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为肺癌且影像资料齐全的孤立性肺结节.CT资料着重观察:病灶的形态、边缘征象、内部征象、邻近结构改变及强化特性,并比较各病理类型的特征表现及随访变化.结果:100例恶性SPN中病灶呈类圆形占96%;边缘清楚占95%;分叶或脐凹征显示率达74%;毛刺占76%(长毛刺:19%,短毛刺:65%;二者同时存在8%);棘状突起占26%;含气支气管征占20%;空泡征达13%;空洞占13%(均为不规则厚壁、偏心空洞);血管纠集征占23%;胸膜凹陷征占43%;局限胸膜黏连、增厚占16%.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空泡征、含气支气管征、晕征显示率高于非细支气管肺癌(NBAC)(P<0.05).鳞癌空洞显示率高于其他恶性结节(P<0.05).鳞癌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率比非鳞癌结节不均匀强化率高(P<0.05).结论:在螺旋CT扫描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可出现多种征象,其中分叶征和毛刺征的诊断价值较高.根据结节的各种征象和强化方式,结合各种CT检查技术有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良恶性诊断一直是肺部疾病检诊的难点之一。随着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筛查的研究及应用,越来越多的SPN被筛检出来。尽管当今医学使得肺癌的可切除率有所提高,但5年生存率仅为14%^[1],而早期肺癌手术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而中晚期的5年生存率低于5%。因此对肺结节的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病人预后至关重要。CT在探查和鉴别SPN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对SPN的CT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肺内不同病理的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其对SPN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明确病理学结果的SPN共45例,其中,良性16例,恶性29例,所有病例均行MSCT扫描与后处理,显示SPN的分布、形态及内部特征,并同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45例S P N的中,良性结节(良性组)包括炎性假瘤6例,结核球4例,错构瘤3例,隐球菌2例,血管内皮瘤1例;恶性结节(恶性组)包括腺癌21例,鳞癌3例,小细胞癌2例,肺泡细胞癌3例;良性结节组直径平均为2.1 cm ,恶性结节组直径平均为2.6cm ;所有SPN位于肺内侧带5个、中间带12个、外侧带28个,相应部位恶性结节的百分比分别为40%(2/5)、50%(6/12)、75%(21/28),其分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恶性结节在肺部的上、下叶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的分叶、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及支气管气征、血管集束征的发生率,恶性组高于良性组(P<0.05),其中炎性假瘤和腺癌具有类似表现;对于SPN内出现钙化,结核球与错构瘤发生率高;空洞在肺结核和肺癌中出现比例高。结论 MSCT可以充分显示SPN的分布、边缘及内部形态特征,可以达到对良、恶性SPN的定性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多层螺旋CT(MSCT)综合性诊断中ROC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和/或穿刺活检组织病理结果证实的SPN 177个,由3位资深的CT诊断医师分别对每个SPN的MSCT图像进行全面分析,依其影像特征进行综合评分,根据SPN的最大径(D),以MSCT评分为分类值,分别绘制D≤3.0 cm、2.0 cm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PN)与支气管的关系,探讨其对SPN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明确诊断结果的SPN 66例,良性29例,恶性37例,所有病例均经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工作站多平面重组(MPR),显示SPN和支气管的关系,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良、恶性SPN中与支气管有关系的分别为18例(62.1%)、33例(89.2%),良性组与恶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N与支气管关系分为5型,Ⅱ型、Ⅲ型、Ⅴ型以恶性SPN多见,Ⅱ型、Ⅲ型多见于腺癌,Ⅱ型、Ⅴ型良、恶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SCT轴位扫描结合MPR重组,可以充分显示SPN与支气管的关系及类型,不同类型可以反映一定的病理分型,SPN与支气管关系在SPN定性诊断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动态CT扫描评价肺部孤立结节。材料和方法:对47树成年患者的肺部孤立结节(直径≤4cm)进行研究。其中,恶性肿瘤27例,结核瘤12例,炎症结节7例,错构瘤1例,在静脉注射碘造影剂100ml前后,对病灶进行一系列薄层扫描,测量增强前各次扫描病灶的CT值。结果:所有恶性肿瘤和炎症结节显著增强,结核瘤无显著增强(P<0.001)。26例恶性肿瘤、7例炎症结节和1例错构瘤呈全部强化型;1例恶性肿瘤和1例结核瘤呈周围强化型;4例结核瘤呈边缘环状强化型;7例结核瘤不强化。结论:(1)结节强化是恶性肿瘤和炎症结节的一个指征。(2)不强化或边缘环状强化提示结核瘤。  相似文献   

7.
