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IPTV组播源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IPTV通常采用PIM-SM协议实现组播数据的传输,而该协议缺乏对组播源的控制,导致IPTV业务无法正常进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在边缘路由器上的IPTV组播源控制机制,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其对IPTV组播源的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2.
IP组播技术是IPTV直播业务必须采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IP组播技术,并且根据IPTV直播业务的特点,探讨了开展组播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因素.最后给出了在IPTV组网设备中必须支持的组播功能,并根据不同的接入环境,给出了不同的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3.
IPTV作为互联网宽带视频应用的一种主要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IPTV业务在骨干/城域网中主要采用动态和静态两种组播路由模式。为了研究不同组播路由模式的适用场景,针对上述两种模式分别在时延和吞吐量上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比较,并在不同的用户场景下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当IPTV用户较少时,应采用动态组播模式以节省网络带宽资源;而在业务大规模部署后,IPTV用户大量增加,同时在线的IPTV频道数增多,动态组播模式在节省网络带宽资源上并没有显著优势,这时则应采用静态组播模式以实现频道间的快速切换。  相似文献   

4.
随着通信网络向宽带、融合IP化发展,带动IPTV应用迅猛发展。基于现有网络融合的IPTV组播技术,分析固网在应用层、宽带接入服务器(BRAS)和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DSLAM)组播方式和移动组播技术实现IPTV组播差异。指出IPv6组播技术成为Internet组通信的一种高效解决方案,是下一代网络应用的重要支撑技术,为实现IPTV提供了更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陈亮  李志淮 《计算机工程》2002,28(Z1):207-210
视频会议、VoD等网络应用的兴起导致了组播方式的广泛应用,组播成为广域网内一对多数据通信的最佳方式.在统一管理的大型城域网内,VLAN技术可以让人们按照应用需求划分逻辑子网,实现局域网内高效的一对多数据广播通信.与组播技术相比,VLAN技术不需要在第三层上的操作,它直接在第二层上实现,可以在VLAN主机间进行高速通信.因此,只要实现VIAN的按需动态配置组网,让用户端主机灵活地选择、加入或退出VLAN,就可以在大型城域网内利用VLAN和广播实现一种比组播效率更高的一对多的通信.该本文对组播、广播和VLAN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仔细研究了如何利用SNMP和VIAN-awarebridge的MIB管理来实现用户端主机的动态加入和退出VLAN并设计实现了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VLAN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6.
张鹏  俞柏锋  庞琳  张兴明 《计算机应用》2008,28(7):1831-1834
根据大规模接入汇聚路由器(ACR)的总体技术规范,IPTV组播复制在ACR的以太网分合路器(EMD)中进行,而IPTV组播业务的增长会对其他业务造成冲击,因此需要对IPTV组播流量进行控制,以保证其他业务的带宽分配,针对IPTV流量控制中的关键环节──队列调度,提出了一种公平服务多维轮询调度策略(FSMWRR),性能仿真的结果表明该调度策略能够满足IPTV业务的低时延、时延抖动的需求,同时保证各个业务带宽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7.
艾滨  李娟 《福建电脑》2006,(6):180-181
随着宽带接入的迅速普及,组播业务也逐步得到应用,IPTV业务也正在走向商业运营,但是IPTV需要一个可控的组播对其提供支持,而组播协议并不是一个能对自身进行管理的协议。本文提出一种在二级的IPDSLAM如何支持可控组播的解决方案,并提供了详细的流程。  相似文献   

8.
针对IP组播和应用层组播的特点,将两者组合使用,提出一种基于分层组播的业务实现方案。在局域范围内形成若干IP组播域,在每个IP组播域内设置组播代理,数据源通过IP组播代理完成数据的转发,可有效地降低组播树的更新频率,减少组播造成的网络开销,同时提高组播业务流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BCM5695交换芯片对组播和VLAN(虚拟局域网)的支持,分析了在局域网中使用三层交换机相对于路由器的优点,描述和解决了VLAN之间通过硬件地址表进行组播路由的难点,并介绍了其软件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主要阐述组播的基本概念、IGMP协议及IGMP Snooping的原理,并对IPTV直播业务中的二层设备上的IGMP Snooping进行了实现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款自主研发的三层以太网交换机SW224的组播方案的设计与实现.针对我们的IP宽带社区接入网的应用要求,将三层以太网交换机的二层域组播和三层域组播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为灵活的方式实现组播功能,并利用交换机的硬件支持.通过优化驱动算法等手段保证IP组播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IGMP Snooping协议实现方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并实现了以太网交换机上基于组播VLAN的IGMP Snooping协议.该方案通过监听IGMP消息以得到各端口组播信息,从而维护组播信息状态机,并利用这些信息来建立相应的组播VLAN.同时该方案在状态机中还实现了IGMP代理,避免了"IGMP风暴".该设计方案已成功运用于某项目高速以太网交换机中.  相似文献   

