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运动心理学方面对我国优秀青年蹼泳运动员心理运动能力进行研究,通过与我国优秀蹼泳运动员心理运动能力的比较,发现青年运动员与成年运动员在心理运动能力方面无显性差异,认为青年运动员心理运动能力的高水平发展与较早接受专项运动训练密切相关,运动员赛前心境状况较差且不稳定,女运动员表现更为突出,建议在青年蹼泳运动员选材时,要注意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王宇 《体育学刊》2023,(1):74-80
教练员领导行为是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竞技水平的关键要素,厘清教练员领导行为与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关系,对促进科学系统训练、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教练员领导行为与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关系模型,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北京先农坛体校和什刹海体校运动员进行调查,并运用回归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实证。结果显示:专制领导行为、民主领导行为、训练指导行为、社会支持行为、积极反馈行为对运动表现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准备在教练员领导行为和运动员运动表现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运动焦虑在民主领导行为、社会支持行为、积极反馈行为对运动员运动表现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而在专制领导行为和训练指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表现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研究表明,教练员的不同领导行为及方式对提高运动员运动表现具有不同效果。教练员应及时调整运动员心理准备,降低运动员心理焦虑,提升运动员心理素质,促进运动员自我价值提升,进而促使运动员获得更好的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3.
阿英嘎 《体育学刊》2007,14(1):130-133
通过比较连续3届进入全运会决赛运动员的项群分布,发现我国不同项群的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有所不同,技能类项群的运动员运动寿命长于体能类项群运动员。在技能类项群中,运动寿命较长的是球类运动员,而格斗类项目的运动员运动寿命较短。而在体能类项群中,速度性项目运动员的运动寿命长于耐力性和快速力量性项目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相似文献   

4.
影响香港运动员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运动表现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伯光  姒刚彦  李庆珠 《体育科学》2006,26(12):42-47,59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影响香港运动员在第14届亚运会与第28届奥运会比赛中运动表现的因素进行调查。被试为50名参加这两次比赛的香港运动员。研究表明,在亚运会与奥运会比赛前90天内,共有18条因素对运动员的比赛运动表现有影响,其中,12条对运动员奥运会比赛中的运动表现有强烈影响,8条对运动员亚运会比赛中的运动表现有强烈影响;在亚运会与奥运会比赛期间,共66条因素对运动员比赛中的运动表现有影响,其中,36条对运动员奥运会上的运动表现有强烈影响,23条对运动员亚运会上的运动表现有强烈影响,这66条因素主要可以概括为与比赛直接相关的因素、教练员、团体、传媒、社会支持、代表团职员、环境、时间、交通、天气、比赛用具和观众12个大类因素。  相似文献   

5.
运动实践表明,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伤,这些挫伤不仅影响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也影响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女运动员。她们生理、心理方面较弱,心胸狭窄,无论是在平时的训练还是比赛心理波动都比较大。因此,研究挫伤产生的原因及其行为表现,使运动员正确对待和消除挫伤的影响和干扰,这对运动员的健康成长和不断提高运动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运动员自信心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集体项目和个人运动项目进行比较,分析运动员自信心的差异及影响运动员自信心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对造成运动员自信心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讨论,论证了运动项目的差异是不同项目运动员自信心差异的主要来源,运动项目和性别、训练年限的交互作用也是造成运动员自信心差异的主要原因,并详细分析运动员在特质自信和状态自信的差异及来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运动训练负荷含义以及少年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应注意的同题的探讨,旨在为少年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少走弯路,更快地提高运动成绩,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运动员过度训练越来越重视,随着竞技运动的发展,对运动员监控的手段和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及时快速地对运动员的过度训练做出正确的判断,反馈给运动员和教练员,及时地调整训练计划。早在80年代中期,芬兰的科学家们就已经以运动和运动时激素的变化作为监控运动员训练、防止过度训练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大运会集训多集中在炎热的暑期进行,运动员必然面临因大量出汗而导致体液大量流失的问题。本探讨运动时脱水的机理、症状和危害,以及在暑期集训中教练员如何科学的对运动员进行补液,使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尽快得到恢复和提高,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0.
钟伯光  姒刚彦  刘皓 《体育科学》2003,23(6):102-107
采用“社会取向和个我取向运动成就动机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142名大陆华中地区高水平运动员和135名香港高水平运动员进行施测,目的是为了探讨大陆华中地区与香港两地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成就动机的主要取向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运动员运动成就动机方面的差异,并比较两地运动员在运动成就动机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田径运动员赛前情绪的控制,实质上就是心理训练。实践证明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在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运动成绩接近,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心理能力的较量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对田径运动员进行赛前情绪控制的心理训练是培养和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蹦床运动员赛前竞赛焦虑特征与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SAI-2和SCAT心理量表(中国修订版)对参加第九届全运会蹦床比赛的61名蹦床运动员进行了赛前竞赛焦虑的测试。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竞赛特质焦虑在文化程度和运动成绩上有显著差异,作为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特质焦虑可作为蹦床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一个有效指标;蹦床比赛更多地受到认知状态焦虑的影响,建议对认识状态显著的蹦床运动,教练员应该加强对运动员的认知心理训练;运动等级和文化程度与状态自信心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对十分注重艺术性、又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蹦床运动,教练员不仅要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在此同时,还要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以提高运动员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运动员现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动员是试点中学运动训练的主体,一切有关运动训练的理论设计、计划和方案都必须通过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加以改造,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最后通过运动员参加运动竞赛创造出运动成绩而予以实施,并在其中得到检验。因此,对试点中学运动员...  相似文献   