不同肺内孤立性小结节动态CT增强扫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肺内孤立小结节60例,其中小肺癌38例,炎性结节10例,结核球12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注药后30s、1min、2min、3min、4min、5min、6min的动态增强扫描。根据病灶平扫CT值及不同时间增强扫描CT值,做出不同病变CT值的时间-密度曲线。结果:小肺癌与结核、炎症的平扫CT值无显著差异。结核球的强化程度明显低于小肺癌和炎性结节,但炎性结节与小肺癌的CT强化程度无显著差异。小肺癌、炎性结节和结核球三种病变增强后的时间-密度-曲线形态和强化形式不同。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孤立性小结节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64 Detector Row CT,64DCT)容积灌注在肺孤立结节(S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64-DCT首过期容积灌注检查,并经病理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SPN患者60例。其中恶性结节组(35例)、急性炎性结节组(9例)、慢性炎性结节组(16例),先比较3组的血流量(blood f10W,BF)、血容量(bloo Volume,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 time,MTT)、表面通透性(capillary permeability surface area product,PS)均数,再评价灌注参数的诊断试验效能。结果恶性结节组的BF低于急性炎性结节组(P=0.024);恶性结节组的BF、BV及PS大于慢性炎性结节组(P均〈0001)。BF值鉴别恶性结节组与急性炎性结节组的最佳临界点为118.57ml·min^-1·100g^-1,敏感性、特异性为829%、666%。BV、BF及Ps值可鉴别恶性结节组与慢性炎性结节组,BV值最佳临界点为2.62ml/100g,敏感性、特异性为94.3%、81.3%;PS值最佳临界点为10.5ml·min^-1·100g^-1,敏感性、特异性为886%、769%;BF值最佳临界点为4955ml·min^-1·100g^-1,敏感性、特异性为9I4%、687%。BV值及PS值系列实验的联合特异性为938%。结论64-DCT肺容积灌注有助于SPN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尤其有助于恶性结节与慢性炎性结节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宋婷妮 《重庆医学》2016,(10):1409-1411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致死的首要原因,肺癌每年的死亡人数超过了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总和[1]。在美国每年有超过十六万人死于肺癌[2],贾世杰等[3]在对2002~2011年中国恶性肿瘤病死率水平及变化趋势调查中发现,标化病死率排在前3位的恶性肿瘤依次是肺癌、肝癌和胃癌,其中肺癌病死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肺癌在进展期前通常是无症状的,且有10%是在与肺癌无关的胸片检查中偶然发现的。所以大多数患者在诊断为肺癌时已经到了进展期,此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往往受限,而且患者的预后很差。肺癌患者的5年平均生存率仅为16.9%[4],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international early lung cancer action program ,I‐ELCAP)已经证实了Ⅰ期肺癌患者术后的10年生存率可达到88%[5]。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也是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0.
