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UTI)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最佳护理措施。方法入选我院留置尿管患者100例,对中段尿(或膀胱尿)及尿道口处尿进行不同时段的采样及细菌培养,分析出现菌尿症的情况。结果留置导尿管期间,出现菌尿症67例,发生率为67%。导尿管不同留置时间UT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留置尿管时间过长是发生UTI的高危因素,规范留置导尿管管理、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是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重要护理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护理的角度分析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最佳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对373例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提出科学有效的护理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373例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41例,感染率10.99%;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性别无关,与年龄、留置尿管天数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结论病情重、年龄大及尿管留置时间长是导尿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因素,规范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护理与管理,尽可能缩短尿管留置时间是预防控制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有效的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将263例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129例,对照组134例,观察组运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插尿管及留置尿管的护理,对照组按《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进行插尿管和留置尿管护理;比较2组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的感染率为11.63%,对照组感染率为17.16%;在导尿管留置第1~7天,对照组比观察组感染率下降了3.21%,在第7~15天,对照组比观察组感染率下降了6.68%,留置时间>15 d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原菌的检出以大肠埃希菌为首,占21.05%,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占18.42%。结论运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SOP进行插尿管及留置尿管的护理,能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导管护理干预对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控制效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方法:随机选取患者180例,均留置导尿管,其中39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141例患者未发生尿路感染。综合分析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需要采取的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导尿管留置时间长、进行膀胱冲洗和尿道口消毒护理未彻底是尿路感染的重要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导管护理干预预防尿路感染对于提高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院内感染中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占医院内感染3 5%~5 0%,其中与使用导尿管有关的感染约占8 0%~9 0%,留置尿管是引起尿路感染的最主要因素。导尿管留置时间的长短、是否进行膀胱冲洗、导尿管选择、置管技术、引流系统污染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因素均与留置导尿管导致尿路感染有关。本文综述和分析研究留置尿管导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总结预防措施,针对留置导尿管患者,严格掌握留置导尿指征,避免插管是有效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的最佳方法。在留置尿管过程中,及时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出导尿管,减少留置时间,是防止尿路感染的关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选择恰当的导尿管,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机体免疫力,可有效降低因留置导尿管而导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某院干部病房102例留置导尿管老年患者(年龄≥60岁)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2例留置导尿管的老年患者,发生尿路感染27例,感染率为26.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留置导尿管时间≥14 d、使用抗菌药物是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共检出病原体68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22株,32.35%),其次为肠球菌属(11株,16.18%)、白假丝酵母菌(6株,8.83%)等。 结论老年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高,应注意避免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患儿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9年10月该院泌尿外科收治并留置导尿管的62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发生率及病原菌特点,对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导尿管留置天数、导尿管插管困难、住院天数、导尿管更换次数、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导尿口护理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625例泌尿外科留置导尿管患儿中,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为9.12%。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最多。年龄≥4岁、导尿管留置天数≥3 d、导尿管更换次数≥2次及无导尿口护理是泌尿外科患儿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泌尿外科患儿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加强患儿家长的健康宣教、加强医护人员导尿管留置的专业性、减少导尿管更换次数及留置时间是预防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导尿相关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18例接受导尿的患者中,并发尿路感染者79例,为试验组;未发生感染者139例,为对照组。记录年龄、性别、住院诊断、尿管留置时间、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卧床时间、是否膀胱冲洗等因素。