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材储蓄     
当家过日子,要有点积蓄,存些钱,到需要用时,就方便了。我们搞新闻报道,也要搞点“储蓄”,即把一些有意义的素材尽可能记“存”起来,这叫作资料的积累。实践证明,注意作笔记,积累资料,好处很多: 其一,有价值的素材不会遗漏。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本子记下有价值的素材,一待有空,就可以有计划地将它“取”出,写成报道。去年4月,石庄村一对聋哑青年自由  相似文献   

2.
电子素材     
《电子出版》1999,(1):54-56
电子素材即食图片库潮流与“即食”,创作空间如今多了一种选择──数码化的图片库(StookPhotographs),以香港人最熟悉的即食面作比喻最好不过。从前对于传统图片的繁复制作,要由照片或胶片经过数码化的过程,才可以配合桌上电脑排版上使用,如今有一...  相似文献   

3.
巧找素材     
喜欢写稿的人,最大的苦恼莫过于找不到素材。那么,怎样才能使写稿的素材不断?我的体会是: 做有心人。例如,我家在农村,一次我在做家务事时,见平日放筷子的筷笼由于长时间不清洗,里面积了许多污垢,洗净的筷子放进去,吃饭时再拿出来就很不卫生。而目前许多家庭的筷笼放置在厨房的墙上或碗橱里,主人一般情况下往往忽视它是否清洁。这看起来是小事,但总不注意,说不定哪一天它就会  相似文献   

4.
自1978年我从部队转业到我现在所在的西安朝阳仪器厂之后,先后当过保卫科消防干事、纪委办公室主任、车间党支部书记、宣传部长等职务。因此,尽管现在我已下岗退养,有些过去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仍尊我为赵主任、赵书记、赵部长等,真乃一日为官,职位称呼却受用终生。但我最喜欢听的还是大家称呼我为赵师傅,因为一声赵师傅,便使我与职工之间的距离倾刻拉近了,彼此之间便没了隔阂,即可敞开心扉地进行平等交谈,从而使我从中获得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记得在抢购风那会儿,有位女工对我说,她那位丈夫真是个粗心鬼,抢购了一个铁锅,拿回来…  相似文献   

5.
漫友见面谈起创作时,往往感到没什么可画的,想不出新点子。我觉得这主要是生活不够丰厚,缺乏创作素材。画漫画需要有生活。漫画作者可凭借自己现有的条件,多创造一些搜集素材的机会。我从创作实践中总结出下面四条搜集素材的渠道。一、读报、看电视、听广播报纸、电视、广播都可以提供大量的新闻信息。读者来信可以反映出各种问题;而评论文章则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这是漫画素材的重要来源之一。外国有些漫画家就是通过报纸取得素材,然后构思成漫画的。画专题漫画的,如画政治时事漫画可多订政冶时事方面的报纸,画经济漫画可多看经济报刊,画文教漫画的则多看文教报纸,  相似文献   

6.
拣来的素材     
从事新闻报道工作4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节假日总免不了到街上转几圈。这种习惯给我写稿帮了大忙。 1989年7月一个星期天,笔者到市里玩,炎热的气温“逼”得我冒汗水,这时,我发现市内大街小巷的树荫下,有许多人在下象棋,那认真的劲儿引我靠上去,我问他们热吗?他们说:下起棋来就忘了,自然觉得不热了。我体验了一个小时,果真如此。我考虑:过去,这里的生活单调,很少有人  相似文献   

7.
記得有人这样說过:观点是文章的骨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这譬喻很有道理。一篇文章,即使观点很正确,如果材料貧乏,也不能算是好文章。可見每个从事写作的人,都应該花一些时間来积累素材。有些同志說,我們在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常会碰到許多現象,許多見聞,只要我們随手記下来,将来就可以成为自己可以利用的材料了。但是,我們每天接触到的事物多得很,不加区別地随手記下来,实在沒有必要。“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必須知所取舍,懂得放弃哪些,选取哪些,才可以使我們的“庫存”不致杂乱无章,有如一盘理不清的流水賬。  相似文献   

8.
如果每一次采访,仅仅为了写成一不做反刍、不进行思考,就等于新闻材料的浪费。成熟的新闻工作者要重视新闻素材的“效益”。记者尽管是奔跑的事业,但一个人的奔跑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每一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读2月28日《中华新闻报》刊载的《爱心点燃生命之火》,方知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的《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是稿中被写的人员之一主动将新闻素材送到  相似文献   

