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外周T细胞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中HTLV-1感染情况以了解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各类型与人类T细胞淋巴瘤病毒Ⅰ型(HTLV-1)的关系。方法根据2008年WHO分类法对46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进行分类,提取外周T细胞淋巴瘤石蜡组织中人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检测HTLV-1前病毒。结果收集到的46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石蜡组织中HTLV-1阳性8例,其中HTLV-1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PTCL-U)、NK/T细胞淋巴瘤、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成人T细胞淋巴瘤中(ATLL)中HTLV-1的检出率分别为15%、8%、10%、75%。结论外周T细胞淋巴瘤存在HTLV-1感染,HTLV-1除与ATLL有密切关系外,与其他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外周T细胞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中HTLV-1感染情况以了解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各类型与人类T细胞淋巴瘤病毒Ⅰ型(HTLV-1)的关系.方法 根据2008年WHO分类法对46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进行分类,提取外周T细胞淋巴瘤石蜡组织中人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检测HTLV-1前病毒.结果 收集到的46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石蜡组织中HTLV-1阳性8例,其中HTLV-1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PTCL-U)、NK/T细胞淋巴瘤、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成人T细胞淋巴瘤中(ATLL)中HTLV-1的检出率分别为15%、8%、10%、75%.结论 外周T细胞淋巴瘤存在HTLV-1感染,HTLV-1除与ATLL有密切关系外,与其他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嗜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Ⅰ)相关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0 ,1982年美国和日本的学者分别在成人T细胞淋巴瘤培养细胞 (HuT 10 2 )和成人T细胞白血病 (ATL)培养细胞株MT 1分离出C型逆转录RNA病毒 ,称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 ,又称为嗜人T细胞病毒 1型 (HTLV Ⅰ )。诊断HTLV Ⅰ感染主要依据有血清学、病毒分离、RNA检测、抗原检测等。检测HTLV Ⅰ抗体常用的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明胶凝集试验 (GPAT)、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免疫印迹法 (IB)及放射免疫法。流行病学调查发现HTLV Ⅰ感染呈典型的地区群集性 ,世界上主要流行区为日本西南部、加勒比海地区、中西非、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间接免疫萤光法测定96例淋巴细胞恶性患者血清中抗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1)抗体。其中,8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现一例成人抗HTLV—1抗体阳性,抗体滴度1:80,阳性率1.04%。並在培养细胞中检出HTLV—1抗原阳性细胞,前后两次阳性率分别为1.7~1.5%(P>0.05)。确诊病人已感染本病毒,提示HTLV—1已传入江西。认为测定HTLV—1抗原比抗体更重要,可用于早期确诊及游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
背景:成人 T 细胞性白血病或淋巴瘤 (A TLL)是一种与人类 T 细胞白血病病毒 1型(H TLV -Ⅰ)有关的恶性肿瘤。ATLL 常累及皮肤。目的:探讨伴有皮肤损害 A TLL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间的相关关系。方法:检测 80例患者血清 HTLV -Ⅰ病毒情况和皮肤损害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抗 A TL 抗体,阐明肉眼和组织病理学发现与预后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印迹分析,检测单克隆 H TLV -Ⅰ原病毒 D NA 整和。结果:46例皮肤损害可检测出原病毒 DN A 整和。单克隆原病毒 DN A 整和阳性的患者,其平均存活时间为 14个月,明显比单克隆…  相似文献   

6.
T细胞性淋巴瘤中CD21的表达及其与EB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T细胞性淋巴瘤 (T -CellLYMPHOMAS ,TCLS)中EPSTEIN -BARR病毒 (EB病毒 )和其受体CD2 1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对 4 6例TCLS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CD2 1,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 (EBERS)。结果 :CD2 1的阳性率为 13% (6 /46 ) ,其中淋巴结内TCLS 4例阳性 ,淋巴结外 2例阳性。E BERS阳性率为 5 2 .5 % (2 4 /46 ) ,淋巴结内 3例和结外 2 1例。 2例结外TCLSCD2 1与EBERS同时阳性。CD2 1表达与EB病毒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部分T细胞性淋巴瘤中有CD2 1表达 ,EB病毒感染可能与之有关。但CD2 1表达的病毒例并非均有EB病毒感染。另外 ,CD2 1阴性的TCLS中EB病毒感染途径尚有等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抗T细胞受体β链抗体(anti-Vβ抗体)可用于识别多种疾病的T细胞Vβ组分,并定量具Vβ组分的T细胞。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识别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白血病期Vβ阳性T细胞并将阳性细胞百分数与检测血中肿瘤负荷的其他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即用CD4阳性、CD7阴性和CD4阳性、CD26阴性和Sézary细胞计数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白血病期CTCL49例中有33例(67%)与抗Vβ抗体呈阳性反应。结合其他文献资料,与同样在正常CD4阳性T细胞常表达的Vβ2相比,Vβ5出现频率(可能是Vβ5.1)相对较高。Vβ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与缺乏CD7和CD26而CD4阳性、CD…  相似文献   

