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仪器共享平台可为用户提供多种实验技术服务,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必不可少的教学科研支撑部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大型精密光学仪器,具有使用频率高、功能多、操作复杂等特点。仪器共享平台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共享使用情况尝试多种相关人员培训方式,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多用户的培训模式以供仪器共享平台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汤敏  王惠南 《激光技术》2007,31(5):558-560
为了研究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图像的计算机处理,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光线吸收和散射的补偿以及基于最大后验盲解卷积,以提高图像质量。然后采用光线投射算法重建三维结构,实现三维图像平移、旋转、缩放、光线设置等操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应用于普通配置计算机,可以处理各大品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拍摄的图像序列,具有较快的处理速度和良好的人机交互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石油地质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判断油层水淹状况在油田勘探开发中是非常重要的,过去采用普通荧光显微镜通过荧光颜色来区分油和水,但不能做到量化,且由于普通荧光显微镜采用的是场光源,来自样品内不同部位的荧光信号相互干扰难以区分,无法获得准确的定位和定量信息。现在我们利用激光共聚焦的多通道技术(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KMnO4作为固定剂,对传统的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进行改进,将制备好的样品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连续断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清晰地呈现了8种纤毛虫的表膜以及纤毛模式,为原生动物纤毛虫表膜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样品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细文  梁平 《激光杂志》2001,22(3):41-42
目的:探讨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鉴定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方法:正常人胆管组织、正常人肝组织及人胆管癌组织切片经免疫荧光染色后置于普通荧光显微镜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比较二者效果。结果:与普通荧光显微镜相比,激光 聚焦显微镜能清晰地显示染色组织的荧光染色部位及强弱,能较好地显示染色组织的形态,显示出良好的准确性及精确性。结论: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免疫荧光染色切片的检测中具有准确、特异、清晰的特点,在单克隆抗体的鉴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钙火花(Ca^2 sparks)现象是近年来在骨骼肌、心肌兴奋收缩偶联研究中发现的重要生理现象,但目前确切的机制还不清楚。我们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经Flou-3AM染色的人工剥离的蟾蜍骨骼肌肌纤维进行连续扫描分析,在骨骼肌肌纤维中捕获到钙火花现象,并对钙火花现象的发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的原理和构造,分析了LSCM的优点和缺点,并以花粉为例,详细介绍了共聚焦针孔直径、光电倍增管检测器增益、激光强度、扫描速度、扫描方式和Z轴步距等重要参数设置对共聚焦成像的不同影响。探讨了正确使用LSCM的方法与技巧,如获取高质量的图像、图像保存及图像处理,以便为科技人员利用LSCM开展更多植物学与环境科学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技术,用活细胞荧光示踪剂标记细胞,观察细胞在天然丝索纤维和再生丝索纤维上的生长情况。用含10μmol/L Cell—Tracker CM-Dil(Molecular Probes Company)的尤血清RPMI1640培养液,室温标记V79.333和原代心肌细胞30min,接种于Glass Bottom Dish中,将两种受试材料分别放入Glass Bottom Dish中,继续培养。在加入受试材料后1.2.3.4、5,7天,利用LSCM技术,采用双通道同时扫描的方式,一个通道的激发波长为5341ma,发射波长为540—650nm,另一个通道使用微分干涉差成像技术,动态观察细胞在再生丝素纤维受试材料的生长情况。实验发现V79细胞和3T3细胞在天然丝素纤维上是接种后5天明显增多,在再生丝素纤维上生长数量是接种后4天明显增多,而且比在天然丝素纤维生长的数量多。原代心肌细胞在天然和再生丝素纤维上生长得非常少。  相似文献   

