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研究表明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公认的可以引起EMT的重要因子,在EMT过程中涉及许多信号通路,但是Rho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尚未报道.本文首先建立TGF-β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上皮间质转化的模型,利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利用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间质标志基因的表达情况.进一步通过加入Rho通路抑制剂Y27632研究Rho通路在TGF-β诱导的MCF-7细胞EMT中的作用,结果证实TGF-β可以诱导MCF-7细胞EMT,促进MCF-7细胞迁移,而Y27632抑制TGF-β诱导的MCF-7细胞EMT过程及其迁移.  相似文献   

2.
探究KLF4沉默与经不同作用浓度阿霉素处理诱导的DNA损伤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应用RNA干扰技术,采用siRNA转染HepG2细胞以沉默KLF4基因.采用MTT法检测KLF4沉默前后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KLF4沉默前后对HepG2细胞周期变化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前后HepG2细胞中KLF4蛋白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到高浓度的阿霉素促进KLF4的表达,并且低浓度的阿霉素可使得细胞停滞在G2/M期,高浓度的阿霉素则使部分细胞凋亡(19.31%).将KLF4沉默后,发现细胞生长变缓,低浓度的阿霉素处理后,细胞随时间增加而出现更多的细胞凋亡;高浓度的阿霉素处理后,细胞数明显减少,更多的细胞发生凋亡(28.89%),且在KLF4沉默前后均发现低浓度阿霉素促进p53与p21表达,高浓度阿霉素抑制其表达.阿霉素诱导的DNA损伤可提高KLF4的表达,KLF4依赖于DNA损伤激活的p53促进p21的表达,进而引起G1/S期细胞周期阻滞.沉默KLF4与阿霉素诱导的DNA损伤可协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其在肝癌细胞 HepG2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岗松总黄酮(GSH)的抗炎活性机制,通过NF-κB信号通路,研究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实验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GSH对RAW264.7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GSH对白介素(IL-1β、IL-8)及转换生长因子β (TGF-β)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法(WB)检测细胞中IκBα蛋白相对表达,采用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法(QPCR)检测细胞中NF-κB p65的mRNA基因表达。研究结果表明, GSH处理细胞后,可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P<0.05),抑制IL-1β、IL-8、TGF-β含量(P<0.01),上调IκBα蛋白的相对表达(P<0.05或P<0.01),抑制NF-κB p65的mRNA基因表达(P<0.01)。推测岗松总黄酮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其抗炎活性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比较CCL18与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促进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化(EMT)的分子机制,从而进一步明确靶向CCL18和TGF-β所激活的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浸润迁移的分子靶点.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CCL18的受体基因PITPNM3的特异性siRNA,利用脂质体携带siRNA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沉默PITPNM3的表达,分别用CCL18和TGF-β处理乳腺癌细胞,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EMT的特异性标志物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的变化以及Smad2和Smad3的磷酸化状态.结果:PITPNM3-siRNA转染MCF-7细胞24 h后,用CCL18或TGF-β分别处理乳腺癌细胞4 d,western blot证明CCL18不能磷酸化激活Smad2和Smad3,TGF-β磷酸化激活Smad2和Smad3促进乳腺癌EMT,沉默PITPNM3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证明不影响TGF-β促进乳腺癌EMT.结论:TGF-β通过Smad2/smad3磷酸化激活促进乳腺癌EMT,不通过CCL18的受体PITPNM3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GF-β1与EGF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RLE-6TN)的影响。方法:将细胞分成对照(C)、TGF-β1(T)、EGF(E)及TGF-β1+EGF(TE)组。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检测α-SMA表达,W.B检测上皮、间质细胞标记物、MMPs及信号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情况。结果:T及TE组RLE-6TN发生EMT转变并见间质标记物及MT1-MMP、MMP2表达上调,E组Vimentin、MT1-MMP、MMP2及CD147表达上调;T与E组p-ERK、p-38MAPK及p-Akt表达上调,T组p-Smad2表达上调;T与E组均见凋亡,TE组凋亡加剧。结论:单用EGF不能诱导RLE-6TN发生EMT,合用TGF-β1无协同诱导EMT,却能协同诱导凋亡。TGF-β1诱导EMT时,主要通过EGFR信号通路诱导MMPs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iR-17调控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测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系中miR-17的表达水平;分别将miR-17模拟物(抑制物)和TGFBR2过表达载体(siRNA)转染到SGC-7901胃癌细胞中,通过MTT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EMT标志蛋白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验证miR-17与TGFBR2的靶向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系中miR-17表达上调;过表达miR-17促进SGC-7901细胞增殖、侵袭,抑制凋亡;miR-17靶向TGFBR2的3'UTR;过表达TGFBR2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侵袭,促进凋亡;miR-17通过激活PTEN/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SGC-7901细胞EMT.