结果Logistic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尿管留置时间≥7天(OR值5.59;95%CI1.94~16.16)、卧床时间≥15天(OR值4.23;95%CI1.85~9.67)、膀胱冲洗(OR值3.63;95%CI1.83~7.23)与导尿并发尿路感染明显相关。结论尿管留置时间≥7天、卧床时间≥15天、膀胱冲洗是导尿并发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s)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以降低其感染发生率。方法选择医院2009-2010年泌尿外科留置导尿管患儿304例,观察留置导管后尿路感染率以及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304例留置导尿管患儿中有51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16.8%,其中女性感染率42.1%明显高于男性的感染率15.1%,原发疾病上尿路感染率为31.9%明显高于下尿路感染率14.0%,随着留置尿管时间的延长,CAUTIs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留置尿管14d感染率为1.9%,54d感染率为1.9%,59d为25.0%,>10d为64.3%;尿培养中病原菌以粪肠球菌最为常见,其他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结论留置导尿管时间长、女婴幼儿、上尿路疾病是导致CAUTIs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减少CAUTI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3,他引:24  
目的 调查分析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危险因素,并对预防措施进行讨论.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4-2006年住院期间接受过留置导尿患者的菌尿症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536例患者在尿管留置期间共有252例患者发生菌尿症,总发生率为47.0%,共检出病原菌429株,阳性患者平均每例检出1.7株;CAUTI的发生率与性别有关,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长时间留置导尿是引发CAUTI的重要因素,CAUTI发生还与某些基础疾病有关.结论 为了减少CAUTI的发生,除掌握留置导尿适应证外,应严格无菌操作,尤其是对女性患者,尽可能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对一些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患者须有严密监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赵扣真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815-3816
目的探讨康复病房患者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9月,90例康复病房住院期间接受过留置导尿患者泌尿道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90例患者在尿管留置期间共有42例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总发生率为46.7%,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与留置导管的时间有关,留置导管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女性泌尿系感染患者明显多于男性。结论康复病房患者留置导尿管是应该严格掌握适应症,留置尿管期间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及护理,尤其是对女性患者,尽量缩短留置时间可有效控制泌尿系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洁悠神”对预防男性经尿道手术后留置导尿期间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12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术后仅给予常规尿道口护理,实验组术后给予常规尿道口护理后在尿道口及周围区域喷洒“洁悠神”,观察两组尿培养菌尿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置管期间菌尿发生率明显高于文献报道水平,而实验组菌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尿道手术可能增加术后置管期间尿路感染几率,而术后用洁悠神对患者进行导尿管表面和尿道口喷洒,可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Postoperativ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is a common hospital infection after gynaecological operation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was performed to examine whether the incidence of UTI could be reduced by reversing the sequence of vaginal cleansing and urethral catheterization. Subjec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1) urethral catheterization before vaginal cleansing; and (2) urethral catheterization after vaginal cleansing. Urine cultures were performed immediately after the procedures as the baseline, on the day of catheter removal, and two days after catheter remova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daily after the operation for any urinary symptoms and fever. The incidences of preoperative asymptomatic bacteriuria were similar in both groups, seven of 84 in group 1 vs. eight of 83 in group 2. Among those with negative urine culture before the operation, 77 in group 1 and 75 in group 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stoperative bacteriuria at catheter removal (23 vs. 22) and two days later (35 vs. 42).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noted in the incidence of UTI (5 vs. 10, P = 0.25), with a trend towards less UTI in group 1. Voiding discomfort was more common, and fever less common in group 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between urine culture results at three different occasions. Bacteriuria at catheter removal is associated with a 7.2 times risk of bacteriuria two days later, 2.4 times risk of urinary symptoms and 3.2 times risk of UTI. Routine surveillance at catheter removal is not cost-effective.We conclude that postoperative bacteriuria and UTI are common. Reversing the sequence of the procedures cannot reduce the incidence. There is no evidence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病人更换一次性集尿袋的时间与发生尿路感染的关系。