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煤的微生物脱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煤中的存在形式,微生物脱硫的原理及主要的脱硫用微生物菌种,探讨了微生物脱硫和其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煤炭微生物脱硫的特点,脱除黄铁矿硫和有机硫的基本原理,适用的主要菌种及其特性。几种工艺路线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工艺参数等。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废橡胶的微生物脱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硫化橡胶的脱硫有多种方法,而角微生物脱硫则是一种既环保、又经济安全的方法。文中介绍了使用几种有益茼种对废橡胶进行脱硫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4.
白木  子荫 《粉煤灰》2003,15(4):48-48
微生物煤炭脱硫是在创造出适宜的含微生物液体湍流流动状态前提下 ,利用微生物氧化和表面改性原理将煤炭中的硫脱除技术 ;在煤水混合物中利用不同微生物的脱硫活性将煤中的硫脱除。在与微生物分离之后 ,煤浓缩在煤水混合物中 ;微生物经过再生后可循环利用。通过微生物处理 ,可以更大限度地获得煤炭的潜在热值及降低煤炭中的灰分含量。1 洁净煤是中国能源的未来  煤炭是世界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国和煤消耗国 ,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的 3/4 ,高硫煤储量约占总储量的 1 / 3,燃煤和燃油产生的二氧化硫等硫化物是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昧 《河北化工》2009,32(7):34-35,46
介绍了常用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即斜面低温保藏法、液体石蜡保藏法、沙土管保藏法、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液氮超低温保藏法和基因工程菌的保藏,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菌种的保藏方法有很多,其原理主要是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点,人为创造低温、干燥或缺氧条件,抑制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其生命活动降至最低程度或处于休眠状态,使菌株很少发生突变,以达到保持纯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石油和煤微生物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生物脱硫技术在能源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显示出潜在的优势. 本文综述了应用于化石燃料生物脱硫的主要菌种及其脱硫原理、微生物的选育优化及微生物脱硫的动力学, 介绍了生物脱硫技术的工业化应用. 对生物脱硫技术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进一步研究微生物脱硫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在我国发展该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煤中黄铁矿的电化学脱硫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降低煤的脱硫费用和提高脱硫效率,以硫酸为介质,以硫酸锰为脱硫催化剂,在以石墨为电极的无隔膜电解池中研究了煤的电化学催化脱硫。研究表明,在特定的电解电位下,煤中无机硫脱硫率随着锰离子的浓度增加,煤浆浓度的降低和电解温度的提高而提高。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煤中黄铁矿脱硫速率与煤中活性黄铁矿(易接近)和惰性黄铁矿(难接近)及脱硫反应有关,脱硫模型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近似,脱硫表观活化能为10.44kJ/mol。  相似文献   

