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眼内异物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21眼)眼内异物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眼内异物的不同位置、不同性质和并发症的种类而采取4种不同的术式摘出异物:原路异物摘出术;经睫状体平坦部磁铁吸出术;经后巩膜切口直接磁铁吸出术;玻璃体切除异物摘出术。摘出异物后处理相关的眼前、后段损伤。结果21例眼内异物全部摘出成功。术后1月矫正视力:光感1眼,0.05~0.2者11眼,0.3~1.0者9眼。结论根据眼内异物的位置、性质、大小及并发症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保证了异物的成功摘出,并避免了手术并发症、保持或恢复有效的视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深层角膜异物摘出的技巧。方法 在眼科手术显微镜下 ,用一次性 15°角膜刀 ,从异物旁切开 ,用一次性针头 ( 6号半 )剔出 ,如为磁性异物 ,用电磁铁将其吸出。结果  96例随访 1月~ 1年 ,保持原来视力 5 5例 68眼 ,占 5 7.3 %。3 6例 3 6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 ,占 3 7.5 %。 5例 10眼视力下降 ,占 5 .2 %。摘出异物后 ,无一例角膜穿孔 ,无明显角膜瘢痕。结论 用一次性锋利刀从异物旁切开达异物处摘出角膜异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自1970年1月至1990年12月共收治晶体异物62例。磁性55例,非磁性7例。根据异物性质、伤口大小、晶体混浊程度、视力情况,讨论手术与否及手术方式.1.白内障联合异物摘出术。2单纯性晶体异物吸出术。3.白内障联合异物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3例非磁性异物未行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手术技术摘出眼内非磁性异物的方法。方法依据详细和可靠的病史、系统和细致的眼部检查以及必要的特殊检查对486例(486眼)眼内非磁性异物进行准确定位,在手术显微镜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摘出不同部位的非磁性异物。结果486例(486眼)的眼内非磁性异物均成功摘出,显微手术对眼球的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视力好。结论显微手术摘出眼内非磁性异物是很好的治疗方法,手术前对眼内非磁性异物的准确定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眼球壁异物经玻璃体手术摘出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手术摘出眼球壁异物的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51例(51眼)眼球壁异物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异物机化包裹切开摘出异物,联合眼内光凝、C3F8或硅油填充、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结果 本组48例一次摘出异物(一次摘出成功率94.12%);因异物牢固嵌顿于巩膜,术中改为后径摘出成功2例。因术中出血而再次手术摘出1例(总的摘出成功率100%)。视力增加者44例(86.27%),手术并发症为玻璃体积血4例(7.84%),视网膜脱离3例(5.88%),异物未摘出3例(5.88%)。结论 玻璃体手术治疗可有效摘出眼球壁异物,提高术后视力,并可同时处理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眼内异物中 ,晶状体异物较常见 ,以往处理原则是待晶状体混浊后 ,将白内障与异物一起摘出 ,也有先取出异物 ,以后再行白内障手术。我们采用一次手术摘出异物同时行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获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完成该联合手术共 9例 ,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18~ 6 0 a,随访 0 .5 a以上。其中磁性异物 7例 ,石块2例。异物长 0 .5 m m以下者 6例 ,0 .5~ 1mm者 3例。异物存留时间 1wk~ 3m o。 4例晶状体混浊局限 ,3例继发青光眼。术前视力光感 4例 ,手动 1例 ,1m数指 4例。1.2 手术方法 常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作者自1962年设计并开始应用于临床的磁棒接力法摘出眼内异物,并从物理学的原理方面对这一手术方法进行了阐述。经过20年的临床应用,证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采用这种手术方法,摘出成功率为96%,解决了一些难于摘出的眼内异物的手术问题。器械设计:直径为1、1.5及2毫米的软铁棒,长40~50毫米,前端钝圆,后端为平头,棒的表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极部眼内异物摘出方法。方法借助眼用黏弹剂(玻璃酸钠)的黏弹性和内聚性,首先将异物包绕、游离、悬浮,然后视异物大小、形状酌情选用自制异物回吸针头或异物钳摘出异物。结果本组17例(17眼)后极部眼内异物,均一次顺利摘出,无一发生手术损伤或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提高者14眼,视力不变2眼,下降1眼。结论借助黏弹剂游离悬浮法摘出后极部眼内异物,可明显降低手术难度、手术损伤及手术并发症。尤其是悬浮回吸法,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9.
根据164例眼内异物摘出术(磁性122,非磁性42)。在现代检查和手术方法的发展和启发下,我们对玻璃体内异物摘出的定位和手术方法要点进行介绍。磁性异物摘出成功率99%,非磁性97.6%。关键是精确的定位和谨慎地手术,并注意选择适应问题。除正确的X光拍片外,超声波检查判断球内、球外异物很有价值。磁性异物用传统方法,中间质混浊用张效房方格定位,能看到异物用直接定位法,和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破口定位一样。各定位方法相互补充,经平坦部玻璃体显微手术适用于传统方法不能摘出的异物病例,包括非磁性异物和包囊附着于乳头附近视网膜上的异物。我们建议用一只器材的玻璃体显微手术,在裂隙灯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无需玻璃体切割,简便有效。经平坦部非磁性异物摘出术的主刀者应有显微手术技术经验,特予强调避免发生因异物摘出引起严重併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摘出眼球内异物的各种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眼球内异物摘出的各种手术方式以及治疗结果。 结果:内路法和外路法均能成功摘出异物,无并发症,二者手术效果相当。同时伴有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异物摘除,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结论:眼内异物摘出以不进一步损伤眼组织为原则,必须综合分析异物的大小、位置及并发症,以选择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11.