儿童化脓性脑膜炎80例CT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 CT对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8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头颅 CT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80例中头颅 CT异常 6 3例 ,异常率为 78.75 %,其中硬膜下积液 2 9例 ,外部性脑积水 2 3例 ,脑室扩大 1 9例 ,脑萎缩 3例 ,脑脓肿 3例 ,脑出血 2例 ,脑疝 1例。结论 :头颅 CT是确诊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金刚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112-113
脑脓肿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CT检查是脑脓肿定性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本组分析37例脑脓肿的CT及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脑脓肿CT表现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位于肋下的周围型孤立性肺结节肺活检中运用扫描架倾斜定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5年9月-2007年9月262例肺结节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通过改变体位和改变上肢的位置,肋骨仍然阻挡了活检路径,常规方法无法完成定位和穿刺.为此采用扫描架倾斜的方法定位,并对小结节的特点、获得标本的成功率、判明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的能力、明确特定细胞类型的能力以及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并发症进行研究.结果 运用组织切割针活检的方法,25例均获得了足够数量的标本,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测.确诊了其中24例的良恶性,其中19例明确了细胞学类型,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扫描架倾斜CT引导定位下穿刺肺活检,对位于肋下的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活检是有效、安全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将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2例患者CT诊断良性肺结节29例,诊断符合率为96.67%;诊断恶性肺结节21例,诊断符合率为95.45%。良性肺结节和恶性肺结节患者增强扫描后的强化CT值较增强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良性肺结节患者平扫CT值和增强CT值与恶性肺结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孤立性肺结节采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明确诊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显示肺内结节病变的方法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肺内结节病变患者行轴位螺旋CT平扫,然后在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后处理,用三维容积显示(3D volumetric display)病灶.并对结节病变的显示、结节与周围支气管的关系、邻近的胸膜改变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灶均经三维容积重建清楚直观、立体显示.24例直接显示了胸膜内、外侧面形态改变和周围支气管的关系.结节性病灶的三维CT形态分型对肺内结节良恶性判断有意义.结论肺内结节病变的三维重建在螺旋CT机上简单易行,图像质量主要依赖于原始数据资料,它对结节的定性诊断和术前手术方案的选择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评价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SPN)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肺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54例SPN患者行CT检查,男28例,女26例,年龄25~84岁。常规扫描后进行薄层扫描,薄层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层厚为3mm,螺距1.0。分析CT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肺癌和炎性假瘤增强后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斑片状强化,结核球无强化或边缘强化。依据平扫征象诊断恶性SP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53%。以净强化值>20HU为界值,依据增强表现诊断恶性SP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57%。结论依据CT平扫特征及增强表现,结合病史可以对SPN的良恶性做出基本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3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和多层螺旋CT扫描,后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60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吻合度。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超声检查,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高度吻合。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是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有效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孤立性肺结节CT成像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高红  徐凯  胡春峰 《医学综述》2008,14(1):135-137
孤立性肺结节(SPN)是指肺实质内单发的、直径≤3cm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不伴有明显的肺不张、卫星病灶或局部淋巴结肿大。SPN是一种常见的放射学征象,是多种良、恶性疾病的共同表现,临床上没有特殊的症状,常常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因此,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一直是影像诊断的难点。目前,CT以其较高的密度和时间分辨力成为SPN检查的主要手段,并从20世纪偏重于形态学研究发展到了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时代。现主要介绍SPNCT检查的功能成像技术以及这些成像技术在SPN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肺淋巴瘤起源于肺内的淋巴组织,在全身淋巴瘤中不足1%,占整个结外淋巴瘤的3%~4%,临床上常常出现误诊[1].作者收集2001年6月至2008年6月于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就诊的7例原发性肺淋巴瘤病例资料,对其肺部的螺旋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9例冠状动脉疾病的16层螺旋CT资料在特定工作站上完成图像重建后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59例患者血管在CT图像上显示清晰。其中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1例,冠状动脉狭窄12例,冠状动脉心肌桥29例,冠状动脉主干斑块49例(软斑块18例,硬斑块31例),左优势分布1例。28例SCA结果27例与CT一致,1例右侧冠状动脉高位开口SCA误诊为缺如。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清晰显示了血管的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基层医院对冠状动脉疾病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卓玛  汤华成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9):1122-1123
目的:探讨胸部CT与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在诊断肺部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对77例肺部病变患者进行胸部CT及纤支镜检查,并将二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7例中胸部CT确诊肺部恶性肿瘤23例,肺结核15例,肺部炎症5例,其他34例;而纤支镜确诊肺癌38例,肺结核21例,肺部炎症4例,其他14例。二者比较,在肺癌和肺结核两组病例中,纤支镜检查确诊比例明显高于胸部CT的检查。结论:在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中,纤支镜检查更优于单纯的胸部CT检查,在胸部CT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纤支镜检查能够进一步提高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