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应用化工》2022,(4):784-788
食用植物油中含有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脂溶性维生素等,仅仅在含量上有较大差别,因而它们的一维近红外光谱的出峰位置、峰形及峰强度都非常接近。采用基于浓度外扰的二维相关分析结合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技术,分析鉴别4种不同食用油。通过对大豆油、葵花籽油、菜籽油、橄榄油在以正己烷为浓度外扰下所得的动态光谱进行二维相关分析,发现4种植物油在4 2204 310 cm-1波段范围内的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图有明显的差异。表明基于浓度外扰的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能够对食用植物油进行有效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17,(9):1830-1834
以天然绿棉、染色绿棉、天然绿棉+50%染色绿棉、天然绿棉+30%染色绿棉等4组棉花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技术对天然绿棉中是否掺入染色绿棉进行判别。结果表明,4组绿棉在4 000~5 500 cm~(-1)波段范围内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图在自动峰和交叉峰的出峰数目、位置及峰强上有明显的差异。这表明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判别天然绿棉的掺杂,为天然彩棉掺杂的识别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近红外及二维相关光谱进行了丙酮乙醇两种试剂体系的结构分析。首先检测30~50℃范围内(每隔2℃)的近红外光谱,结合近红外光谱、二维相关光谱及相关文献,对乙醇丙酮体系的分子结构(特别是氢键)进行了分析。近红外光谱的特征峰在一维图上变化不明显,借助于二维相关分析,提高了分辨率和可解释性。特别是分析了两种氢键羟基的存在,发现了烯醇羟基形成氢键及甲基与羰基形成氢键的证据,确定了不同分子结构之间的变化先后顺序,并进行了本体系近红外峰的归属。研究结果将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该类试剂,为其进一步研究和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测定缬沙坦和辅料十二烷基硫酸钠共存样品中辅料的含量,配制成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含量为0.30%~5.88%的缬沙坦样品共35个。以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为外扰,分别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缬沙坦共存样品的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特征,分别选择随浓度变化大的区间4119~4216 cm-1、4235~4273 cm-1、4312~4351 cm-1、4484~4676 cm-1、5732~5828 cm-1、8132~8323 cm-1为光谱的建模区间,利用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的交叉验证决定系数为0.8670,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804,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775,对未知样品集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25%,这表明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技术选择的波段建立的定量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植物油品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模型建立与评价、化学计量学方法,且着重总结了该技术在植物油分析中的应用。此技术可用于快速鉴别植物油种类,准确分析含油量和脂肪酸化学组成。目前市场上植物油出现了掺假问题,而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方便、绿色、非破坏性的分析技术,将会在其品质检测方面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黔产金钱草(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及同属4种伪品的近红外鉴别方法,建立一种快速、绿色的无损鉴别植物的方法。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利用光谱信息及相似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金钱草及同属植物样品每个种种内间总体上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但5个种种间相似度总体比较小,以此可以区别开此5个种,说明金钱草及同属植物有较大区别,计算其二维相关光谱相似度,则可以明显观察样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实现此5个种间的定性鉴别。结论:该技术的近红外光谱聚类分析和相似度计算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可操控性等特性,可用于金钱草及同属易混品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代表性校正集样本的选择、统计学方法校正模型建立等近红外光谱的工作原理,以及利用近红外光谱进行材料鉴别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实例论述了近红外光谱在合成纤维原料制备、添加剂组成、产品性能及纤维鉴别、助剂检测等多方面的应用可能性。指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提高化纤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将发挥较大作用,并对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品质及鉴别分析方面具有很广泛的应用,近年来该技术在茶叶分析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主要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的品质分析、成分含量检测、产地鉴别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茶叶的分析研究及综合利用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维红外相关光谱研究了异氰酸酯改性环氧树脂高温固化反应过程中分子结构动态变化的规律和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固化过程中,环氧基开环与酚羟基反应,最终生成脂肪醚。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提高吸收峰的分辨率,是分析复杂分子结构动态变化的1种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实现古陶瓷无损分类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谱特征映射矩阵古陶瓷分类方法。基于采集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数据,采用Sigmoid映射将其变换为可在二维特征空间反映古陶瓷纹理及其结构关系的光谱特征映射矩阵。利用Sigmoid函数良好的非线性特性,平滑光谱数据中存在的异常值,以提高二维光谱特征映射矩阵的区分度。采用滑动窗口检测机制,通过扫描光谱特征映射矩阵,检测并定位异常光谱数据。为避免因直接剔除异常光谱数据易导致光谱信息丢失,采用邻域矩阵插值法计算近似正常值并修正异常光谱数据。在此基础上,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对二维光谱特征映射矩阵数据进行分类,实现对古陶瓷的无损识别。通过与同类古陶瓷分类方法的客观定量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