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类阿片肽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 在神经系统内含有几种类阿片肽活性物质,它们是β-内啡肽(β-endorphin),甲硫氨酸脑啡肽(Met-enkephalin),亮氨酸脑啡肽(Leu-enkephalin),强啡肽(dynor-phin)和α-新内啡肽(α-nco-endorphin)。其中最简单的是Mee-ENK和Leu-ENK,其余的则是Met-ENK或Leu-ENK的C端扩展物。类阿片肽的结构如下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1(IL-1)及阿片肽作为免疫与神经系统之间调节的介质与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及病理生理的变化密切相关。我们探讨了IL-1和阿片肽在培养的大鼠脑皮层神经细胞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IL-1β明显促进大脑皮层细胞前脑啡肽原mRNA表达及亮脑啡肽分泌增加;对β-内啡肽分泌有一定影响;IL-1受体拮抗剂能抑制IL-1的作用;亮脑啡肽不能促进大脑皮层神经细胞IL-1βmRNA表达及IL-1活性改变。提示在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中,IL-1和阿片肽间仅存在单向作用,IL-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部分作用可能依赖于阿片肽的神经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1(IL-1)及阿片肽作为免疫与神经系统之间调节的介质与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及病理生理的变化密切相关,我们探讨了IL-1和阿片肽在培养在大鼠脑皮层神经细胞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IL-1β明显促进大脑皮层细胞前脑啡肽原mRNA表达及亮脑啡肽分泌增加,对β-内啡肽分泌有一定影响,IL-1受体拮抗剂能抑制IL-1的作用,亮脑啡肽不能促进大脑皮层神经细胞IL-1βmRNA表达及IL-1活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大鼠肠肌丛胆碱酯酶和亮氨酸脑啡肽双染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对大鼠肠肌丛内胆碱酯酶阳性和亮氨酸脑啡肽神经元进行了研究.在同一张标本上同时显示胆碱酯酶阳性和亮氨酸脑啡肽神经元,后者用二盐酸联苯胺作显色剂.结果观察到三种不同染色的神经元:(1)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2)亮氨酸脑啡肽单染神经元;(3)胆碱酯酶-亮氨酸脑啡肽双染神经元.并同时统计了30个肌间神经节,发现平均每个肌间神经节含这三种神经元的数目依次为8.33,0.07和2.40.以上结果提示亮氨酸脑啡肽可以与乙酰胆碱共存于经典的胆碱能神经元.本文还对大鼠肠肌丛内.胆碱能神经元的类型及其与脑啡肽神经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AVP、AT-Ⅱ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精氨酸加压素 (AVP)和血管紧张素Ⅱ在急性颅脑损伤早期含量的变化情况 ,我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 (RIA)对4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 ,2 6例非颅脑损伤患者及 36例健康人血浆AVP、AT -Ⅱ进行了检测 ,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正常对照组 :36例 (男 2 0 ,女 16 )年龄 17~ 6 6岁 ,平均31.3± 12 .6岁 ,无心脑血管疾病 ,肝肾功能正常。(二 )急性颅脑损伤组 42例 (男 2 2 ,女 2 0 )年龄 17~ 6 5岁。所有病例符合以下条件 :伤后 2 4小时急诊就医者 ;经头颅CT扫描或手术确诊者 ;无其它部位严重合并伤 ;无心、肺、肾等疾病史。根据…  相似文献   

6.
