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控制探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就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造成面源污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观念上、政策上、技术上对农业面源朽染控制做了一些探讨,以促进农村水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水质保护极其重要,以小流域为单元建设面源污染生态阻控系统是控制库区氮磷输入的重要途径。结合丹江口库区现状,提出“控山”“净水”“护林”“保田”“治村”五位一体的小流域面源生态阻控总体思路,将汇水流域、汇水沟道、塘洼节点等区域的措施耦合衔接,功能上互补,形成生态阻控系统。小流域面源生态阻控技术的实施包括本底调查和问题识别、措施布局设计、工程建设和运行监测等步骤。该技术方法在丹江口库周的钱家沟小流域开展了应用实践,阻控系统建设完毕后的监测结果显示,小流域TN平均下降33.9%,TP平均下降49.1%,总体阻控效果较好,可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小流域的面源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别用基于城市下垫面和雨污排放口监测方法对内江市建成区城市面源进行3次全过程降雨监测。结果表明:(1)屋面5种污染物3次降雨的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EMC)平均值均低于其他监测点位。雨污排放口氨氮、总氮的浓度总体高于其他监测点位。交通道路,尤其是交通主干道,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大,各种污染物浓度都普遍较高。(2)交通主干道的降雨初始冲刷效应(FFE)最明显,其次为一般道路、庭院、屋面;雨污排放口的FFE很不明显。(3)两种监测方法相对误差最大的是9月6日总磷的估算结果,为14.75%;两种监测方法所得的COD相对误差最大,为9.10%~14.30%,相对误差最小的为氨氮。(4)比例推算法与基于城市下垫面监测方法的相对误差为1.3%~19.2%;排放强度法与基于城市下垫面监测方法的相对误差为0.7%~25.4%。  相似文献   

4.
5.
小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小流域面源污染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水环境问题,而农业面源污染又是重中之重。文章探讨了小流域面源污染的基础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了小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天目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天目湖是溧阳市饮用水源地,近年的水质下降,与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和旅游产业发展不无关系。因此,通过对农田、林地、居民居住地地表径流污染以及畜禽、水产养殖、农村生活及旅游等氮、磷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提出农业化肥减施、种植业结构调整、农田基础设施生态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江苏省沛县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指出现阶段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及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对其他地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植草沟在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暴雨径流造成的城市面源污染已引起广泛重视,为控制和削减进入受纳水体的径流污染负荷,各种技术措施得到发展,植草沟便是其中之一.植草沟是景观型地表沟渠排水系统,从植草沟定义、类型、设计计算、参数确定、运行维护及应用实例方面作了较详细介绍.植草沟在条件合适时可代替传统的雨水管道,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针对农村面源污染日渐突出的问题,以农村饮用水源地黄沙港为例分析了农村面源污染的现状和成因,并从乡镇规划、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畜禽水产业污染治理、农药化肥的施用、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等方面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控制途径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面源污染末端治理难度大、成本高,必须将其控制在农业生产源头.分析了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成因,提出根据不同区域的环境功能和农业区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农业投入品源头控制、耕作方式革新、循环农业技术推广、绿色补贴政策引导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等途径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了解面源污染管理中不同类型工程设施的性能,本文对人工湿地、草生水路、植被过滤带、物理过滤池、渗滤沟及水力分离器的污染物去除效率及费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工程设施对污染物质的去除能力不同。物理过滤池、人工湿地及渗滤沟在总体上表现出较高的污染物去除能力。而费用(包括建设费用和运行维护费用)比较发现,物理过滤池费用较高而人工湿地、植被过滤带及渗滤沟费用相对较低。较高费用的工程设施具有较高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如物理过滤池。而较低或中等费用的工程设施未必具有较低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如人工湿地。故在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措施的选择中,应综合考虑不同设施的污染物质去除能力与建设及维护费用等指标。  相似文献   

