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胆汤是针对胆气虚寒而设,而其针对的病机核心却是因少阳枢机不利分泌胆汁不足导致胆气郁结,从而使肝气郁结、木郁乘土、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形成的痰热内扰之证。李燕宁教授认为,本方治疗关键不但是为了祛除痰热、运行气血,更重要的是缓解三焦以及机体各部因痰浊阻滞而影响的功能,故而无论是对于呕吐、心烦等常见病,还是对于眩晕、抽动、多动等疑难病,都可收到很好的疗效,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2.
通过一则病案介绍徐荣谦教授运用柴芩温胆汤治疗小儿夜惊经验。徐荣谦教授认为小儿夜惊由于小儿惊恐伤神、胆气不宁、小儿胆气怯弱、胆气虚寒所致者,临证中用柴芩温胆汤加减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3.
温胆汤源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一书。该方由半夏、生姜、橘皮、枳实、竹茹、甘草六味药组成,具有温养胆气、和胃化痰功能,主治胆虚痰热上扰引起的虚烦不得眠等证。近年来,有些人论及温胆汤不查出处,以讹传讹,常把温胆汤释为二陈汤加减作以论述,殊不知温胆汤是唐代之方剂,而二陈汤则  相似文献   

4.
周绍华教授应用温胆汤治疗神经精神科疾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侠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9):1612-1613
温胆汤始载于<姚氏僧垣集验方>,方中以生姜为君,主治胆寒所致的虚烦不得眠,故名温胆汤.此方后转载于<备急千金要方>,仍以温胆祛痰为法.传至<三因方·卷十>,将<集验方>中的君药生姜减至五片,而竹茹用量不变,使竹茹成为方中的新君,这样全方的功效就由原来的温胆变成了清胆,并且方中还加用茯苓以渗湿化痰.这样,虽然仍名为温胆汤,但治则已由原来的温胆和胃、理气化痰变为清胆和胃、理气化痰,主要病机也从胆气虚寒转变为胆郁痰阻.后世医家所用的温胆汤多为经<三因方>演变后的温胆汤,名为温胆,实则清胆.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古籍文献中的中医经典理论,分析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是因六淫邪气、情志过极直接侵犯少阳,或传变至少阳,致使少阳胆气上逆,相火随之失位,于上生热化火,于下不温生寒;少阳三焦水道运行失常,生湿生痰,形成寒热错杂、以热为主,并且是以湿热夹杂虚寒为主,兼有中气虚而不运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6.
胆虚寒证为胆腑虚寒引起的一个证候,以胁满口苦、头晕心慌、畏寒肢冷等为特征。其常见于久病、重病之后。《素问·奇病论》早有“胆气虚上溢而口为之苦”的记载。《灵枢·禁服第四十八》亦云:“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足少阳……盛则为热,虚则为寒”。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客热候》亦有“人血气有阴阳,藏腑有虚实,实则生热,虚则生寒”的论述,并对“胆气虚”、“胆冷”详加描述。《备急千金要方·胆腑·胆虚寒》首次明确指出治病方药:“大病后虚寒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温胆汤。”宋《圣济总录》有“胆虚”,明《普济方》有“胆寒”之载。历代先…  相似文献   

7.
<正> 目前高等医药院校统编五版教材《方剂学》中的温胆汤,选自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但其[功用]项述及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项为“胆胃不和,痰热上扰……。”笔者认为,此编“温胆汤[功用]“……清胆……”,[主治]“胆胃不和,痰热上扰……”。之说欠妥。[功用]应改为“温养胆气,理气祛痰”。[主治]应改为“胆气虚寒,痰湿内生,阻遏气机……”才合其理。其由有三。  相似文献   

8.
通胆调胃法的临床应用崔东祥,阳易通胆调胃法是针对胆气疏泄通降郁闭,致使脾胃功能失和而设。它的作用是通降郁闭的胆气,祛除胆中蕴结之留邪,促使胆汁疏泄循其常道,寓升清于通降之中,使胆气条达,精气升发,胆道通畅,气机升降复常,达到治疗由于胆胃不和所引起的病...  相似文献   

9.
试论胆石症的辨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祖国医学虽无此类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属“胁痛”、“黄疸”等范畴。1病因病理 胆石症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情志不畅,寒温不适,饮食不节或虫积等原因,导致肝胆功能失调。由于肝气郁结,疏泄不利而影响于胆,使胆气失于通降,胆汁郁积。肝胆气郁,湿热内蕴,煎熬胆汁,日久而成砂石。如果湿从火化,热毒炽盛而见高热寒颤;瘀热在里,胆热液溢则发为黄疸;肝胆气郁,失于疏泄,则右上腹绞痛彻背。本病病位在肝胆,若胆失通降,可累及脾胃。反之,若胃失和降,气机升降失调,亦必然影响胆的通降,使胆气郁结…  相似文献   

10.
胆石症属中医胁痛、黄疸、腹痛范畴,其病机大多为肝胆湿热或肝气不疏,胆汁疏泄失常,致胆气郁结久熬成石。临床常以清利肝胆、理气通降为常法,即以“祛邪”为主。但笔者体会,治疗胆石症切不可见证属实而忽视扶助正气,胆石症患者不乏虚象,  相似文献   

