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背景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多数学者认为ApoE ε4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遗传易患因素之一,而有部分学者却认为与脑梗死无关.目的探讨ApoE基因多态性与家族聚集性和非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为江苏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对象均来源于南通医学院神经内科就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66例,其中家族中无脑卒中史的脑梗死患者40例,家族中有明确脑梗死先证者的家族聚集性脑梗死患者26例.对照组选择江苏地区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人群90例.干预应用PCR扩增ApoE基因第4外显子包含编码第11位和第158位氨基酸残基的基因序列,cfoI限制性内切酶切后电泳,银染色分析ApoE基因型,同时检测3组人群的血脂、脂蛋白(a)及部分载脂蛋白.主要观察指标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血清各脂质含量.结果脑梗死组ε3/4基因型频率(30%)较对照组(9%)明显增加,而ε3/3基因型频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7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35.85,P<0.01);脑梗死组ε4等位基因频率(21%)高于对照组(6%),而ε3等位基因频率(71%)低于对照组(8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35.85,P<0.01).两脑梗死组之间,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组ε3/4基因型频率和ε4等位基因频率较非家族聚集性脑梗死有上升的趋势,而ε3/3和ε3频率有下降趋势,但均无统计学差异.血脂检测发现两病例组有相同的脂质代谢异常,非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组和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脂蛋白(a)均高于对照组(P<0.01);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非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组(P<0.01和P<0.05),而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ApoE3/4基因型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ε4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因子之一,ε3等位基因对脑梗死的发生有保护作用;ApoE基因多态性和HDL-C水平双重作用于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poE基因多态性与家族聚集性和非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经神经内科就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66例,其中家族中无脑卒中史的脑梗死患者40例,家族中有明确脑梗死先证者的家族聚集性脑梗死患者26例。对照组选择江苏地区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群90例。应用PCR扩增ApoE基因第4外显子包含编码第112位和第158位氨基酸残基的基因序列,cfoI限制性内切酶切后电泳,银染色分析ApoE基因型,同时检测三组人群的血脂、脂蛋白(a)及部分载脂蛋白。观察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血清各脂质含量。结果脑梗死组ε3/4基因型频率为30%,较对照组9%明显增加,而ε3/3基因型频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7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ε4等位基因频率为21%,高于对照组的6%,而ε3等位基因频率为71%,低于对照组的8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脑梗死亚组之间,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组ε3/4基因型频率和ε4等位基因频率较非家族聚集性脑梗死有上升的趋势,而ε3/3和ε3频率有下降趋势,但均无统计学差异。血脂检测发现两组病例有相同的脂质代谢异常,非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组和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组血清TC,LDL-C,ApoB,LP(a)均高于对照组(P〈0.01);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非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组(分别为P〈0.01和P〈0.05),而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ApoE3腭基因型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ε4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因子之一,ε3等位基因对脑梗死的发生有保护作用;ApoE基因多态性和HDL-C水平双重作用于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患者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硬化形成的机制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延迟时间,以明确其抗氧化能力。方法:急性脑梗死组26例,对照组为体检者中有血脂增高者20例,均于2000—11/2001—02在日本Leiminkvo康复医院收集。体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敏感度的测定以所形成的共轭双烯延迟时间来定量。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延迟时间(56.6&;#177;3.8)min,显著低于对照组(66.8&;#177;4.5)min。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抗氧化能力有明显下降,而且其动脉硬化的危险性并不限于高脂血症的影响,或许与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抗氧化力下降更为相关。从而推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敏感度的增加可能成为监测脑梗死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血浆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4—06/2005—06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38例,全部经头颅CT或MRI明确诊断,在患者人院第2天,空腹12h以上,清晨取肘静脉血2mL,检测血浆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并同时检测患者肝肾功能。根据梗死灶直径大小分为大梗死灶(直径≥40mm),中梗死灶(直径20~39mm),小梗死灶(直径〈20mm)。将全部患者的血浆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由低到高进行排序,分别取各项指标前10个百分点与后10个百分点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比较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梗死灶大小的差异。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改良的爱丁堡与斯堪的纳维亚评分标准,包括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8个方面。 结果:238例患者均采集到血样,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载脂蛋白A1:平均值(1.26&;#177;0.22)mmol/L,位于载脂蛋白A1前10百分位点共26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51&;#177;1.61,位于后10百分点组共23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7.29&;#177;1.03。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梗死灶大小分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②载脂蛋白B平均值(0.87&;#177;0.23)mmol/L,位于前10百分点共24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67&;#177;2.14,位于后10百分点共21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63&;#177;2.39,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值(1.17&;#177;0.31)mmol/L,位于前10百分点共22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13&;#177;1.92,位于后10百分点共23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23&;#177;1.91,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值(2.89&;#177;0.98)mmol/L,位于前10百分点共23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00&;#177;2.22,位于后10百分点共23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96&;#177;2.09,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载脂蛋白A1浓度相对较高的患者较浓度相对较低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提示载脂蛋白A1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关。