14.
王进 《体育科学》2007,27(3):F0003-F0003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比赛运动成绩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要取决,运动员对运动角色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当运动员不清楚自己的运动角色或不喜欢自己的角色,就不能完成好任务。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角色模糊(Role Ambiguity),被解释为一种在高度依赖情况下的认知功能障碍,通常被当作一种运动社会认知问题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现代竞技运动的水平要求对运动员进行全面的针对件的训练,因此研究有效的训练方法是很重要的。少年运动员是竞技运动的后备力量,而少年运动员个性的形成,受到社会家庭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教练员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训练内外、比赛前后,抓住有效时机,对少年运动  相似文献   

16.
跳远运动员焦虑情绪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体育竞赛中,运动成绩既取决于运动员的体力、运动能力和运动技术的优劣,也取决于运动员心理素质。在高水平的跳远比赛中,运动员焦虑情绪直接影响成绩,应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运动员常常不在运动中补充足够的液体?如何弥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华  史小才 《体育科学》2002,22(1):138-140,F003
(1)运动员在运动中因出汗丢失大量体液而补液不足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就是所谓的“自愿脱水”,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带来严重影响。(2)运动员补液不充分有诸多原因,包括:用饮料湿润口腔而造成的生理性渴感抑制,液体引起胃部不适,运动中不易取得饮料,饮料质量欠佳,以及缺乏对运动中补液必要性的认识,等等。(3)发生脱水后,年龄较大的运动员往往比年轻的队员补液少。(4)通过补液指导和训练,运动员能够做到在运动的前、中、后较充分地补液。(5)增进饮品的口感,可使运动中液体的补充量奇迹般增加。(6)运动员大多选择冷饮料,而选择热饮料的较少。饮品的温度对中心体温的影响一般不大。  相似文献   

18.
运动食品,功效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运动食品应该用之有效,使用便利,能够补充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营养素的需要。2.使用运动食品前,运动员应该明确自己之所需,从而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合的运动食品,针对性地进行补充。3.运动员必须懂得如何辨别运动食品标签上的功效说明,以避免使用假冒伪劣或误用含有违禁成分的运动食品。  相似文献   

19.
标枪运动是一项非周期性的快速力量性运动项目,具有高速度和高冲击力的用力特点。特别是最后用力的瞬间,运动员的全身成反关节运动,要承受自身体重5~10倍的冲击力。标枪运动员特别是业余青少年标枪运动员身体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关节、肌肉、韧带比较脆弱,缺乏力量,很容易产生各种运动损伤。如何预防损伤或把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是广大教练员、运动员非常关心的问题。为此笔者对业余青少年标枪运动员常见的各类损伤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对教练员、运动员在预防运动损伤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对青少年运动员实施动作概念教学,符合青少年运动员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利于培养他们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认知评价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在专项技术动作的教学中,教练员以动作要领代替动作概念教学的方法,落后于青少年运动员的思维发展水平,不利于青少年运动员专项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