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优化荷叶中槲皮素提取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槲皮素提取量为响应值,选择盐酸体积分数、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为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11.0%盐酸、加热时间120min、加热温度79.0。在此工艺下荷叶中槲皮素提取量为12.049 6 mg/g,接近预测值11.794 2 mg/g。结论:优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进一步开发应用荷叶槲皮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HPLC法测定黄芪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典灵辉  吴铁  吕应年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50-2551
目的:建立黄芪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来源黄芪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结果:不同来源样品中2种黄酮苷元的定量分析结果分别为槲皮素平均回收率97.88%,RSD=1.07%;山奈酚平均回收率为99.83%,RSD=1.10%。结论:黄芪中含有槲皮素和山奈酚,其含量随产地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山茱萸叶总三萜提取工艺。方法:在山茱萸叶充分溶胀的基础上,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其总三萜。在单因素试验中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山茱萸叶总三萜含量的影响;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三萜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固定提取次数为3次,以总三萜含量为响应值,以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为响应因素,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山茱萸叶总三萜的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山茱萸叶总三萜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3%、液料比38∶1(mL/g)、提取时间60 min。3次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山茱萸叶总三萜的含量分别为6.92%、6.91%、6.84%,平均含量为6.89%(RSD=0.63%),与预测值(7.28%)的相对误差为5.36%。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山茱萸叶总三萜的提取。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莲房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 单因素实验确定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的最佳水平,再以响应面法优化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 莲房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40%,提取时间29 min,提取温度82℃,料液比1:30.在此工艺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达2.78%±0.08%.结论 响应面...  相似文献   

5.
RP-HPLC测定桑叶、桑枝和桑花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孙莲  严雷  石骁呢  张烜 《药物分析杂志》2005,25(10):1230-1233
目的:建立 HPLC 法测定桑叶及桑枝、桑花中的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方法:先用甲醇-25%盐酸(4:1)混合液水解桑叶、桑枝及桑花中的黄酮类成分成槲皮素和山奈酚,并采用 HPLE 法测定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色谱柱 Shim-ODS(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70:30);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368 nm。结果:槲皮素和山奈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5~0.15μg(r=0.9999),0.05~0.3μg(r=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2%及95.3%。5月份桑叶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较高,桑花中山奈酚含量较高,8月桑叶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较低。结论:此法简单、重现性好,可用于桑叶、桑枝及桑花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余甘子叶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Thermo Hypersil BDS C18(4.6 mm×250 mm,5μm),梯度洗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70 nm,柱温:30℃,进样体积:20μl。结果槲皮素和山奈酚分别在0.003~0.06μg/μl(r=0.9995)、0.001015~0.0203μg/μl(r=0.9993)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83%(RSD=2.73%)、101.58%(RSD=2.21%)。结论建立了同时测定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方法,可进一步完善余甘子叶的质量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蚕豆花中的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方法。方法测定槲皮素和山奈酚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Inert Sustain C18(250mm×4.6mm,5μm);以乙腈(A)∶0.4%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m L·min^-1;检测波长为365nm;柱温为30℃。结果槲皮素进样量在0.034~0.272μg范围内(r=0.9999),山奈酚进样量在0.040~0.317μg范围内(r=0.9998)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槲皮素为99.20%(RSD%=0.81,n=6),山奈酚为98.39%(RSD%=1.49,n=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捷、稳定性高、重现性好,为蚕豆花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甲醇为提取溶剂,用超声法从灯心草中提取去氢厄弗酚。方法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分别考察超声提取时间、超声提取功率、甲醇体积分数对去氢厄弗酚提取率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适宜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法设计响应面分析甲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3个因素对去氢厄弗酚提取率的影响,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分析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灯心草中去氢厄弗酚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为:甲醇体积分数为80.4%,超声时间为40min,超声功率为40%P(P=400 W),在此条件下,去氢厄弗酚提取量达到1.003 0mg·g-1。结论 Box-behnken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操作简单,可以更好地对灯心草中去氢厄弗酚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5,(34):4847-4850
