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研究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努力提高早期诊断和改善预后,回顾分析我们自1981年1月至今共诊治的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34例,并将我们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陆锋  叶古祥 《肿瘤》1996,16(5):570-570,F003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体会陆锋叶古祥叶圣诞顾文军方雅群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90)我院外科自1981年1月~1994年12月共诊治原发性小肠肿瘤26例,现将我们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22~75岁,其中...  相似文献   

4.
5.
小肠恶性淋巴瘤诊治体会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回顾分析入院治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小肠恶性淋巴瘤缺少特异性敏感的检查方法,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剖腹术综合诊断,依肿瘤部位相应的手术治疗,小肠恶性淋巴瘤一经诊断,应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诊治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Zhou Z  Wan D  Shi M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4):297-299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的共同规律和有效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以利早期诊断与提高疗效。方法对75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进行分析,生存率计算用寿命表法,生存分析用COX模型。结果13例做X线胃肠钡餐检查,诊断准确率达84.6%。根治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68.7%和48.1%,姑息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9%、33.8%和24.1%。用COX模型对各临床因素进行预后分析,选入模型的因素有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和手术方式。结论X线胃肠钡餐检查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影响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因素有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和手术方式,而化学治疗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7.
颜万长 《现代肿瘤医学》1997,5(3):175-175,179
近5年来,我院收治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结肠恶性肿瘤所致的急腹症,其中5例误诊为急性完全性肠梗阻;1例误诊为刀性阑尾炎并腹膜炎,仅2例术前考虑为肿瘤性完全性肠梗阻;7例病理证实为结肠腺癌,1例为盲肠恶性淋巴瘤;8例患者术前均未行肠道准备,其中5例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2例行姑息性肿瘤切除术,1例肿瘤未切仅行肠造瘘术,结肠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加之有些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容易漏或误诊,赞美以出现癌性急腹症时,临床治疗比较困难,预后较差。因此,提高对肿瘤性急腹症的识识是减少误诊的关键,对怀疑此病的患者应常规行大便隐血试验,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择期行根治性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52例术前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术前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20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癌4例,乳头部癌10例,降段癌5例,水平段癌1例。空肠恶性肿瘤13例,回肠恶性肿瘤19例。术前胃镜及镜下活检确诊十二指肠球部癌4例,乳头部癌8例;十二指肠及镜下活检确诊乳头部癌2例,降段癌1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确诊15例,螺旋CT确诊3例;B超确诊1例,剖腹探查确诊18例。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因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术 前诊断较困难。胃镜及十二指肠镜诊断阳性率高,对空肠和回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诊断首选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必要时可结合螺旋CT、B超检查。对于高度疑诊患者可适当放宽剖腹探查指征。  相似文献   