8.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合并白癜风的患者罕见,是否CTCL中的某些T细胞亚群能识别黑色素细胞的特异性表位从而引起白癜风,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确定在Sézary综合征(SS)患者色素减退皮肤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是否可检测到针对黑色素细胞分化抗原的T细胞。1例71岁女性SS患者,在病程中发生白癜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发现,色素性皮肤活检标本HMB45和MelanA抗体染色阳性,而在色素减退性皮肤活检标本末观察到阳性染色。  相似文献   

9.
T细胞淋巴瘤与HIV感染相关 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endemy of Dermatology》1995年29卷第5期报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易患淋巴瘤,但主要是B细胞淋巴瘤,合并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文献仅有9例报告。作者对2例CTCL从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遗传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嗜人T细胞病毒I型(HTLV-I)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59例SLE、49例RA患和334例健康献血员的血清HTLV-I抗体。结果: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4.1%和0.6%。部分阳性经Western blot、PCR法证实。结论:HTLV-I感染可能与SLE、RA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20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明逆转录C型病毒(retrovirus C)可引起某些动物恶性肿瘤如淋巴样及髓细胞样白血病。1980年,美国国立肿瘤研究院Gallo和Poiesz等首次从美国东南部一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Iymphoma简为CTCL)患者淋巴结活检材料体外培养建立的T淋巴细胞株(HUT_(102))中分离出一株崭新的人逆转录病毒——人T细胞白血病一淋巴瘤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Lymp-homa Virus;HTLV)。世界各地随后相继分离出共12株以上。现已证实HTLV不同于动物的逆转录病毒,与人类某些特殊类型白血病/淋巴瘤发病密切相关外,且与新近发现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cquired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亦相关。HTLV的发现是人类肿瘤病因学的一大进展,引起广泛重视,本文重点复习  相似文献   

12.
应用了A、B、C法7种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南京地区23例成人非何杰金淋巴瘤活检标本,结果示9例T系淋巴瘤,8例B系淋巴廇,非T非B及未定型淋巴瘤各3例。病理组织学表现与免疫表型符合率B系达80%,T系达60%。故根据形态学表现估测免疫表型是可行的。经HTLV抗体血清检测,仅1例多形细胞性T淋巴瘤患者阳性。  相似文献   

13.
<正> 本文报告1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病人的头皮上有—个局限性损害,——皮肤 T 细胞淋巴瘤(CTCL),而金身的淋巴瘤评估为阴性。免疫组织生化检验表明病人确实患有 T 细胞淋巴瘤。采用局部放射治疗得到显著疗效。病人的淋巴瘤仍无全身性进展和皮肤复发,直到八个月后病人死于肺感染。这个病例是我们对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病人的局限性皮肤 T 细胞淋巴瘤(CTCL)的首次描述。  相似文献   