结论 miR-17靶向下调TGFBR2表达,激活PTEN/PDK/AKT信号通路,促进SGC-7901细胞EMT.体内研究结果证明miR-17促进肿瘤的生长.因此,miR-17可能是胃癌抗转移治疗的潜在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并提高5-FU、顺铂的敏感性.方法:采用MTT法和克隆形成抑制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水飞蓟宾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水飞蓟宾作用于人肝癌HepG2细胞后其细胞核形态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采用水飞蓟宾联合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观察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MTT法检测显示,水飞蓟宾对肝癌HepG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随着水飞蓟宾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48h的IC50为195.38 μmol/L;克隆形成抑制实验表明随着水飞蓟宾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克隆形成逐渐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其细胞核固缩、边聚、裂解等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存在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活化和降解;150 μmol/L的水飞蓟宾与不同质量浓度的化疗药物(5-FU,DDP)联合作用于HepG2细胞48h,可提高HepG2细胞对这些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敏倍数分别为39.63和21.54倍.结论:水飞蓟宾通过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并提高HepG2细胞对5-FU,DDP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诱导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模型中对线粒体的影响与机制,以及线粒体功能受损对EMT的作用。方法:在TGF-β诱导肺癌A549细胞EMT的模型中,利用流式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及活性氧(ROS)水平,通过RT-PCR检测线粒体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抑制剂和构建Smad2敲除的A549细胞,结合流式和RT-PCR手段验证TGF-β对线粒体调控的通路;利用RT-PCR和报告基因实验分析TGF-β对线粒体调控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的影响;通过构建A549-tet-PGC-1α细胞检测PGC-1α诱导过表达对线粒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构建PGC-1α诱导敲低的A549细胞株,结合Western blot、RT-PCR、损伤修复和细胞迁移等实验分析PGC-1α敲低对细胞EMT的影响。结果:TGF-β显著促进线粒体膜电位(P<0.05)和ROS(P<0.001)水平,并抑制线粒体相关基因的表达(P<0.001),而TGF-βR抑制剂及Smad2敲低可抑制TGF-β引起...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Rac1突变体,研究Rac1激活对肾小球系膜细胞(MES)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以Rac1目的基因为模板,在引物中设计突变,扩增突变体Rac1(G12V)的目的基因,与PiggyBac(PB-FLAG)载体质粒连接,构建突变重组体PB-Rac1(G12V),并运用脂质体核酸试剂转染系膜细胞.比较正常组、Rac1(G12V)突变组中系膜细胞的ROS含量及NADPH氧化酶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TGF-β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系膜细胞中JAK2/STAT3信号及FN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Rac1(G12V)持续磷酸化突变体并在MES细胞中表达,与正常组相比,Rac1(G12V)激活突变MES细胞NADPH氧化酶的活性和ROS含量明显增加;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TGF-β和FN表达明显增加.Rac1能激活系膜细胞氧化应激和JAK2/STAT3信号通路,并促进TGF-β及F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小RNA技术对肿瘤细胞系Mosec中STAT4蛋白的表达进行干预,结合用干预后的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与脾细胞共培养后流式细胞分析的方法,检测CD4 CD25 Treg细胞被引导情况.得到了抑制肿瘤细胞STAT4后,引导出增高比例的CD4 CD25 Treg细胞的结果.进一步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GF-β2和IL-10 mRNA的表达,发现肿瘤细胞STAT4蛋白表达被抑制后,IL-10分泌明显增加,而TGF-β2没有明显改变.这一结果暗示着肿瘤细胞是通过STAT4的激活来下调IL-10的表达和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来削弱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进而增强机体对肿瘤免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五味子酚(Schisanhenol)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及作用机制的影响。方法 将HepG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五味子酚3、10、30μmol/L 3个浓度组。应用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PD-L1蛋白表达;通过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检测五味子酚对PD-L1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集落试验观察HepG2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HepG2细胞PD-L1蛋白表达结果显示,3、10、30μmol/L五味子酚均可显著抑制PD-L1蛋白表达(P<0.05或P<0.01),且抑制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免疫荧光试验和集落试验结果显示,30μmol/L五味子酚对HepG2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 五味子酚通过调节PD-L1蛋白表达抑制肝细胞癌细胞HepG2增殖。