而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硬化形成的机制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延迟时间,以明确其抗氧化能力。方法:急性脑梗死组26例,对照组为体检者中有血脂增高者20例,均于2000-11/2001-02在日本Leiminkyo康复医院收集。体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敏感度的测定以所形成的共轭双烯延迟时间来定量。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延迟时间(56.6±3.8)min,显著低于对照组(66.8±4.5)min。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抗氧化能力有明显下降,而且其动脉硬化的危险性并不限于高脂血症的影响,或许与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抗氧化力下降更为相关。从而推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敏感度的增加可能成为监测脑梗死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发病与低密度脂蛋白(LDL)亚组分颗粒直径大小之间的关系。方法梯度密度超速离心32例ACI患者及32例对照者的血浆LDL,采用2.5%~16.0%聚丙烯酰胺凝胶梯度电泳分析LDL颗粒直径、分布及电泳图形。结果①ACI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B(ApoB)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4.03~8.37,P<0.01)。②ACI组LDL颗粒直径犤(24.8±0.7)nm犦较对照组犤(26.0±0.6)nm犦明显变小(t=4.78,P<0.01);两组间A型、B型的分布不同,B型LDL在ACI组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t=6.80,P<0.05)。③ACI组小而密LDL亚组分相对含量犤(50±10)%犦较对照组犤(17±10)%犦明显增多(t=7.76,P<0.001)。④ACI组LDL亚组分颗粒直径与TG(r=-0.47,P<0.01),TC(r=-0.51,P<0.01),LDL-C(r=-0.36,P<0.05),ApoB(r=-0.46,P<0.05)呈负相关。结论ACI组LDL以小颗粒的B型为主,与ACI发生密切相关,TG水平对LDL颗粒直径大小、组成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血浆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06/2005-06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38例,全部经头颅CT或MRI明确诊断,在患者入院第2天,空腹12h以上,清晨取肘静脉血2mL,检测血浆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并同时检测患者肝肾功能。根据梗死灶直径大小分为大梗死灶(直径≥40mm),中梗死灶(直径20~39mm),小梗死灶(直径<20mm)。将全部患者的血浆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由低到高进行排序,分别取各项指标前10个百分点与后10个百分点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比较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梗死灶大小的差异。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改良的爱丁堡与斯堪的纳维亚评分标准,包括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8个方面。结果:238例患者均采集到血样,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载脂蛋白A1:平均值(1.26±0.22)mmol/L,位于载脂蛋白A1前10百分位点共26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51±1.61,位于后10百分点组共23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7.29±1.03。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梗死灶大小分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②载脂蛋白B平均值(0.87±0.23)mmol/L,位于前10百分点共24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67±2.14,位于后10百分点共21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63±2.39,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值(1.17±0.31)mmol/L,位于前10百分点共22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13±1.92,位于后10百分点共23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23±1.91,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值(2.89±0.98)mmol/L,位于前10百分点共23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00±2.22,位于后10百分点共23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96±2.09,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载脂蛋白A1浓度相对较高的患者较浓度相对较低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提示载脂蛋白A1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关,而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载脂蛋白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琨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1):5117-5118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载脂蛋白的改变。并选60例健康人作对照;同时比较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apo A1、apo B的变化。结果:脑梗死患者apo A1及apo A1/apo B显著降低(P〈0.01),apo B显著升高(P〈0.01),可作为反映脑梗死患者脂类代谢异常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脑梗死颈动脉狭窄的程度与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脂异常与颈部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检测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结果:颈动脉狭窄≥70%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70%组,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低密度脂蛋白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糖水平对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功能评定法对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前后的综合评定,从而判断病情和预后情况。结果糖尿病组重型病例45例(59.2%),非糖尿病组重型病例36例(40.0%),两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治愈27例(35.5%),非糖尿病组治愈47例(52.2%),两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伴有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不仅病情重,而且预后也差,故控制血糖不仅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病情,而且预后也好。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脑血管供血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出现坏死或软化等病理性改变的疾病。目前认为,其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多基因遗传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吸烟等均是主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又有许多研究者致力于脑梗死与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检测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49例健康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并同时测定体质指数及相关临床生化指标.