11.
胆汁返流性胃炎,除慢性胃炎症状外,其特有症状为口中粘腻而苦,大便溏薄不爽等症。用审病求因的程序来分析此病。此病病位在胃,病机涉及肝胆。肝气郁结或横逆,气机升降失常,胃腑降浊无能,胆气随胃气上逆而发病。治疗应舒肝解郁,降逆化浊,调畅气机,理顺胃肠功能,胃腑恢复降浊之职,胆汁返流自可消除。再佐以活血通络之品,使发炎的胃粘膜得到修复,其口苦、大便溏薄不爽的症状随着胆汁返流的抑制,胃粘膜的修复而消失。笔者从引起胆汁返流的主要病机确立治疗原则,用舒肝和胃,降逆化浊法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331例。临床治愈287例(86.7%);有效42例(12.6%);无效2例。总有效率99.3%。  相似文献   

12.
温胆汤辨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相臣  孙冰 《中医杂志》2007,48(12):1139-1140
关于温胆汤,历来有很多疑问:其一是方名,为什么把这个方子命名为"温胆汤"?其二是用途,本方原为"胆虚寒"证而设,今人主要用来治疗痰证,古今用途为何如此悬殊?其三是古人所说的"胆虚寒"证究竟是什么?对于温胆汤方名的含义,历代医家说法不一,全国统编教材1985年版《方剂学》(即"五版教材")谓本方"主治肝胃不和,痰热内扰"、"所治之症均属痰热为  相似文献   

13.
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反复疲劳为主要症状,常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中医理论中胆主决断、藏泄胆汁,胆经处少阳枢位主气机开阖,可调节情志,维持体力。胆腑及胆经的功能异常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可致情志失常、筋肉失养、升发无力。临床上从胆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可分为少阳郁遏证、胆胃不和证、心胆气虚证,辨证施以四逆散、温胆汤、安神定志丸加减,配合针灸联合治疗。本文通过探析胆腑、胆经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联系,阐述从胆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理论基础及应用,并附医案一则,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李保良  陈悦巧 《河北中医》1999,21(3):153-154
安神定魄汤化裁于唐·孙思邈《千金方》之温胆汤,其药物组成为:清半夏、陈皮、云茯苓、枳实、竹茹、胆南星、远志、郁金、甘草。方中陈皮、清半夏、枳实、胆南星涤痰化浊以净胆气;竹茹、远志、郁金、甘草宁心除烦,安神益智。诸药合用,共达祛痰定魄、宁心安神之功效。治疗因痰浊导致的心系顽疾,每每疗效良好。兹举病例如下。例1 癫证案谢某,男,25岁。19950818就诊。精神失常3月余,因情绪抑郁而起病,渐致心慌失眠,恐惧多疑,忧郁苦闷,不欲见人,神情呆滞,少言寡语,后则独言独语,语无伦次,幻觉幻想,变态百出…  相似文献   

15.
针灸抑制胆色素结石形成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以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置“T”管引流的病人为对象,通过针刺不同腧穴四组并同空白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观察到肝俞、期门等俞募配穴组能非常显著地促使肝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其即时效应优于其它各针组,而空白对照组肝胆汁泌出量则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少。实验以豚鼠复制胆色素结石模型,证实针刺或艾灸动物“穴位”能显著降低胆汁中胆红素含量和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确能显著地抑制动物由致石饲料诱发的胆石形成。并观察到致石饲料能造成肝脂变性,针灸还能抑制肝脂肪变性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胆囊炎、胆石症一般都从中医的肝胆湿热、气郁气滞论治,笔者多年来在治疗本病中深深体会到,脾胃气机升降和调与否是发病的关键之一,故在治疗本病时莫忘调理脾胃。1胃气通降,胆气下行胆气以下行通降为顺,且胆随胃降,若胃失和降,必然会影响胆的通降,致胆气郁结而形...  相似文献   

17.
针刺“日月”穴对狗肝胆汁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实验以狗的肝胆汁流量为指标,观察不同状态下针刺"日月"穴对胆汁分泌的影响。结果,麻醉较浅电针后胆汁流量增加;而麻醉较深则针刺效应不明显;进食能引起胆汁分泌增加,而电针后不能加强食物的利胆作用,相反使胆汁分泌减少,趋于正常。表明"日月"穴的针刺利胆效应与实验对象的机能状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温胆汤临床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胆汤源于《千金方》,有(半夏、橘皮、茯苓、甘草、竹茹、枳实、生姜、大枣)八味药组成。能温养胆气,和胃化痰,又能清胆和胃、理气安神具有调节植物神经、内分泌、消化机能、呼吸机能紊乱的功能是临床常用的有效方剂,以温胆汤  相似文献   

19.
总结朱文宗主任参合腹诊辨治血瘀证的心得:(1)腹大满痛、少腹急结者,治以桂枝茯苓丸合大柴胡汤、桃核承气汤等;(2)胸胁苦满、压痛抵抗者,治以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温胆汤为主;(3)腹色黯淡、痛如针刺的气滞者,治以血府逐瘀汤等;(4)腹胀如鼓或有压痛的气逆者,治以越鞠丸,伍以活血化瘀药为主;(5)腹缓松弛、绵软喜按的气虚者,治以“双补汤”为主;(6)小腹冷痛、少腹里急的血亏气弱虚寒者,治以温经汤等。  相似文献   

20.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胃炎之一种类型,以胃镜下幽门口见胆汁返流为特征。自2003年3月~2007年10月,我们应用加味柴芩温胆汤治疗该病71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