眼内异物摘出术手术径路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寻求摘出眼内异物的最佳手术径路。方法 对22例眼内异物进行回顾性研究,12眼用传统的巩膜切开法,10眼用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摘出异物。结果 传统方法和玻璃体切除术法均成功地摘出异物。单纯伴玻璃体出血机化者,经玻璃体手术术后视力明显提高。同时伴视网膜脱离者,异物摘出联合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结论 眼内异物摘出以不进一步损伤眼组织为原则,必须综合分析异物位置及其并发症,以选择手术路  相似文献   

12.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后段复杂性眼内异物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评估玻璃体切除术在眼内异物摘出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4月-1998年12月间经玻璃体手术摘出的眼后段复杂性眼内异物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29例,均一次摘出异物,异物摘出率100%。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切除术摘出眼内异物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摘出眼内异物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 从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用玻璃体切除术摘出眼内异物的70例(71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1l眼中69只眼经玻璃体手术摘出异物,成功率97.18%.1只眼因术后发牛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摘除眼球,其余70跟眼球得以保存.术后视力改善48只服(67.61%),无变化11只眼(15.49%),视力下降12只眼(16.90%).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9只眼;继发性青光眼3只眼;眼内炎1只眼;硅油从贯通伤后巩膜伤口漏出至结膜下1只眼.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具有在直视下摘出眼内异物,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处理伴随病变,为视功能恢复创造条件等优点,应尽早手术摘出眼内异物.早期手术和术中恰当的处理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睫状体平坦部及其附近磁性异物的摘出。方法回顾性分析位于睫状体平坦部附近的磁性异物20例(20眼)。结果CT扫描及X线定位确诊20例眼内磁性异物位于睫状体平坦部及其附近,其中19例进行经巩膜的异物摘出术,1例因伴有玻璃体浑浊而进行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出联合手术。一次异物摘出成功率为100%。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占90.00%。结论对睫状体平坦部及其附近磁性异物,传统经巩膜的异物摘出手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和经济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眼内非磁性异物的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自1998年1月~2006年6月共收治眼内非磁性异物41例(41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物最大10mm×9mm×6mm(石片),最小0.5mm×2mm(睫毛)。异物在前房26例,晶状体5例,玻璃体腔9例,视网膜异物1例。采用角膜缘切口27例(其中白内障摘出联合摘出异物5例);睫状体平坦部切口9例;后路切开3例。手术成功取出36例,取出率87.80%;手术未摘出异物者2例;未行手术者1例;眼球摘除者2例。结论对单眼反复发作药物难以控制的葡萄膜炎病例,要想到眼内异物尤其是非磁性异物的可能性。应详细追问病史,充分应用X线、B超、CT、MRI等检查,尽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摘出眼内异物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 从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用玻璃体切除术摘出眼内异物的70例(71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1l眼中69只眼经玻璃体手术摘出异物,成功率97.18%.1只眼因术后发牛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摘除眼球,其余70跟眼球得以保存.术后视力改善48只服(67.61%),无变化11只眼(15.49%),视力下降12只眼(16.90%).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9只眼;继发性青光眼3只眼;眼内炎1只眼;硅油从贯通伤后巩膜伤口漏出至结膜下1只眼.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具有在直视下摘出眼内异物,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处理伴随病变,为视功能恢复创造条件等优点,应尽早手术摘出眼内异物.早期手术和术中恰当的处理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眼内异物磁棒接力摘出法,于1962年首先由张效房教授应用于临床。1989年周开宁等予以改进,称为“套式磁棒”。作者试用环式磁棒摘出眼内异物,甚感简便实用,特予介绍。 1 临床资料 1.1 器械设计 材料为软铁棒,民用的铁丝即可,环部与磁棒用同一根铁丝制做而成。(见图1)  相似文献   

18.
玻璃体切除与眼后段异物摘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报告了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段眼内异物摘出的方法和效果。对晶状体和(或)玻璃体混浊者,经眼科A/B超声和CF扫描证实是眼后段异物后,作玻璃体切出,或联合晶状体切出,然后用异物爪直视下或接力磁吸法,自平坦部或经前房摘出异物。接受治疗的15例(15眼),有14眼(93.3%)一次手术搞出异物,1眼(6.7%)失败。术后平均追踪13月,视力提高者10例,不变4例,下降1例。1例出现现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搞出具有安全、准确、损伤小、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眶内异物摘出病例分析及切口部位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57例眶内异物手术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手术切口部位选择进行探讨。方法;57例眶内异物患者,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原伤口,结膜切口,异物对应部位皮肤切口,外侧开眶及眼球摘出联合眶内异物摘出等方法进行手术,结果:57例一次手术摘出51例,二次手术摘出4例,三次手术摘出2例,术后视力提高37例,不变16例,下降4例,术后复视3例,轻度上睑下垂2例,经治疗后均于10天内消失,结论:眶内异物摘出术应注意切口部位的选择,避免损伤眼部重要组织,球后较大异物及视神经旁异物外侧开眶比X线透视下摘出异物更为安全,小而较深且无不良反应的异物最好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眼内异物定位与摘出手术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摘出眼内异物的最佳定位方法及手术径路。方法 对1997年3月-2000年11月收治的32例(32眼)眼内异物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异物定位方法的准确率及手术径路的选择。结果 32例眼内异物定位准确率:检眼镜法为21.9%;X线法为87.5%;B超为78.1%;CT为81.3%。手术径路:传统方法和玻璃体切除法均成功地摘出异物。结论 同时采用数种眼内异物的定位方法,才较精确。手术径路以不进一步损伤眼组织为原则,综合分析异物位置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