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cy平均水平[(23.96±1.22)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5.07±0.50) μmol/L](P<0.05).急性脑梗死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为脑梗死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静息性脑梗死 (SCI)的发病率及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70例无症状脑血管疾病的血液透析患者 (HD组 )及 4 0例健康对照者 (对照组 )行头颅核磁共振 (MRI)检查 ,观察SCI的发生率、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SCI与相关危险因素 ,如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吸烟及年龄等。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比健康对照组SCI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2 7例 (38.6 % )对 4例 (10 % ) ,χ2 =10 .6 ,P <0 .0 0 1];所有观察对象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SCI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吸烟和年龄 (R2 =0 .4 0 7,P <0 .0 0 1) ,而在血液透析患者组 ,年龄及吸烟是SCI的独立危险因素 (R2 =0 .342 ,P <0 .0 0 1) ,血液透析的年限及高血压不是S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增加了SCI的发生率 ,而且对于血液透析的患者 ,吸烟和年龄与SCI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症状的发生与脑血流量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判定标准,将首次发病的4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8分者为研究组(脑梗死后抑郁组)224例,<8分者对照组(无抑郁症状组)25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定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检测两组患者脑血流量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左侧半球除中央区外,其他各部位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右侧对应部位;双侧半球平均脑血流量,额叶、颞叶、顶叶局部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脑血流量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9.02,P<0.01);抑郁程度越严重,大脑各部位脑血流量越低。研究组卒中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程度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病残程度重和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与脑血流量下降有关,脑血流量可作为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持续时间与后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2005年3月至2008年10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有TIA发作史的脑梗死(TIA组)155例,男83例,女72例,年龄36~78岁,平均(64.8±2.6)岁;依据TIA持续时间分为4个亚组:≤10min组(29例)、11~20min组(72例)、21~60min组(34例)、〉60min(20例)。合并症:高血压120例,糖尿病63例,冠心病41例。无TIA发作史的脑梗死(对照组)339例,男182例,女157例,年龄34~75岁,平均(63.5±2.2)岁,合并症:高血压275例,糖尿病137例,冠心病91例。采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后,分析TIA的缺血预适应与TIA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在11~20min组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比率高(82%),Ⅰ级预后(81%),与无TI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min组、2l~60min组、〉60min组和无TIA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较严重,≤10min组Ⅰ级预后(62%)、21~60min组Ⅰ级预后(65%),〉60min Ⅰ级预后(6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IA的缺血预适应与TIA发作持续时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和探讨偏头痛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以及抗磷脂抗体在偏头痛相关性卒中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方式统计普通人群及脑梗死患者偏头痛的患病率,将脑梗死患者按有否偏头痛病史分为两组,用 ELISA方法分别测定其血清抗心磷脂抗体( 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 ACA)水平. 结果①脑梗死患者偏头痛的患病率与普通人群偏头痛的患病率分别为 20.0 %和 6.0%,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3.2671,P< 0.01).②脑梗死伴有偏头痛史者和无偏头痛史者,其 ACA阳性率分别为 41.7 %和 19.5 %,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 2=5.0133,P< 0.05). 结论偏头痛病史与脑梗死具有明显相关性.抗磷脂抗体可能参与偏头痛所相关的脑梗死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补体成分3与脑梗死早期进展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补体成分3(C3)与缺血性进展性卒中间的关系。方法对168例发病24 h内续贯住院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在入院后第2天或第3天晨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C3及其他生化指标,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了解C3与进展性卒中之间的关系。结果68例患者(40.48%)在住院72 h内病情进展,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浆C3水平为(1.28±0.20)g/L,明显高于非进展性卒中患者的(1.16±0.25)g/L(P=0.000);随C3水平的升高,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呈明显升高趋势(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3与进展性卒中呈明显相关(OR=7.247;95%CI=1.52~36.39;P=0.013)。结论C3升高在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脑梗死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类型的脑梗死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将50例已排除公认危险因素的脑梗死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CI)组、腔隙性脑梗死(LCI)组及心源性脑梗死(CCI)组,分别检测空腹和葡萄糖耐量试验2h后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同时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t(ApoA1)、载脂蛋白B(ApoB)的浓度,并分析血脂/载脂蛋白各指标与IRI的相关性。结果ATCI组和LCI组患者IR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1);同时ATCI和LCI患者血清TG、LDL-C及ApoB含量增加,而HDL-C、ApoA.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5),其中TG、LDL-C及ApoB与IRI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0、0.918、0.671,均为P〈0.01),HDL-C、ApoA1与IRI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582、-0.378。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ATCI和LCI患者体内存在着IR,而CCI患者体内不存在IR;IR是ATCI和LC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