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部分切除术与全子宫切除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子宫部分切除术组患者的性欲异常症状、性唤起异常症状、性高潮异常症状、性心理异常症状、性行为异常症状评分及综合评分均明显比全子宫切除术组高,性生活质量提升程度明显比全子宫切除术组高(P<0.05);术后1个月子宫部分切除术组患者的E2水平明显比全子宫切除术组高,FSH、LH水平均明显比全子宫切除术组低,性激素水平改善程度明显比全子宫切除术组高(P<0.05)。结论:子宫部分切除比全子宫切除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毛丽伟 《中国性科学》2013,22(5):25-26,34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与次全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性生活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妇科收治的107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则采用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采用最新的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和手术后6个月调查两组患者术后性生活情况。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各维度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后6个月,B组患者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子宫次全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性生活的影响较小,应慎重采用子宫全切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对子宫全切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全切患者40例,采用本组盆底肌锻炼方法,比较干预前后盆底肌收缩时间和阴道内收缩压力,统计干预前后每周性生活频率,以及性唤起时间、获得高潮时间和性交时疼痛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盆底肌收缩时间显著长于干预前(P〈0.05),阴道内压力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患者每周性生活频率超过2次者显著多于干预前(P〈0.05),且每周性生活频率少于1次者显著少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患者性唤起时间显著快于干预前(P〈0.05),性交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获得高潮时间显著快于干预前(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能显著减少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性交不适,提高女性对性生活的渴望,提高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与分析盆底肌训练对子宫全切术后性生活的影响及患者满意度评价。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5例接受子宫全切术的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该组患者进行盆底肌锻炼,对比锻炼前后盆底肌收缩时间、阴道内收缩压力、性唤起时间、获得高潮时间及对性生活的满意度。结果:该组患者干预前盆底肌收缩时间、阴道内压力、性唤起时间、获得高潮时间分别为(2.16±0.38)s、(26.54±5.34)mm H_2O、(28.7±6.7)min、(23.6±5.7)min;干预后盆底肌收缩时间、阴道内压力、性唤起时间、获得高潮时间分别为(5.54±0.48)s、(47.68±7.95)mm H_2O、(10.6±1.5)min、(12.4±2.6)min,组间相比差异显著(t=3.55,P〈0.05;t=3.21,P〈0.05;t=3.67,P〈0.05;t=3.72,P〈0.05)。该组患者干预治疗前的满意度为62.22%,干预治疗后的满意度为88.89%,组间相比差异显著(χ^2=6.78,P〈0.05)。结论:对子宫全切术患者实施盆底肌锻炼可显著提高其性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子宫全切手术患者性生活的影响因素以及探讨相关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子宫切除患者共168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患者在手术前后的性生活情况,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结果:手术后分别有67.9%患者出现性欲下降,有52.4%的患者在性交过程中出现疼痛情况,有45.2%的患者在手术后的性交频率出现下降。入选患者在手术后其性交频率明显下降,其中每2个月有1次性交以及每月1次性交对比手术前明显有所提高;而性交频率每周1~2次则是出现下降,手术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入选患者在手术后SCL-90评分显著上升,而SAS评分以及SDS评分也出现明显升高,手术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而患者的性生活满意度,患者手术后对于性生活的满意度出现明显下降,手术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子宫切除后影响患者性生活的原因主要是性欲下降,其次是性交疼痛干涩以及性交频率下降等。同时患者术后产生的抑郁和焦虑等心理情绪也同样影响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郑巧玲  叶红 《中国性科学》2013,22(6):81-82,92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全切与次全切术患者性生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子宫全切与次全切术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名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通过性调查问卷和生活质量问卷,比较并观察半年后两组患者的性生活状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实验组性生活频率、性欲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性生活不适感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实验组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疲惫疼痛、失眠虚弱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全切与次全切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临床上可以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包皮环切术对成年包茎患者术后性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46例患者,行包皮环切术,比较手术前后患者性功能、性冲动、阴茎勃起、射精、性欲以及自我意识、问题评价、心理变化等,比较性生活在手术前后的满意度变化。结果:患者性功能、性冲动、射精功能、性欲以及自我意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勃起功能及心理健康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患者术后的性生活自我满意率和伴侣满意率均较术前提高(P〈0.05)。结论:包皮环切术对一般男性性功能没有明显影响,但可改善勃起功能,从而提高包茎患者性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性科学》2015,(10):16-19
目的:探讨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与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关系,为提高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子宫恶性肿瘤1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子宫切除术组97例,次全子宫切除术组97例。采用不同方式手术后,分别比较两组子宫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性激素变化情况、性生活质量和满意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全子宫切除术组患者术后黄体生成素变化情况为(34.91±1.32)m IU/m L,促卵泡激素(19.28±1.13)m IU/m L;次全子宫切除术组患者术后黄体生成素(25.67±1.44)m IU/m L,促卵泡激素(14.69±1.54)m IU/m L;手术后,全子宫切除术组的激素变化水平明显高于次全子宫切除术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2)全子宫切除术组患者术后性欲评分(159.93±11.31)分,性高潮评分(161.25±14.17)分,性心理评分(165.71±19.64)分;次全子宫切除术组性欲评分(187.21±9.18)分,性高潮评分(190.42±12.56)分,性心理评分(184.49±16.71)分;术后次全子宫切除术组性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全子宫切除术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手术是子宫恶性肿瘤的常见手术方式,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影响较小,性生活质量和满意程度均较高,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及分析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性生活质量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以为其性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进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80名健康同龄体检者为对照组,将两组的FSFI问卷评分进行比较,然后将观察组中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情绪状态、手术种类及手术方式的FSFI问卷评分结果,并以Logistic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FSFI问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情绪状态、手术种类及手术方式的FSFI问卷评分也存在明显差异,经Logistic分析上述指标均与此类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有密切的关系,P均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性生活质量状态相对较差,且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情绪状态、手术种类及手术方式均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686例妇女子宫切除术后性生活质量调查分析,旨在探讨影响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以及防治措施。