10.
一、捕捉阶段:寻找新闻素材 1.做有心人。要做一个“有心人”记,须养成随时随地挖掘潜在新闻素材的良好习惯。新闻多是一时一地的事件,寻找新闻素材却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绝不能平时对社会现实漠不关心,而到接受采访任务后才临时抱佛脚。潜在的新闻素材散布于众多的企业、单位和人物之中,记不仅要在工作中接触它们,还必须在工作之余扩大视野。一则信息、一份件、一次聊天、一件偶然碰到的小事,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众多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记只有做一个有心人,以自己的职业敏感时时处处用心去听、去观察、去接触,抓住一切线索和机会,积累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才能避免新闻采访浅尝辄止,写出的新闻作品才会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11.
高雁 《新闻世界》2014,(6):281-282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文亦是如此。作文素材是行文写作的必须要素。素材之于作文,恰如稻米之于巧妇、阳光水土之于植物、笔墨纸砚之于书画……有则巧妇可蒸煮香喷喷米饭、植物可开花结果、书画可一挥而就……可是许多学生在作文时却冥思苦想,抓耳挠腮,不知所措。那么素材在何处,素材如何使用,平时我们又如何搜集梳理并建立属于自己的素材库呢?一、如何选材?从作文选材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小单位.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是不是就没有东西可写呢?不是。这要看通讯员能否具有抓新闻素材以小见大的基本功。在这方面,笔者结合采写的几篇小稿,谈点粗浅的体会。1988年的一天.我队说石河子消费者协会的同志认真处理市四中一位12岁的文学生三角五分钱的雪花蕾的投诉。我觉得这个事例很感人,我想:消费者协会对一个小学生为几角钱的商品而投诉能如此重视,对消费者为几百元、上干元的商品而投诉的重视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写出了《为了小消费者的三毛五分钱》。被《石河子报》、《新疆日报》采用。今年9月。邮政资费…  相似文献   

13.
常见记者采访时,带上采访机或采访本郑重其事要求被采访者回答问题。我认为这样做很容易使被采访者思想紧张,有些深层次的问题也不易挖掘出来。使采访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能和被采访者互通思想,采用聊天的形式把他引向你所要了解的问题,就会收集到真实、感人的素材。劳模丁春棠是个销售能手,他  相似文献   

14.
新闻,是向读者报告最新发生的事实的,用鲜活素材写稿应该是不言自明的。提出多用鲜活素材写稿,是因为确实存在用不鲜活的素材、或者不会用鲜活素材写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军事情报素材识别,就是对军事情报素材的可靠性、先进性和适用性进行鉴别。并较系统地探讨了军事情报素材识别的必要性和指标,军事情报素材识别的内容,军事情报素材识别的基本方法和军事情报素材识别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去年五月底的一天,我去南京市儿童医院送审反映儿童医院今昔变化的一篇对台广播稿。得悉,这家医院当天完成第一百例小儿心脏手术。我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新闻题材,而当时还没有一个记者去采访。审稿完毕,我征得医院领导同意,立即赶到病区采访。这时,主治医师刚做完手术出来,而且做得相当顺利。我除同有关人品交谈外,还查阅了有关资料,中午就赶写出题为“南京  相似文献   

17.
杨新亚 《新闻窗》2011,(4):33-34
在电视片的制作中,许多编导都会遇到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素材多了舍不得放弃,总觉得很多好素材没用上,心疼!结果,在节目中倾其所有,把片子塞得满满的,回过头来一看,辛苦做出来的节目效果却又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我乡一位姑娘出嫁时只带一幅绣有“百鸟朝凤”图案的壁毯去婆家,一时传为美谈。我立即对此进行了采访,开始想以新闻故事的方式写,但总觉意义不大。请教一位老通讯员,他启发我说:事物不是孤立的。通过此事说明了什么?揭示了什么内涵?这种事在当地是否只有一件?我重新进行了调查才发现,在乡团委、乡妇联  相似文献   

19.
廖大江 《视听界》2011,(6):110-112
逻辑性思维应贯穿于纪录片的拍摄之中。在纪录片拍摄现场会产生三种素材:语言性素材,符号化的视听性素材,以及以镜头序列的形态存在的、展开一个特定时空的视听性素材。这些素材都可以转化为特定的概念,获得自己的语义,在片子的创怍中建立完整的逻辑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通过网络及相关论文笔者了解到中国台湾正在实行数位典藏计划,在详细了解这一计划的过程中,台湾学者对典藏资源的应用服务和商业化运作给我留下了印象,数位典藏国家型计划是同台湾政院国科会所主导,参与的机构包括台湾故宫博物院,台湾大学自然科学博物馆,中央研究院,国家图书馆,国史馆,历史博物馆及台湾文献馆等8个主要典藏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