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挤出和注塑制备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C/PET)共混物,探究成核剂对PC/PET共混物的结晶形态、热行为、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此外,对相容剂添加量和PC/PET质量配比等变量也做了性能影响分析。最佳条件为:相容剂添加0.5%、PC/PET=3/7、成核剂TiO2添加1%。适量粒径均匀、细小的TiO2作为成核剂能很好地分散在PC/PET基体内,得到的PC/PET共混物形貌平整光滑,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及冲击强度分别为40.5MPa、7654.0N/mm2及14.3J/m,在DSC曲线上出现明显的冷、热结晶峰,热结晶的结晶温度均高于冷结晶,且DMA结果显示成核剂的加入使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不相容PC相和PET相的Tg不断靠近。  相似文献   

2.
TiO2介晶作为一种新型半导体材料,是由定向排列的初级纳米晶取向自组装形成的三维有序聚集体。因其独特的结晶方式而具有不同于传统TiO2材料的独特性质,并且用相同合成方法所得TiO2介晶的形貌结构大不相同,具有相同形貌结构的TiO2介晶的性能和应用也大相径庭。概述了介晶的形成机理,总结了TiO2介晶的制备方法,如水/溶剂热法、拓扑转化法、反相微乳液法等以及TiO2介晶的光电催化性能,最后对TiO2介晶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以碳化植物纤维(CPF)为载体,将纳米TiO2附着于纤维表面,通过浸渍煅烧法和溶剂热法合成纳米TiO2/CPF复合光催化剂,并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SEM、HRTEM、XRD、EDS分析了纳米TiO2/CPF复合光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以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为模型反应,考察复合材料中不同纤维种类和TiO2负载量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TiO2负载量的增加,纳米TiO2/CPF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先增强后减弱。纳米TiO2/CPF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明显提高是由于在TiO2和碳纤维界面的良好电荷分离能力。降解染料的活性物种有超氧负离子和羟基自由基,但羟基自由基是主要物种。此外,浸渍煅烧法和溶剂热法生成的纳米TiO2在纤维表面的存在形式不同,浸渍煅烧法生成纳米TiO2薄膜,包裹纤维;而溶剂热法生成的TiO2结晶成纳米颗粒,附着于纤维表面。   相似文献   

4.
将丙烯酸酯共聚物与纳米TiO2利用羟基之间的缩合反应形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涂覆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表面后,可提高基体薄膜的透光率,最高可达93.0%,性能优于共混改性材料。此外,薄膜表面接触角也在涂覆后有明显上升。经过热重分析可知,纳米TiO2缩合改性后的杂化材料热分解温度高于纯共聚物和共混改性材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渍改性法将水杨酸与精氨酸同时接枝到纳米TiO2表面制备了水杨酸和精氨酸共改性二氧化钛颗粒(TiO2-SA/Arg), 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失重分析(TGA)、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倍透射电子显微(HRTEM)、表面接触角测试及粒度分布分析等技术对材料的形貌、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 同时研究了催化剂对硝基苯的吸附性能及在油-水界面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 水杨酸和精氨酸分别以螯合和桥连结构稳定修饰到TiO2表面, 与未改性TiO2相比, 水杨酸和精氨酸共改性TiO2疏水性及分散性更好, 对硝基苯的吸附能力更强, 并可在油-水界面稳定吸附形成O/W型Pickering乳液。研究了Pickeing乳液光催化体系对硝基苯的去除能力, 与悬浮体系相比, 改性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体系对高浓度硝基苯去除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尺寸为70~100 nm, 具有高活性(001)晶面的锐钛矿相TiO2纳米方块, 利用FE-SEM、TEM、XRD和UV-Vis DRS等手段对催化剂结构和光吸收性能进行分析, 同时考察了水热反应温度和溶液pH对TiO2形貌和(001)晶面暴露率的影响。以酸性红染料为目标污染物, 对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合成TiO2纳米方块的最佳条件为水热温度180℃、溶液pH=4~5。(001)晶面的光催化活性优于(101)晶面, 具有33%(001)晶面暴露率的TiO2纳米方块的光催化活性是普通TiO2的1.6倍。  相似文献   