13.
主要阐述了有关IPTV网络业务、组播协议、Qos协议和OPNET网络仿真软件的有关基础知识,同时阐述了在业务承载网中的IPTV网络的发展现状,研究IPTV可能出现的网络传输拥塞时的缺点,提出基于组播和QoS技术的IPTV承载网络组网方案。重点阐述了OPNET的模型层次与构建方式,并提出了OPNET网络模拟仿真的具体步骤,通过OPNET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实验,仿真中,按照数据业务、IP语音业务、IPTV服务等三个类型,分别对网络发射数量、终端接收数据流量、网络时延值和网络抖动数值等进行测试仿真,同时对所收集的网络状态信息进行数据分析。通过仿真实验,可以发现在IPTV网络中使用Qos及组播,有效减轻业务网的流量负荷,减少传输时延,提高网络系统稳定性,从而保证了相关服务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论文首次深入分析了接入以太网的组播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网管和动态虚拟局域网(VLAN)的接入以太网组播方案。该方案充分考虑了业务质量需求、管理、安全和计费等问题,具有安全性好、可扩展性强和成本低等特点,可以在公共接入以太网中提供商业化的宽带多媒体组播业务。  相似文献   

15.
以太网交换机的源指定组播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东超  彭达  王立芊  陈雪 《计算机工程》2009,35(17):106-109
针对边缘网中组播数据转发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以太网交换机的源指定组播方案。在该方案中,交换机利用对IGMPv3报文的嗅探实现指定源的组播数据转发。描述控制流和数据流的运行机制,对该机制进行仿真分析。与IGMPv2嗅探方案的比较结果证明,该方案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次部署组播应用时,会出现在交换机网络和多播无法工作的问题,此外,一些服务器/应用程序在使用多播数据包的群集/高可用性的操作时也会出现可能无法工作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实践和探索.本文从Cisco Catalyst交换机组播问题的提出、组播概念、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及几个解决方案,对Cisco Catalyst交换机组播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解决Cisco Catalyst交换机组播问题,让交换机组播正常发送数据,以满足企业网络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林东豪 《福建电脑》2010,26(5):108-108,136
IP组播技术能够有效地节省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而各种组播业务的开展,又依赖于有效的业务管理,监控及安全控制。本文介绍了一种可控组播的实现方案以及相应的技术,包括组播源控制,用户管理和组播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IP组播在IP网络中实现了多点通信模型,促进了视频点播、音视频会议和数据分发等多点通信业务在互联网上的发展,是互联网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采用IP组播技术实现监控视频的多点传输,可以大大节省网络带宽资源,提高数据传送的效率。本文对IP组播技术和其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作了介绍。给出了组播技术在视频传输系统中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方法。运行结果表明,方案合理,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19.
阐述一种利用VLAN划分组播域,依靠侦听IGMP消息来维护组播VLAN表的IGMP Snooping实现思想。提出该思想在EPON上的基于MAC层和RS层2大类共6种实现方式。指出当前研究成果中存在的协议鲁棒性问题并给出针对数据存储和运行流程上的修改建议。得出一种无明显缺陷并克服鲁棒性问题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20.
组播技术实现了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能够有效地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是最为适合的多点通信业务支撑技术。组播技术在多媒体会议、远程教学、游戏和仿真、股票信息实时传送等多点通信业务等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组播的核心概念和目前通用的组播协议;并针对组播业务需求和运营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介绍了华为公司提出的电信级的可运营、可管理的“可控组播”解决方案,包括信源管理、用户管理和组播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