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螯虾腹屈肌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腹屈肌浅层(慢肌,tonic fiber)肌纤维和深层(快肌,twitch fiber)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浅层腹屈肌肌原纤维有相对长的肌节(5—10μm),肌原纤维直径较大,每根粗肌丝周围有9—12根细肌丝环绕,细肌丝与粗肌丝数量比约为6∶1;深层腹屈肌有相对短的肌节(3—4.5μm),肌原纤维直径较小,每根粗肌丝周围有6根细肌丝环绕,细肌丝与粗肌丝数量比为3∶1。以上结果提示,在决定螯虾腹屈肌收缩速度方面,可能肌原纤维直径大小比肌节长度更为重要。细、粗肌丝排列方式也可能与收缩速度有关。这与脊椎动物骨骼肌的情况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微机AST/386和真彩色图形采集卡CA-540构成的趁科象处理系统上开发了一个软件,包括用于对动物横纹肌粗肌丝的超微结构进行分析的专用模块,一般图象处理系统的通用模块和文件管理模块三大部分。本系统对动物横纹肌粗肌丝的亚结构从旋转功率谱的角度分析了其对称性的存在,并运用图象的迭加,旋转平衡和旋转滤波等手段来处理,显示其对称性;同时,对存在的不对称结构也作了相应的分析处理。利用本系统,对螯虾的  相似文献   

4.
范世藩  陈明 《昆虫学报》1986,(2):139-142
用能溶解肌球蛋白但不溶解副肌球蛋白的溶液(300 mM KCI,pH6.0)处理分离的蜜蜂间接飞翔肌粗肌丝,经数分钟后可以看到粗肌丝端头散开成为多根微丝,微丝数最多为7根。延长处理时间,可以见到粗肌丝中央部分只剩下直径约为5 nm的徽丝。实验结果支持我们以前提出的蜜蜂间接飞翔肌粗肌丝的结构模式,并指示贯穿肌小节、两端都和Z线相连的内芯至少部分由副肌球蛋白组成。只存在于A带的,由6根微丝形成的外套是由肌球蛋白分子组成。  相似文献   

5.
6.
螯虾Procambarus clarki腹屈肌肌原纤维副肌球蛋白和原肌球蛋白已经分离和结晶。在离子强度近于0.3和pH 6.0的溶液中透析,螯虾副肌球蛋白类晶体析出,与原肌球蛋白可以彼此完全分离。经含200mmol KCl,10mmol磷酸缓冲液,pH 6.0溶液或者50mmol BaCl_2 50mmol Tris.HCl_1 pH7.8溶液透析,可以得到副肌球蛋白针状类晶体,周期为14.5或72.5nm。原肌球蛋白溶液经含2%饱和硫酸铵,10mmol醋酸缓冲液,pH 5.1之溶液透析,呈现针状或梭形结晶,具有39nm周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近年来,红螯螯虾养殖面积越来越广泛,明确不同规格的红螯螯虾对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耐受力,有利于提高其养成率,促进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方法】在水温24~25℃、p H 7.9~8.0的条件下,研究了氨氮和亚硝酸盐对红螯螯虾幼虾和亚成虾的急性毒性,分析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结果】总氨氮对红螯螯虾幼虾的24、48、72和96 h LC50分别为188.0、136.15、104.67和88.00 mg·L~(-1),SC为8.80 mg·L~(-1);总氨氮对亚成虾的24、48、72和96 h LC50分别为344.01、270.46、205.15和167.68 mg·L~(-1),SC为16.77 mg·L~(-1);非离子氨对幼虾的24、48、72和96 h LC50分别为10.16、7.35、5.65和4.75 mg·L~(-1),SC为0.48 mg·L~(-1);非离子氨对亚成虾的24、48、72和96 h LC50分别为18.58、14.60、11.08和9.05 mg·L~(-1),SC为0.91 mg·L~(-1);亚硝酸盐对幼虾的24、48、72和96 h LC50分别为46.76、33.88、27.97和22.81 mg·L~(-1),SC为2.28 mg·L~(-1);亚硝酸盐对亚成虾的24、48、72和96 h LC50分别为77.56、59.33、45.41和37.48 mg·L~(-1),SC为3.75 mg·L~(-1)。【结论】红螯螯虾对氨氮的耐受力高于亚硝酸盐,亚成虾对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耐受力高于幼虾。  相似文献   

8.
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螯虾血细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螫虾血细胞的分类与组成进行了染色观察比较研究。根据染色后光镜下血细胞的核质比、颗粒的大小和数量等来对血细胞进行分类,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螯虾的血细胞均可分为透明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三类;其血细胞浓度分别为1.02±0.21×107 Ind·ml-1和0.85±0.15×107Ind·ml-1。2种虾血细胞的颗粒形态存在显著差异;透明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占血细胞总量的百分比在罗氏沼虾为21.3±6.3%,45.7±2.5%,33.0±6.8%:在克氏原螯虾为12.0±5.8%、49.5±5.1%和38.5±9.5%。  相似文献   

