的治疗建议,最终确定抗凝方案为达肝素钠注射液(7500 u,皮下注射,q12 h)。临床药师对低分子肝素可能产生的出血、肝素过敏及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等不良反应进行了监护,并对患者提供了用药教育及生活方式指导。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期间患者继续使用出院时的抗凝方案,未出现血栓复发。临床药师参与抗凝治疗、提供药学监护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9,(23):3293-329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骨肉瘤患者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我院收治了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出现PJI,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病原学和药敏结果对其初始抗感染方案进行调整并进行药学监护,根据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PK-PD)原理,结合治疗药物监测(TDM)进行抗菌药物剂量调整。当患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临床药师再次调整用药方案。结果:该患者明确PJI诊断后首先给予头孢替安进行经验性治疗;在获得病原学和药敏结果后,临床药师建议换用对耐苯唑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敏感的万古霉素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根据稳态谷浓度调整给药剂量后,患者出现轻度肝功能损伤,同时伴有胸闷气促等症状,临床药师分析后考虑为万古霉素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再次建议换用替考拉宁进行治疗。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更换治疗方案后,患者PJI得到有效控制,且不良反应症状消失,最终痊愈出院。治疗期间,临床药师还针对患者所用药品进行用药教育。结论:临床药师需熟练掌握抗菌药物PK-PD原理,积极运用TDM技术手段对抗感染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动态评估,从而为骨肉瘤术后PJI患者制订个体化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实践方式。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萎缩性胃炎患者,在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是否需要预防消化道损伤进行充分合理的评估,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预防消化道损伤,及对其生活方式、饮食等方面进行干预。结果:临床药师通过有效干预,对患者康复起到促进作用。结论:在临床实践中,临床药师通过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实施,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并提高了药物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摘要:临床药师利用专业知识参与1例急性脓毒症合并药物性肝损伤患儿的病因分析及药物治疗,运用RUCAM评估量表对可疑药物和肝损伤进行了因果关系分析,并根据患儿的临床指标和相关治疗指南为患儿提供了抗感染、保肝、抗凝药物的药学监护,同时对患儿家属进行了用药教育,患儿病情好转出院。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诊疗有利于诊断水平的提高,可促进合理用药,实现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1例行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的患者术后形成器械相关血栓,临床药师根据患者临床诊断评估了患者的血栓和出血风险,建议抗凝药物调整为艾多沙班,患者4周后复查未见封堵器表面血栓。该病例为器械相关血栓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PICC)感染合并血栓的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提供药学服务的方法。方法: 对1例出现PICC感染合并血栓的肿瘤患者,临床药师结合相关指南对抗感染药物及抗血栓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提出了具体意见,建议选用万古霉素治疗导管相关性感染,选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性抗凝治疗,治疗同时加强凝血功能的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的建议被临床医生部分采纳,经治疗后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深静脉血栓得到良好控制,顺利出院。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实践,可协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并总结出肿瘤患者PICC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的药学监护模式,为今后的药学监护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1例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合并室壁血栓肾透析患者的抗血栓药物治疗方案,探讨平衡患者出血和凝血风险的抗栓策略。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结合最新国内外相关临床指南和治疗进展,分析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肾透析患者合并室壁血栓的抗栓策略,最终确定抗血栓治疗方案为氯吡格雷75mg q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qd联合华法林3mg qd,同时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整华法林剂量,保持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2.0~2.5之间。患者出院4个月后,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心尖部血栓消失,整个治疗过程未出现支架内血栓、新发出血等情况。此病例提示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抗栓治疗过程中,积极开展药学服务,能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摘要:合并冠心病的房颤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围术期可能需要面对抗凝+抗血小板三联抗栓治疗,出血风险大大增加。临床药师参与1例拟行冠脉动脉造影术房颤患者的治疗,通过对其血栓栓塞风险和出血风险的评估,结合患者自身各项指标,选定抗凝治疗药物及术前药物调整方案。术后患者发生消化道中度出血,临床药师协助医生,分析已有治疗方案,判定出血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后患者未再发黑便等情况,避免了胃肠道进一步损伤。出院时对其进行宣教,嘱其仍需适时重启抗凝治疗,防止血栓事件发生。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诊疗可更好地保证患者的用药质量、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1例26岁女性患者,因“口干多饮多尿1个月余”入院,入院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入院即给予降糖治疗。