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威海市2-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1999-2006年流行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1999~2006年威海市城区2~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流行趋势。【方法】集体儿童血红蛋白的数据来自于威海市城区所有幼儿园每年一次儿童查体数据,散居儿童血红蛋白数据为儿童入幼儿园前的查体数据。【结果】威海市2~6岁儿童1998~2006年间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为6.5%,散居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集体儿童,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威海市城区2~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儿童是否入幼儿园是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缺铁性贫血是世界性营养缺乏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儿童贫血呈上升趋势,全国约有30%的儿童罹患此病。如今的孩子几乎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怎么还会贫血呢?问题是孩子喜欢吃的,经常吃的,不一定是富含铁的食物。如广东省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瘸串较高,原因是当地人喜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平衡膳食防治儿童缺铁性贫血。方法研究制订儿童平衡膳食的简便方法,通过学习班培训幼儿园保健医生,使之在幼儿园得以应用;从1990年至2000年系统观察应用平衡膳食较好的23所幼儿园儿童贫血患病率,每年定期用氰化高铁法测定小儿血红蛋白;数据经趋势性χ2检验。结果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1990年为23.98%,应用平衡膳食后,逐年下降,2000年下降为0.55%,线性趋势有显著性意义(χ2趋势=645600.18P<0.01)。结论平衡膳食防治儿童缺铁性贫血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0例孕妇缺铁性贫血调查及其体内铁状况。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珠海市香洲区第二人民医院行健康孕检的160例孕妇,比较其中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孕妇不同孕期的贫血程度,分析孕妇缺铁性贫血与年龄、文化程度的关系。结果160例孕妇中,孕早期孕妇的贫血发生率为4.0%,孕中期孕妇的贫血发生率为7.8%,孕晚期孕妇的贫血发生率为15.3%。随着孕周的增加,各孕期的贫血发生率逐渐增加。20~25岁孕妇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6.7%,26~30岁孕妇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8.6%,31~35岁孕妇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14.7%,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初中及以下孕妇中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20.7%,高中孕妇中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8.8%,大专及以上孕妇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5.4%,随着孕妇文化程度的提高,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逐渐降低。结论妊娠期女性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且孕中期、孕晚期的发生率高于孕早期,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沈寅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3):2078-2079
目的:探讨红细胞指标对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鉴别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组)、40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组)、50例正常孕妇(正常对照组)的红细胞指标。结果:地中海贫血组的红细胞计数(RBC)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对照组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及地中海贫血组(P<0.01);地中海贫血组呈现RBC与MCV分离现象;缺铁性贫血组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和地中海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上检测RBC、MCV及RDW有助于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6.
刘召斌  战祥玲  王义云 《职业与健康》2007,23(14):1242-1242
贫血主要有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性贫血,儿童青少年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为了解五莲县中小学生缺铁性贫血状况,以便今后采取防治措施,我们于2006年对五莲县部分中小学生进行健康查体的同时进行了缺铁性贫血现状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妹芳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4):1030-1031
目的测定缺铁性贫血患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转铁蛋白(TRF)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为缺铁性贫血提供一种实验诊断指标。方法30例正常人,20例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20例缺铁性贫血合并炎症患者,10例肿瘤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20例非缺铁性贫血患者,分别测定STfR、TRF及SF值,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缺铁性贫血(IDA)与非缺铁性贫血(ACD)及正常组STfR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ACD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IDA中,STfR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fR是一种特异性,不受干扰因素影响的,可作为缺铁性贫血的实验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之一,WHO估计世界有2亿缺铁性贫血患者,临床大约50%的贫血患者最终诊断为缺铁性贫血[1],在我国,约2/3的儿童和育龄期妇女缺铁,其中1/3患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东北石油大学女大学生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为制定女大学生缺铁性贫血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实验室检查方法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女大学生缺铁性贫血患病率18.52%,其中城市、乡村女大学生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2.03%和15.32%。结论女大学生发生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较高,城乡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正>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我国儿童青少年贫血90%以上为缺铁性贫血~([1])。防治贫血是儿童青少年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旨在探索国内外有关儿童青少年缺铁性贫血防治研究进展,为儿童青少年缺铁性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根据发病机制和病因,临床上将贫血分为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减少性贫血、溶血性贫血(HA)和失血性贫血等~([2])。缺铁性贫血为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  相似文献   

11.
血红蛋白判断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全国营养调查大样本资源进行抽样分析,探讨血红蛋白评价我国育龄期妇女(20~45岁)缺铁性贫血的适宜参考阈值.方法 将血红蛋白设定一系列浓度梯度,对样本人群测定结果进行分层分析.根据其他铁营养状况评价指标随血红蛋白变化的趋势,并结合各指标与机体铁营养状况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血红蛋白用于判断缺铁性贫血时的适宜临界值.结果 血红蛋白与其他铁营养状况评价指标间均呈显著相关(P<0.01),我国育龄期妇女血红蛋白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适宜临界值为115 g/L.结论 本研究确定的血红蛋白判断我国育龄期妇女缺铁性贫血的参考阈值较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的标准低5 g/L.  相似文献   

