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扬  饶邦复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1):1363-1365
1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美国心脏学会(AHA)2004年学术会议(11月7~10日)报告全球冠心病(CHD)死亡率下降的趋势走缓,进入平台期。1968年,CHD死亡率达到高峰。目前的年龄标化死亡率低于高峰死亡率的一半,并且低于20世纪50年代。自1968年CHD死亡率达高峰以来的35年里,CHD死亡率在男性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目前病死率较高的疚病之一。日本人死因中,脑血管疾病居首位,每年死亡约9万人,与冠心病死亡率的比例为2:1~3:1。北京1973年的调查表明,脑血管疾病居城乡人口死亡原因的首位,死亡率分别为122.94/10万与112.5/10万,与冠心病死亡率的比例分别为5.4:1与5:1。根据本省1973~1975年的死亡回顾调查,心血管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为141.89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已成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965年曾报导几个国家35~64岁人口中冠心病的死亡率,在每10万人口中男女死亡数分别为:希腊78,30;荷兰243,55;南斯拉夫116,78;意大利187,67;日本79,46;美国461,134;芬兰544,109。1971年资料4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脂药物对老年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用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给予氟伐他汀治疗,测定服药前后血脂含量,并与未服用降脂药物的老年高脂血症作对照。结果经过降脂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血脂明显下降;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下降,而未经过降脂治疗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氟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230例高脂血症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调脂药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用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测定服药前后血脂数值,并与未服用调降脂药物的其他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作对照。结果经过调脂治疗,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的血脂明显下降;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也有明显下降,而未经过调脂治疗的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育海 《淮海医药》2009,27(1):27-27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一过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一组症状,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类型之一,可演变为心肌梗死,年死亡率较高,对合并高血压、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等的患者威胁更大。笔者2003年5月~2005年12月,以血塞通注射液(江苏康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系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管腔逐渐狭窄、甚至完全堵塞,限制或完全中断了心肌的血液供应,引起临床上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一系列严重的心肌缺血病症。冠心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前三位。我国对40岁以上的人群调查,冠心病发病率为2%~4%,...  相似文献   

8.
《中国处方药》2012,(2):12-13
据统计,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平均患病率约为6.49%,主要见于老年人。尽管近年来冠心病的治疗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2006年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我国脑血管疾病和冠心病的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冠心病的死亡率未降反升提示我们需要对冠心病的治疗进行新的思考,从新角度来探寻冠心病的治疗。微血管病变不可忽视冠状动脉微血管作为冠脉树的末端,对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有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直接  相似文献   

9.
All About 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病情的危重阶段,也是冠心病死亡率最高的阶段对于ACS患者的合理的诊断治疗,将有效地降低冠心病患者总体疾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绞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首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绞痛的主要原因。我们从1998~2000年间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治疗,并与消心痛进行治疗对照观察,结果表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和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可增加冠心病的患病危险及死亡率,相反冠心病患者如能得到良好心理支持,其死亡率并不会增加。从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和社会因素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冠心病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程华西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9):2962-2963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尤其心肌梗死(AMI)发病率明显增加,AMI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及致残率均高。对AMI患者采取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AMI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现将我院2003年9月~2009年3月,64例AMI静脉溶栓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戒烟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PCI术前吸烟的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1组为PCI术后戒烟者138例,1组为PCI术后仍吸烟者138例。随访24个月。观察2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心因性死亡率及因冠心病再住院率。结果PCI术后戒烟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心因性死亡率及因冠心病再住院率分别为4.3%,1.4%,7.2%。PCI术后吸烟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心因性死亡率及因冠心病再住院率分别为10.1%,5.1%,19.6%,2组比较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通过戒烟能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心因性死亡率及因冠心病再住院率。戒烟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已被列为冠心病的等危因素,美国心脏协会甚至提出了“糖尿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的观点。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前已有多年隐匿的病史,开始治疗时往往已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血管并发症。在同年龄组内,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非糖尿病人群高3~6倍,曾发生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的7年死亡率更高达42%,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预后均远差于非糖尿病人群。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因冠心病而死亡的占其死亡总数的50%左右。目前冠心病的发病率在40岁以上的人群占4%~7%,且呈上升趋势。而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随着监护水平的提高和治疗手段的进展,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性期死亡率大大降低,目前低于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女性冠心病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将186例冠心病分为女性冠心病组与男性冠心病组,将女性冠心病组分为非糖尿病(A组)及糖尿病组(B组),糖尿病病程〈10年为B1组,≥10年为B2组。结果男性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女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比例要比男性冠心病高(P〈0.01),大于60岁者患病率高,糖尿病并冠心病大于10年病程患病率高。B组死亡率显著高于A组(P〈0.01),B2组死亡率高于B1组(P〈0.05)。结论糖尿病是冠心病发生,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高龄女性冠心病并糖尿病患病率高,病情重,合并症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65例院前急救及转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甄胜西  王学忠 《河北医药》1997,19(6):330-332
冠心病患者65例院前急救及转归050071河北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甄胜西王学忠齐晓勇张国志急诊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新兴的边缘学科,院前急救是其首要的一环,是降低急诊死亡率之关键。诸多资料表明〔1~3〕,院前死亡占急诊死亡的45%,冠心病猝死者约2/3死于...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左心血管疾病中属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病种之一,属中医"胸痹"范畴,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1],笔者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4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7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2].患者均为2009~2010年本院就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RP)值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6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别检测C-RP和血脂(TC、TG、HDL-C、LDL-C),并根据C-RP值的升高与正常分为两组。4年后再回访每位患者,并比较两组的死亡率。结果C-RP升高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C-RP正常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冠心病、脑梗死患者的C-RP值与死亡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王士秀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8):1249-1249
临床资料表明,约有80%的糖尿病病人死于心血管疾病[1].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急重症,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更具危险性.因其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因此,加强此类病人的临床观察、治疗及护理,对于降低其死亡率改善愈后意义更大.我院从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共收治此类病人3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