临床药师评估其初始治疗方案,并持续关注药物疗效,对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在使用胰岛素泵后血糖仍控制不佳时,临床药师结合最新的诊治指南,针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与医生充分沟通后提出胰岛素泵基础输注率的时间段由3段改为6段的建议,同时加强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治疗10 d后患者血糖完全达标后予以出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4例碘对比剂过敏高危患者的药学干预情况探讨对于高危患者预防给药的必要性。方法: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对所在病区集中出现的3例碘对比剂过敏反应进行处理,并通过查阅相关指南和文献,制定了碘对比剂过敏反应发生后处理及高危患者的预防方案,同时进行临床宣教,且在之后需行造影检查的既往发生过对比剂过敏反应的患者给予了预防给药措施。结果:3例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经过处理后症状好转出院,1例既往发生过对比剂过敏反应的患者经过预防给药后,本次检查未发生过敏反应。结论:对比剂过敏的药物预防方案包括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组合,可口服或注射的多种方式,对于既往发生过碘对比剂过敏情况的患者临床医生可以此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治疗,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药物进行了分析。临床药师在建议留取相关标本后,首先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并根据脑脊液相关检查及细菌培养结果及时、多次调整用药方案,同时给予药学监护及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经治疗后,患者脑脊液、影像学指标和临床表现好转。患者药物治疗时间长,调整用药次数多,临床药师给予药物治疗建议并进行全程药学监护,与临床医护密切合作,最终使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治疗,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药物进行了分析。临床药师在建议留取相关标本后,首先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并根据脑脊液相关检查及细菌培养结果及时、多次调整用药方案,同时给予药学监护及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经治疗后,患者脑脊液、影像学指标和临床表现好转。患者药物治疗时间长,调整用药次数多,临床药师给予药物治疗建议并进行全程药学监护,与临床医护密切合作,最终使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6.
曾钰  吴运燕  廖林  杨君  孙雪  邱峰 《中国药业》2023,(20):136-140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患者开展围术期抗栓治疗药学监护的介入点。方法 回顾某院收治的3例行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患者围术期抗栓的治疗过程。抗凝专业临床药师结合专业知识、指南共识、特异性实验室检测指标等综合判断,对3例患者围术期抗栓治疗的用药时机评估、治疗方案制订及用药监护给出相应建议。结果 医师采纳临床药师用药方案,干预后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 抗凝专业临床药师在神经外科如何高效开展药学服务仍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对颅内动脉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高危患者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根据颅内动脉瘤围术期患者特点,精准识别药物抗凝目标群体,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正确的血栓及药物指标解读、优质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护等,可作为临床药师高效参与临床治疗的介入点及优化工作模式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8,(2):268-271
目的:探讨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管理中出院带药宣教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方法:分析目前医疗实践中出院带药的现状,阐述我院药师开展出院带药宣教的方法和流程,评估宣教工作的开展成效,总结相关成果和经验。结果与结论:目前医疗实践中出院带药具有流程简单、存在不合理用药隐患、医护人员缺乏专业化药品知识、患者安全用药意识较差等问题。我院出院带药宣教药师工作范围包括处方核对和用药宣教,宣教要点包括完善用药指导资料、药师走进临床等。在上述过程中,出院患者对我院出院带药宣教工作满意度高,且最希望药师多提供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宣教。相关成果为我院进一步优化药师工作模式指明了方向,此项工作加深了医患间的信任感,而宣教资料也成为了患者出院后的安全用药指南。出院带药宣教是药物治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出院患者合理用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出院带药是患者住院药物治疗和院外药物治疗的过渡,临床药师结合临床实践并利用专业药学知识,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出院用药指导单,不仅可提高患者在住院后药物治疗的安全系数,而且对出院患者自身参与院外治疗可起到积极作用,提高治疗质量.本文针对我国患者出院后用药不容乐观的现状和对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通过临床药师在院内脑血管病区开展的患者出院带药教育实践,提出临床药师具备专业的药学知识,除了对医生提供合理用药建议外,临床药师还可对患者提供更为专业的用药教育,不仅保障院外用药安全,还可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新生儿股动脉血栓栓塞病例的临床治疗实践,加强对新生儿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制定合理的抗栓治疗方案。方法 临床药师查阅相关文献指南,参与制定和优化患儿抗栓治疗方案,评估药物风险/收益比,并提供药学监护。结果 在临床药师和临床医生共同制定的抗栓治疗方案下,患儿血栓栓塞症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用药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罕见病的临床治疗,保障了患儿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化疗方案及药学监护要点。方法临床药师密切结合患者病情,根据国内外治疗指南及相关文献报道,协助医生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并及时向临床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方法:临床药师密切结合患者病情,根据国内外治疗指南及相关文献报道,协助医生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并及时向临床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结果: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合理有效。通过对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护,使化疗过程顺利进行。结论:临床药师应以患者为中心,实施个体化药学监护,实现用药的安全有效,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