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异硫氰酸异丁酯(isobutyl isothiocyanate)对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效应及其分子机制,该研究通过MTT实验检测化合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计算出IC50值为3.5 μg·mL-1;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0.437 μg·mL-1以上浓度的化合物能诱导HepG2细胞凋亡;通过划痕实验检测发现0.875 μg·mL-1以上浓度的化合物能抑制细胞迁移;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异硫氰酸异丁酯的靶蛋白可能为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且HepG2细胞中MIF表达量高于低敏感株.免疫印迹实验也进一步发现化合物不仅能够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还能下调p53蛋白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异硫氰酸异丁酯可能通过靶向HepG2细胞中的MIF蛋白,影响MIF与其受体CD74相互作用,从而下调p53蛋白表达,阻滞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诱导细胞凋亡,对肝癌具有特异性的抑癌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楼活性单体PP-26对人结肠癌SW62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和克隆形成抑制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重楼单体PP-26对人结肠癌SW62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I单染及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PP-26对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相关蛋白以及Akt和ER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肝LO2细胞相比,重楼单体PP-26能显著抑制SW620细胞的生长,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随着PP-26浓度的增加,细胞克隆形成逐渐减少,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不同浓度PP-26作用后,细胞阻滞于G1期;PP-26作用细胞24 h后,CDK4、CDK6表达下降,P15、cyclin D1表达增加;不同浓度PP-26作用后,细胞晚期凋亡率增加,随浓度增加有上升趋势;PP-26作用细胞24 h后,线粒体相关凋亡信号通路蛋白Caspase-9、Caspase-3表达下降,PARP切割条带增加,细胞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和Bcl-x L减少,p-Akt和p-ERK蛋白表达均下降.结论:重楼活性单体PP-26通过上调p15促进结肠癌SW620细胞阻滞于G1期,通过抑制P13K/Akt信号通路及ERK信号通路,活化线粒体凋亡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研究微重力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影响的潜在机制.用随机定位仪模拟微重力(SMG),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检测SMG对BMSCs增殖,细胞骨架,以及对细胞的黏附和增殖重要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SMG下,BMSCs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微丝结构和分布异常;细胞形态改变;黏着斑激酶(FAK)表达下降;细胞生长信号分子ERK1/2和Akt的磷酸化水平以及p85β表达下降.结果表明,模拟微重力条件下的细胞骨架改变、细胞黏附性降低和细胞增殖的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导致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炎症刺激诱导人前列腺上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影响机制及意义.方法:采用脂多糖诱导处理人前列腺上皮P69细胞构建炎症细胞模型,体外培养正常P69细胞(对照组)和炎症细胞(实验组)至对数生长期,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质量浓度.分别利用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细胞中c-Myb和TGF-β1的mRNA表达和蛋白定量水平;应用Real time PCR测定两组细胞中hsa-miR-150的表达;采用hsa-miR-150-mimic和hsa-miR-150-inhibitor分别处理两组细胞,qPCR法和免疫荧光法观察c-Myb及TGF-β1的表达水平改变;采用c-Myb抑制剂处理后,观察两组细胞中TGF-β1的表达程度.结果:实验组IL-6、IL-10和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表明P69炎症细胞模型构建成功.实验组c-Myb和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强;基线状态下实验组细胞hsa-miR-150、c-Myb和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sa-miR-150-mimic处理后,实验组hsa-miR-150、c-Myb和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与处理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hsa-miR-150、c-Myb和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较处理前水平升高(P0.05),免疫荧光显示对照组c-Myb和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实验组;hsa-miR-150-inhibitor处理后,实验组hsa-miR-150、c-Myb和TGF-β1水平较处理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hsa-miR-150、c-Myb和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与处理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处理后两组间hsa-miR-150的mRNA表达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间c-Myb和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荧光显示对照组c-Myb和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实验组;c-Myb-inhibitor抑制处理前,两组细胞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处理后,实验组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较处理前出现降低,对照组表达水平与处理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表达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表达水平高.结论:人前列腺上皮细胞在炎症刺激下可引起hsa-miR-150表达升高,进而激活下游靶向因子c-Myb,最终诱导TGF-β1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16.