9.
针对ZEISS LSM 780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三维图像获取步骤做了系统的介绍,详述了光学切片的设置和获取过程,后期应用Zen2011 black和blue软件进行三维重构的渲染及图像分析、数据采集。列举出三维成像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使仪器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eIF-5A是真核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是唯一含有独特氨基酸hypusine的蛋白质。其功能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凋亡密切相关,已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抗肿瘤药物作用靶点,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e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N以下简称共聚焦显微镜)因其独特的设计原理,有效地排除了非焦来面信息,提高了分辨率及对比度,使图像更为精确清晰,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太赫兹(THz)技术的发展,许多改善成像质量和拓展成像维度的方法不断应用到THz成像领域,其中有许多是借鉴了在其他波段已发展成熟的技术手段,这些技术与THz成像的结合,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THz共焦扫描显微成像技术即是其中之一。在介绍共焦扫描显微成像原理的基础上,阐述并分析比较了国内外THz共焦扫描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状况,这些研究展示了THz共焦扫描显微成像技术广阔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数据场的三维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 (LCSM )系统数据场的体绘制方法。根据LCSM系统数据场的特点 ,提出了源—点光源光照模型以及体缓冲器绘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适用于LCSM系统 ,能够生成逼真的三维图形。  相似文献   

13.
李爱民  陶纯堪 《中国激光》1994,21(8):683-687
用光学信息论本征理论讨论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光学系统的成像关系,获得在理想成像及有像差时系统的光学信息量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4.
影响共焦荧光扫描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影响共焦荧炮扫描显微镜的各种因素--探测器小孔直径、杂散光、物镜孔径等,并以正在研制的一台共焦荧光扫描显微镜为例;讨论了如何抑制杂散光,在设计上保证系统高分辨率实现了方法。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激光扫描声学显微镜(SLAM)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激光扫描声学显微镜的实际应用,结合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声信息处理研究中心研制成功的SLAM说明这种新型无损检测设备具有的一些特殊功能,在电子、复合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在淋巴结炎、甲状腺癌以及恶性淋巴瘤细胞周围红细胞的自体荧光特性。实验发现以恶性淋巴瘤细胞周围的RBC荧光最强,并且波长514um的激光激发作用要比波长488um的激光强。  相似文献   

17.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磨损表面粗糙度表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大乐  吴琼  刘常升  张恒  姚利松 《中国激光》2008,35(9):1409-1414
磨损是材料常见的表面失效现象,粗糙度是数字化描述材料磨损表面形貌特征的最常用参数.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通过调节物镜倍率、测量视场和过滤参数等,能够得到材料磨损表面的真实形貌,同时能够对磨损表面三维(3D)形貌特征进行精确数字化描述.对常见的粗糙度值0.5~2.0μm磨损表面采用20×物镜扫描测量比较合适;粗糙度小于0.5μm的磨损表面宜采用50×物镜;粗糙度大于2.5μm宜采用10×物镜.对比较规则的磨损表面,采用1~3个物镜视场叠加扫描即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粗糙度值;对于不太规则的磨损表面,则需要3~5个物镜视场叠加扫描.借助这一手段,采用上述优化参数对Cr5冷轧辊材料磨损各阶段试样表面形貌及粗糙度轮廓曲线进行表征、分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高信噪比(SNR)的深层生物组织成像,结合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技术和近红外(NIR)荧光成像技术,根据近红外荧光成像要求设计了一套激光扫描共聚焦近红外荧光成像实验系统,对注入近红外荧光染料LDS925小鼠的尾部成像后获得了小鼠尾部近红外荧光图像和近红外共聚焦荧光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小鼠尾部近红外共聚焦荧光图像信噪比显著优于小鼠尾部近红外荧光图像,采用均方差和峰谷(PV)值进行评估时,近红外荧光成像荧光信号强度分布的均方差值和PV值分别为864和102;共聚焦荧光成像的荧光信号强度分布的均方差值和PV值分别为1459和255;进一步表明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技术在近红外荧光成像中应用是可行的,可以实现深层组织的高信噪比共聚焦成像。  相似文献   

19.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了用不同研磨机研磨、抛光及其经溴-乙醇腐蚀的HgCdTe体单晶片的表面二次电子衬度像。观察表明,研磨造成的晶片表面可见损伤,经机械和溴-乙醇化学抛光后将减少和去除。然而,化学抛光却造成个别表面凹陷和凸出,这些凹凸可能是溴-乙醇对表层夹杂物和基质的腐蚀速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