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目的探讨比较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杭菌药物的情况,为规范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临床药师干预前2012年9—12月,干预后2013年1—3月普外科外科手术I类切口手术的患者,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结果干预后普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合理率、用药疗程合理率等方面有了比较大地改善(P〈0.05)。结论临床药师可以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
王文学 《中外医疗》2013,32(4):73-7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对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抽取该院2011年1—4月份临床药师干预前普外科所有手术病历(共122份)作为对照组,另抽取2012年同期干预后手术病历共147份作为观察组,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在药物品种选择、术前给药时间和术后预防用药时间等方面都更为合理;观察组术后平均预防用药时间为(2.6±2.1)d,与对照组(5.4±3.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跟随临床查房,实时督导临床用药,能够提高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姜海艳 《当代医学》2012,18(21):134-135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对普外科I类切口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 收集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使用前(2011年1~6月)I类切口手术病历180份,参与抗菌药物使用后(2011年7~12月)病历180份,比较干预前后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临床医生选药、手术时间、用药目的 、药品名称、给药时间、用法与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均较干预前规范.结论 临床药师对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茵药物应用的干预有效,可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椎间盘镜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应用情况的研究.2010年1~12月的手术病例为对照组(干预前),2011年1~12月椎间盘镜手术病例70例观察组(干预后),对干预前后组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干预对照研究.结果 抗菌药的合理用药比例由对照组的37.1%上升到观察组后的74.3%(P<0.05),对照组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干预后观察组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的住院天数、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总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干预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黎近涛   《中国医学工程》2012,(8):107+109-107,109
目的对乳腺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临床药师的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与用药合理性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3例乳腺手术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为单纯性手术治疗,并且切口愈合情况为甲级。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3例,在围手术期进行给予抗菌药物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在乳腺手术围手术期未进行抗菌药物干预治疗。分别对两组抗菌药物的选择种类、给药时间、剂量、联合用药情况、治愈率、感染率、住院时间等进行总结汇总,并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分析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根据住院时间、感染率和治愈率所汇总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统计,采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观察组的合理用药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愈率与感染率均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讨论乳腺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干预能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疗程,加强合理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高围手术期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普外科手术病历185例(非干预组)和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普外科手术病历302例(干预组)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两组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干预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工作。方法从干预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前后的住院手术病例中各选取100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较非干预组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给药时机、术后使用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明显更合理、规范。结论通过临床药师与医院行政管理部门的配合,可有效促进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分析在产科围术期中药师干预抗菌药合理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产科收治的200例剖宫产孕妇作为干预组,该组产妇由本院药师参与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另外选取本院2011年1-12月产科收治的200例剖宫产孕妇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菌药应用。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产妇在围手术期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是头孢唑林,二联用药情况有了显著改善,干预组疗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住院日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药品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剖宫产围术期,有药师对抗菌药合理应用进行干预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有着很高的可操作性,应该积极推广这种干预模式,发挥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椎间盘镜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应用情况的研究。2010年1~12月的手术病例为对照组(干预前),2011年1~12月椎间盘镜手术病例70例观察组(干预后),对干预前后组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干预对照研究。结果抗菌药的合理用药比例由对照组的37.1%上升到观察组后的74.3%(P<0.05),对照组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干预后观察组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的住院天数、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总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干预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用药干预对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2007年(对照组)和2009年(干预组)出院的部分手术病例,观察其围术期用药况,评价药物应用合理性。结果:干预组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的使用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期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三联以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抗菌药物的使用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药干预可显著提高本资料来源医院普通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干预后药物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1.