1982年,对内源性阿片肽的研究来说是重要转折的一年,因为所有脑阿片类物质找到了各自的谱系。在此之前虽然了解有八个不同的内源性配体含有脑啡肽核心Tyr-Gly-Gly-Phe-Met(或Leu-),但对阿片肽类物质间的关系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的分布还是不清楚的,因而无法阐明其机能意义和解释各种生理学推论。重组DNA技术的建立,对搞清阿片类肽的三个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皮质醇(COR)水平的动态监测特征及与预后关系.方法 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量表评分和颅脑CT表现判定颅脑损伤程度,并将其分为三组:轻型(n=28)、中型(n=30)、重型(n=22).于伤后1、2、3、7d及14d采集三组血清标本测定COR水平,并进行预后评估,以Pearson相关系数来评价血清COR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轻型、中型、重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各时点血清COR水平依次明显升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重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2、3、7d及14d血清COR水平波动幅度显著高于轻型、中型患者(P<0.05),三组伤后7、14d血清COR水平均呈正常趋势.轻型、中型、重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依次明显延长,格拉斯哥预后评价量表(GOS)评分依次显著降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三组预后情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重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最差.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4d血清COR水平与GO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OR水平明显升高,且损伤程度越严重COR水平升高越明显,动态监测变化幅度越大,且治疗期间COR水平变化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已有报导注射纳洛酮和阿片肽影响学习与记忆,并推想内源性阿片肽可能与此有关。本工作试图从以下实验探讨内源性脑啡肽参与记忆巩固调制的可能性:1.在肯定纳洛酮和甲啡肽对记忆有作用的基础上,观察二者之间的互相影响。2.观察氨基肽酶(脑啡肽降解酶之一)抑制剂bestatin对记忆是否有影响。3.纳洛酮对记忆的影响与肾上腺髓质内分泌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对颅脑伤的作用机理.采用颅脑伤模型,电针治伤,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观察电针对颅脑伤时生长抑素(SS-mRNA)表达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1)颅脑伤组,(2)颅脑伤+电针组,(3)对照组.分别于8h、18h、24h、3d、5d、和7d取材.电针选用督脉经穴-百汇和大椎,疏密波,时间15min,每日一次共7d.所有标本经10%甲醛灌注固定,蔗糖脱水过夜,下丘脑、海马冰冻切片,用漂浮法进行SS-mRNA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显色,镜下以测微尺对SS-mRNA杂交阳性细胞数进行计数测定.实验数据采用Origin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大鼠下丘脑SS-mRNA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室周核.在颅脑伤早期(8h),在下丘脑室周核SS-mRNA阳性神经元数目出现下降,尤其伤侧减少明显.在针刺治疗后可见SS-mRNA阳性神经元数目恢复.在海马SS-mRNA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CA4区.颅脑伤时SS-mRNA阳性神经元在海马各区均有分布,且数目及密度有所增加,尤其在CA1区.针刺治疗组可见SS-mRNA阳性神经元分布较颅脑伤组减少.[HTH〗讨论颅脑伤早期(2-72h)S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在下丘脑室周核分布明显减少.结合资料分析,SS对颅脑伤可能起类似阿片肽的镇痛作用.而在海马SS-mRNA基因表达有所增加,尤其表现在CA1.该结果提示海马SS神经元所能通过增加SS-mRNA基因表达,释放SS兴奋海马的锥体细胞和对GABA抑制,发挥与兴奋性氨基酸相类似的作用而参与颅脑伤的发病机理.经针刺治疗颅脑伤后,下丘脑室周核SS-mRNA阳性神经元数目逐渐恢复,而在海马SS-mRNA阳性神经元分布较颅脑伤组减少,表明电针可能通过调整中枢神经系统中SS紊乱而发挥治疗作用.结论1.针刺对SS在颅脑伤中的缓解作用起协同效应;2.针刺对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降低SS-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酪·精二肽的镇痛作用,对纹状体多巴胺代谢的影响,对皮层和海马乙酰胆碱变化率的影响以及阿片受体结合试验。以小鼠甩尾行为为指标,脑池内注射酪·精二肽100微克和200微克后,小鼠甩尾的潜伏期增加,此种作用强于甲硫氨酸脑啡肽而弱于 D-丙氨酸~2-D-亮氨酸~5-亮氨酸脑啡肽(DADLE,一种亮氨酸脑啡肽的抗酶解衍生物),且能被预先腹腔注射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75年发现脑啡肽以来,已分离出许多阿片肽,如β-内啡肽、强啡肽_(1~17)(dynorphinl-17)及E肽(Peptide-E).在这些肽的N端均含有甲硫-脑啡肽或亮-脑啡肽的序列。近来已经知道所有阿片肽源于三种不同的蛋白质前体.垂体内有ACTH及β-内啡肽的共同前体(原-阿片黑色素皮质素——Pro-opiomelanocortin,POMC)。在肾上腺髓质中有甲硫-及亮-脑啡肽的共同前体(脑啡肽原,Pro-enkephalin)。这些前体的详细  相似文献   

12.