9.
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仲聪 《浙江肿瘤》1998,4(4):226-227
目的 总结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治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发病年龄41.3岁,30岁 ̄60岁占70.4%。腺癌中位发病年龄49岁,十二指肠为其好发部位,占52.2%(12/23)。平滑肌肉瘤为51岁,空肠占54.5%(6/11)。淋巴肉瘤40岁,回肠占73.7%(14/19)。常见症状为腹痛51.9%(28/54)和腹块46.2%(25/5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小肠肿瘤3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38例中恶性肿瘤32例(84.2 %),以腺癌最多见,其次是恶性淋巴瘤。以腹痛、肠梗阻、腹膜炎、穿孔、出血等症状为主。X线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超声、CT、磁共振(MRI)、内镜也有助于诊断。结论 腺癌和恶性淋巴瘤是两种最常见的小肠原发性肿瘤。小肠肿瘤早期诊断困难,多数因并发症就诊,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发病年龄41.3岁,30岁~60岁占70.4%。腺癌中位发病年龄49岁,十二指肠为其好发部位,占52.2%(12/23)。平滑肌肉瘤为51岁,空肠占54.5%(6/11)。淋巴肉瘤40岁,回肠占73.7%(14/19)。常见症状为腹痛51.9%(28/54)和腹块46.2%(25/54)。术前确诊率13.0%。术后5年生存率25.3%。(结论)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以腹痛腹块为主要表现。全小肠X线钡餐检查、胃镜、ERCP等检查诊断意义较大。治疗以手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5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53例,其中十二指肠腺癌并血吸虫卵沉着和回肠平滑肌母细胞瘤并肠系膜淋巴结转移各1例。男性39例,女性14例,男女之比为2.8:1。年龄6~71岁,平均43岁;癌的平均年龄49.5岁,恶性淋巴瘤为34.5岁。腺癌43.4%,恶性淋巴瘤32.1%,平滑肌肉瘤20.7%,类癌3.8%。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小肠肿瘤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伟  汪良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6):344-345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类型﹑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小肠良性肿瘤11例,其中平滑肌瘤3例,占27.3%。小肠恶性肿瘤42例,其中间质细胞肉瘤17例,占40.5%;其次为腺癌15例,占35.7%。胃十二指肠镜检查18例,其中9例阳性;CT检查32例,其中25例阳性。结论:应综合利用纤维胃十二指肠镜﹑CT、选择性动脉造影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检查手段,以提高小肠肿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43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农  施敦 《肿瘤学杂志》2002,8(3):143-145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方法]对1991年以来诊治的43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中 ,良性肿瘤11例 ,恶性肿瘤32例 ;肿瘤位于十二指肠者18例、空肠14例、回肠11例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块、消化道出血、肠梗阻、黄疸等 ;43例均经手术治疗 ,术前诊断率为55.80 %(24/43) ,32例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率为37.5 %(12/32) ,其中23例获随访 ,平均存活期(34±18.1)个月 ,存活9例。[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极为困难  相似文献   

15.
miRNA在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小RNA(microRNA或miRNA)是指长度约21~25nt的某些特殊的小型非编码RNA组成的家族,miRNA在转录后水平通过促进靶mRNA的降解和/或抑制翻译过程而发挥负调控基因表达的过程,并与个体发育、干细胞分化和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在包括胶质瘤在内的所有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以及寻找新的治疗策略的研究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告原发性小肠肿瘤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5岁 ̄79岁,平均62.1岁。20例中良性5例,恶性15例。肿瘤分布在十二指肠、空肠各6例,回肠8例。恶性肿瘤以腺癌最多,其次为平滑肌肉瘤和淋巴系统恶性肿瘤。腹痛、上消化道出血和肠梗阻是本组小肠肿瘤的主要症状,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腹块是常见体征。本组临床诊断与手术及病理对照,误诊率为55.0%。除1例未手术外,余19例均作了手术治疗。作者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8例结直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发发部位在右半结肠,临床表现为以腹部肿块,腹痛、体重下降以及血便、腹胀为主要特点,病理类型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学以弥漫型B细胞为主,本病少见,临床易误诊为癌,治疗宜采用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结论:诊断时应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内窥镜检查结果,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治疗应采取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恶性腹膜间皮瘤是一种临床罕见,与石棉暴露密切相关的高侵袭性肿瘤。由于前期石棉材料的广泛应用,目前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该病起病隐匿,临床确诊时多为晚期,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仅为12月。恶性腹膜间皮瘤治疗方法主要是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目前多项免疫及分子靶向治疗正在研究中。本文就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诊治现状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进而为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脾肿瘤25 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肿瘤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3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25例原发性脾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依据和治疗预后资料. 结果 25例原发性脾肿瘤均行脾切除术,其中11例良性病变包含脾表皮样囊肿、脾血管瘤各3例,脾炎性假瘤2例,脾错构瘤、脾假性囊肿、脾肉芽肿性病变各1例;14例恶性肿瘤包含脾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0例,血管肉瘤4例.随访,良性肿瘤患者均无复发;10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除1例术后14个月死于复发外,4例分别随访18月、19月、41月和45月未发现复发和转移,5例随访超过4年仍健在,其中1例存活已达11年2个月.4例脾血管肉瘤中分别于手术后7月、9月、28月因肿瘤转移而死亡,1例随访16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 结论 原发性脾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良性肿瘤效果好;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结合辅助治疗预后好,恶性肉瘤预后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唯一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