9.
试验分别从新汶矿区采集的土样、尾矿水、矿井水中共分离筛选出溶煤效果比较好的7种菌种。在确定最佳溶煤时间后,通过原煤和煤溶物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考察溶煤前后的元素变化和煤溶物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进行了高温碱性脱硫菌包括好氧菌和厌氧菌的筛选,并对两种菌进行了鉴定。以细菌对硫代硫酸根的脱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脱硫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好氧菌为硫杆菌属,厌氧菌为脱硫肠杆菌属。在脱硫残液中先加入厌氧菌,至脱硫率不再下降再接入好氧菌,脱硫率可达到28%。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六硝基芪生产废水对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驯化培养得到降解六硝基芪生产废水的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絮凝活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微生物絮凝剂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用单因素法研究了絮凝剂投加量、水样pH值、助凝剂CaCl2溶液投加量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8,絮凝剂投加量为5mL,CaCl2溶液投加量为5mL时,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68.21%。通过比较,微生物絮凝剂MBF SY-6处理六硝基芪生产废水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通活性污泥为对象,按照浓度梯度法向其中通入皂素废水进行驯化实验。通过3个周期的运行,当皂素废水投加量从0.5%增加到5%时,COD去除率均保持在68.93%以上。结果表明,污泥已基本适应皂素废水特性,活性污泥驯化完成。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f)的驯化效率,获得能耐受高浓度铀和氟离子的A.f菌株,对分离纯化得到的A.f菌株SKS10的耐铀、耐氟驯化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连续转接驯化和联合驯化方法. 结果表明,连续转接驯化法可加快驯化速度,提高驯化效果,96 h可获得氧化速率提高7.5倍、能耐受1000 mg/L U6+的菌株,且能获得用传统驯化方法不能得到的耐受1500 mg/L U6+的菌株及能耐受120 mg/L F-的菌株. 与传统驯化法相比,联合驯化法可获得能同时耐受较高铀和氟离子且氧化活性较强的菌株,先进行耐铀驯化再进行耐氟驯化效果更好,在含1000 mg/L U6+和80 mg/L F-的培养基中,Fe2+的氧化速率是其他驯化方法的6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吸附工艺条件对柴油中硫化物,特别是对二苯并噻吩(DBT)的脱除效果。实验在常压下,采用静态吸附法,以FCC柴油和DBT模型物为原料,用燃灯法测定脱硫前后油品的硫含量,考察了模型物溶剂、油品中含有的芳烃以及吸附温度对吸附剂脱硫率的影响。得出溶剂黏度越大吸附脱硫率越差;油品中含有芳烃时,吸附剂脱硫率减小,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不大。考察了高温氮气、有机溶剂和水蒸汽这3种再生方法对吸附剂的再生效果,结果表明,水蒸汽600℃再生4h和有机溶剂苯洗涤24h的再生效果较好,基本可以恢复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5.
王德强  崔少华 《煤化工》2005,33(6):44-46
从污泥中分离得到红球菌,研究了该菌在MBS培养基中对肥煤的脱硫效果。分析了煤粒度、曝气情况、pH值、溶液渗透压等因素对该菌株脱硫的影响,分别测定了全硫、无机硫、煤的红外特征图的变化等情况,在全硫测定条件下结果表明,该菌株脱硫效率高,在曝气情况下14天可达到92%。从红外分析表明,该菌株主要作用于煤中有机硫,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柴油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低硫化及其含硫标准的日趋严格,是世界各国柴油产品质量与标准的发展趋势。综述了目前柴油脱硫技术(非加氢脱硫技术、加氢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日趋严格的环保标准及市场对低硫柴油的巨大需求,柴油氧化脱硫技术显得日益重要。实验采用氧化萃取相结合的方法对焦化柴油进行了氧化脱硫实验。以自制过氧化环己酮为脱硫氧化剂,分别考察了氧化剂用量、氧化温度、氧化时间、萃取剂用量和二次萃取对焦化柴油硫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3h,氧化剂与柴油的体积比0.04,萃取剂氮一甲基吡咯烷酮与柴油的剂油比为0.5,一级萃取可以脱除焦化柴油中93%的硫化物,柴油回收率达99%。二级萃取,可以脱除焦化柴油中95%的硫化物,柴油回收率为94.5%,硫含量可达到43.6μg·g^-1,小于50μg·g^-1,满足欧Ⅳ标准。  相似文献   

18.
黄会蓉  金会心 《广州化工》2011,39(16):61-63
在分析煤样性质的基础上,考察了捕收剂正十二烷用量、起泡剂仲辛醇用量、抑制剂CaO用量以及矿浆浓度对贵州高硫煤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捕收剂用量1.2 kg/t,起泡剂用量100 g/t,抑制剂用量2 kg/t,矿浆浓度120 g/L的条件下脱硫率能达到42.98%,对脱硫前后煤样工业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精煤总硫明显降低,发热量有所增高,煤的质量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9.
杜春龙 《广州化工》2011,39(9):98-100
通过H2O2/HCOOH体系对柴油选择性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考察了H2O2/HCOOH体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剂油比等因素对氧化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30min,剂油比为1:15,在反应进行到25min时加入相转移催化剂脱硫率达最大,油脱硫率可达90.0%。  相似文献   

20.
马挺  李国强  李剑  李珊珊  李红  梁凤来  刘如林 《化工学报》2006,57(11):2705-2713
从孤岛油田油浸土壤中筛选得到能降解二苯并噻吩(DBT)的红平红球菌DS-3, 对其进行了固定化研究.选取海藻酸钠(SA〖DK〗)-聚乙烯醇(PVA)为包埋固定化载体, 以1 mmol·L-1二甲基亚砜培养菌体, 固定化最佳操作条件为4℃交联, 8%PVA和2%SA混合, 细胞在胶液中的浓度为0.1 g·ml-1, 氯化钙含量为2%,此时固定化细胞不但具有良好的脱硫性能, 而且脱硫重复性好, 其寿命可以达到250 h以上.固定化细胞在3次循环后能使模拟柴油中的DBT含量从0.5 mmol·L-1降至0.011 mmol·L-1, 总脱硫率达到93%, 平均脱硫效率约为0.225 mg DBT· (g DCW)-1·h-1.同样条件下能将精制柴油的硫含量由340 mg·L-1降到42 mg·L-1, 总脱硫率为87.64%.DS-3能利用醇类、饱和的C8~C15脂肪烃, 但不能利用环烷烃、芳香烃、小于C8或大于C15的脂肪烃, DS-3优先利用碳源的顺序是乙醇、葡萄糖和烷烃.脱硫前后的精制柴油经GC-FID分析证实, 固定化细胞对C—S键具特异性, 不降低柴油的热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