有报道局部敷用维生素B_(12)可以有效治疗急性放射性损伤、烫伤和口腔溃疡等。其中最突出的疗效是止痛作用。本工作在于探讨维生素B_(12)(以下简称B_(12))在中枢神经系统的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成年大鼠延髓内含前-原脑啡肽(PPE)mRNA和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与亮氨酸-脑啡肽(L-ENK)免疫反应神经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含PPEmRNA的神经元胞体,多数分布在孤束核、腹外侧区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等形成的一条从背内侧到腹外侧区的弧形带内。M-ENK与L-ENK样免疫反应阳性结构(神经元胞体、纤维和终末)也主要密集分布在该带内。本结果对ENK(M-ENK和L-ENK)参与延髓内脏功能活动的调控过程,提供了进一步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4.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45例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和43例正常人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β-内啡肽(β-EP)、亮氨酸脑啡肽(LEK)和强啡肽Al-13(DynAl-13)的含量。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血浆AVP和LEK含量明显增高(p<0.05),DynA1-13却明显降低(p<0.05);β-EP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二尖瓣狭窄组血浆AVP含量显著高于二尖瓣关闭不全组(p<0.05);β-EP、LEK和DynAl-13含量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提示AVP和内源性阿片肽系统参与了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颅脑对冲伤的监护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阿丽  刘西梅 《医学信息》2000,13(7):414-414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类型,发生率较高据统计我国城市中伤死病例的60%为颅脑损伤。Miller等报告颅脑对冲伤死亡率为35%左右〔1,2〕。国内外对颅枕部对冲伤的预防、急救、监护都很重视。国内对于脑损伤后的系列变化进行了探索,特别注重伤后的监护,从而大大提高了颅脑损伤的救治率,现就目前颅脑对冲伤的监护体系作一综述。1 颅脑对冲伤的发病机制颅枕对冲损伤大多是在受撞击处的对侧,如枕部着地者的额叶、颞叶的前方脑组织可发生脑挫裂伤(对冲伤所致),而枕部脑组织常可无损伤或损伤轻(击伤所致)。对冲伤的形成,是由于颅骨和脑组织在…  相似文献   

16.
最近Chudler等发现大鼠对伤害性反应的神经元集中在纹状体边缘区部位。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大鼠纹状体边缘区中和痛觉有关的P物质、亮氨酸-脑啡肽、胆囊收缩素的分布。P物质、亮氨酸-脑啡肽、胆囊收缩素免疫阳性纤维和胞体在边缘区中分布密集,形成一条明显的带状,带的宽度和位置与边缘区一致。本文证明纹状体边缘区中存在密度较高的P物质、亮氨酸-脑啡肽、胆囊收缩素免疫阳性纤维和少量胞体,并讨论了这些免疫阳性纤维的来源及其与痛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内源性阿片肽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柏华  张开齐 《现代免疫学》1991,11(2):76-78,72
<正> 近年来神经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对内源性阿片肽中较重要的亮脑啡肽(Leu-enkephalin,LEK)甲硫脑啡肽(Met-enkephalin,MEK)及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与细胞免疫(T、B淋巴细胞、Mφ、NK细胞)作了较系统的观察,并对NK细胞的杀伤机理与超氧化物歧化  相似文献   

18.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分子量为38万,广泛存在子人体外分泌液中,脑脊液(CSF)中SIgA增高多见于化脓性、结核性、脑肿癌、神经病毒感染等。创伤性颅脑损伤时CSF中SIgA含量变化未见报道。本文对19例重型颅脑损伤、20例轻型颅脑损伤及21份正常CSF进行了比较差异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了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和免疫法对3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血清SICAM-1和CRP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SICAM-1和CRP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尤以重型组为甚。结论:测定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SICAM-1和CRP水平对了解病情,并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有报告指出,在内脏大神经末梢,有阿片肽与乙酰胆硷(ACh)同时存在,阿片肽作为辅递质对突触后膜上的ACh受体起调制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阿片类物质是否亦有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