9.
红螯螯虾胚胎发育的研究:Ⅱ.消化系统的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组织切片技术 ,研究了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消化系统的发生。红螯螯虾的消化系统由前肠、中肠和后肠 3部分组成 ,前肠和后肠由外胚层形成 ,而中肠源自原肠期由胚胎表面向囊胚内迁移的中内胚层细胞团。前无节幼体期前肠开始发生 ,至后无节幼体期先后形成口道、食道和胃等结构 ;中肠起始于后无节幼体期的次级卵黄锥 ,包括管状中肠和 1对囊状消化腺 -中肠腺 ;后肠端部是前无节幼体期形成的肛道 ,肛道不断向胚胎前端延伸逐渐形成后肠  相似文献   

10.
对未经室内和经室内养殖的雄性日本沼虾进行了研究。,发现随虾体长的增长,共相对螯足长不断增大,鳌足的颜色由清亮变为土黄色,更大的个体螯足可变为墨绿色或蓝色,性腺体重指数也发生变化。结果表明,日本沼虾雄虾在其个体发育中形成三个不同的形态型:小螯足型、中螯足型和大螯足型。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给药方式下,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在水温为(21±1)℃条件下,分别给予20 mg/kg体重单剂量血窦注射或50 mg/kg体重单剂量口灌给药,并于0.083、0.25、0.5、1、2、3、4、6、8、12、18、24和36h时间点采集血淋巴,运用反相色谱法检测血淋巴中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的浓度,采用3p97软件的非房室模型统计矩方法分析药时数据。结果表明:血窦给药后,氟苯尼考的消除半衰期(t1/2)、表观分布容积[Vd(ss)]、总体清除率(CL)分别为8.26h、14.43 L/kg、1.21 L/kg.h,氟苯尼考胺消除半衰期和代谢率(MR)分别为20.28h、9.3%;口灌给药后,氟苯尼考达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消除半衰期、生物利用度(F)分别为2.49 mg/kg、1.0h、10.01h、21.6%,氟苯尼考胺的消除半衰期和代谢率分别为16.0h、37.5%。氟苯尼考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消除比氟苯尼考胺快,并能广泛地分布于身体各组织中;氟苯尼考在胃肠中吸收迅速,但其生物利用度不高,代谢率低。  相似文献   

12.
13.
The current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photoperiodic induction of ovarian maturation in crayfish is based on a photosensitiverhythm related to extraretinal photoreceptors. To test this, two batches of61 juvenile crayfish Procambarus clarkiiconsisting of intact organisms and animals lacking retina and lamina were exposed to 24hlight-dark cycles of different photoperiodic schedules based on a night-breakprotocol for 3 months. Both batches of crayfish showed the greatest ovarianmaturation (size, color, degree and size of oocytes) when the light pulseinterrupted the scotophase at 21:00 and 05:00, showing a bimodal photoinduciblerhythm. Results of the current study indicate that crayfish ovarian maturationdepends on a photoinducible rhythm with two possible states that is relatedto the circadian clock of crayfish. This phenomenon is mediated by extraretinalphotoreceptors. Results are interpreted in the light of models of externalcoincidence. (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 18(3),423–434, 2001)  相似文献   

14.
大黄与黄连对二种淡水虾血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在虾类的养殖中,疾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中草药对海水养殖的中国对虾的免疫促进作用已有不少研究1-2,但中草药制剂在淡水虾中的作用却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采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和黄连(Coptis chinensis)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和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进行拌饵投喂,以测定其是否能增强淡水虾免疫系统的活性并达到防病效果,为在发展大面积养殖淡水虾时利用中草药防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克氏原螯虾幼体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郭晓鸣  朱松泉 《动物学报》1997,43(4):372-381
在实验条件下观察了克氏原螯虾的幼体发育。详细描述了第一至第三龄幼体发育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肌球蛋白工作循环的四态模型,利用化学动力学方法,讨论了动力冲程过程的几率和无机磷酸盐的释放率是影响动力冲程分布的两个重要因素,得到动力冲程的大小近似呈均值为(8-10)nm的高斯分布。  相似文献   

17.
抗菌肽是无脊椎动物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重要的免疫因子,抗菌肽具有良好且广谱的抗菌活性,并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有望替代传统抗生素药物发挥功能.甲壳素(Crustin)是目前甲壳类动物中研究比较广泛的一类抗菌肽家族.研究鉴定了来自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中的一种新型Crustin基因,命名为Pc-C...  相似文献   

18.
We examined the well-known spontaneous discharge (SD) and lightevoked (PD) discharge of the crayfish caudal photoreceptor for the possible existence of a daily rhythm in spike frequency. To do this, we isolated the abdominal nerve cord in vitro and studied its discharge frequency in constant darkness. Single cosinor analysis revealed significant SD and PD circadian rhythms (P <. 05) with periods τ = 24.4h and 24.2h, respectively. These oscillations correspond to an endogenous circadian discharge of the caudal photoreceptor that is enhanced by light. The importance of this rhythm in the adaptive behavior of crayfish is discussed. (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 18(5), 759–765, 2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