12.
基于SWAT模型的流域面源污染模拟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流域面源污染模型往往忽略或简化河道内污染物变化过程的缺陷,探讨了河道水质模型对流域面源污染模拟的影响.以太湖流域浙西区的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一定物理机制的分布式面源污染模型SWAT模型,分别以激活和不激活其嵌套的河道水质模型QUAL2E,即SWAT模型与QUAL2E模型紧密耦合和松散耦合两种情况进行模拟,并比较了对TN及TP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丰水期与平水期的模拟结果并没有显著差别;但在枯水期,由于水量较小,河道内污染物变化过程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同时引入QUAL2K模型,分析认为改进河道水质模型对提高SWAT模型模拟精度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国外最佳管理措施在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概述了国外最佳管理措施(BMPs)在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中的应用现状,工程措施有人工湿地、植被缓冲区和水陆交错带;管理措施有测土施肥、变量施肥、免耕-少耕法和生物篱等,以及它们所取得的成果,并展望其在国外和国内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岩口水库上游村庄为研究区域,分析了该区域农村存在的点源污染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可行的治理对策。实地调研发现:当地农村整体经济水平较好,水冲厕和淋浴设施配备齐全,自来水管网普及率达80%以上,但村民节、排水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形成的用水习惯导致“污水入塘,净水入网”的现象普遍存在;村内现状污水管网存在设施缺陷、雨水体系不健全和污水管道错接漏接等情况,导致晴天污水外渗,雨天雨水入网;强降雨天气条件下往往出现倒虹管排水不畅、检查井溢冒的现象,导致水库水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考虑到上游村庄点源污染对水库水质的威胁,结合当地村民生活习惯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从政策引导、管网运维和项目实施3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点源污染问题的策略,以期为其他有类似农村点源污染问题的库区水质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其地处河套灌区,是灌区排水的承泄湖。多年来面临着严重的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水环境污染等问题,而改善和治理湖泊水环境的基础是要厘清乌梁素海流域灌区退水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问题。基于无人机获取的高分辨照片与遥感影像和地面实测数据相结合所获取的精准种植结构数据可作为SWAT模型输入的土地利用数据,以确保对农业面源污染迁移转化过程的模拟更接近真实情况。结果表明,基于作物种植结构数据对流域径流模拟精确度较高,率定期R2为0.74,NES为0.81,验证期R2为0.78,NES为0.67。TN和TP在2010—2020年间整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季节分析发现,TN和TP均表现为春季负荷量较高。空间分布表明,乌梁素海流域总氮年均负荷量在南部的河套灌区较高,北部草原区较低,在流域东部番茄、瓜果、甜菜等经济作物集中分布的区域,TN负荷量为30~45 t·a−1;总磷污染物负荷量的空间分布与总氮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以玉米和葵花为主的子流域,TP年均总输出量均超过10 t·a−1。本研究结果可为乌梁素海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及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分布式模型SWAT为研究工具,在气候、土壤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模拟了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对于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至2007年,研究区由土地利用所造成的非点源污染TN总体呈减少趋势,4种土地利用情景下模拟得到的年均非点源污染TN分别为1 841.60、824.86、1 790...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最佳管理实践(BMP)理念和方法,以中新生态城为例,采用多属性决策分析方法的ELECTRE-Ⅲ方法和模型,采用VisualBasic语言自行编制辅助计算机程序,对该地区8种雨水控制管理措施进行了优化比选。优选结果表明,对于中新生态城,8种雨水控制管理措施的优选排序为:湿地〉地下蓄水库〉人渗沟〉可渗透路面砖〉道路边沟〉绿色屋顶〉下凹绿地〉绿化缓冲带。  相似文献   

18.
人工河岸湿地对面源污染的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市河道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考虑到华南地区河流水量、水质、水温季节性变化大的特点,构筑了人工河岸湿地试验系统,对该系统约13个月连续性运行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水力负荷为15cm/d工况下,试验系统对高锰酸盐指数、SS、NH3-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0%、60%、50%、35%和45%;系统对高锰酸盐指数、NH3-N和TN的去除效果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处理效果好于冬季;SS处理效果受季节影响不明显;TP初期处理效果好于末期。该人工河岸湿地既能较好地改善水质,又能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是一项适合城市河道污染治理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区域污水收集、截污系统的完善与水质净化厂出水标准的提高,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控制,城市面源污染对河流水质的影响越来越凸显。针对当前城市内河流集水区域城市面源污染负荷难以量化、对水体水质影响效应难以解析等问题,以深圳市观澜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流域的现场勘察调研与地表累积物采样研究,来修正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与SWAT模型的城镇数据库,构建流域城市面源污染评价模型。结果表明:SWAT模型城镇数据库中地表沉积物最大累积量(DIRTMX)、地表沉积物中总氮含量(TNCONC)、地表灰尘累积半饱和时长(TNALF)与地表灰尘总磷含量(TPCONC)对TN与TP负荷的模拟最为敏感;建立的SWAT模型对观澜河流域径流量、TP与TN模拟验证期的纳什效率系数(ENS)分别为0.79、0.7、0.67,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1、0.77、0.81,模型拟合结果较好。应用SWAT模型分析了2018年观澜河流域TN和TP的城市面源污染时空分布特征:TN和TP输出最高值为13.31~14.91 t·km−2和1.69~1.86 t·km−2;8月份观澜河流域降雨径流污染最为严重,TN和TP负荷分别为2.15 t·km−2与0.24 t·km−2。上述评估结果可为区域城市面源污染的负荷量化与影响效应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