姜彩娥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1):1181-1185
目的: 评价我院临床药师对钻颅血肿外引流术、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两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出院的钻颅血肿外引流术、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手术病历共366例(干预前)和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出院的钻颅血肿外引流术、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手术病历共350例(干预后),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参与钻颅血肿外引流术、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干预前、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比例分别为89.3%和32.3%(P<0.05),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不超过24h的比例分别为14.4%、86.8%(P<0.05),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分别为10.7%、67.7%(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能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率,降低药品费用,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抗菌药物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路平 《吉林医学》2014,(23):5230-5230
目的:临床药师干预对于提高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手术患者180例,其中90例为临床药师干预前作为对照组,90例为临床药师干预后作为干预组,研究在临床药师的干预下对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在临床药师的干预下围手术期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90.0%下降至60.0%(P<0.05),术后用药时间大于48 h的患者由53例降至22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由12.2%降至3.3%,切口感染情况没有明显区别。结论:在临床药师的干预下,显著提高了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作用。方法选取临床药师干预前的2011年6-9月I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124份,干预后的2011年12月-2012年3月I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130份,对干预前后I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术前用药时间及术后24 h停药时间等指标,分别由干预前的87.10%、5.56%、5.56%、25.92%,提高到干预后的28.46%、94.59%、97.30%、81.08%(P〈0.05)。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干预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可提高围术期合理用药比例,促进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的效果确切,可提高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与探讨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药学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接受围术期药学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用药方法.对于两组患者的感染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用药合理性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以了解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药学干预的价值.结果:采用围术期药学干预的观察组其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的用药合理性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药学干预,对于患者预防术后感染、促进身体康复、降低住院费用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参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临床药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临床药师参与干预前2013年1-6月和药师参与干预后2014年1-6月Ⅰ类手术病历,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其选药、给药时机、疗程、给药剂量等均较干预前规范。结论: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有效,可明显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骨伤科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至2012年骨伤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调查数据,对比临床药师干预前后用药合理性,以考查临床药师的工作效果.结果:临床药师参与骨伤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明显提高,但仍存在部分医师选药失当、用药疗程偏长等问题.结论: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显著,但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8.
李兴桥 《大家健康》2014,(1):163-16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我院自2012年1月起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加强临床药师干预。以干预前1年内我院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以干预后1年内我院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两组产妇不合理用药情况、药品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二联用药率、用药疗程、抗菌药品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临床药师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有助于改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降低药品费用,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加强抗菌药物监管前后普外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情况,为确定下一步工作重点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6月以来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加强了抗菌药物的临床监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抽取2012年至2013年普外科清洁手术患者出院病历176份,对加强监管干预前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干预后的2013年下半年与加强监管干预前的2012年上半年比较,普外科Ⅰ类手术、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预防用药率分别由68.42%和72.41%降至21.82%和8.11%(P均〈0.01),而术后切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2.63%vs 1.82%,P〉0.05);普外科Ⅰ类手术抗菌药物无适应证用药率由46.15%降至5.46%(P〈0.01);预防性联合用药率降为由5.26%降为0%;但手术用药时机及术后用药疗程合理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普外科Ⅰ类手术预防用药主要以一、二代头孢和克林霉素为主,个别病例选用头孢曲松钠。药物利用指数均〈1.0。结论干预后,普外科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多项指标得到明显改进,手术用药时机等指标监管力度须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后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外科围手术期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设定临床药师干预组为观察组,非干预组为对照组,各150例,比较两组合理用药情况以及抗菌药物使用频次排序前5位统计.结果 观察组用药合理率94.7%高于对照组的12.0%,术后用药时间<24 h率41.3%高于对照组8.0%,平均用药时间(5.0±0.9)d少于对照组(9.4±1.5)d,平均抗菌药物费用(601.7±129.8)元少于对照组(918.9±149.7)元,平均住院时间(6.84±1.21)d少于对照组(11.69±2.41)d,单种用药率93.3%高于对照组5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频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42.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1.9%、头孢他啶12.2%、奥硝唑9.7%、头孢地嗪8.5%;观察组为头孢西丁30.7%、头孢替安21.4%、美洛西林13.6%、头孢曲松11.4%、头孢呋辛8.5%,观察组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含酶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减少,而头孢西丁、头孢替安等第二代头孢菌素的使用频次明显升高.结论 临床药师干预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临床效果明显,降低使用率,缩短疗程,推荐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