目的:优化巴戟天低聚糖提取工艺。方法:以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以巴戟天低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建立低聚糖提取得率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经响应面回归分析得到优化组合条件并进行验证。结果: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3∶1(ml/g)、提取时间1.7 h、提取温度93℃、提取2次。该条件下3次验证试验低聚糖提取率实测均值为10.29%(RSD=0.20%,n=3),与预测值10.37%相比偏差为0.06%。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可实现巴戟天低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败酱草中槲皮素、山奈酚的含量。方法采用Odyssil C18(250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55:45),流速为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槲皮素进样量在0.024~0.706μg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RSD为3.1%;山奈酚进样量在0.020~0.609μg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RSD为1.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可用于败酱草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酶提取丹参多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选丹参多糖的纤维素酶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Design Expert 8.0.5软件釆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以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为考察因素,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回归分析,优选丹参多糖提取工艺条件。 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加酶量0.5%,酶解温度65℃,提取时间120 min,模型相关系数R2=0.979 5,拟合度较好。在该条件下,丹参多糖的提取率2.59 mg·g-1,与理论提取率(2.51 mg·g-1) 接近。 结论:该提取工艺客观可行、稳定合理,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建立广西甜茶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HPLC定量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色谱柱,甲醇-0.4%磷酸(52:48)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70nm,柱温40℃。槲皮素和山奈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310-1.2780μg及0.1918-1.1511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RSD=1.6%)和97.8%(RSD=1.2%)。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甜茶中黄酮成分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7,(28):3964-3968
目的:优化栀子中总多酚、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Plackett-burman(PB)设计筛选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药材粒径、提取时间、提取温度5个因素中对栀子总多酚、总黄酮提取的关键影响因素,再采用星点设计结合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中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栀子总多酚的最优提取条件为40%乙醇、药材粒径0.20 mm、提取温度60℃、液料比20倍、提取时间20 min;总黄酮的最优提取条件为40%乙醇、药材粒径0.20 mm、提取温度30℃、液料比20倍、提取时间20 min。验证试验中栀子总多酚、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1.70%(RSD=1.43%,n=3)、3.23%(RSD=3.72%,n=3),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80%、8.75%。结论:采用基于PB和星点设计的响应面法优化栀子总多酚、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简便、合理、可行,本方法可为其工业化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法优化茯苓多糖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高压均质技术,设计提取茯苓多糖工艺。方法:以茯苓多糖收率为指标,选取茯苓粉碎粒度、高压均质压力、均质次数、料液比进行单因素考察,进行B-B实验设计,优化得到茯苓多糖提取工艺。结果与结论:优化提取工艺为:粒度120目,料液比1∶9,压力值94 MPa,均质次数2次,多糖收率与预测值接近,且比传统水提醇沉工艺高出8.909%,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响应面法对白及多糖的水提醇沉工艺进行探究,并对最佳工艺下提取出的白及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方法 以多糖产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白及多糖水提醇沉工艺进行优化。白及多糖采用水提醇沉法进行提取,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4项进行单因素考察,选取提取温度(A)、提取时间(B)和料液比(C)3个影响较大因素,以白及多糖含量提取率为响应面值W,对提取白及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随后依次使用DEAE-650柱和Sepharose-6B柱对白及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结果 白及多糖提取工艺影响因素:B>A>C,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8℃、提取时间94 min、料液比1∶14。所提取出的白及粗多糖,通过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最终得到中性多糖组分BSP-B。结论 此提取方法操作简单,多糖含量提取率较高,适用于白及多糖提取;再通过柱层析法分离纯化粗多糖,得到组分BSP-B,为后续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优选桂龙凝胶膏剂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响应面法,以乌头总碱提取率和干膏得率为指标进行试验,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对桂龙凝胶膏剂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1.48%,乙醇用量为15.94倍,提取时间为65.62min,提取2次,乌头总碱提取率和干膏得率分别为0.1372mg·g-1和26.16%.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桂龙凝胶膏剂的制备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楚雄臭菜中的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InertSustain C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0.3%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结果槲皮素的进样量在0.034~0.272μg范围内(r=0.999 9)、山奈酚的进样量在0.039~0.317μg范围内(r=0.999 8)线性关系良好,槲皮素、山奈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3%(RSD=1.33%,n=6)、99.48%(RSD=1.85%,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稳定性高,重现性好,为楚雄臭菜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RP-HPLC测定糙叶五加不同药用部位中槲皮素和山柰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糙叶五加不同药用部位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AT.Lichrom ODS-C18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磷酸-水(50∶0.2∶49.8)为流动相,柱温30℃,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进样量10μL.结果槲皮素在0...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响应面分析优选朱砂根中岩白菜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岩白菜素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因素和水平,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设计,得到最佳操作条件及二次方程响应面模型。结果朱砂根中岩白菜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为40min,超声功率为100 W,料液比为1∶77。结论 Box-Behnken响应面法能优化朱砂根中岩白菜素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7,(1):103-106
目的:优化大蒜油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大蒜油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中大蒜油的发酵时间、料液比、发酵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对优化工艺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发酵时间4.5 h、料液比1∶7、发酵温度55℃。验证试验中大蒜油平均提取率为0.32%(RSD=1.43%,n=3),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0.06%。结论: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所得大蒜油提取工艺简便、合理、可行,可为大蒜油工业化大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