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究临床他汀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选取六安市中医院2009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36例服用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分析他汀类药物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表现及原因。结果辛伐他汀用药最多,氟伐他汀最少;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为服药后2.8h~7.4d,以5~12h最多;不良反应多累及消化系统,其次是皮肤、神经肌肉系统、泌尿系统;药物配伍不当、用药剂量或方法不当以及药物自身因素等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其中用药方法或剂量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将他汀类药物与其他经相同途径代谢的药物配用,应尽量选择已经核实的安全配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抽取在2012年1月~2017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明确为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报告102例,总结分析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防治对策。结果:本组102例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略多于女性,两者比较无差异(P0.05);年龄在50岁以上者所占比例最高(P0.05);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已肝胆系统为主,其次为胃肠道系统等;不良反应设计药品种类包括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结论: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在今后的临床用药过程中,规范药品使用,控制用药剂量,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临床合理应用。方法:从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中随机选择600例,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用药情况和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辛伐他汀会引发较多的不良反应;服用他汀类药物之后,不良反应多发于患者的神经肌肉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和附件、泌尿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中。结论: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比较好,产生的不良反应比较轻,其中阿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引发的不良反应较高,且氟伐他汀所引发的不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4.
汪华蓉 《中国医药》2013,(12):1790-1791
目的对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三峡中心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服用他汀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他汀类药物分布、不良反应表现等进行统计。结果85例患者中60周岁以上患者有72例,占84.7%;74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于服用他汀类药物1个月内发生,占87.1%;单独用药25例,联合用药60例;他汀类药物用药中以辛伐他汀为主,共55例,占64.7%;不良反应表现主要包括肌肉毒性54例、肝。肾毒性23例、胃肠道反应17例和神经系统症状15例。结论他汀类药物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且以肌肉毒性为主,对他汀类药物的使用需慎重,密切关注病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邯郸市各医院使用的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邯郸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上报的2001—2013年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登记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ADR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主要包括肝胆、胃肠、肌肉骨骼及神经系统,其他系统相对少见。严重不良反应以肝损害最常见;不同他汀类ADR有所差异,辛伐他汀主要累及肌肉骨骼、胃肠系统和肝胆系统,阿托伐他汀主要累及肝胆和神经系统,氟伐他汀主要累及胃肠系统。结论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他汀类药物在常规剂量范围内均有ADR发生,应规范降脂用药剂量和时限,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促进临床更合理地使用他汀类药物,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汇总徐州市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66例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60岁以上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中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使用辛伐他汀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结论 他汀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加强监测,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所致药品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合理选择降脂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福州市长乐区医院2010—2019年上报的怀疑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所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从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累及系统-器官损害、观察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89例阿托伐他汀所致的不良反应报告、38例瑞舒伐他汀所致的不良反应报告。阿托伐他汀以肝胆系统损害及骨骼肌系统损害多见,瑞舒伐他汀以肝胆系统及泌尿系统损害多见;阿托伐他汀涉及系统器官的不良反应表现较多,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出现的LFTs>3×ULN、CK>10×ULN、SAMS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4~18 d,而瑞舒伐他汀多发生在5~20 d。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引起的不良反应大部分为严重,经采取相应措施治疗后易于好转及治愈。结论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引发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有所不同,但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主要不良反应观察指标相似,临床用药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使用,以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邹晓波 《中国药房》2006,17(23):1809-1810
目的:探讨临床一线降脂药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0年~2005年国内报道的使用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19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肌肉毒性反应常见,其次为肝脏毒性反应以及其它不良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关节肿痛、过敏等)。结论: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规范用药剂量及联合用药,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监测结果,确保其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院心内科病区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他汀类药物的用药情况,分析临床用药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统计本院心内科2018年1~12月的住院ACS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病历,共130份,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在院期间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血清肌酐(Scr)、血脂、转氨酶及肌酸激酶(CK)水平,合并用药情况等。结果本院ACS患者入院后基本上均予以他汀类药物。患者年龄为28~93岁。130例患者中ACS疾病类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54例(41.54%)、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27例(20.77%)、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49例(37.69%)。130例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情况为:使用阿托伐他汀115例(88.46%)、瑞舒伐他汀11例(8.46%)、辛伐他汀3例(2.31%)、氟伐他汀1例(0.77%),其中阿托伐他汀的使用剂量为20~40 mg,其余他汀类药物均为常规剂量。使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患者的人均合并用药品种数分别为8.00、7.91、6.67、7.00种。130例患者入院初血Scr为(8.10~512.03)μmol/L,总胆固醇(TC)为(2.65~9.79)mmol/L、甘油三酯(TG)为(0.42~4.8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0.69~2.2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0.88~6.67)m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60~590.0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9.40~1142.00)U/L、CK为(25.00~8145.00)U/L。结论本院心内科ACS患者均使用了他汀类药物,绝大部分患者均为常规使用他汀类药物,整体上为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而个别患者在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应慎用他汀类药物。