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本文资料来自1992年1月至1995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施子宫切除术的907例妇女(丈夫健在)术后性生活质量调查表。2.方法:对要调查的妇女以填表(自己设计)的方式进行信访,要求病人填表要真实,答应为病人保密,填表后邮寄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阴式子宫切除术在子宫肌瘤中的应用及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随机选取于2008年8月至2014年1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7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试验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子宫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记录患者住院时间、镇痛剂使用例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例使用镇痛剂,无切口感染及其它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22例使用镇痛剂,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时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疼痛时间均显著较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切口感染及脏器受损现象,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进一步加速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荐使用于临床当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微导管超选择插管对于子宫肌瘤介入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子宫肌瘤育龄女性180例根据随机抽签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都给予导管插管栓塞治疗,治疗组选用聚乙烯醇颗粒进行插管栓塞,对照组选择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插管栓塞。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4.4%,两组疗效都比较高,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FSH、LH与E2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过观察,治疗组的盆腔感染、闭经、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年,经过观察,治疗组的半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在改善子宫肌瘤症状以及缩小肌瘤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对内分泌激素影响小,采用聚乙烯醇颗粒进行导管插管的安全性更加好,短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和分析子宫肌瘤子宫全切术后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具体变化情况。方法:选取35例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常规的B超以及探测宫腔检查,同时采取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在术前月经6d和术后1,3,7个月进行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等进行免疫检测。另外对所有患者手术之前和手术后1,3,7个月的卵巢衰退病状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的各类激素水平都出现了明显的提升,在术后7个月时测量值最高。患者手术之后出现盗汗,以及阴道干涩等症状也有了明显的递增,从术前的48.5%增加到术后7个月的86.0%。结论:进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在手术之后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卵巢衰退表象,同时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以及催乳素等激素水平同手术之后时间体现出正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焦虑抑郁情绪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选择手术途径不同分为TVH组31例,TAH组57例,LAVH组28例,术后随访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性生活质量。结果:术后TAH组患者和TVH组患者总体性生活质量降低;LAVH组患者手术前后SAS评分显著降低(P0.05),其中LAVH组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余两组,焦虑评分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VH途径行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性生活质量影响较少,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52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所有患者生活质量,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及术后1、2、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治疗后血清FSH、LH、E2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2、3个月的SF-36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可有效提高子宫肌瘤患者手术疗效,改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骶前神经切断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症病灶清除术,观察组联合骶前神经切断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术后72h及术后1周疼痛变化情况,统计存在性功能相关障碍比例,及两组恢复性生活时间、性唤起时间、每月性生活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72h及术后1周其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在阴道干涩、性交痛、性欲低下及性高潮缺失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生活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性唤起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每月性生活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清除联合骶前神经切断,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减少发生性功能障碍比例,缩短性唤起时间,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规律性生活。  相似文献   

17.
李竹  李丽 《中国性科学》2016,(12):98-10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对女性生育能力的临床影响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18例(观察组)以及同样来院就诊有生育要求的正常患者18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继续妊娠/活产率以及自然流产率。结果:经分析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继续妊娠/活产率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子宫肌瘤对女性的生育能力有着潜在的不良影响。若子宫肌瘤患者有生育要求,则需要经过仔细的评估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对子宫肌瘤患者细胞因子和性激素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入我院妇科并存在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数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使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对照组仅使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并对两组疗效、子宫体积、最大肌瘤体积及细胞因子和性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6,P0.05)。治疗前,两组子宫体积及最大肌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体积及最大肌瘤体积较显著减小,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子宫体积及最大肌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22,TNF2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IL-22水平显著升高,TNF2α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SH、LH、E_2、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_2、P水平均显著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E_2、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4例患者出现潮热,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无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6例患者出现潮热,5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无其他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较轻,未影响治疗,治疗结束后恢复,治疗前后两组均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异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无统计学差异(χ~2=1.118,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较好,并可调节患者内分泌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米非司酮12.5mg/d对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观察其疗效及随访。结果:米非司酮治疗可有效缩小肌瘤体积,纠正贫血及改善生活质量。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虽不能完全替代手术治疗,但在临床上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