7.
TiO2/Bi2WO6异质结复合材料是可见光响应光催化活性最高的物质之一,其界面结构和微观形貌是影响光催化性能的重要因素。但是,如何可控“裁剪”TiO2/Bi2WO6异质结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与微观形貌仍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采用缺陷诱导可控合成TiO2/Bi2WO6异质结复合材料,研究了TiO2基底表面缺陷尺寸、分布密度等对TiO2/Bi2WO6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腐蚀合成温度、腐蚀时间是影响TiO2纳米带基底表面缺陷尺寸和分布的关键因素。TiO2纳米带基底表面的缺陷尺寸为26 nm,缺陷分布密度为12个/μm2,有利于合成界面结合良好的TiO2/Bi2WO6<...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合成了一种具有高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的表面改性竹炭/二氧化钛(SMBC/TiO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湿法氧化处理廉价、天然绿色的竹炭(BC), 制备了具有良好吸附性、化学稳定性的表面改性竹炭(SMBC)。经过改性, BC表面生成大量含氧官能团, 因此SMBC粒子易分散于水中, 并且与TiO2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确保TiO2均匀地负载在SMBC表面。SMBC/TiO2比BC/TiO2有更大的比表面积, 能提供更强的吸附性能。SMBC/TiO2的饱和吸附容量大约是BC/TiO2的1.6倍, 是TiO2的12.1倍。吸附和催化的协同作用使SMBC/TiO2复合材料降解MB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 SMBC/TiO2光催化降解MB的速率常数分别是BC/TiO2 和TiO2的7倍和6倍。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和水解法制备的TiO2及溶剂热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一系列不同浓度的rGO/TiO2纳米复合材料(0、5%、10%、15%、20%质量分数),并对合成产物进行SEM、XRD、XPS、DRS、Raman等表征,研究不同实验条件下纯TiO2和rGO/TiO2复合催化剂对亚甲基蓝染液(MB)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光催化剂中TiO2主要为锐钛矿相,溶剂热合成引入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对TiO2的物相没有产生影响,rGO的引入使得rGO/TiO2吸收带发生一定红移,TiO2禁带宽度由3.23降低至3.09 eV;合成的(15%质量分数)rGO/TiO2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效果,光催化活性最高,在100 W高压汞灯照射下70 min对20 mg/L的亚甲基蓝染料的降解率达97.6%;在500 W氙灯光源下照射70 min对20 mg/L亚甲基...  相似文献   

10.
王亮  杜瑞成 《化工新型材料》2023,(3):132-135+140
准备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设备,制备0、0.1%、0.3%的TiO2光催化材料,将其标注为纯TiO2、0.1%浓度Ru的TiO2、0.3%浓度Ru的TiO2,测试金属Ru对TiO2孔径的影响、改性TiO2光催化材料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和光催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改性TiO2光催化材料属于介孔类材料,当金属Ru掺入浓度较低时,TiO2材料性能不会受到影响,随着金属Ru掺入浓度增加,改性TiO2光催化材料的体积/孔径比增加;TiO2光催化材料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光催化降解与离子液体掺杂金属Ru浓度具有正相关关系,离子液体掺杂金属Ru浓度的不断增加,改性TiO2光催化材料紫外-可见光吸收能力与光催化降解率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晶粒各向异性对锐钛矿型Ti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这对超级电容器材料性能提升具有显著的意义。利用水热合成法,以HF和H2SO4为不同的酸性形貌诱导剂,钛酸四丁酯为钛源制备了片状和球状微晶的TiO2,两者会暴露不同的晶面。经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证实片状TiO2暴露的晶面是高活性{001},而球状TiO2暴露的晶面具有随机性。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BET)以及相应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片状TiO2的比表面积(112.76 m2/g)是球状TiO2比表面积(46.88 m2/g)的2.41倍,片状TiO2超级电容器的比电容(174.0 F/g)是球状TiO2超级电容器比电容(67.00 F/g)的2.59倍,同时片状TiO2  相似文献   

12.
用水热法制备一维有序纳米棒状TiO2薄膜(TiO2 NRAs), 并采用浸渍沉积煅烧得到NiFe2O4/TiO2 NRAs。借助SEM、TEM、XRD、Raman、XPS、UV-Vis等对样品的物相和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NiFe2O4纳米颗粒均匀沉积在金红石相TiO2 NRAs表面, 使TiO2光谱吸收范围拓展至可见光区。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其光电转换性能进行研究, 发现NiFe2O4改性后的TiO2在可见光下光电流响应显著增大, 在电压-电流曲线和电流随时间开关灯变化中, NiFe2O4/TiO2 NRAs的光电流密度分别是纯TiO2 NRAs的12倍和8倍。NiFe2O4/TiO2 NRAs可见光下降解偏二甲肼(UDMH)的效率是单纯TiO2 NRAs降解率的3倍, 并对光催化降解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将钛酸丁酯的水解物与铜离子复合,利用超声水热法制备了TiO2/Cu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热重分析仪(TG)、激光粒度分布仪(LPSA)、X射线衍射仪(XRD)对TiO2和TiO2/Cu复合材料的粒径、热稳定性、晶型和分散行为等性能进行测试。研究了TiO2和TiO2/Cu复合材料对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对比模拟太阳光、自然光和无光照环境下,TiO2/Cu复合材料对有机污染物有很好的光催化降解效率。TiO2和TiO2/Cu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也具有较好的抗菌和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14.
先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二氧化钛/聚酰胺酸(TiO2/PAA)复合纤维膜,然后对其进行热亚胺化处理制备出二氧化钛/聚酰亚胺(TiO2/PI)复合纤维隔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热失重分析仪和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TiO2/PI复合纤维隔膜的基本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隔膜具有明显的三维网状结构,与未改性的纯PI隔膜相比,改性后TiO2/PI复合纤维隔膜的拉伸强度、孔隙率和吸液率分别提高到16.74 MPa、77.5%和550%;其热收缩性能较好,整体电化学性能优异。制备的LiFePO4(磷酸铁锂正极)/TiO2/PI/C(石墨负极)电池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高放电容量,在1 C条件下进行100个循环后,其库伦效率在25℃和120℃高达96.7%和90.7%。  相似文献   