12.
王珩  陈学存 《卫生研究》1989,18(5):32-35
通过对100名孕妇的追踪观察发现妊娠期铁营养状况较差,妊娠中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34.3%和35.4%,妊娠晚期为36.0%和49.4%。妊娠晚期的运铁蛋白饱和度与新生儿的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浓度呈负相关(r=-0.41)。妊娠晚期有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血浆铁蛋白有偏低的趋势,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有偏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缺铁性贫血孕妇的妊娠结局,探讨如何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及防治缺铁性贫血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08年—2010年期间住院分娩的2325例孕妇,398例孕妇经检查患有缺铁性贫血(贫血组),未患缺铁性贫血正常孕妇(正常组)1927例,其中86例患者属于中重度贫血,对比正常组与贫血组的妊娠结局。结果贫血组与正常组相比在分娩低体重儿和早产儿方面无差别,但中重度贫血孕妇与正常组相比有差别(P<0.05);贫血组在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方面与正常组相比有明显差别(P<0.05),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缺铁性贫血可以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对于孕妇和新生儿均可造成不良影响,临床上应对缺铁性贫血孕妇进行及时治疗,并采取措施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第一节缺铁性贫血 1 概述 缺铁性贫血是人体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典型表现。缺铁性贫血是机体铁缺乏症的最终表现。铁缺乏症是世界各国最为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多见于育龄妇女和儿童。临床特点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减低。  相似文献   

15.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各类人群都可能由于不同原因造成体内铁不足或缺乏,导致缺铁性贫血。WHO公布的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儿童的贫血发病率为25%,其中90%以上是缺铁性贫血[1]。缺铁性贫血在我国普遍存在,尤以儿童少年患病率较高[2],严重危害身体健康。为改善和降低儿  相似文献   

16.
卢新天  蔡旭 《大众健康》2005,(11):49-49
6个月至3岁的孩子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孩子患缺铁性贫血的有所下降,但轻度缺铁性贫血还常被医生发现。而在农村或生活水平较低的地方,还是有不少的孩子有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17.
马心悦 《药物与人》2014,(4):228-228
目的:通过实践调查方式掌握东陵区中小学校学生的贫血状况,为制定并开展健康教育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方法:本文研究中笔者将抽取东陵区中小学校7岁至17岁的254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WHO制定的贫血诊断标准进行检测评估近三年来学生的贫血情况。结果:通过三年间2544名学生的血液样品进行检测发现,2011年至2013年的贫血发病率下降幅度达到22.98%,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分析小学生、中学生的贫血状况,小学生的贫血发病率(7.41%)略高于中学生(4.96%);不同贫血类型(即:缺铁性贫血、大细胞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的发病人数比较,缺铁性贫血的发病人数明显多于其余两种贫血类型。结论通过实践调查分析,东陵区中小学的学生贫血情况近三年来有了明显变化,其中2013年的贫血率明显与前两年相比有了明显降低,但是小学生的贫血率相对比较高(尤其是缺铁性贫血),因此在以后的贫血健康教育的工作将重点针对小学生贫血宣教及加强预防缺铁性贫血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8.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已被用尽,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时所发生的贫血,对人群健康的危害较大〔1〕。中国第四次营养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居民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20.1%,其中<2岁婴幼儿、>60岁老年人和15~50岁育龄妇女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分别为31.1%、29.1%和19.9%〔2〕,缺铁性贫血已成为中国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为了解中国2008年缺铁性贫血疾病负担情况,为采取缺铁性贫血防治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对中国  相似文献   

19.
缺铁性贫血是全球性高发的营养缺乏病,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卫生问题之一。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贫血,大多数属于缺铁性贫血。 我国儿童、青少年缺铁性贫血的流行非常广泛,而且患病率较高,从学龄前儿童至大学年龄段,贫血患病率达30%以上;7~12岁的小学生缺铁性贫血更为普遍,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少女贫血率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多种红细胞和铁参数在缺铁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中的不同变化,了解它们在二者中有无鉴别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做血常规及红细胞分析,血液荧光测定仪测定锌原卟啉,EIA法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检测了4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Hb 62.6±20.8 g/L)和33例溶血性贫血患儿(Hb 58.5±21.6 g/L),包括15例β-地中海贫血(仅1例为轻型)。结果:缺铁性贫血和各种溶血性贫血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锌原卟啉(ZPP)、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均增高。RDW-SD在各种溶血性贫血均显著高于缺铁性贫血,P均<0.01;RDW-CV只在β-地中海贫血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P<0.01,而其他溶血性贫血的RDW-CV值却和缺铁性贫血非常相似(P=0.998)。缺铁性贫血的ZPP明显高于溶血性贫血,P<0.01。sTfR在β-地中海贫血高于缺铁性贫血和其他类型溶血性贫血,P均<0.05;不同的溶血性贫血sTfR升高的程度不同。结论:虽然缺铁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的红细胞分布宽度、ZPP、sTfR均增高,但程度并不一致,可根据以上变化将二者区别开来。在评价溶血性贫血的sTfR水平时,应首先考虑溶血性贫血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