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临床治疗,为心内科病区提供优质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一线调节血脂药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8~2008年内国内报道的使用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85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肌肉毒性反应常见,其次为肝脏毒性反应以及其它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多尿等)。结论临床应用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规范用药剂量及联合用药,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监测结果,确保其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本院2011 ~ 2012年降脂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法,对我院2011 ~ 2012年降脂药物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进行统计、综合分析.结果:2012年间降脂药物用药金额年增长率为46.27,用药频度不断升高.他汀类药物为我院主要使用的降脂药物,其中阿托伐他汀的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两年均排在首位,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是用药频度增长速度最快的药物.结论:两年来我院降脂药物应用稳定,使用合理,他汀类药物在我院降脂药物使用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时临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168例,均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并根据其药物不同分为阿托伐他汀组与辛伐他汀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出现消化道症状、横纹肌溶解症、肝功能异常、神经症状及精神抑郁症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各种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均会引起一定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症状、横纹肌溶解症、肝功能异常及神经、精神症状等,不同他汀类药物之间引起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当提高警惕,对出现的症状及时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统计分析54例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该院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系统收集并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医院上报的54例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类型及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不良反应品种及表现、给药剂量、不良反应实际累及器官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及症状、药品联用情况等。结果 54例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中,报告类型一般53例,占98.15%,严重仅1例,占1.85%。女性患者少于男性,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41岁及以上,其中61~80岁占50.00%。47例患者均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慢性疾病。他汀类药物品种中阿托伐他汀钙片上报的不良反应占79.63%,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肌痛、皮疹及肝功能异常为主。各品种的不良反应均以肝功能异常较为常见。阿托伐他汀钙片服用40 mg上报的不良反应占42.59%。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集中于消化系统(肝脏),约占66.67%;其次是皮肤系统。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于4~9 d占37.04%,10~29 d占29.63%,30 d及以后出现不良反应占5.56%。54例患者均有他...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他汀类药物在我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分析影响他汀类药物使用的可能原因。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IA患者204例为研究对象,统计疾病的年龄分布,他汀类药物在各年龄段的使用情况,他汀类药物使用的种类、剂量、首次使用时间,他汀类药物在并发疾病、费别、医师等的使用情况。结果 204例TIA患者,入院后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比例是79.4%,TIA在61~70岁发病率最高,他汀类药物在51~60岁发病患者中使用率最高;使用的他汀类药物是阿托伐他汀钙和瑞舒伐他汀钙,20 mg阿托伐他汀钙和10 mg瑞舒伐他汀钙使用最多,40%患者入院当天给予他汀类药物,87.3%的患者在入院72 h给予;TIA并发高血压的比例最高,用药情况也最好,用药率占87.1%;市医保人员患病率高,新农合患者用药率最高(93.7%);医师用药率最高为100%,最低为50%。结论 TIA患者他汀类药物服药率未达到指南要求,服药剂量和时间不统一,年龄、费别、并发疾病及医师因素对他汀类药物使用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5,(33):4634-4636
目的:为加强临床治疗CYP3A4抑制剂与他汀类药物联用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某三甲医院心内科2013年1-10月每月30份、共300份出院病历(限住院时间在10 d以上),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品种、使用CYP3A4抑制剂的品种以及对肝肾功能和肌酸激酶等安全性指标的监测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有291例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总使用率97%,其中阿托伐他汀265例、辛伐他汀11例。联合使用的CYP3A4抑制剂有氨氯地平、地尔硫、维拉帕米、胺碘酮、银杏叶制剂、非诺贝特、克拉霉素等,有162例(占59%)患者在应用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时联合使用CYP3A4抑制剂。但用药期间均未通过实验室检查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肌酸激酶等安全性指标。结论: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常用药,与CYP3A4抑制剂联用的几率较高且需长期用药,应按照说明书规定剂量用药并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对患者加强用药监测和用药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7,(19):74-76
目的比较冠心病者以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者,将患者以随机排列表法分为对比、观察两组,其中对比组48例(用药阿托伐他汀)、观察组52例(用药瑞舒伐他汀)。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指标[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情况,统计治疗期间用药所致不良事件。结果用药后观察组hs-CRP、Hcy及血脂指标水平降低效果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临床用于冠心病治疗均良好降脂效果,且后者降脂效果优于前者,两种药物用于冠心病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所致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有关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案例22例,分析案例涉及患者的基础资料,疾病史,药品用法用量,联合用药史情况以及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等。结果 22例阿托伐他汀药物不良反应案例中,年龄 60岁患者的发生率最高(72.72%);不良反应以肝功能异常最常见(95.45%),肌肉疼痛不良反应较少见(4.55%);所有患者在停药对症治疗后得以恢复,无死亡事件。结论在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时,应给予老年群体及存在合并症群体更多的关注,并尤其注意联合用药情况,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尽最大可能降低阿托伐他汀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瑞舒伐他汀”为主要检索词,对2000年1月—2014年9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瑞舒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12例病例报道,探讨其特点,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结果 8例患者为男性,4例女性,平均年龄(70.08±1.78)岁,瑞舒伐他汀的剂量为5~10 mg/d,不良反应一般在使用瑞舒伐他汀5 d后发生,主要表现为肝损害和横纹肌溶解。停药并进行相应治疗1周后不良反应明显好转,出现死亡病例1例。结论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加强用药监测、对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是防控瑞舒伐他汀致不良反应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龙小云  魏国义  周洋 《中国医药》2013,8(6):845-847
目的 分析2008-2012年度心血管专科医院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及药品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我院5年他汀类药物销售金额、销售量,采用用药频度分析法对各类他汀类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用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并按DDDs排序.结果 他汀类药物在所有调脂药物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2008-2012年度销售金额分别为2147.75、2598.64、3219.19、3875.14和6363.29万元,DDDs分别为254、304、380、551和832.2008-2012年度,阿托伐他汀DDDs排序始终处于第1位.2012年前,辛伐他汀(舒降之20 mg)一直处于单个药物处方的首位,至2012年瑞舒伐他汀跃居第一.结论 我院他汀类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国产他汀类药物应加强基础药理和循证医学研究,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瑞舒伐他汀药代动力学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舒伐他汀是新一代他汀类药物,相对之前的他汀类药物,肝选择性更好;肝代谢少、消除半衰期长,具有更强的降脂作用,临床应用前景广泛;其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同类其他药物相似。本文对瑞舒伐他汀的药代动力学及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指导瑞舒伐他汀的临床用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临床上的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