15.
采用液相沉积法将纳米TiO2负载于酸化微米TiO2核体,制备具有微-纳结构的TiO2复合粉体,然后以六偏磷酸钠为分散剂,获得具有优异防晒性能的分散浆。紫外线UV、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粒径测试结果表明,微米TiO2和纳米TiO2质量比为4∶3时,复合粉体紫外屏蔽性能最佳,且纳米TiO2比较均匀地负载在微米TiO2表面,此时粉体颗粒的粒径为312nm。模拟防晒乳液进行防晒测量,结果表明分散浆的紫外屏蔽性能优于复合粉体且具备更好的透明性。流变性能测试表明:分散浆为假塑性流体,具有剪切稀化特性,流动行为符合幂律模型且触变性较小可以长期存放;分散浆黏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在低固含量条件下,黏度对温度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TiO2纳米管阵列是一种比表面积大、光电催化性能高效稳定、成本低廉、无毒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在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光解水制氢和新能源电池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TiO2禁带宽度大,只能吸收紫外光,可见光利用率低,因此要对TiO2纳米管进行改性,拓宽其光谱吸收范围,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综述了近年来TiO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以TiO2和纳米炭黑为原料, 机械干法混合后, 在Ar气氛下微波碳热合成纳米TiC。合成产物通过XRD和SEM进行表征, 研究了TiO2粒径、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对微波碳热合成纳米TiC物相、显微形貌和TiO2自身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微波碳热还原合成纳米TiC经1300℃保温40 min和1400℃保温30 min可使TiO2充分反应, 且粒径为40 nm的TiO2的转化率可达到98.2%, 合成的TiC粒度分布均匀, 平均粒径约小于100 nm。此外, 根据固相扩散机制对不同反应温度下两种粒径TiO2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Avrami方程拟合, 并绘制了两种粒径TiO2的转化曲线, 为TiO2与纳米炭黑微波合成纳米TiC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二氧化钛/活性碳纤维(TiO2/ACF)复合材料处理有害气体的降解率,使用Fe3+对TiO2进行改性,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e3+-TiO2/ACF,通过荧光光谱(PL)、X射线衍射(XRD)、BET比表面积、扫描电镜(SEM)对材料进行性能表征,并以氨气(NH3)等气体为目标降解物,研究Fe3+-TiO2/ACF对目标降解物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经Fe3+掺杂改性的TiO2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Fe3+∶Ti4+摩尔比为1∶200时,其光催化活性最高。随着Fe3+掺杂量的增加,TiO2的平均晶粒大小逐渐降低。负载Fe3+-TiO2后ACF的比表面积降低。使用Fe3+∶Ti4+(1∶200)...  相似文献   

19.
采用Sol-gel法制备了Fe、N离子共掺杂改性TiO2/AC复合光催化剂,利用SEM、XRD、UV-Vis分光光度计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对气相甲苯、丙酮和甲醛的光催化降解实验,系统评价了离子掺杂量、抑制剂种类、TiO2负载量、污染物起始浓度、污染物种类和催化剂循环使用次数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以颗粒状镶嵌在AC孔隙内,且主要以锐钛矿相存在,Fe、N离子共掺杂实现了催化剂的可见光响应;确定最佳催化剂制备工艺为Fe、N离子共掺杂量8%、HAc为抑制剂、TiO2负载量20%。催化剂对甲苯的降解率随起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催化剂对甲苯和丙酮的降解率较高(约为90%),对甲醛的降解率较低(约为35%);循环使用6次后,对甲苯的降解率仍高于P-25(商业纳米TiO2)。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TiO2的光催化性能,以钛酸丁酯(TBT)为钛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TiO2前驱体,再以棉纤维为模板,将吸附有TiO2前驱体的棉纤维煅烧后得到了一种表面呈波浪纹的TiO2微米管,随后通过原位固态还原法,以硼氢化钠(NaBH4)为还原剂制备出黑色二氧化钛(TiO2-x)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样品晶体结构与表面化学状态进行表征。以可见光下亚甲基蓝(MB)的光降解反应为模型,对所制备的TiO2-x的光催化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相比于TiO2,TiO2-x在可见光下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3h内对MB的降解率达到65.1%,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