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丽萍  何霞  陆琪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644-2645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对择期腹部手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时间进行了对比研究,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身麻醉前导尿组,全身麻醉后导尿组.麻醉前导尿组均在麻醉前5 min留置尿管,麻醉后导尿组均在气管插管后留置尿管.结果:麻醉前导尿患者术后舒适度较好,麻醉后导尿患者可能对留置尿管过程缺乏记忆,舒适度较差.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留置尿管最佳时机应该在手术前5 min.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老年眼科急症手术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法 综合分析高龄对麻醉用药的影响与具体麻醉处理.结论 麻醉前必须对病情及并存病给以足够的评价及治疗,麻醉中给以充分的监测及妥善的处理.术后更要防止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才能保证麻醉及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3.
李宁 《华夏医学》2008,21(2):377
低氧血症是麻醉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通过加强有效的生理监测,早期发现并纠正麻醉后低氧血症是完全可能的.但应警惕导致低氧血症的不常见或易被忽略的因素.现将我院一例胸外伤全麻术后苏醒延迟的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神经阻滞麻醉常出现麻醉效果欠佳,遇此情况常采取静脉强化麻醉来辅助,以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和满足手术的要求.然而,强化麻醉药物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因此,如何避免强化麻醉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成为临床麻醉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作者近两年实施阻滞麻醉加静脉强化300例中,均采用麻醉后面罩吸氧,取得较好效果,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后,预防麻醉清醒前后并发症的一般护理方法.方法 针对术后病人麻醉清醒前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危险情况,实施相应护理.结果 有效地控制麻醉清醒前后并发症等危险情况的发生,为患者早日康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早期小鼠肺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安定-氯胺酮麻醉对其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70只成年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烧伤组、烧伤后麻醉组,20%~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烧伤作为烧伤模型,烧伤后麻醉组在小鼠严重烧伤后立即肌肉注射安定0.4mg/kg、氯胺酮10mg/kg进行麻醉.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G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在严重烧伤后30min,小鼠肺组织中GR蛋白表达水平就已经开始降低,12h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而烧伤后应用安定-氯胺酮麻醉,小鼠肺组织GR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严重烧伤可引起小鼠肺组织GR表达水平的早期下降,而严重烧伤后应用安定-氯胺酮麻醉能显著抑制GR表达水平下调,结果提示安定-氯胺酮麻醉可能部分改善严重烧伤诱发的应激状态,这可能与抑制GR表达水平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麻醉苏醒期烦躁较常见,与麻醉中用药、苏醒期应用催醒药和术后疼痛等有关.考虑术前患者存在许多心理问题,术前心理内稳态失衡可能与麻醉苏醒期烦躁有关.因此进行该研究,以期观察术前心理支持疗法对麻醉苏醒期烦躁发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曾新生  彭燕一 《广东医学》2007,28(7):1141-1142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方法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69例(109眼)青光眼患者用爱尔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109眼麻醉成功率达100%,效果满意,术中未出现常规麻醉可能出现的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 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行小梁切除术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性高,适应证范围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orexin-A对氯胺酮麻醉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及基底前脑ChAT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40只老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orexin-A低剂量组、orexin-A高剂量组,各10只.以100mg/kg氯胺酮腹腔注射建立实验模型.麻醉10min后,治疗组侧脑室注入orexin-A 1、4nmol/10μL.对照组注入等量人工脑脊液.以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麻醉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基底前脑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的表达变化.结果 (1)氯胺酮麻醉后老年大鼠Morris水迷宫成绩明显下降,orexin-A可提高水迷宫各观察指标成绩,以4nmol剂量效果显著(P<0.05,P<0.01).(2)氯胺酮麻醉后,基底前脑ChAT表达降低,4nmol orexin-A能部分逆转其变化(P<0.05).结论 一定剂量orexin-A可明显改善氯胺酮麻醉后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此效应可能与其逆转麻醉后大鼠基底前脑ChAT的低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地震掩埋伤患者的麻醉处理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6例掩埋伤患者的19例次麻醉情况、特殊患者的处理以及术中监测和麻醉管理要点.结果 除个别危重患者(长时间掩埋)术中出现与容量和麻醉深度无关的血压、心率波动外,麻醉效果满意,所有全身麻醉患者术后顺利拔管,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地震掩埋伤患者、尤其是长时间掩埋伤员适当的术前准备和麻醉选择非常重要,麻醉中加强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监测和维护是麻醉成功的重要环节,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能与强烈应激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减退,常并存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呼吸系统疾病,增加了手术及麻醉的危险.目的 讨论老年眼科急症手术麻醉选择及麻醉处理原则.方法 分析和归纳不同类型的麻醉药于手术中的选择原则.结论 麻醉前必须对病情及并存病给予足够的评估及治疗,麻醉中妥为监测及处理.术后更要防治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才能保证麻醉及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2.