皮蛋是中国传统食品,其水解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癌等功效,具有良好的医学前景,但目前皮蛋发挥抗癌功效的途径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探究了皮蛋模拟胃肠道消化物(preserved eggs 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 digests,PESD)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将皮蛋经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处理后,进行细胞实验,用CCK-8法进行细胞增殖分析,研究PESD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染色标记的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PESD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周期相关调控蛋白的表达。研究发现:PESD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对HepG2细胞增殖进行抑制,IC50为4.17mg/mL;PESD处理显著增加了S期细胞的占比(P<0.05),使HepG2细胞阻滞于S期;4mg/mL的PESD处理HepG2细胞24h后,细胞中cyclin A、cyclin E、ATM、chk2和CDC25A的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而CDK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研究认为,皮蛋模拟胃肠道消化物是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来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主要是通过ATM-chk2-CDC25A信号通路,上调cyclin A和cyclin E蛋白的表达,下调CDK2蛋白的表达来实现人肝癌HepG2细胞阻滞于S期,影响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癌细胞的增殖。研究结果旨在为皮蛋抗癌作用机制的阐明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枸杞叶中总黄酮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抑制及其细胞凋亡的影响.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枸杞叶总黄酮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HepG2细胞存活率,通过Hoechst33258染色法、A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凋亡情况,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Western blot方法分析枸杞叶中总黄酮对HepG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枸杞叶中总黄酮分别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 48,72h均可明显抑制其增殖,并呈现显著的时间、剂量依赖性.高质量浓度枸杞叶总黄酮作用人肝癌细胞HepG2 48h后,HepG2细胞呈现出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凋亡率达67.3%.枸杞叶总黄酮作用于HepG2细胞一定时间后,可引起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的表达上调.枸杞叶中总黄酮可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有效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破坏细胞内稳态环境,继而激活凋亡蛋白Caspase-3,最终引发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ATX在胃癌及正常人胃粘膜组织之间表达的差异,Western Blot法检测ATX表达及ERK磷酸化,MTT法测定细胞增殖,Boyden chamber法测定细胞迁移.结果显示:ATX在正常胃粘膜组织、癌旁组织及胃癌组织均有表达,胃癌细胞BGC-803中有表达;ATX具有溶血磷脂酶D活性,能将LPC水解为LPA,并以LPA受体介导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作用.由此得出LPC是通过LPC-Autotaxin-LPA-LPA1/3-Gi-ERK信号通路诱导胃癌细胞增殖与迁移.ATX/LPA通路在胃癌治疗中也是一个潜在的靶位点.  相似文献   

19.
探究石蒜碱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 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加或不加SS31情况下,石蒜碱对HepG2细胞凋亡比例的影响;用核酸染料Hoechst 33342评估凋亡细胞细胞核的形态变化;用Western blot分析技术检测PARP片段的表达情况.成功构建靶向线粒体的Mito-Grx1-roGFP2转基因稳定株肝癌细胞系HepG2. SS31作为线粒体ROS的定向清除剂,能够改善石蒜碱引起的HepG2细胞形态学损伤及细胞核内PARP切割,抑制石蒜碱诱导的细胞凋亡,降低反映线粒体ROS含量的405 nm/488 nm荧光比值.研究结果提示,线粒体内ROS水平的改变是石蒜碱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石蒜碱有望成为治疗肝癌的潜力药物,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探讨Exfoliazone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采用细胞培养技术,用不同浓度的药物在一定的时间内处理细胞株,应用MTT比色法检测Exfoliazone对HepG2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料染色,显示凋亡细胞形态;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的表达;Annexin V/PI双染检测Exfoliazone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Exfoliazone可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并呈现剂量和时间的抑制,在药物处理24、48和72 h后,半数细胞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5、16 和8 μmol/L.进一步研究表明,Exfoliazone可诱导PARP切割,细胞出现核质浓集和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Annexin V/PI染色证实Exfoliazone能诱导HepG2细胞凋亡,并且以早期凋亡为主.Exfoliazone可能通过诱导HepG2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