方法:将167例留置导尿管前尿培养无细菌生长的留置导尿者随机分为三组,即每天更换集尿袋(A组),3d更换1次(B组),5d更换1次(C组),并每天采集三组病人集尿袋中的尿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尿培养细菌阳性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B、C两组尿培养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A组,C组阳性率低于B组。结论留置导尿的病人频繁更换集尿袋可能引发尿路感染,留置导尿的病人5d更换集尿袋1次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进行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留置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进行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性干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留置尿管时间及患者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3.7%)低于对照组患者(16.7%);观察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10.8±4.5)天低于对照组患者(16.5±5.4)天;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情况满意率(98.1%)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率(85.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实施预防性干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减少留置尿管时间,提高患者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过程监控”基础上提出“预防性过程监控”概念及可行的监控方法,实验性应用于留置导尿相关泌尿系感染的控制中,评价监控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将某院神经内科2007年1-7月留置导尿的15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07年8月-2008年2月留置导尿的141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执行留置导尿常规护理,实验组除进行常规护理外,采用评估督促和宣传教育等方法进行预防性过程监控。结果实验组留置导尿相关泌尿系感染率为4.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3%(χ2=11.10,P<0.01);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的时间比较,实验组70%的患者留置导尿时间在13.10 d内,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 d;留置导尿11~30 d、>30 d时,实验组导尿相关泌尿系感染率分别为6.67%、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77%、57.89%(分别χ2=8.27,P<0.01;χ2=5.13,P<0.05)。结论评估督促和宣传教育等预防性过程监控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囊尿管外固定囊对减少男性留置导尿患者泌尿道感染的作用。方法将肿瘤内科男性导尿患者按导尿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导尿成功后只应用导尿管的气囊进行导尿管膀胱内固定,不行尿管外固定;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导尿管气囊进行膀胱内固定的同时,再应用气囊尿管外固定囊进行导尿管外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尿管后第3、5、7天泌尿道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留置尿管后第3、5、7天,观察组患者的无症状菌尿症和泌尿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0%、0.00%,4.00%、2.00%,9.00%、3.00%;而对照组无症状菌尿症和泌尿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00%、3.00%,13.00%、7.00%,21.00%、13.00%,观察组的无症状菌尿症和泌尿道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气囊尿管外固定囊用于男性留置导尿患者,可以避免导尿管移动,有效降低泌尿道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目标性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了解留置尿管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泌尿系感染。方法制定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的监测方案,采用病房查房查阅病历、微生物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监测、分析2004年1~12月份留置尿管患者617例次。结果发生泌尿系感染病例89例,感染例次106次,感染率为14.42%,占医院感染的62.72%,位于医院感染的第1位;院内泌尿系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插尿管、留置尿管持续时间长及无菌操作不严格、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结论严格掌握插尿管的适应证,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严格导尿管的无菌管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降低泌尿系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陈淀南  李慧如  李粉格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335-1336
目的探讨碘伏扩大范围消毒预防留置尿管相关医院泌尿道感染(UTI)的效果。方法实验组以0.5%碘伏在尿管植入、留置尿管护理时扩大消毒范围,对外阴、会阴体、肛周、尿管的前端尿管接头处及尿袋排尿口进行彻底的消毒,每天2次;对照组按常规消毒处理。结果实验组120例,UTI发生率(5.0%)与对照组102例UTI发生率(18.63%)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留置导尿时碘伏扩大范围消毒可有效预防尿管相关医院UTI。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术后感染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某院接受输尿管镜检查或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患者,收集其年龄、性别、既往史、合并症、尿常规、尿培养、血常规、是否留置导尿管或输尿管内支架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等临床资料,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输尿管镜术后泌尿道感染的发病率为3.77%(20/531),其中输尿管镜检查术后泌尿道感染的发病率为5.84%(9/154),高于输尿管镜碎石术后的2.92%(11/377)(χ2=5.47,P=0.02)。术后感染患者以肾盂肾炎最常见(15例),分离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6株)。预防性使用不同种类抗菌药物者泌尿道感染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菌尿症、肾积水、留置导尿管、术后无内支架管置入、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泌尿道感染发病率较高(均P<0.05)。结论菌尿症、肾积水、留置导尿管、术后无内支架管置入、输尿管镜检查术、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输尿管镜术后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