嗜铬细胞瘤手术和麻醉中血压的控制是重要的问题,主要在麻醉诱导到肿瘤切除前可能发生高血压危象,整个麻醉及手术过程可能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切除肿瘤后出现急剧低血压,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Apgar报道1951年以前该手术死亡率为24%,左藤1957~1971年报道是6%,而1971~1980年死亡率已下降到3.5%.说明手术麻醉及处理的改进极为重要.我们根据ATP降血压的药理作用,在术中剥离肿瘤时静滴ATP,能使血压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切除肿瘤.现将2例的经过和体会报告  相似文献   

13.
庞宏宣 《广西医学》2006,28(11):1809-1809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导致局部临床症状,其血栓脱落后顺血流经右心导致肺动脉栓塞后果尤为严重.由于术前抗凝剂的使用、术中可能发生栓塞等危险,麻醉选择及麻醉管理尤为重要.我院2004年至今共完成32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麻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杨凤春 《中原医刊》2005,32(20):89-89
手术结束,麻醉终止,经手术室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回病房,但由于受麻醉药物的影响,病人时常呈未清醒或半清醒状态,这期间病人随时会发生窒息、意外损伤、出血或休克的可能.因此,做好麻醉术后病人清醒期间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术后瘙痒是ICU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可能与麻醉用药(包括鞘内应用阿片药物)有关,目前尚未阐明术后瘙痒的发生机制.现就目前麻醉与术后瘙痒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对于术后瘙痒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进行基础与临床研究,为制定更好的治疗和预防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重视手术麻醉后神经精神障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杨天德 《重庆医学》2007,36(16):1575-1576
手术麻醉后患者出现神经精神障碍(neuropsychological disturbances,ND)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手术麻醉后ND可增加术后护理的工作量和治疗费用,甚至增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已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值得广泛重视[1].本文简要介绍了手术麻醉后ND的表现形式、发生的可能机制、发生率与影响因素以及防治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方军  蔡淑女 《浙江医学》2004,26(9):688-689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是外科术后院内感染的主要类型之一[1],其发生率可高达36.5%[2].术前呼吸道已有感染的患者,在使用麻醉呼吸机时常污染呼吸机回路管道系统,使麻醉呼吸机可能成为院内感染源之一.为此本院自2002年开始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推广使用呼吸过滤器,使全麻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明显下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无肌松药麻醉技术在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取我院近期对1例重症肌无力病人施行胸腺切除术时,采用无肌松药麻醉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患者采用无肌松药麻醉技术后28d,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无肌松药全凭静脉麻醉技术可安全应用于重症肌无力胸腺瘤切除术,能避免肌松药使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硬膜外麻醉的效果;结果 55例患者硬膜外麻醉下安全顺利地完成手术.讨论 硬膜外麻醉具有操作简便、容易掌握、便于围手术期管理的特点,避免了全麻气管内插管所造成的术后咽部疼痛和可能引起的呼吸道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 ,LC)早期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51例ASAⅠ-Ⅱ级择期行LC术患者,患者年龄为32-63岁,麻醉后分成三组:全凭静脉麻醉组、全程吸入麻醉组、静吸复合麻醉组.分别在手术前1d和手术后的第1、3天和第7天记录患者术后能力恢复情况,并比较其变化,分析、评价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情况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的各项数值均不同,且不同组别的患者各项数值也不尽相同.结论不同全身麻醉方法不会导致增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POCD发生率,对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