14.
刘强  大岛孝一 《上海医学》2003,26(3):191-193,I003
目的 总结 5例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学及EB病毒相关性的特征。方法 在收集临床资料和观察组织学变化的基础上 ,采用新鲜组织免疫组化染色 ,分析免疫表型和细胞毒分子表达 ;采用EBER 1原位杂交法检查肿瘤细胞EB病毒感染情况。结果  5例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4 7.4岁。 3例首发部位为肝、脾及骨髓 ,1例表现为肠道肿瘤 ,1例表现为牙龈病变。 5例均在 5个月内死于肿瘤。所有病例均为γδT细胞表型(CD2 ,CD3 ,TCRδ1 ,TCRβF1- )。 5例中有 4例自然杀伤细胞相关抗原CD5 6阳性。所有病例均有多种细胞毒分子表达。 5例中 4例肿瘤细胞EB病毒阳性。结论 本组病理组织学资料中 ,3例符合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 ,2例符合非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 ,两者在临床表现、免疫表型、细胞毒分子表达和EB病毒感染等方面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在儿童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对6例儿童皮肤细胞淋巴瘤患的临床:皮肤改变、内脏侵犯情况;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血生化、T细胞亚类、骨髓常规、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儿科CTCL患以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多种多样,起病急、进展快、预后不良,且病变复杂,极易误诊。结论早期取皮肤活检并做免疫组化染色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淋巴结外T细胞性淋巴瘤(T-ce ll Lymphoma,TCL)中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同CD56表达关系.方法:对1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33例淋巴结外T细胞性淋巴瘤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s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面抗原CD56的表达.结果:淋巴结外T细胞性淋巴瘤中EBERs和CD56表达率分别为63.6%(21/33)和24.2%(8/33),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EBERs和CD5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5)和26.7%(4/15).EBERs和CD56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表明EB病毒高度感染淋巴结外T细胞性淋巴瘤,可能是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EB病毒感染同CD56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应用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Complex)方法与单克隆抗体标记67例恶性淋巴瘤。对照组标记了24例包括慢性淋巴结炎,何杰金病、转移性癌等。34例淋巴结内淋巴瘤中,16俐被证实为T细胞性淋巴瘤,占淋巴结内淋巴瘤的47.1%。16例T细胞性淋巴瘤中15例是属于辅助型T细胞的亚群(Leul~+、Leu4~+、Leu3a~+),16例的Ⅰ_a均阳性。其余18例被证实为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K阳性的有14例,λ阳性的有4例。10例皮肤淋巴瘤中肯定是CTCL的有8例,这8例的Ⅰ_a均阳性,8例中有1例M阳性,其他7例是属于辅助性T细胞的亚群。7倒中有2例较为罕见,他们的T_6阳性,有1例皮肤与淋巴结的肿瘤显示相同的标记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患者骨髓中独立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independence 1,Gfi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的63例PTCL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29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5例,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8例,鼻NK/T细胞肿瘤17例,肝T细胞淋巴瘤4例.对照组是10例反应性增生性淋巴结炎(reactive hyperplastic lymphadenitis,RHL).应用RT-PCR法扩增Gfi1引物,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应用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PTCL的淋巴瘤组织和作为对照组的RHL患者淋巴组织中Gfi1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生存资料进行分析,用log-rank方法进行检验.结果 RT-PCR结果显示,PTCL患者的淋巴瘤组织中Gfi1表达呈阳性,RHL患者的淋巴组织中Gfi1表达为阴性.63例PTCL患者中只有42例保存有石蜡块标本,31例检出Gfi1蛋白阳性表达(73.81 %,31/42),而Gfi1在对照组RHL中表达均为阴性.生存分析显示Gfi1是与患者生存期及预后相关的因素,其阳性表达组的预后明显差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 Gfi1是判断PTCL预后有价值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121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V,rt(EB病毒编码的小RNA)表达情况,统计不同类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相关性。结果121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ER阳性率为63.6%(77/121),其中结外者EBER阳性表达率为75.9%(60/79),阳性细胞多为肿瘤细胞,阳性细胞数〉30%;而结内者EBER阳性表达率为40.5%(17/42),阳性细胞多为母化的肿瘤细胞或反应性B淋巴细胞,阳性细胞数〈10%。结外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ER表达率显著高于结内(P〈0.01)。EBER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关(P〈0.01)。不同类型淋巴瘤EBER阳性表达率不同: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CL)为98.0%(48/49),EBER阳性细胞数〉30%;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为77.8%(7/9),阳性细胞数〈10%,阳性细胞多为反应性B细胞;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PT,NOS)为41.5%(17/41);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EATL)为33.3%(2/6);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并ALK阳性(ALCL,ALK+)者为18.2%(2/11)。结论结外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发生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而结内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病毒感染可能为继发感染。检测肿瘤组织EBER表达有助于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10 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和生物学行为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10 例原发于皮下脂肪组织中的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及EB 病毒的检测。结果:组织学上以肿瘤细胞(CD45RO阳性)浸润脂肪小叶之间及可见豆袋细胞(CD68 阳性) 为特征,部分患者肿瘤细胞EBV- DNA阳性。2 例患者分别于首诊1 年6 个月和2 年后死亡。结论: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多为高度恶性,其发生可能与E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